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麓山大順軍撤退後隱居丹江流域返回陝北故里
在茅麓山聖帝行宮與瞭望塔之間,上行公路左下方,有一塊低凹田地,面積不足1畝,這裡就是著名的茅麓山白羊寨「萬人坑」。
傳說,清軍圍剿進攻茅麓山白羊寨後,屠殺了1萬多名大順軍將士,將屍體挖深坑掩埋在這塊地里。300多年來,這塊地從不來長莊稼。
事實上,那場戰役沒有死那麼多人。歷史資料也有記載:當時清軍圍剿進攻茅麓山白羊寨,僅僅是佔領了陣地,戰鬥中並沒有死多少人。「萬人坑」只不過是,清軍為了請功領賞而編造的戰績而已。
清王夫之著《永曆實錄》中,也有記載,李來亨部3萬餘人,除戰死者外,均逃走,被清軍抓住者僅有150人。
▲南陽淅川縣荊紫關丹江
按照一般軍事常規分析,選擇一個軍事戰略防禦之地,不僅要考慮其防禦性,還要考慮其後退性。茅麓山白羊寨有其獨特的防禦功能,其背後就是秦嶺大巴山和神農架山脈,是一個天然的能守能退的戰略防禦之地。
很顯然,李來亨所領導的茅麓山抗清基地的大順軍將士,在清軍發起全面圍剿進攻白羊寨時,早已安全撤離茅麓山,撤退到了預定的戰略根據地。
這是一個軍事家具備的最起碼的軍事常識。如果沒有如此戰略眼光,就等於是坐以待斃,死路一條,白白送死。那麼,3萬多大順軍將士撤退茅麓山後,他們都去哪了?
從現在考察的實際情況,結合發現的大順軍歷史蹤跡來分析,茅麓山撤退的大順軍基本是沿秦嶺大巴山往北撤退,目的地是進入鄂、豫、陝,丹江流域,回歸陝北黃土高原米脂、橫山故里。
▲陝北橫山縣南塔鄉張存有地村
這是一次大撤退,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大行動。是在一個神秘人物統一指揮下進行的。而且是一次早有預謀,事先安排好的軍事戰略轉移。
在最新發現的鄂、豫、陝,丹江流域,南陽一帶,有李自成和大順軍的歷史足跡、遺迹,以及那些神秘的軍營村落。這一切,足以證明,這裡是大順軍隱身隱居之地。
南陽,自古乃兵家戰略要地。曾經是李自成當年打天下,南征北戰之戰略要地。更是南方通往陝西的水、陸交通的唯一通道。
300多年來,歷史學者始終認為,大順軍沒有回到故土陝北,最後顛沛流離,流落他鄉。即使有回去的也因為害怕追殺,又逃到內蒙、山西和甘肅了。
▲陝北米脂縣楊家溝馬氏莊園
自發現李自成建立洪門天地會後,從其發展的戰略區域來看,可分為三大軍事抗清基地和五大反清戰略根據地。由此推斷,李自成大順軍,為了持久反清復明,很有可能回到了陝北。
2016年4月初,本人根據這一邏輯思維分析判斷,專程前往米脂、橫山、榆林一帶,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結果,發現了新大陸,印證了我的這一學術論斷。
從地方志記載的人口變動情況,可以證明有大順軍回歸原籍的跡象。《橫山縣誌》第一章《人口源流》記載:「到清初,橫山『廣無人煙』,人口稀少,置為『五等小縣』。雍正十三年(1735)後,生產有所發展,人口稍有增加。乾隆四十年(1775),縣內12973戶,83640人。」
《米脂縣誌》第四卷《人口與計劃生育志》第三節:《人口密度》記載:本縣古代人口稀疏。元皇慶年間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2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為每平方公里2.3人。弘治九年(1496)為4.5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為每平方公里8.3人。」
▲陝南商洛丹鳳縣丹江邊
《清澗縣誌》第一篇《大事記》記載:康熙三年(1664),同年全縣在冊實籍僅242戶,2877人。乾隆年間(1736~1795)全縣在冊實籍11638戶,58676人。
從以上三縣縣誌,記載的人口源流和人口密度情況來看,本來黃土高原地域廣闊,人口稀少,加之天災人禍,戰亂不斷,竟然在清康熙和雍正年間,人口突然迅猛增加。顯然人口增長,不是自然增長,而是外來人口的原因。
