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人上朝不對皇帝「三跪九叩」 表忠心需原地跳舞

唐代人上朝不對皇帝「三跪九叩」 表忠心需原地跳舞

原標題:唐朝人都習慣動不動就下跪



唐代人上朝不對皇帝「三跪九叩」 表忠心需原地跳舞


小孩子六歲就開始學習「叉手禮」


大家要知道,唐朝即使是首都和皇宮裡,硬化的路面也很少,絕大部分室外道路都是黃土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種情況下,如果兩個熟人在大街上遇見了,要求雙方必須下跪叩頭打招呼,那真是對衣服的摧殘啊!所以從實際需要出發,在室外要求士人行跪拜禮的情況就不太多。


您正常騎著馬出了家門,在路上遇見個平輩或者晚輩的熟人,如果您急著去辦事,不想耽誤太多時間,那麼在馬上抱拳拱拱手,問個好擦身過去,這也算是打過招呼了。不過這種方式是最簡便輕慢的禮節,如果對方是個很計較的人,那麼很可能會因此對您心生不滿,覺得您看不起他。


有教養有禮貌的士人,哪怕是面對晚輩,也應該停住馬,至少做個要下馬的姿態(對方這時候一般會上來扶住您不讓下來),再客氣一點兒就真下了馬,站著跟對方拱個手,或者更親熱地拉著他的手,說上幾句客氣話,再上馬各自走開,這是比較穩妥的禮節。

再恭敬一點兒,比如遇見了長輩,那麼不但要趕緊下馬,還要「長揖」。站著雙手高舉過頭交握,深深地彎腰撅屁股,握在一起的手盡量接近地面,腰也彎成至少九十度,低頭看地,聽到對方發話再直起腰站好。「長揖」比「拱手抱拳」的分量重多了。


要是在室內,您跪坐著聽尊長說話,那好辦,並腿跪地,屁股壓在小腿上「正襟危坐」,雙手放在自己大腿上,挺直腰,這就是一種很標準很有禮貌的日常姿態。如果尊長正在很生氣地罵您,或者您要表達自己戰戰兢兢謙卑待罪的心情,那麼往前一拱,雙手撐地,彎腰低頭成跪姿,時不時再叩個頭表示謝罪,這也就可以了。


但要是站立著聽人說話呢?那麼我就得跟您講一講唐朝十分流行,但現在已經沒多少人知道的「叉手禮」了。


您站在街邊,向偶遇的長輩長揖,對方拱手還禮,雙方直起腰,長輩開始八卦:「聽聞白樂天……」這時候您臉上保持恭敬的微笑,抬起雙手,以左手緊握右手,左手小指向右手腕,大拇指向上,右手四指伸直,手掌虛掩住自己胸口,但不能實按在胸上,要懸空著,保持姿勢不準動——這個就是標準的「叉手禮」了,長輩看到您一直在行這個禮聽他說話,估計會挺高興的繼續說下去,然後您就可以發揮上課聽講時練出來的功夫神遊太虛了……


「叉手」的簡單形式其實就是雙手交握,虛按在胸前心口上,所以有「叉手不離方寸(古人對心臟的別稱)」的說法。至於手指的擺布,是比較細緻的要求了,可以握起來再慢慢調整到位。當然對於從小接受嚴格禮儀訓練的士族家庭來說,小孩子六歲一開始入學學禮,就要教他們正確的叉手姿勢,那麼他們長大後一行叉手禮,手指就會自然而然地握對位置了。

上朝不必「三跪九叩」 要表忠心請原地跳舞


您覺得上朝的時候肯定要行最隆重的禮節,大家一起對著皇帝三跪九叩是嗎?那咱們就來看看。


負責指揮行禮的官員一聲號令,殿內殿外的上朝官員同時雙膝跪倒,您「咚、咚、咚」地連磕三個響頭,直起身來,第二次跪倒,又「咚咚咚」磕頭三次,再起身,第三次跪倒,「咚咚咚」,好,這算完成「三跪九叩」了。您抬頭看看?


前後左右一大群官員已經不圍觀皇帝,改來圍觀您這個奇異生物了。還有幾個急赤白臉拿著朝笏走出隊伍彷彿要揍您的,八成是要彈劾您「亂朝」的御史。


既然唐朝人上朝不對皇帝「三跪九叩」,那麼應該怎樣行禮呢?

首先要說「三跪九叩」這個禮節出現的時間很晚,有說是到了清朝才見記載。中古時代最隆重的拜君禮儀,以「再拜稽首」為主,唐朝的更加有特色,是在兩次「再拜」之間,加入一段「舞蹈」。


兩遍稽首禮拜完,大臣們爬起來站好,當朝的宰相之一「侍中」(三省之一門下省首長)要上前到皇帝那裡接受詔旨,然後回來走到官員們的東北位置,面朝西,大聲宣布「有制」(皇上有旨)。


這時候您一看官員們又開始下跪行禮了,得,又是一次「再拜」。折騰完了,侍中才宣布剛從皇帝那裡領受的旨意,說的是什麼呢?「履新之慶,與公等同之。」(新的一年來到了,我和大家一起慶賀。)


就說這一句話,你們這些官員又開始折騰「再拜」啦!這回稽首兩次還不算完,等您爬起來,發現莊嚴神聖金碧輝煌的大明宮含元殿上,開始了一番……天魔亂舞的景象……

我說您,不要傻獃獃站著呀!御座上那個天子正注視著你們呢,大過年的,各位官員都在比誰跳舞跳得賣力,爭取給皇帝陛下留個好印象,您僵立著賣獃是不想幹了?您說不知道該怎麼跳?老辦法,緊跟著前面那個官員同事,他揚臂您也揚臂,他跺腳您也跺腳,人家來個原地轉體1080度,您至少得跟著轉個720度吧?


