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探秘:你從未見過的巨獸
科技
04-06
巨鷹:以恐鳥為食的哈斯特鷹
哈斯特鷹是曾經生活在紐西蘭的一種巨鷹,也是迄今已知最大的鷹,曾高踞當地食物鏈的頂端。哈斯特鷹主要以一種巨大的鳥類——恐鳥為食。研究人員曾在體重達200千克的恐鳥的化石骨骼上發現了哈斯特鷹留下的爪痕。哈斯特鷹的體形如此之大,已接近鳥類飛行的物理極限。研究表明,當體重達到某個極限,鳥類就無法正常飛行,這個極限大約為15千克體重,而這正是哈斯特鷹的估計體重。
哈斯特鷹的祖先是一種很小的鷹,體重僅約1千克,相當於一只小松鼠,它們從澳大利亞越洋來到紐西蘭,最終進化為體重可達15千克、翼展可達3米的體形龐大的猛禽。
哈斯特鷹在到達紐西蘭之後,經過一萬年的進化後,體重增加了15倍,如此快速變化的例子在陸地脊椎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哈斯特鷹能在地質時間的「瞬間」進化為以巨大動物(如恐鳥)為食的掠食動物呢?有科學家認為,哈斯特鷹最初抵達紐西蘭時,島上還沒有其他動物可以與它們爭奪像恐鳥這樣的「大餐」,食物來源豐富,而它們又擁有足夠的能力去獲得這些豐富的食物,體形最大並能捕殺最大獵物的個體最可能成功繁殖後代,於是哈斯特鷹的體形在短暫的地質時期內迅速變大。
700年前,在人類首次抵達之前,紐西蘭是一個沒有陸地哺乳動物的鳥類王國,在這個鳥類的世外桃源中生活著250多種鳥類,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態環境。哈斯特鷹曾是紐西蘭最早的居民毛利人的洞穴繪畫和神話故事中的主要題材。然而,在人類到達紐西蘭島之後不久,哈斯特鷹的主要食物恐鳥被人類獵殺殆盡,大部分茂密的森林犧息地也被人類砍伐消失,哈斯特鷹於公元1400年左右從島上消失。與此同時,島上鳥類中的約40%遭到了與哈斯特鷹同群的命運,在人類到老之後不久相繼滅絕。
巨熊:人類祖先面臨的強勁對手洞熊
科學家根據對在羅馬尼亞最新發現的遠古巨型食肉動物——洞熊的頭骨化石進行的研究指出,除了劍齒虎、狼以及吃人的猛禽讓我們人類的祖先擔驚受怕之外,洞熊是另一種讓我們祖先不得安寧的兇猛動物。換言之,洞熊曾經是我們人類祖先面臨的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之前科學家認為洞熊是一種食草動物,以漿果和草根為食,而在喀爾巴阡山脈發現的洞熊骨骼化石則表明,它們完全不是我們想像的溫和模樣,而是非常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們甚至還吃人。
洞熊生活於更新世時期的歐洲。「洞熊」之名源自於其化石大部分都是在洞穴中被發現的,這也表明這種動物在洞穴中的時間遠多於棕熊,後者只在冬眠時才會進入洞穴中。因此,在洞穴里發現的大量骨骼幾乎都是屬於洞熊的。洞熊體形巨大,雄性可長到1000千克,相當於最大的阿拉斯加棕熊和北極熊,後兩者是如今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的熊,平均體重約500千克。
根據最新估計,洞熊滅絕於大約2.78萬年前,比以前估計的要早13萬年,是地球歷史上最近一次生物大滅絕中最早滅絕的大型哺乳動物。繼洞熊之後滅絕的大型哺乳動物還有猛獁象、披毛犀、巨鹿和洞獅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大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呢?這一直是個難解之謎。有科學家認為是早期人類的狩獵活動導致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但另有科學家認為這種說法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可能是某種未知的病毒或細菌導致了大型哺乳動物的滅絕。但這種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體形大小迥異的多種動物會幾乎同時滅絕。
對洞熊骨骼化石進行的放射性年代測定發現,洞熊滅絕的年代與地球氣候發生劇烈變化的年代正相吻合,這表明洞熊是在歐洲最後一次冰川期滅絕的。研究認為,當時生活在地球上的一些大型哺乳動物主要以素食為主,特別是以某些專門的植物為食,由於冰川期地球氣候明顯變冷,使其賴以生存的植被大量消失,食物的嚴重匱乏最終導致這些大型哺乳動物滅絕。
不過,最新研究也指出,洞熊雖以素食為主,但並不排斥肉食,屬於雜食性動物,它們的食物中至少包括了部分動物蛋白,可能是一些在冬眠中死去的同類,或者與它們同時代的體形較小的歐亞棕熊。
那麼,與歐洲洞熊擁有共同祖先的棕熊如今足跡已遍及歐洲和亞洲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它們為什麼能一直生存至今呢?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可能涉及到兩者的不同的飲食偏好、冬眠策略、地理範圍、棲息地偏好,也許還有人類捕食等因素在內。
