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讓科學更美的女人
一位讓科學更美的女人
一隻蠕動的蠶寶寶吸引了一位好奇女孩的注意,於是,她將人生中第一幅昆蟲畫作獻給了這隻肥嘟嘟、無憂無慮啃食桑葉的蟲子。這隻蠶不會想到,為它作畫的這個13歲小女孩日後會成為昆蟲學史上最顯赫的人物之一,同時也是史上最偉大的昆蟲畫家之一。這個女孩就是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
梅里安和她的毛蟲世界
1647年,梅里安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藝術世家,她的父親是雕刻師和出版商大馬修斯·梅里安。在她的幼年時代,父親不幸去世,母親帶著她改嫁給靜物畫家雅各布·梅里爾,繼父鼓勵她發掘繪畫天賦。剛開始,梅里安喜歡畫各式各樣美麗的花朵,但是沒過多久,她便開始研究更廣泛的生物。漸漸地,她痴迷於毛毛蟲和它們所變成的飛蛾和蝴蝶。
梅里安可以持續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認真觀察毛蟲、蛹、蝴蝶和飛蛾的生長與變化。她運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了昆蟲生命周期每個階段,她描繪了昆蟲從卵、蠶、幼蟲孵化、蛻皮、結繭,一直變作羽翼豐滿的蝴蝶這整個過程,詳細描繪了它們在每一個階段中的變化和運動。與其他同齡女孩不一樣,梅里安不但不討厭那些蠕動的噁心毛蟲和緊緊包裹的蟲蛹,反而和這些小生物十分親近。有時她會戳一戳毛蟲,擠壓一下蠶蛹,催促它們做出反應,她會認真觀察毛蟲蠕動的動作,看它們在刺激下做齣劇烈地翻轉,觀察蠶蛹在自己的手中一動不動,好像時間已經終止,生命已經終結一樣。
16歲的時候,梅里安與繼父的徒弟、藝術家約翰·安德烈亞斯·格拉夫結婚。這段婚姻談不上幸福,但給梅里安帶來兩個美麗又聰慧的女兒,即便養育孩子並不容易,但她總能擠出時間醉心於毛蟲世界,留下許多關於它們的畫作。她在房子里放置了許多箱子、罐子和植物,把廚房當做實驗室。1675年,梅里安出版了第一本畫作《新花卉圖鑑》。1679年,她的第二個女兒出生一年後,梅里安將自己近20年的觀察結果結集出版,發表了《毛毛蟲的奇妙的轉變》。
《毛毛蟲的奇妙的轉變》與當時其他描繪昆蟲的畫作截然不同,大多數人的畫作不過是在樸素的背景中渲染出花鳥魚蟲的形態樣貌,沒有人能像梅里安一樣,在一張畫中展現出這些昆蟲完整的生命周期和它們在各個變態階段所吃的食物。梅里安勾勒出的是自然界動物和植物之間的關係。當時的科學家試圖通過對植物和動物進行細緻分類來尋找自然的意義,而梅里安所看到的則是自然界事物之間的聯繫。
踏上科學的旅途
這個非凡的女人聰明、勇敢、思想獨立,對事物充滿好奇。1685年,梅里安與丈夫分居,她帶著女兒遷居至荷蘭弗里斯蘭。幾年後,梅里安再次搬家,遷至阿姆斯特丹,與她的女兒一同生活。
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梅里安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由於這個國家鼓勵商業發展,女人們也可以無所顧忌,不受性別的限制,可以做生意,可以靠自己賺錢。許多收藏家為她的畫作所吸引,花錢購買她的畫作,向她展示自己收藏的標本。通過這些收藏家以及一些科學家,她看到了大量異域的蝴蝶標本,這些蝴蝶姿態優美,翅膀圖案華貴、艷麗,有的甚至能夠達到手掌的大小,不過它們畢竟是被釘在木製托盤中沒有生命的標本而已,在它們身上找不到生命變化的印記,看不到從卵到蛹、破繭重生的生命力。所以,梅里安決心要到這些美麗生靈的棲息地去記錄它們的生命過程。
1699年6月,52歲的梅里安和她的小女兒登上了一艘開往蘇利南的輪船。蘇利南當時是新近開發的荷蘭屬殖民地,位於南美洲北部,絕大多數歐洲人對其一無所知。這一旅程是一次驚人之舉。在17世紀末期男權至上的社會環境中,梅里安作為一名女性自然生物學家,踏上了獨自探索自然科學的旅途。靠出售繪畫來支持旅途費用,沒有額外資金,她憑藉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這次科學探索大冒險。
在蘇利南居住的兩年中,梅里安收集了所有她能夠獲得的資料。她去過首都帕拉馬里博的植物園,在蘇利南河岸長期觀察,在甘蔗種植園的田地和樹林里留下追蹤昆蟲的英姿。她甚至搭乘小船溯流而上,跨過凱門鱷到上游探索熱帶雨林里的動植物風貌。她常常向土著居民請教關於當地昆蟲的問題,並花錢請他們為自己捕捉昆蟲。當地居民帶著她在叢林中穿行,她歷盡萬險,爬到高高的樹枝上,興奮地把數百隻毛毛蟲帶回了家。兩年後,她結束考察,回到了阿姆斯特丹。
這次探尋之旅結束後,梅里安將自己觀察的結果用拉丁文著成書作《蘇利南變態昆蟲圖譜》。這部作品是她最有名的一部書作,內插60幅精美的銅版插畫,配圖精美。在她的書畫中,藍色的蝴蝶在精緻的花朵間盤旋,飛蛾展開它們的喙,肥胖的青蛙連同它們的卵和蝌蚪一同出現,長著耀眼斑紋的毛毛蟲貪婪地咀嚼著樹葉和細腿的螞蟻一隻接著一隻爬上樹枝。梅里安描繪出的自然圖景是最真實而鮮活的。她筆下的自然並不完美,花朵上有被蟲子折磨出的小洞,她畫中的葉子被咬掉了一半,紙上的花朵失去了花瓣,但這都是自然環境中這些動植物最真實的樣子。
伊甸園?還是競技場?
