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天才少年,名門之後,江東最聰明的人,為何逃不過滅族的下場
原創作者丨明史穿山乙(皇帝說史特邀作者)
(1)
這一日,江東英雄吳大帝孫權正在宴會群臣,推杯換盞之際,氣氛好不歡樂。
正在此時,一聲驢叫從殿外傳來。大家閃目觀瞧,一個僕人牽了一頭毛驢上殿。突然大家不約而同哄堂大笑。原來此驢面題四字「諸葛子瑜」。只見席間的老實人諸葛瑾已經臊了一個大紅臉。主公明知道自己面長如驢還這麼捉弄我,好尷尬呀!正在下不來台之際,突然一個稚嫩的童聲說到:「請給我筆加兩個字。」孫權一看原來是諸葛瑾的長子諸葛恪。只見這孩子不緊不慢在驢臉上那四字之下寫了「之驢」二字。於是在群臣驚訝的目光中,孫權把驢子賞賜給了諸葛恪。
本文的主人公諸葛恪從小就聰明伶俐,喜歡辯論,很少有人是他的對手。孫權曾對諸葛瑾說:「藍天生寶玉,果不其然啊。」此事之後的幾天後,孫權問諸葛恪:「你的父親跟你叔父諸葛亮比,誰更賢?」諸葛恪不假思索回答:「我父親更勝一籌。」問原因,他道:「我父親知道應該輔助誰,而叔父不知道。」真不得了,這孩子馬屁拍的孫權那叫一個舒服啊!
後來有一次白頭鳥在殿前雲集,孫權問諸葛恪這是什麼鳥。諸葛恪回答是白頭翁。旁邊的老頭子張昭聽了不開心了,心想這裡我最老,你說白頭翁豈不是把我比做鳥!於是起身說道:「從來沒有聽說有鳥叫白頭翁的,諸葛恪欺君啊!要不您讓他找個白頭母看看。」諸葛恪說:「還有鳥叫鸚母的呢,也不一定就是一對,要不張公您找找鸚公看看。」張昭啞口無言,於是舉座歡笑。可以說少年時代的諸葛恪典型的天才范,讓人不得不聯想到他那位聰明絕頂的叔叔諸葛亮。且慢,我們再看看諸葛亮對他這位賢侄是如何評價的吧。
孫權曾經打算讓諸葛恪掌管糧谷。這個事情讓諸葛亮知道了,於是孔明抓緊寫信給陸遜說:「家兄諸葛瑾老了,而諸葛恪性情大大咧咧不仔細,聽說要讓他掌管軍中最重要的糧谷,我雖然距離很遠,可聽到這個消息還是惴惴不安啊!請幫我跟你們主公轉達我的意思。」後來陸遜轉告孫權,孫權改主意讓他直接掌兵。知侄莫若叔。諸葛亮早就看出他這位賢侄是志大才疏。只不過當時能看出這一切的人並不多,尤其是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更加堅定了世人對諸葛恪是奇才的看法。
(2)
諸葛恪說他可以去山形險要的丹陽為官,三年之內可以幫孫權招募四萬甲兵。那邊的山越人平時帶著兵器隱藏在山野之中。他們習俗尚武,能在群山和荊棘之中奔跑如履平地,而且聚為盜寇。很難消滅或者征服他們。大家都以為這個事情很難辦。諸葛瑾聽到兒子要去接這個棘手的任務,嘆氣說:「這孩子不能讓我家族大興,而是要讓我家族毀滅啊!」歷史真的很詭異,一語成讖。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話說諸葛恪接下這棘手的任務後,命令諸將封鎖要道不跟山越人交手,只等到莊稼成熟去收割,顆粒不剩。時間久了,飢餓的山越人逐漸開始投降。諸葛恪下令部下不準懷疑和捉拿外出投誠的山越人。胡伉違背命令捉拿了投降的周遺,被諸葛恪所殺。消息傳出,山越人紛紛出降。諸葛恪果然得到了四萬精兵。後因功被孫權拜為將軍。
孫權病重,當時朝臣中都紛紛認為諸葛恪是最合適的輔政大臣。孫權卻認為諸葛恪剛愎自用,因為孫峻的力薦才以其為託孤大臣,給予生殺大權。於是諸葛恪的輔政時代開始了。他真的能跟叔叔諸葛亮一樣做個流芳千古的賢臣嗎?
(3)
諸葛恪輔政伊始就來了一個大動作,除掉了想矯詔害死自己的另一個顧命大臣孫弘。諸葛恪被小皇帝孫亮拜為太傅。他開始整治內政,減少官方對民間的騷擾,罷除拖欠的賦稅,免關稅,恩澤遍及吳國。於是百姓愛戴他,在他出行時爭相圍觀他的風采。
戰爭卻不期而至。魏國派遣大將胡遵和諸葛誕領兵七萬進攻吳國。這位諸葛誕也是諸葛亮的族弟。諸葛恪領兵四萬來迎戰。於是諸葛家族的兩位精英開始了正面對決。當時天降大雪,魏軍諸將一起飲酒為樂,他們見吳軍人少,更是解盔卸甲,兵器也扔到一邊,表現出對吳軍極大的蔑視。突然一位皓首虎威的老將軍帶精銳吳軍殺入魏營,兵鋒所至,魏軍死傷慘重。此正是吳國老將軍丁奉。此戰吳國大獲全勝,諸葛恪因功被封為都侯,賞金一百斤,布萬匹。
勝利後的諸葛恪真的飄飄然了,諸位大臣覺得軍隊勞頓,不宜再戰,他不聽勸諫,派李衡到蜀國勸說姜維一起夾擊魏國。姜維答應出兵。於是在一片反對聲中,諸葛恪發舉國之兵二十萬人北伐魏國。他要效仿叔父孔明,完成其未竟的事業,一舉滅亡曹魏。可是吳軍在圍攻新城時遇到了魏將張特的頑強抵抗。攻城數月不下,又值酷暑,瘟病流散軍中,軍士病倒者大半。魏軍從投降的吳將蔡林口中得知吳軍的慘狀,於是大舉反攻,諸葛恪才不得不撤軍。在撤軍途中,士兵又有很多病倒病亡,其狀慘不忍睹,軍中怨聲載道,諸葛恪卻沒事人一樣晏然自若。
那麼歸朝後的諸葛恪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族之路的?