巨禽:大如小型飛機的骨齒鳥
想像一下,一群像小型飛機一樣大的鳥在天空翱翔,那該是多麼壯觀的景象!這就是5000萬年前生活在如今英國的古老的巨大海鳥骨齒鳥。
科學家在英格蘭東南海岸泰晤士河口附近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史前巨型飛禽的化石骨骼,這種巨禽屬於已經滅絕的一種鳥類,其體形大如小型飛機,光翼長就近5米,最為奇特的是,其嘴部有鋒利的齒狀骨骼結構。這種5000萬年前飛翔在如今英格蘭的天空中的巨禽是現代鵝與鴨的近親。
按今天的標準來看,這是一種相當奇特的動物,尤其是其鳥喙的邊緣處有著銳利的齒狀突出,即「偽齒」(構成物質是角蛋白,和構成我們的頭髮和指甲的物質相同,而真正的牙齒是由琺琅質和象牙質構成的)。現代鳥類的祖先在進化過程中為了減輕重量,以更有利於飛行而失去了牙齒。但科學家認為,骨齒鳥(也叫偽齒鳥,史前時代的一種大型海鳥大家族)重新進化出「偽齒」也是有其充分理由的。這些遠古海鳥經常在海面飛掠,用翅膀擊殺捕獵魚類和魷魚,如果它們的喙與其他鳥類一樣,就很難將滑溜溜的魚抓牢。所以,為了獵食的需要,在它們的喙上漸漸演化出了「偽齒」,以防止到嘴的食物溜走。
骨齒鳥的另一個特點是體形碩大,即使是體形最小者也有現代信天翁那般大。最大骨齒鳥的翼展可達5至6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在整個新生代,這種鳥類中的龐然大物是海洋上空的主宰,它們與人類進化的時間擦肩而過,最後存在的骨齒鳥與早更新世的人類生活於同一個時代。
巨鳥:性情兇猛速度驚人的駭鳥
科學家推論,駭鳥(也被叫做「恐怖鳥」)雖然體型龐大,奔跑速度卻十分驚人,其中的跑步健將可達每小時48千米的速度。在開闊空曠的原野上,速度對於掠食動物來說至關重要,決定它們的生存和未來,更高的速度不僅意味著可以在更大範圍內捕食獵物,而且也更有利於向獵物發動突然襲擊,讓受襲獵物措手不及。有研究稱,現今世界奔跑最快的獵豹也不及駭鳥的速度。
巨大的喙,再加上駭人的奔跑速度,以及長距離奔跑的耐力,使這種史前巨鳥完全無隗於「恐怖鳥」之稱,成為中新世時代高踞於地球陸地食物鏈頂端的最可怕的食肉動物之一。
駭鳥生活的南美洲曾是與其他陸地隔絕的大陸板塊,因此沒有更強壯的掠食動物與其競爭,但大約在距今300萬年前,南北美洲大陸板塊發生碰撞後發生的生物大遷移大交換使得原先生活在北美洲的一些掠食動物如美洲虎和劍齒虎等大量湧入南美洲,在殘酷的自然競爭中,駭鳥漸漸走向了滅絕。
發現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美國科學家不久前宣布,他們在秘魯發現了一種已滅絕企鵝化石。這種生活在距今至少3600萬年的巨型企鵝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像穿著黑白相間燕尾服的現代企鵝。
這隻巨大的史前鳥兒有1.5米高,長著狹長的帶著尖尖溝槽的嘴。它的塊頭有現今的帝企鵝的兩倍大,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形最大的企鵝。科學家將它命名為為「Inkayacuparacasensis」,意為「水中之王」。
科學家研究這隻史前企鵝存留在化石上的骨骼發現,讓企鵝成為游泳高手的腳蹼和體形在很早以前已經進化完成,排列整齊的濃密羽毛使企鵝的腳蹼變得更堅硬,身體更具流線型,同時也將身體與水及空氣隔絕開來。
這隻史前企鵝覆蓋著羽毛的鰭狀肢被清楚地保留在化石上,羽毛的印記清晰可見。科學家分析認為,這種史前企鵝的羽毛極有可能是灰色或者紅褐色的。之前科學家已經知道,現代企鵝的「黑外套」和腹部形成鮮明對比的「白襯衣」是近代進化的結果。那麼,企鵝為什麼會進化成今天這樣的顏色呢?科學家推測,企鵝羽毛顏色的改變可能和生態學的差異有關,或者是為了滿足調節體溫的需求,或者是為了應對新出現的掠食者海豹。科學家還推測,對潛水的要求可能影響了企鵝的羽毛色素的變化,使之演化成今天的黑色和白色。
您可能感興趣
※遠古奇蝦,你見過沒
※探尋從未見過的宇宙
※探秘古法紅糖生產過程,石家莊的你肯定未見過
※見過奇怪的,沒見過這麼奇怪的,這些稀奇古怪的槍你見過嗎?
※你從未見過的鋼鐵俠初代戰甲,遠比你想像的精緻
※探秘福建最後的鬥雞村,沒見過的趕緊看看
※世界三大古怪兵器:見過怪的沒見過這麼怪的,兵器越怪死得越快?
※失落的遠古世界:三幅你可能從來沒有聽過的神秘遠古地圖
※罕見怪壺!從未見過
※你見過的沒見過的故宮
※神秘可怕的巨坑,你有見過哪些?
※罕見怪壺!從未見過!
※UFO | 探秘:遠古是否真的有過泰坦巨人族?
※噩夢般真實的恐龍!你絕對從未見過!
※你見過「蒙古中爪獸」嗎?
※7個未解之謎探索,沒見過的神秘力量!
※?罕見怪壺!從未見過
※見過挖洞的,沒見過「這麼」挖洞的!
※私藏!你從未見過的歷史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