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醫科大學又一頂尖技術將運用臨床
氣泡進入人體循環,曾經被認為是很危險的事。但現在,直徑在2~10um左右的氣泡不僅不危險,還讓超聲影像診斷髮生了巨大的變化,實現醫生對患者的精準診療。
5月9日,一直研究這一項目的重慶醫科大學與康臣葯業就「超聲微泡造影劑」簽署合作項目,開展產、學、研合作,希望能在中國也研發出頂級精準診療產品,讓近幾年重慶醫科大學在超聲微泡造影劑領域的研究成果得以轉化,最終讓老百姓享受到精準醫療帶來的實惠。
圖為簽約儀式現場
[名詞解讀]
超聲造影 又稱聲學造影,是利用造影劑使後散射回聲增強,明顯提高超聲診斷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技術。隨著儀器性能的改進和新型聲學造影劑的出現,超聲造影已能有效增強心肌、肝、腎、腦等實質性器官的二維超聲影像和血流多普勒信號,反映和觀察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已成為超聲診斷的一個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發展方向。有人把它看作是繼二維超聲、多普勒和彩色血流成像之後的第三次革命。
超聲微泡造影劑 它是一類能顯著增強超聲背向散射強度的化學製劑,其主要成分是微氣泡,一般直徑為2~10um,能通過肺循環,超聲微泡造影劑在時間、空間解析度和安全性上均優於CT、MRI造影劑。
超聲微泡靶向載葯治療腫瘤示意圖
[專家說]
精準醫療前景巨大
康臣葯業首席科學家朱荃教授表示,近年來,超聲微泡造影劑在超聲治療領域的應用已被研究得越來越多。由於超聲微泡造影劑中微氣泡可加強空化效應,從而促進超聲生物效應,因此超聲微泡造影劑在超聲溶栓、介導基因轉移、藥物輸送(drug delivery)和高強聚焦超聲(HIFU)等治療方向上也開始有研究。
「未來它不僅可用於疾病的診斷,還可以用於療效的評估以及疾病的治療。隨著精準治療的理念逐步被醫學界接受與推廣,超聲微泡造影劑的應用範圍將不斷擴大,其應用價值不斷提升。診斷-治療一體化領域前景越來越被看好。」朱荃教授表示,後續產品研發還包括診斷用仿製葯「華聲顯」、創新藥物及診斷設備等。「在精準醫療的大趨勢下,超生微泡造影劑還能攜帶腫瘤藥物精確地進入到腫瘤細胞,實現全新的精準靶向治療。」朱荃教授稱,「診斷-治療一體化」的市場潛力巨大,而中國市場正缺乏這方面的藥品。
據悉,目前該造影劑已經在準備臨床報批申請,有望兩年內在中國實現上市。而作為一家在中國主要從事現代中成藥及醫用成像對比劑研發、生產及營銷的葯業公司,康臣葯業預計在產品研發和生產線建設方面投入超過1億元來發展這個項目。
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研究所所長王志剛教授向記者表示,目前在我國臨床上應用較多的超聲微泡造影劑僅義大利博萊科進口的聲諾維,而另一個國產品牌的造影劑因需要使用人血蛋白,存在著消毒難、取材難等問題,因此急切需要全新的超聲造影劑來填補市場空缺。
「微泡未來的前景還不光在造影技術上,未來若能在微泡上帶葯,利用微泡帶葯到腫瘤,通過加大超聲頻率引爆微泡,甚至可以實現靶向治療腫瘤的效果,這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王志剛說。
圖為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研究所所長王志剛教授正在介紹超聲微泡造影劑
安全性高,費用低
據超聲分子影像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家傑出青年鄭元義教授介紹,超聲造影技術已在美國被臨床醫師作為常規檢測項目之一。相對於目前常規的超聲檢查尚不能檢測組織內流速很低、流量很小的血流,如組織內毛細血管的血流灌注情況,聲學造影有可以顯示病變組織的血流灌注特點,增大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的對比差別,從而提高超聲發現病灶和定性診斷的能力。「大量研究顯示,超聲造影診斷、鑒別腫瘤(如肝臟腫瘤)以及評價局部治療效果的準確性能與增強CT及增強MR相媲美,還可以對臨床治療(如肝移植、腎移植、腫瘤治療效果進行無創、動態監測)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同時,超聲儀器由於其體積小、可移動等特點,對於那些不能搬動的患者的診斷與治療將更具優勢。」鄭元義教授說。
「目前超聲檢查相對於X光、核磁共振準確率較低,但後兩者也對人體有一定傷害,比如X光只能照幾毫秒,因此它只能截取某個時間點的影像。超聲檢查對人體影響小,相對而言還可以實現較長時間的動態觀察」朱荃教授表示,在醫院配置上,超聲診斷設備也相對CT、核磁共振便宜,且對使用環境、安裝防護等要求低,一般的醫院都有。所以一旦超聲微泡造影劑面市,那麼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將會更加便利,在提高診斷準確率的同時,更將大大降低患者檢查的費用。
[專家簡介]
王志剛:現為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影像學研究所所長,重慶醫科大學醫學影像系副主任,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超聲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為中華醫學會超聲學會副主任、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副會長、中國聲學會生物醫學超聲學會副主任、重慶市醫學會超聲學會主任、重慶超聲醫學工程學會會長;《中華超聲影像學雜誌》副總編,《中國超聲醫學雜誌》常務編委,《中國醫學影像技術》、《臨床超聲醫學雜誌》副主編;系重慶市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學術技術帶頭人。
朱荃:康臣葯業首席科學家兼執行董事,在醫學院教學及研究方面累積逾30年經驗;自2003年9月起,擔任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曾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擔任醫學部副主任、國家規範化中藥藥理實驗室主任及博士生的導師,亦曾出任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命科學部的評審專家,以及江蘇省及中國的藥物評估專家。
※黑科技!武漢一醫院成功將混合現實技術運用至骨科手術
※科技館帶你建立「海上科學城」 運用VR技術展示設計成果
※考古學家運用現代科技,探測出秦始皇陵除了水銀的又一重大秘密
※摩登舞傾斜的技術運用
※跟大師學習顏色冷暖運用!
※科學家運用納米科技將黃金打造為抗癌的「黃金子彈」
※跟大師學補色的運用
※互聯網+中醫,微醫運用遠程醫療技術支援震區
※中國又攻克西方一限制級技術 運用於最新戰艦
※廚師基本操作小翻鍋技術操作關鍵及實際運用技巧
※命學寶典的學習方法與運用
※中國掌握運用新型太空衛星清理技術 美國太空優勢受嚴重挑戰
※陶瓷在手錶中的運用 三款高科技精密的腕錶推薦
※如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保護古書畫的揭裱
※國醫大師方和謙臨床運用薄荷(二):慢性咽炎、鼻炎等五官科疾病
※圍堰技術在水利施工中的運用探討
※上海運用VR技術直播兒童肝移植手術
※藝術家將環衛工貼畫搬上街頭,巧妙運用環境作畫
※中醫理論基礎——腎臟的作用及腎經的臨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