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國際航天界正在「變天」,中國豈能無動於衷?

國際航天界正在「變天」,中國豈能無動於衷?

國際航天界正在「變天」,中國豈能無動於衷?



鄭永春,行星學家,《知識分子》獨家簽約作者。

獵鷹 9 號一級火箭回收精華版


北京時間 5 月 6 日 13 時 21 分(美國東部時間 5 月 6 日 1 時 21 分),獵鷹 9 號攜帶 JCSAT-14 通訊衛星按時發射升空;之後不久,獵鷹 9 號一級火箭成功在海上平台回收。視頻為獵鷹 9 號一級火箭成功回收的精華回放,時長 2 分 38 秒


責編


|

李曉明


●●●


北京時間 5 月 6 日 13 時 21 分,在推遲整整 24 小時之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日本的 JCSAT-14 通訊衛星,並再次測試一級火箭海上回收。JCSAT-14 部署在離地面 3.6 萬千米的地球同步靜止軌道,這也是第一次從高軌衛星發射任務回收一級火箭。


面對 SpaceX 一次比一次咄咄逼人的快速進步態勢,中國航天界豈能無動於衷,繼續輕視民營航天業的作用?國際航天業變局在即,中國航天應直面現實。


SpaceX 總裁埃隆·馬斯克為爭取美國政府對民營航天業的支持,曾寫過一封公開信「為什麼我們可以打敗中國航天」,以此表明決心。

的確,SpaceX 一直以挑戰者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航天界的舞台上,猶如混入沙丁魚中的那條鯰魚,攪活了外界眼中神秘的航天界,使得高高在上的太空探索事業成為投資界和媒體們的新寵兒。對於始終需要關注和經費支持的航天界,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SpaceX 總裁埃隆·馬斯克


SpaceX 近半年來捷報頻傳。2015 年 12 月 22 日,首次實現一級火箭的陸上回收;2016 年 4 月 9 日,首次實現海上回收。4 月 27 日,馬斯克在推特上宣布,將於 2018 年用重型獵鷹發射赤龍飛船登陸火星,而赤龍飛船正是龍飛船二代的火星版本。今年 9 月的國際宇航大會上,SpaceX 將公布火星殖民的詳盡計劃。


圖 1 馬斯克的目標絕不僅僅是在商業發射市場賺幾個錢,而是殖民火星的長遠野心,這事由 SpaceX 來做比 NASA 的敏感性更低,所以美國政府也樂見其成。


與此同時,作為一家商業化運營的民營航天公司,SpaceX 的技術經濟優勢開始凸顯。5 月 1 日,其對外公布了獵鷹 9 號火箭的標準報價為 6200 萬美元,發射至近地軌道、地球同步軌道和火星軌道的最大載荷分別為 22.8 噸、8.3 噸、4.02 噸。重型獵鷹火箭的標準報價為 9000 萬美元,發射至近地、同步和火星軌道的最大載荷分別為 54.4 噸、22.2 噸、13.6 噸。換言之,發射至近地軌道的每公斤載荷只需要 2700 美元,發射至火星軌道的每公斤載荷也僅為 6600 美元。而且今年年底前,獵鷹 9 號火箭的起飛推力將達到 775.6 噸,重型獵鷹火箭的起飛推力將達到 2313.3 噸,是目前所有火箭的兩倍。「這是一個野獸」,馬斯克這樣評價獵鷹火箭。

圖 2 SpaceX 對外公布的獵鷹火箭發射服務報價單。該公司提供手續簡潔、服務透明、價格低廉的商業發射服務,通過每次發射吸引全球關注,必將快速佔領全球發射市場。


馬斯克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發展民營航天業甚至已經成為美國的國策。目前全美已有上千家商業航天企業。除 SpaceX 外,還有亞馬遜總裁貝索斯投資的、致力於火箭重複回收和發展太空旅遊和的藍色起源公司,給國際空間站研製充氣式太空艙的比格洛公司,開發利用小行星資源的行星資源公司等等。數家民營航天企業已經盯上了利潤豐厚的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在特定的航天細分市場,大大小小的商業航天企業各自握有核心技術,具備了自我發展的盈利模式。

國際航天界正在「變天」,中國豈能無動於衷?