(4)
回朝後,諸葛恪不但不主動承擔兵敗的領導責任,還委過於下,找來了中書令孫嘿,一陣訓斥,他還打算再次北伐曹魏。
這時候朝中的孫峻看到他已經失去人心,於是跟少主孫亮謀劃要擺鴻門宴除掉諸葛恪。諸葛恪接到邀請決定第二天去赴宴。可就在宴會的前一天晚上卻精神亢奮,通宵都沒有睡著。第二天天亮,僕人打水給他洗漱,他卻聞到水有惡臭之味。僕人給他換衣服,衣服也有惡臭之味。他出門時,家裡的狗咬住他的衣服就是不讓他出門,他趕開狗,登車而去。到了宮門外,諸葛恪接到部下密函說今日情形非常可疑,恐怕有變故。他正打算回去,正好遇到太常滕胤,滕胤說:「陛下許久沒有見你了,已擺好酒宴,你都到門口了就進去吧。」我們的諸葛恪之前該聽別人建議時候他剛愎自用,這回該自己堅定主意的時候他又耳根軟,經不住勸說,邁步走向了他的最終宿命。
吳國版的鴻門宴上演了。只不過諸葛恪沒有劉邦那麼幸運,他被刺殺了。除了他早年逼死的大兒子諸葛綽以外,其他還在世的兩個兒子一起被殺,三族被滅,早年諸葛瑾預言的家族慘劇終於上演。
在景帝孫休在位時候,有人曾經建議朝廷為諸葛恪立碑紀念他的功績。孫休說:「他大夏天的出兵導致士兵損失慘重,沒有尺寸之功,不能說他有能力;他受託孤之重卻死在小人之手,不能說他有智慧。」於是駁回上奏。
諸葛恪的故事結束了,說實話他沒有大罪過,也不是一個可愛的人。孫權曾因他兒子諸葛綽和魯王交結,把諸葛綽交給諸葛恪管教,他卻毒殺親生之子。一個為了自己權勢,為了討好君主,可以殺害家人的人怎麼說人品也是有極大缺陷的。諸葛恪很聰明,但是都是小聰明,他沒有大智慧,一個人再聰明也要聽從眾人的意見,他做不到,雖然他是諸葛亮的親侄子,除了血緣,他跟叔叔在智慧和情商上都差的太遠太遠……
(歡迎關注皇帝不稱朕微信公眾號hdshuoshi:新聞說史,史論新聞:我們從歷史中學什麼)
他為虎作倀,被朝臣打死,卻私刻了一塊朝參牙牌下葬
以頭承硯:一個皇帝拿硯台砸忠臣而不中的故事
詭異!這些災禍都是因為他們動了皇帝的棺槨?
詭異!帝後棺槨被博物館丟棄,卻給村民帶來的巨大的災禍
背城一戰!從1449年北京彰義門之戰看明軍對蒙古騎兵陣法
※孫策:承襲霸王,虎據江東,卻英年早逝,究竟是天命還是人為?
※如果項羽真的坐船逃回江東,他可以再次雄起滅了劉邦奪天下嗎?
※鐵血江東系列之一:孫策年少成名,靠的並非孫堅,而是此人
※如果項羽沒有自刎,而是渡過烏江率江東子弟再戰,會贏得天下嗎?
※如果沒有江東鼠輩襲擊關羽,劉備一年能天下大定嗎?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原來在項羽起義之前,有一老者已算出,他終命歸於此!
※此人獻計滅呂布,兩次打敗江東孫策,不幸英年早逝
※天妒英才,究竟是誰殺死了江東小霸王?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的鬼雄在民間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惡靈還是神靈
※項羽寧死也不肯過江東,背後的終極原因到底是什麼?
※此人在三國屬三流武將,卻跑去和江東之虎單挑,結果下場如何
※江東小霸王孫策之死,是天妒英才還是自作孽不可活?
※本可東山再起的項羽,為何至死也不回江東?
※孫權稱帝後,為何沒有追贈打下江東天下的孫策為皇帝的真相!
※孫權如何讓江東蒸蒸日上?關鍵在於1點,從他一步步調停手下2大將矛盾就可以看出來
※項羽至死不願過江東,並非只是因為面子,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年齡不是問題:看看青年陸遜是如何江東服眾的
※面對強敵,江東一人提出破敵之策,一人想到速勝之道
※孫堅戰死三四年之後,孫策才從袁術那討回了父親的隊伍開始江東創業?而且討回的時候,袁術還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