光跳舞還不成,大家揮胳膊蹬腿地揚塵舞蹈一番,又同聲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隨後又一次「再拜」,稽首兩次,把歡慶氣氛推向高潮,這才算結束了一年裡最隆重的一次拜君禮,侍中也才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這個對著皇帝跳舞的「蹈舞」「舞蹈」「拜舞」禮呢,其實也不是上古中原文化流傳下來的禮俗,而是跟「五胡亂華」後北方游牧民的風俗有那麼點兒不遠不近的關係。「舞蹈」作為大臣對皇帝行的禮第一次見諸史書,是在隋朝,到了唐朝就大大盛行,然後宋朝也還沿襲著,不僅是元旦大朝,凡是要表達激動興奮情緒的時候,大臣都要對著皇帝開跳,而且一般是邊跳舞邊叩頭邊喊萬歲,難度還不小呢。


中原漢人都被感染得熱情奔放到這程度了,游牧民族一看,也不甘示弱。你們不是對著天可汗老大跳舞嘛,不稀罕了,我們不但跳舞,還要行「捧足嗅靴」禮。


這個禮,用現代流行語來講,就是「捧臭腳」。


先跳舞,跳到皇帝或者可汗身邊,跪下雙手抱住他的靴子,低頭去嗅吻他的靴鼻。這是唐朝游牧民族致敬的最高方式,有草原政權首領使節對李唐皇族行過這個禮,也有長安派出去的軟骨頭使節對草原可汗行這個禮(然後以喪權辱國的罪名被族誅了)。


披頭散髮 那是「謝罪待死」的裝扮!


說了半天,講的都是唐朝男人行的禮。那邊有穿越女問了,唐朝的婦女常用的禮節都有哪些?姐要穿成個大家閨秀,也得講究這些,不然會被笑話吧?


這個,很簡單。跟男人相比,唐穿女是比較幸福的,因為日常用到的身體性禮節只有一種,就是「肅拜」。


傳統的「肅拜」禮是這樣:先雙膝跪地,然後在胸前抱拳拱手或者合十,如果袖子長,那其實就是搭住袖子,向前作揖,身體和頭部也跟著微微向前低伏一下,動作幅度不用很大,更不用至地。基本上,這種「肅拜」適用於任何場合,就算面對皇帝皇后,也沒人要求婦女磕頭。到了武則天時代之後,唐朝婦女的「肅拜」禮比以前更加簡便了,之前還要求美女們屈膝跪個地,武周以後,妹子們乾脆就大剌剌站著,往前彎腰一拱手,就算「肅拜」過了。


即使是在她們一生中最要緊的場合——婚禮上,新郎新娘小兩口並肩在一起拜父母賓客,穿著大紅喜服的新郎五體投地行「稽首」大禮,滿頭花釵的新娘也只需要一彎腰一拱手做個「肅拜」或者叫「女人拜」而已。估計這時候趴地的新郎們都在默默流淚吶喊,要求男女平等吧。


雖然一般情況下婦女不用叩頭,但也有少數「特殊情況」,那就是要表示「謝罪待死」心情的時候。


其實這種時候男女要行的禮基本上一樣,男子要「免冠頓首」,就是摘下帽子或者裹頭髮的襆頭,把髮髻披散開,叩頭謝罪。而女子則要「脫簪叩首」,就是自己主動把固定髮髻的釵簪拔掉,讓長發垂落下來,磕頭待罪。


所以,中古社會的成年人,無論男女,正常狀態下頭髮都一定是要以各種形態梳綁固定在腦後的,只有犯人或者半瘋癲狀態的「出家人」才會披頭散髮的。您在所謂「古裝劇」里經常看見的那種梳一半披散一半的髮型,純屬品味低俗的現代人的發明創造。(文/森林鹿)

您可能感興趣

唐代上朝不「三跪九叩」 表忠心需原地跳舞
三叩九拜還不夠,唐朝官員上朝還需跳舞?
唐朝禮儀動不動就下跪,大臣上朝叩首後要跳舞
鄭秀文表情搞怪扭臀跳舞輕鬆應對 每天跑步被贊「八公里小姐」
李榮浩堅持不跳舞,原因很詭異
古今偶像對比令你寒心了嗎?由崇拜文學、品行到崇拜唱歌跳舞!
《我們來了》素人愛華跳舞拖後腿,沈宋唐採訪怪罪不留情面說狠話
嬸子中了邪,表弟竟然在麥秸垛上看到一隻黃鼠狼「跳舞」
聖誕老人在臉上!何潤東用「鼻孔」跳舞
泰男子肝癌去世 妻子遵遺囑在葬禮上帶親屬唱歌跳舞
趙薇女兒立志學媽媽做明星,唱歌跳舞有板有眼,堪稱星二代第一美
演戲不敵梁朝偉,唱歌不如張學友,跳舞比不上郭富城,但卻最受人喜歡!
紅人館|劉亦菲跳舞技驚四座?劉詩詩宋茜熱巴的舞姿你也不容錯過!
鬥魚界「跳舞女神」風騷性感不輸柳岩,魔鬼身材堪比楊冪
揭秘泰國「人妖」的真實生活:陪酒跳舞任人宰割 迷亂不堪
關曉彤在跑男「欺負」陳赫,迪麗熱巴跳舞時,這表情讓人生氣
榮之榮 想看三姐跳舞
鄭允浩跳舞褲子撕裂,黃雅莉掉褲子稱沒人看,明星在舞台上也是挺拼的!
古代韓國人是怎麼跳舞的?李白看後說了一段話,揭開一千古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