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4月20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歷經三個多月的印度洋海底探險,終於順利完成所有試驗探測項目,回到瀋陽。


這條萌萌的「黃胖魚」究竟完成了哪些任務,實現了哪些新的突破?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4月22日,工作人員對「潛龍二號」進行維護保養。 新華社記者 李鋼攝


潛龍二號:中國4500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


大名鼎鼎的「蛟龍號」是「潛龍二號」的親戚。長3.5米,通體鮮黃色,頭尾各有兩個紅色「魚鰭」型推進器,「潛龍二號」看上去就像一條黃胖魚。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是它的誕生之地。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潛龍二號」是國家863計劃「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課題之一,為4500米級自主水下機器人(AUV)。其總體目標為,自主研製出一套4500米級的AUV系統,以此為平台,集成熱液異常探測、微地形地貌測量、海底照相和磁力探測等技術,形成一套實用化的深海探測系統,用於多金屬硫化物等深海礦產資源勘探作業。


從去年12月16日出發,到今年3月4日完成潛器驗收試驗和試驗性應用。「潛龍二號」共完成16次下潛,順利通過現場驗收,探測面積達218平方公里,最大深度超過3200米。




探秘深海石林,首次出征挑戰中脊海底


1月10日8時許,西南印度洋,海面風平浪靜。但在深達3000多米的海底卻崇山峻岭,最大落差高達1000多米。「潛龍二號」在這裡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大考。在止盪繩的牽引下,「黃胖魚」緩緩由「向陽紅10號船」的後甲板沒入水中。這時,研發團隊的所有人也都簇擁到監控室,全神貫注地看著屏幕。「黃胖魚」每隔24秒出現一個新的數據,並逐漸形成運行軌跡。約半小時後,「黃胖魚」到達預定深度,開始自主航行。

印度洋中脊海底環境複雜,作業難度極大,稍有不慎「黃胖魚」就會發生碰撞,甚至一去不復返。


——「潛龍二號」軟體負責人 徐春暉


為了提高「潛龍二號」海底實戰力,研發團隊改進了傳統的迴轉型設計,使用立扁形設計和可旋轉推進器減少行進阻力,還首次採用基於前視聲吶的避碰控制方法。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近90天的海試中,「潛龍二號」首次成功完成了對「海底黑煙囪」——深海硫化物熱液區的探測,這個區域富含銅、鋅、鉛、金與銀、鈷、錳等金屬元素。單次下潛最長時間超過32小時,最大深度超過3200米,連續4個長航程成功探測成績為我國深海機器人之最。同時「黃胖魚」還拍攝到含有硫化物、玄武岩、貝殼及多種未知名字的魚蝦類生物高解析度照片300多張,為將來硫化物礦區的評估及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工作人員對「潛龍二號」進行維護保養。 新華社記者 李鋼攝




靠譜「黃胖魚」未來目標:馬里亞納海溝

「潛龍二號」的成功海試,鞏固了中國科學家乘勢而上的信心,但並沒有模糊自己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



這次海上應用中,我們實現了很多技術上的首次。如首次採用全新非迴轉體立扁形設計和推進器布局,增強了潛水器的機動性能;首次採用基於前視聲吶的碰壁控制方法,大大提高了障礙物的有效識別能力,實現了複雜海底地形條件下的有效避碰控制;國內首次在AUV上安裝了磁力探測感測器,實現了近海底高精度磁力探測等等。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 「潛龍二號」總設計師 劉健


印度洋歸來,劉健團隊已經開始謀劃「潛龍二號」的2.0版。作為載體結構負責人也是團隊中最年輕的一員,80後王曉飛說:「希望它更智能識別障礙,擁有在水下更強大的生存能力和執行能力,甚至實現自我保護及自我健康診斷。」


劉健也表示,即使是單機,智能化水平和通訊能力仍有許多問題待解。如何讓「黃胖魚」像人一樣有更多的智能,永遠沒有止境,甚至我們取得的一切,只是剛剛開始。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科學家們對水下機器人革命的預測是,水面和水下相混合,成為混合機器人。



它可以是一體,也可以是模塊化的組合,還可以和空中、地面機器人共同開展工作。


以「潛龍二號」為新的起點,中國水下機器人開始游向下一站。未來十年,中國的水下機器人一定能到達馬里亞納海溝。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 封錫盛


三十年磨礪:我國自主水下機器人發展之路


上世紀70年代末,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蔣新松院士提出發展水下機器人。1986年,中國研製出我國首個水下機器人「海人一號」,1995年誕生了「CR-01」6000米水下機器人,但二者均為原理型樣機,沒有進入實際應用。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圖為我國早期研製的「探索者」號1000米無人潛水器。資料圖


75歲的封錫盛,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他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水下機器人從零起步到發展壯大全過程。自動化所是它的誕生之地。他介紹說:「研製『海人一號』之前我都沒見過水下機器人什麼樣,全靠團隊自主摸索;研發1000米自主水下機器人時,靠全國大協作,幾十家單位院所聯合攻關;研製『CR-01』時,和俄羅斯科學家合作,從1000米直接跨越到6000米,克服了關鍵技術和零部件的重重困難……」


研發水下機器人,這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作為自主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潛龍二號」,標誌著中國水下機器人發展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進入21世紀以來,發達國家都憑藉本國的實力希望更大限量地分享深海海底資源這塊「蛋糕」。於是,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框架內,「藍色圈地」運動正日趨激烈。


十三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出加強深海、深地、深空、深藍等領域的戰略高技術部署。「以『潛龍二號』為新的起點,中國水下機器人開始游向下一站。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前沿大師談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讓中國造水下機器人暢遊大海
江蘇漁民撈起的「魚雷」恐另有玄機,酷似美國水下機器人
水下機器人探索海底山脈展現迷人海底世界
運動機器人重大革新 鴕鳥暴走機器人
中國現代版「木流牛馬」機器人現身,國人歡呼雀躍
深圳現機器人傷人事件?突然覺醒砸爛展台
深海資源能堅持多久?各種水下機器人要下海了
放下遊戲機,你還能來一局現實世界的機器人大戰
全球首個能社交又會做奶茶的「黑石機器人」亮相上海
我國首次實現纜控式與自治式水下機器人深海交會拍攝
宇宙探索重大突破 外太空遙控機器人誕生
中國機器人產業強勢崛起 世界機器人市場面臨洗牌
大國比拼:各國研製機器人中國研發水平不斷提升 美不再具有優勢
中國機器人「威脅到美國經濟發展」?還有很大差距
醫療界的突破,機器人實現商業化
國產機器人呈崛起之勢 伺服電機尋求突圍契機
「上海牌」介入機器人問世 醫生有望擺脫輻射傷害
鏡頭下:中國的驚艷了,世界各國機器人顏值大比拼!
重振大英帝國雄風?英國未來這些戰機機器,連美國都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