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哺乳動物年代體系

哺乳動物年代體系

哺乳動物年代體系

時間是地學研究中最為重要的概念。沒有時間標尺就無法開展對地球歷史進程中各種事件的研究。國際性的地質年表提供了一個時間標尺,但其中的年代地層內容基本上是基於海相地層,很難直接適用於陸相地層。


而中國從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尤其是中-新生代,有大面積的陸相地層。建立一個適合陸相地層的年代地層和生物年代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必須通過具體的岩石體,以及保存在其中的各種內容來確定。由於哺乳動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連續性,從理論上看,一個演化系列既沒有間斷,也沒有重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識別和度量相對地質時間的方法。此外,哺乳動物有很高的多樣性,演化迅速,分布廣,並大量存在於陸相地層中,使其成為陸相地層年代學研究的一個主要內容,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生物年代系統。

哺乳動物化石和以其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生物帶是我們劃分對比新生代陸相地層的最重要、最便捷的方法。哺乳動物組合是哺乳動物分期的基礎,形成陸相地層中一個獨特的生物年代系統。通過相似或相同哺乳動物種類的橫向比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建立不同區域地層的等時性或時間上的相互關係,使我們能認識、對比含化石地層的年代。與其他年代地層方法相結合,岩層序列中的哺乳動物化石也可以用來作為生物年代和年代地層標誌,標定一個時間點,比如一個動物分期的底界。而各個時期的哺乳動物化石,也給目前廣泛運用的古地磁測年方法提供了最直接、最方便的校正點。


我們現在常用的哺乳動物期(階),本質上就是一個生物年代系統。這個概念來自Wood等(1941),幾乎和年代地層學概念同時提出(Schenck et Muller, 1941)。Wood等當時把北美的新生代陸相地層分為18個區域性的期。每一個期以一個生活於該期的哺乳動物組合為特徵。這個哺乳動物組合還列出了該期的標準或指示化石,首次出現於該期的化石,在該期滅絕的化石(末次出現),以及特徵化石(即出現在更早或更晚,但在該期最繁盛)。這個分期的提出,主要是為了避免在和歐洲的海相年代地層對比時出現的各種問題。因為海相和陸相地層,從岩性到生物特徵都很難直接對比。以後歐洲又根據地區性的動物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類似體系,其中對中國的哺乳動物年代系統影響比較大的,是歐洲新近紀哺乳動物分帶,即常說的「MN」帶(European Land Mammal Neogene Zones)。


與歐美相似,中國的新生代也有自己的哺乳動物年代體系,這個系統同時融合了北美和歐洲系統的不同方面,也成為亞洲最具有代表性的哺乳動物年代系統。中國最早的哺乳動物地層學研究可以追溯到德日進(Teilhard de Chardin,1926, 1937, 1939, 1940, 1941, 1942;引自李傳夔,2003)。以後美國中亞考察團又根據中國和蒙古的古近紀、新近紀地層和哺乳動物群建立了一套地層系統。其中很多的內容形成亞洲陸相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核心,一直沿用至今(Romer,1966;Li et Ting, 1983;McKenna et Bell, 1997;Gradstein et al., 2004;童永生等,1995)。比較系統的中國陸相地層年代系統的提出始於20世紀80年代。Chiu等(1979)提出了中國新近紀的生物年代構架。這一體系得到了不斷的補充完善(Qiu et Qiu, 1995;Qiu Z X et al., 1999;Qiu Z D et al., 2006;Deng, 2006;李傳夔等,1984;童永生等,1995)。古近紀的年代體系在中亞考察團的工作基礎上,由Li和Ting(1983)系統整理,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得到了修改補充(Russell et Zhai, 1987;Meng et McKenna, 1998;童永生,1989;童永生等,1995)。


整個的新生代被劃分成18個哺乳動物期(童永生等,1995)或17個陸相地層階(期)(《中國區域年代地層(地質年代)表說明書》)。每個哺乳動物期具有自己的特徵動物,與上下哺乳動物期相區別。根據這些特徵動物,可以比較容易地判斷含化石地層的大體年齡。儘管作為一個年代系統,中國的新生代哺乳動物分期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目前的分期,在幾十年工作的基礎上,已經是一個很實用的體系(圖1)。

哺乳動物年代體系


圖1 中國古近紀和新近紀哺乳動物分期


哺乳動物年代體系


本文由安靜摘編自孟津、王元青、李傳夔編著《中國古脊椎動物志》第三卷.基幹下孔類、哺乳類.第二冊(總第十五冊),原始哺乳類。文章選自哺乳動物導論,內容有刪減。


哺乳動物年代體系

978-7-03-046741-6


《中國古脊椎動物志(第三卷)基幹下孔類 哺乳類第二冊(總第十五冊):原始哺乳類》內容包括了哺乳動物導論和原始哺乳動物系統記述兩個部分。導論部分包括哺乳動物的定義、一般形態學特徵、系統發育和分類的基本框架、地理地史分布與環境、哺乳動物年代學等。在形態學特徵中特別加入了對岩骨以及中耳形態的介紹,以及使用CT掃描研究顱內、鼻腔、內耳結構等內容。除了基本的哺乳動物分類體系,對哺乳動物一些新的高階分類單元及其有關的爭議內容也做了簡要說明。在「中國古哺乳動物研究歷史」一節中,記錄了一些主要的事件、研究成果和相關的研究人員。系統記述部分包括了截至2014年10月在中國境內已發表的、以中生代哺乳動物為主的54屬63種,分屬於後獸亞綱、真獸亞綱和9個已絕滅的哺乳動物目(摩根齒獸目、翔獸目、蜀獸目、柱齒獸目、真三尖齒獸目、賊獸目、多瘤齒獸目、「對齒獸目」、「真古獸目」)。每個模式種均附有圖片,對一些存有爭議的高階分類單元進行了概要評述。


用您的手指點亮科學!


歡迎轉發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勵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本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如何讓半導體納米線自動開出金屬花來?
千古啞謎,令人浮想聯翩的月球背面
電化學氣體感測器的新型固態電解質—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薄膜
鉑基合金的三叉星納米結構:調控電催化劑性能的新思路
材料殼層過濾效應調節的不依賴功率的正交激發-發射上轉換熒光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寵物殯葬體系超完善 還有專門的動物陵園
精益產品研發體系
酶工程技術體系創新及其在氨基酸與醫藥中間體生產上的應用
研究人員在相干多體系統中發現動態量子相變
細胞世界的政治體系
茶葉傳統品鑒體系是無效體系?
細胞世界的經濟體系
物聯網為醫療體系帶來的三個好處
「暢行」現代學徒制需重構課程體系
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教體系
周琪團隊建立單倍體體細胞遺傳篩選體系
構建生物質發電項目模糊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
迴轉窯工藝對整體系統運行的影響
構建中國古代藝術品的強大體系(五)一個體現民藏價值的平台
科研人員建立單倍體體細胞遺傳篩選體系
直接主客體包結用於響應性藥物遞送體系
潘天壽——中國畫要有自己的教學體系
科學家提出首個光解水制氫儲氫一體化體系設計
細胞世界的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