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十號"昨發射成功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貢獻6個載荷
東方網4月7日消息:「實踐十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立項研究的科學衛星中準備時間最長的,整整籌備了10年。而上一顆返回式衛星「實踐八號」在2006年成功發射,也已過去10年。這顆返回式衛星攜帶了等待開花的水稻、擬南芥,體態輕盈的果蠅,上千隻家蠶卵……還有不少物理實驗:在太空中液滴如何蒸發、煤怎樣燃燒等等。
昨天凌晨1點38分,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在這顆衛星上,搭載有19項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實驗。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分院獲悉,在這19個實驗載荷中,有6個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上海為「實踐十號」貢獻了近1/3的「太空實驗室」。
相機讓「黑箱」變透明
有沒有發現問題來了?這些在太空中完成的實驗,研究人員既無法在旁操作,也無法親身觀察,發生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種種生命現象,怎樣才能被觀察到?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張濤研究員的研發團隊為這些迷你「太空實驗室」設計了特殊「眼睛」,讓它們代替科學家觀察、記錄下人類無法預計的變化。
「過去,搭載上天的載荷基本都是『黑箱子,,科研人員只能看到實驗生物上天前、回收後的狀態,在天上這十幾天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根本無法知道。」張濤說,為了讓「黑箱子」變透明,他和他的研發團隊想方設法為不同的實驗研發了不同類型的相機,包括熒光相機、多光譜相機、顯微相機和宏觀相機。得益於技術發展,現在紅外、可見光、紫外等各種波段的相機已可做得相當小巧,使記錄實驗箱中的種種變化有了可能。
記錄前沿科研寶貴數據
早在10年前,「實踐八號」育種衛星上天時,張濤和他的研發團隊就做了第一次嘗試,當時採用一套自主研發的顯微攝像系統跟蹤記錄下青菜在太空中開花的過程。時隔10年,在他負責研發的6套實驗載荷中,一共有10台自主研發的特殊相機。
這次,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有3個實驗隨衛星上天,實驗載荷的研製均出自張濤和他的研發團隊,其中包括2項植物培養實驗。當地球植物飛向太空後,晝夜不再是24小時周期,也不再有四季的變化,如在國際空間站上每24小時中有16次的日出與日落,更重要的是沒有了重力,生活於其中的植物沒有上下方向。那麼,植物的生長發育和代謝活動會有怎樣的變化?科學家對植物樣品進行了特殊處理———熒游標記,觀察植物樣品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的熒光圖像,就可以發現其生長發育和代謝活動的特點。張濤和他的研發團隊為這項實驗研發了一台熒光相機,可以幫科學家拍下整個過程:熒光何時出現、持續多久、亮度變化……這都將為科學家提供寶貴的數據,為我國即將建立的空間站生命科學研究與發展奠定知識與技術基礎。
除了相機實時記錄下圖像,張濤和他的研發團隊還開發了一套特殊的圖像處理平台,可以對衛星下傳的圖像數據進行特殊處理,在不影響圖像特徵信息的同時,提高圖像的視覺效果。「其實,現在科學家還可以通過地面髮指令,調整實驗參數。」張濤介紹,這次上天的還有一個物理實驗,科學家可以對實驗樣品施加不同頻率、不同振幅和不同持續時間的振動,模式組合可以多達上百種,實驗過程都可以用圖像記錄下來,傳回地面分析。
每當「實踐十號」經過地面測控站,就會將大量科學數據傳回地面。「我們絕不會做別人完成過的實驗。」「實踐十號」衛星工程項目首席科學家胡文瑞院士說,這次不少科學實驗為國際上首次開展,將對推動我國空間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煤取代石油」制烯烴技術再升級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招聘博士後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助理招聘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舉行公眾科學日活動
※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抗體功能篩選實驗室招聘博士後4名以及實驗技術員2名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招聘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液態金屬研究方向博士後招聘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深圳大學聯合招聘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實驗室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博士後、科研助理、細胞培養技術員、行政助理招聘
※神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曝光!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離分析新材料與新方法」研究組招聘博士後、副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童明漢研究組招聘博士後
※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核磁共振組招聘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魚類進化與基因組學研究組助理研究員招聘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副研究員/研究助理招聘
※創客培訓第二天:神秘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曝光啦!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誠聘各學科精英博士後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招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