在實際考察中發現,米脂縣楊家溝、李家站,橫山縣黨岔、石窯溝、南塔,以及榆林魚河一帶的原住村民,看起來土生土長,張口是濃厚的陝北方言,開口是正宗的陝北民歌,居住是宗族式的家族村落,傳統的陝北文化讓他們看起來,一個個都是地地道道、典型的陝北人。
其實不然,這裡許多人,來此地的家族歷史,僅僅只有350年左右。他們和隱居隱身在異地、漂流他鄉的大順軍後裔一樣,沒有家譜,而且沒有準確的祖根來源,對家譜的概念十分淡薄。
▲陝北米脂縣李自成故里李家站
更為奇怪的現象是,一個宗族或家族,居住在一個自然村落,竟然姓氏與村名不相符。譬如:米脂縣楊家溝,顧名思義,應該是楊家人居住的村落,而該村原住村民全部姓馬;橫山縣黨岔鎮李家坪村,顧名思義,是李家居住的村落,而該村的原住村民姓劉和姓喬,沒有一家人姓李。
有趣的是,橫山縣人大副主任、李自成研究會會長崔青,和橫山縣李自成研究專家付世發,開車專程陪同我考察時,因走錯了路,來到了陳庄,發現該村莊《高氏家譜》編纂印刷成功,在籌備召開慶祝會。於是,我們才知道,橫山縣南塔鄉陳庄,是陳家的村莊,而該村的原住民卻是姓高,沒有一家姓陳的。
我們的突然來臨,卻引起陳庄高氏族人的高度重視,他們立馬前來諮詢,想通過我來了解他們的祖先是從那裡來的,為什麼居住在陳庄,而不叫高庄,或者高家莊。可見村民也感覺迷茫和不解。
更有甚者,橫山縣有一個村落,村名十分怪異,全國也少有。名曰:「張存有地」,即張存有地村,這個村子的原住村民全部姓李。
張存有地李氏族人告訴我,這個村子的李氏家史也只有300多年。據說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來的,而一始祖來張村有地村的時間,卻是康熙年間。
▲陝北橫山縣李自成祖籍地茅蘆界規劃效果圖
考察發現,張存有地村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底蘊,將李自成洪門天地會《洪門圖》(梅山圖)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完全證實了,一個完整、系統的洪門天地會文化體系,於明末清初,就在陝北這片黃土高原上生根發芽。至今,保持完好,延續不斷。
一句信天游:「帶上人馬上了橫山」、「橫山裡下來了游擊隊」……,不能不想起,曾經返回陝北故里的大順軍,其民族氣節和革命鬥志,勢必一脈相承,代代傳承,息息相關。
在陝北黃土高原腹地,橫山李自成祖籍地石窯溝,有一個地名,美其名曰:「茅蘆界」。其名與興山縣茅麓山,幾乎同出一轍。是否有關聯,值得深思和研究。
(撰文、攝影、編輯:李志強)
※東北地區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雅克薩之戰清軍告捷 收復黑龍江流域廣大土地
※在廣西西江流域,尋找水稻的故鄉
※貴州考古發現赤水河流域迄今最大漢代聚落遺址
※修建大壩影響亞馬孫河流域生態
※江蘇阜寧龍捲風損失慘重 長江流域怎麼會有龍捲風?
※重磅|淮北綠金時尚小鎮來啦,將成為淮河流域時尚集聚地!
※高大上!長江文明館展出4件長江流域「寶貝」
※中國三大流域,長江發大水,為何黃河近年無洪災了?
※成縣舉辦第四屆甘陝川嘉陵江(西漢水)流域文學藝術筆會
※九曲十八彎 龍江流域惹人醉
※湘江流域湘菜流派及其風味特色
※第四屆漢江流域農博會安康舉辦 深化區域合作
※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
※黃河和長江流域氣溫大起大落 強冷空氣還將「補刀」
※莆田東圳水庫流域發現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
※澧水流域醫院聯盟在澧縣成立
※一百年前長江流域真實生活,看看湖北宜昌這景象!
※原產長江流域各省的溲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