圖 3 亞馬遜總裁貝索斯領導的藍色起源公司正在研發重型火箭,目標直指太空旅遊的商業化,甚至將貝索斯自己送入太空。

國際航天界正在「變天」,中國豈能無動於衷?



圖 4 美國旅館業大亨羅伯特·比格洛領導的比格洛航天公司研製了首個試驗性充氣式太空艙,並已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未來將為遊客提供「太空旅店」,服務於全球太空商業活動和科學研究。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在接受《大眾科學》專訪時說:在太空探索方面我的願景是,宇航員能到太陽系內旅行,不僅探訪而且要留在那裡。如果要為人類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存空間,我們需要一個蓬勃發展的民營航天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作用非常重要,但發展民營航天業並非要取代 NASA,而是對 NASA 傑出工作的補充。當民營航天業接手原本 NASA 承擔的給國際空間站運貨和載人的工作後,NASA 將專註於其他更具挑戰性的探索任務,如載人登陸火星或探測太陽系其他區域。


為解決目前的問題,SpaceX 與 NASA 合作開創了人類太空探索的一種新模式。以龍飛船和火星探測為例,早在 2011 年,NASA 就與 SpaceX 成立聯合團隊開展龍飛船登陸火星的論證報告。2014 年 12 月,雙方簽訂了商業航天能力合作協議,在赤龍飛船登陸火星的任務中,NASA 並不投入任何資金,但將免費提供一切可能的技術支持,包括通信、遙測、導航、軌道設計、進入火星大氣的氣動力學資料庫、硬體諮詢等服務。作為交換,SpaceX 將向 NASA 提供未來載人火星任務所需的探測數據和工程經驗。這種「民營航天企業」+「政府航天機構」的合作模式,為加快人類太空探索事業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將加快發展進度,降低任務成本,分擔技術風險。


中國航天事業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成績輝煌,舉世公認。但幾乎所有的技術、人才和政府投資都在兩大航天科技集團,民營航天要發展一無技術、二無人才、三無資金,也沒有相關的扶持政策,少數幾家試水者面對重重壁壘找不到入門之道。民間投資雖然看到了這片有很大發展潛力的領域,但面對現狀也不敢貿然進入。


然而,最殘酷的競爭從來都不是貼身肉搏,而是遊戲規則和競爭對手的改變。馬斯克挑戰中國航天界的底氣並非源自他目前掌握的先進技術,更多源自 SpaceX 擁有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互聯網式的商業化模式、以及強大的創新和創造能力所帶來的比較優勢。美國民營航天業的崛起也不是朝夕之間實現的,而是經過奧巴馬兩屆任期內對 NASA 的不斷「敲打」和政策扶持,要求政府航天機構向民營航天業輸出技術、人才、資金,才一步步發展壯大。


2016 年 4 月 24 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前夕,國防科工局宣布我國將於 2020 年發射火星探測器。而僅僅幾天後的 4 月 27 日,SpaceX 就宣布將於 2018 年實現赤龍飛船登陸火星。這一事件對中國航天界的警示信號已經十分明顯。


發展航天事業是大國行為,小國基本不會獨立發展航天事業。但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有發展航天的需求,都希望有自己的衛星、航天器甚至宇航員,一些大公司也希望能利用航天技術進行產業升級和全球布局。所以毫無疑問,航天產業未來將是一個開放的全球市場。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競爭的航天市場里,中國航天界的競爭對手已經不再是 NASA,而是體制更加靈活、價格更具優勢、具備一定規模的美國民營航天業。一旦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再是政府投資主導的航天機構,中國航天界在全球航天業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構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歡迎關注春哥專欄「春哥聊天 - 知乎專欄」,和春哥一起聊聊太空探索那些事兒。


更多漲姿勢科學類文章,歡迎關注『知識分子 - 知乎專欄』。


客官,這篇文章有意思嗎?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脫歐表決促使歐洲航天界競相尋求應對措施
胖五,我看你天賦異稟、氣宇不凡,定是航天界的奇才
知道本周航天界發生了哪些大事嗎?
美國航天界雙料冠軍誕辰96周年
Stratolaunch:美國航天界又一顆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