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第五章 黑雲摧城「逼上梁山」成功學

第五章 黑雲摧城「逼上梁山」成功學

5.5「逼上梁山」成功學


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4月13日,努爾哈赤發布七大恨告天,宣布兵發明朝;4月14日,努爾哈赤兵分兩路,一路攻取東州、馬根單,自己親率諸貝勒攻打明朝重鎮——撫順。


壓根沒給明朝反應時間。

撫順是全遼樞紐,是明朝面對女真的最前沿,既是衝鋒號,也是橋頭堡,青少年時期的努爾哈赤還在這裡生活過一段時間。乾隆在來到撫順的時候這樣評價:


「洪武城撫順,意在撫順我。」


撫順,就是遏制女真的一顆釘子,現在這顆釘子牢牢釘死了努爾哈赤,第一步就把目標放在這裡,眼光老辣。


大軍一路進發,趁著夜色,冒著小雨。(是夜,微雨)

這時候,努爾哈赤突然問眾貝勒。


「下雨恐怕影響進兵,我們要不撤退吧?」


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努爾哈赤突然要撤兵,這背後反映的是什麼?


猶豫。

猶豫是因為不確定,不確定是因為沒把握,沒把握是因為恐懼,恐懼是因為實力。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努爾哈赤的恐懼是可以理解的,明朝是一個龐然大物,即使皇帝不怎麼管事,即使朝政一片混亂,即使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有句老話: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本來兵發明朝,就是因為大金(後金)內部的社會矛盾(吃不上飯)。


因為被逼無奈,所以鋌而走險。

可是這一場雨,澆濕了大地,也澆濕了努爾哈赤野心的渴望,本就不怎麼旺盛的小火苗漸漸有了熄滅的跡象。


努爾哈赤想到了兵敗,想到了失去自己現在擁有的一切,想到了雙方的力量對比,甚至想到了死去祖、父的樣子。


越想越冷靜,越想越不對,越想越心涼,越想越忐忑。


「這場雨,莫非是老天提示我撤兵?」

肯定是!


如果沒有接下來這位,我想努爾哈赤先生這輩子也就只能偏安一隅,大明王朝會不會滅亡也未可知,起碼會多延續一段時間,至於再發生些什麼,就不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樣了,歷史也將因此改寫:


大貝勒代善。


代善表示很不理解,他先問努爾哈赤:


「我們的士兵都有雨具,武器也有防水措施,還有什麼東西擔心淋濕?」


努爾哈赤沒有反應。


代善接著說:「老天下這場雨是鬆懈明軍將士的防備心理,從而讓我們進兵可以出去不易攻其不備。這場雨對我們有利,而不利於明朝。」


這句話講得很透徹,分析的很在理,周圍人連連點頭,可努爾哈赤還是沒有反應。


你說下雨是大吉之兆,可努爾哈赤就認為是大凶之兆。


聽完代善之後的一句話,努爾哈赤一咬牙一跺腳,管它大吉還是大凶,幹了!


「我們和明朝相安無事許久,因為他們不地道,所以要打仗。如今我們的軍隊進入明朝地界,如果現在撤退,之後明朝知道了我們的行動(想攻打撫順),明朝是裝的和沒事人一樣和我們繼續相安無事呢?還是就此結下樑子視我們為敵人呢?」


(若旋師,將與明修復和好乎?抑相仇怨乎?)


這是個多餘的問題。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很多時候成功恰恰是源於外力的壓迫,因為已經處在懸崖邊緣,要麼生要麼死,唯有絕地反擊才能搏得一線生機,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決定一生的抉擇。


比如陳勝吳廣,比如水泊梁山,比如餓的肚子的朱元璋。


沒有了退路,才會堵上自己的一切,去拼,去闖,去搏,去「敗中求勝」,去「死中求生」,縱觀歷史,所謂的英雄梟雄王侯將相褪去身上的光環和榮耀,成功原理大都如此,起碼邁向成功的前幾步,都是因為走投無路。


ps:學校運動會,本來下午才放假,一隻中午就走了,回來休息了一下立馬開始碼字,最近幾天更新少了,五一這幾天爭取,歡迎大家訂閱本專題:清朝三百年,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每篇文章的「喜歡」按鈕,如果覺得這本書目前都還不錯,能支持作者那就更好了,你們的每一個喜歡每一個支持每一個評論對於作者來說都是莫大的支持,被人一隻不知道,但起碼一隻是這樣認為的,不說了,繼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書 的精彩文章:

今天,為茅盾文學獎正名
疏碧湖畔的打柴人
歲月不悔,夢歸處
好想與你作伴紅塵
商道·非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