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的車和坐車禮儀

中國古代的車和坐車禮儀

文‖秋塵


在我國,車子的歷史非常悠久。當然,古代的車子並不是現代的汽車,而是馬車之類。


古人在長期的勞動和生產實踐中,很早就懂得把圓木放置在重物的下面,靠滾動來搬運石塊等重物。按照現代物理學的說法,這是把滑動摩擦轉化為滾動摩擦,大大減小了摩擦力,簡單方便又大大的節省了人力。懂得了這個原理,古人就製造出了車輪,逐步就發明了車子。

中國古代的車和坐車禮儀


按照以前的說法,車子最初是黃帝所創造的,這應該只是傳說而已。但車子大致是黃帝時期就出現的,應該不會錯。最初是靠人力拉,到了傳說中的少昊時期,出現了牛車。到了大禹時代,開始出現了用馬來駕車。


古語有云「服牛乘馬」,說明同時是用的有馬車也有牛車。先秦時期所說的車子,打仗和載人的絕大多數是馬車。馬車也叫小車,專供作戰和出行之用。牛車也叫大車,一般是用來運載貨物。


中國古代的車和坐車禮儀

古代大量的車是戰車,衡量一個國家的戰鬥力,往往也是按照擁有的戰車數量來計算的。岳飛《滿江紅》中還說:「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以至於到現在,中國象棋里「車」(讀古音如居)還是戰鬥力最強的棋子。


先秦時期,古人乘車有明確的禮儀規範。古代馬車的車廂叫做「輿」,是乘人的部分。乘車人從輿的後面上車。《論語·鄉黨》說:孔子「升車必立正執綏」。「綏」是車上的繩子,供人上車時拉手之用。就是說,孔子上車,必定抓住挽手的繩子,端莊肅立。這算是古代乘車的標準姿勢。


中國古代的車和坐車禮儀


古人乘車時均需站立,叫做立乘。當然也有例外,《禮記》說:「婦人不立乘。」大概老弱病殘都可以例外吧。輿的前部有橫木,供人憑依扶手,這個橫木做」式",後來寫作"軾」。按照禮制,古人在行車途中,雙手扶式,同時俯首,來表示致敬,這種動作也稱為 "式」。唯一的例外是兵車,《禮記》說:「兵車不式」。


孔子是崇禮的典範,所以見到服孝的人式,以示對喪主同情;見到攜帶典籍的人式,以示尊重。《禮記》更規定,君子乘車,遇到老人要行式禮,經過卿的朝位要下車,進入市區不應飛奔急馳,到了里門也必須扶式。而最為尊敬的禮節是下車步行。

中國古代的車和坐車禮儀


有一則軼事,春秋時期,某天夜裡衛靈公與夫人閑話,聽見宮門外車聲自遠而近,到了門口聲音變小,緩緩而行,等 過了門口又重重響起,逐漸遠去。靈公便問夫人,剛才乘車過去的可能是誰,夫人回答一定是蘧伯玉。靈公再問原因,夫人說:"按照禮制,大臣經過國君之門要下車,見到國君之馬要扶式,蘧伯玉乃當今賢大夫,決不會因為天黑別人看不見而不行此禮。」派人一查看,果不其然。


古人乘車以左為尊,尊者在左,御者(駕車人,類似於司機了)在中,另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驂乘,又叫車右。不過這是平時出行的車。兵車有所不同,兵車的指揮車是主帥居中執掌旗鼓,御者在左,另有一人在右保護主帥,叫做車右。普通的兵車,是御者在中,左右各一甲士,左邊甲士拿著持弓,右邊甲士持矛。


中國古代的車和坐車禮儀


此外,歷代對車子的配置也有各種規定。各個等級、場合乘什麼車都有定製,不得任意違犯。如有的古籍上說,周天子擁有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五種車子裝飾華麗,形式各異,分別用於祭祀、禮賓、視朝、作戰和打獵。一般說來天子的車駕六馬,諸侯四馬,大夫三馬,士二馬,庶人一馬。諸如此類,等等不一。

古代的車上一般還有車蓋,主要是用來遮雨的,像一把大傘。車蓋大小也有規定,等級越高,車蓋也越高。所謂"駟馬高蓋車"就是高配置了。


戰國之前,一般是不直接騎馬的。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從匈奴學來了騎馬,但騎馬仍然沒有流行。不過,總算開了先河。到了隋唐以後,騎馬和坐轎之風完全興起,車子也逐步退出了出行的主流。

您可能感興趣

禮儀之邦:中國古代禮儀大全
禮儀之邦的中國:古人在行房前有什麼儀式?
汽車禮儀漫談!
實拍韓國普通家庭生活:家中禮儀很像古代的中國
實拍:國內禮儀學校里——禮儀小姐的的訓練和生活場景
古代飲酒禮儀四部曲:拜、祭、啐、卒爵
下跪,古代中國曾經最重要的禮儀
最全的中國古代禮儀用語,老祖宗留下的珍寶!
坐車有禮儀嗎?
中國禮儀之「五禮」,禮儀文化的源頭
實拍非洲列車乘務員跟著中國導師學禮儀
中國古代朝廷掌宗廟禮儀之官
拜佛的禮儀
中國古代的「成人」禮儀及其現實意義
洗大凈的禮儀
古代禮儀中的五禮及《周禮》一書
古都洛陽:中國「禮儀之邦」中的「禮」字從何而來?
中國禮儀之爭
交際中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