梅里安所處的時代,生物科學還處於萌芽階段,人們覺得蛆蟲是從腐肉里滋生的,昆蟲從露水、泥土甚至是書頁中誕生,老木頭裡會自然地生長出蛾子,而毛毛蟲是捲心菜的產物。這種想法在現在看來是多麼離譜,簡直就是幼兒園小朋友童話書里的故事,但是在那個時候,這才是普遍被大眾接受的觀點。
對於長期致力於觀察昆蟲成長過程的梅里安來說,這些說法實在好笑。她的一本本書作將自己觀察到的昆蟲世界原原本本地展示給讀者。在當時,這位女性自然學家的聲音如同掉落水面的石子一般,並沒有掀起多大波瀾,但是書作中詳細記錄的觀察結果對自然學、博物學來說都有極大的意義。
梅里安聯繫了歐洲許多科學家,與他們交換看法,她的書得到許多專家的支持,被陳列在各個國家最好的圖書館中。後來,瑞典博物學家卡爾更是用她的圖畫來對昆蟲進行分類。德國著名的詩人歌德也研究過動植物的形態變化,他讚頌梅里安「往來於藝術與科學之間,穿梭於自然觀察和藝術創作之中」的絕世能力。梅里安強調自然萬物間的相互關係,這種思想直接或間接影響了當時許多重要的自然學家和藝術家。
當歐洲的大多數蝴蝶還沒有得到科學命名,尚為無名小卒時,梅里安就已經開始研究它們了。梅里安死後多年,瑞典博物學家林奈才開始對這些自然生命進行歸類。梅里安對歸類這種事毫無興趣,她在乎的是這些生命誕生、成長、變態、繁殖的整個過程,以及它們在各個階段的食物種類。她的銅版畫比現代生態學概念的誕生要早至少兩個世紀,而她畫作中描繪的正是這一科學所探尋和求證的現象。
以《蘇利南變態昆蟲圖譜》中第18張配圖為例,畫面上一棵番石榴樹上正上演著一出好戲。南北切葉蟻大軍攻佔了番石榴樹的枝幹,一些螞蟻正圍攻一隻體型很小的蜘蛛,一隻蟑螂也成了這群螞蟻的獵物。與此同時,畫面的另一邊,狼蛛捕獲了一隻蜂鳥。這並不是一幅伊甸園般的靜謐圖景,在這張畫上呈現的是生物之間無休止的動態戰爭。早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前150年,梅里安就對自然就有了充分的了解,記錄下了這種不斷掙扎的不同生命之間的存活之戰。
幾百年後的紀念
1717年,70歲高齡的梅里安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去世。在她的葬禮上,俄國沙皇彼得大帝派人買下了梅里安所有的水彩遺作。
在梅里安所處的時代,她的觀點並沒有廣受認可,直到20世紀後期,梅里安的研究才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她的祖國德國特別以她為榮,在歐元進駐人們視野之前,德國發行的500馬克紙幣,背面是梅里安所繪的毛毛蟲和蒲公英,正面則是梅里安的畫像。直到現在,仍有許多學校甚至研究機構以她的名字命名。
※十位最美麗的女性科學家
※科學家解密 男人心中最渴望的女人
※世界上十位最美麗的女性科學家
※經過研究,科學家說一半英國男人的祖先是同一個人
※科學告訴你 男人偏好什麼樣的女人
※「中國的居里夫人」何澤慧,一位像玉一樣質樸的中國女科學家
※科學研究指出世界上擁有最完美身材的就是這一個女人
※6位改變世界的女科學家
※我國科學工作者提出外星人也分男女,女性可能很美麗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科學解釋
※「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科學原理
※科學家揭秘「人類來世第一眼」的科學
※揭秘入選「中國科學之星」的4位女性科學家
※錢學森與人體科學:一個科學家的丹道氣功研究
※國內這位科學家的新基因編輯技術,為何被多個國家科學家質疑?
※漢和帝時期最著名的人是位科學家
※世界上最性感的十位女科學家,學習好的姑娘不一定都是「恐龍」
※與世隔絕的小島住著一群身高只有3尺的人,科學家認為是全新人種
※科學告訴你:男人為什麼喜歡胸大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