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對《論語》中「君子」的解讀

對《論語》中「君子」的解讀

對《論語》中「君子」的解讀



君子講求和諧而不是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相同而不講求和諧協調。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是說君子要求自己比較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多是要求責備別人,不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在人己關係的對待上,特別是自己對別人的態度上也能把握到君子的品格。

通常是君子擔心憂愁自己無能,而不是擔心別人不知道自己。如論語中有孔子的兩句話: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在人際交往的實踐中,由於各種原因,經常會出現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情況。


但是,我們要有這麼一份心態,做到寬容地對待別人,能夠理解和諒解別人,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那就能解決交往中遇到的很多誤會和紛爭。從《論語》來看,君子是讀書人,他的品格特徵和表現是文質彬彬的,心態平和的,為人正派的,與人為善,勤學好問,以義為上,求諸己,守大信。


在社會上,君子有真君子與偽君子之分,而道德君子可以沒有身份地位,卻一定有學問道德,是真君子。現實生活中,我們通常講「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


君子之志的這個志向,應該不僅僅是改造外部世界,更重要的是改變我們自己。這種改變,不光是外在,更主要又是內在的心靈,依賴於自我修養,堅持原則,堅定向上,實現人生價值。

對《論語》中「君子」的解讀



有人總結概括君子四個「有」:一是「有禮貌」,二是「有感情」,三是「有理智」,四是「有做人宗旨」。今天,我們按照鄧小平同志的倡導,努力提升民族素質、培養「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現代公民。


高校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應該做家中好兒女、學校好學生,還應該做社會好公民,比一般公民更具有素質。


「君子」修養的基本路徑把握「君子」的品格特徵,了解修養的目標,那麼如何成為「君子」也就是「君子」修養的基本路徑是什麼呢?先看《論語》中子貢和孔子的對話。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針對子貢的提問,孔子用一句話就讓他明白,言簡意賅,強調了做君子必須言行一致,堅持正道。只有言行一致的真誠實踐,才能夠實現道義追求的目標,才是個君子。


再看下文司馬牛和孔子的交流。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針對司馬牛的提問,孔子的回答是「君子不憂不懼」。而且反問道「省不疚,夫何憂何懼?」一個人如果能夠修養自身,不斷反省自己,糾正自己的得失,做到捫心自問、問心無愧,那又怎麼會出現憂懼呢?最後看子路與孔子關於君子的問答。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孔子回答子路一開始只用了四個字「修己以敬」,簡單扼要。學生有追問求知的慾望,老師又進一步作出回答,進而提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思想。


孔子的回答,體現了儒家倡導的由個人修身到治國平天下的宏大理念和政治情懷。君子的修身,這樣就不是個人的小事,而是關乎國家的大事。

對《論語》中「君子」的解讀


《論語》中孔子講「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指出了我們反思和自省的對象和內容,從形象的「色思溫」,一直到行動上的「見得思義」。


我們知道「三思而後行」「三省吾身」,修養成為君子需要自省和反思,君子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後天修養而成。因此,反思內省是修養成為君子的基本路徑之一。


《論語》中孔子還指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提出的「三戒」,是按照人生成長的少年、壯年和老年三個階段進行的,分別指出要「戒色」「戒斗」「戒得」,這三戒的教導,既是外在的規範約束,也是內在的規範自律。

三戒的要求是孔子對歷史和人生的總結、明示,很有啟發性。戒,也就是規範,使得反思修養有了對照,也是修養成為一個君子的基本路徑。

對《論語》中「君子」的解讀



關於君子在各種場合和背景下的禮儀道德規範要求很多,就不一一細論了。孔子在《學而》篇有一段說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里仁》篇還講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表達了君子的人生對於「道」和「仁」的不懈追求,也告訴我們修養成為君子必須抓住「道」和「仁」兩個內核。


雖然古今關於道和仁的理解和要求有所差別,但是「道」和「仁」是修養成為君子的目標和方向,是指引修養成為君子路徑的方向盤和指路燈。在今天,我們確立的道和仁,就是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只有追求理想、堅定信念,才能不懼困難、不怕挫折、執著奮進,為我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和寶貴的思想財富。《論語》的最後一章,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孔子在這裡把「知命」也作為修養成為「君子」的必備條件。


在我們看來,知命,應該不僅是要知生命,而且要知「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因此,君子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也要報效國家、服務社會、獻身使命,這也應該是當代有志青年的正確價值追求。通過對《論語》中關於「君子」的解讀,我們要了解「君子」的品格特徵,還應該把握修養成為「君子」的基本路徑:反思內省和外在規範,樹立理想,服從使命。

對《論語》中「君子」的解讀



教育者要教育和影響學生,首先要進行自我教育,努力為人師表,還要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加強修養,使他們主動適應和立足社會,既具有思想道德素質,還具有現代法律素養,既有高尚品德又有專業技能,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用之才。


(來自禪女的空間)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丨釋「論語」
解讀 釋「論語」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子平真詮》(二)論陰陽生克釋讀
對《神曲》中「自殺」的解讀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子平真詮》(五)論十干合而不合釋讀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子平真詮》(四)論十干配合性情釋讀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子平真詮》(三)論陰陽生死釋讀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對《易經》與《黃帝內經》精髓的全新解讀
解讀丨《孔子家語》精神與領導智慧
解讀丨《尚書》中的「修德」與「敬畏」
解讀《道德經》中的「善」
皓然解讀《中庸》
中國神秘文化解讀,《子平真詮》(一)論十干十二支釋讀
解讀丨《道德經》中的「五常」
《物演通論》國慶解讀版
篇章解讀《在蒼茫中傳燈》(二)
央視《對話》王國強,權威解讀《中醫藥法》
讀古詩應該注意一些入聲字讀法:戴叔倫《蘭溪棹歌》「看」字解讀
解讀《紅樓夢》中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