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1944年10月25日菲律賓萊特島,日軍王牌飛行員上尉關行男帶著對相依為命的母親、新婚燕爾的妻子深情的愛,率領一幫16、17歲的學生飛行員,駕駛著戰機一不開火、二不投彈,直接撞向美軍航母編隊,勇士慘烈捐軀,換來美軍聖洛號、普林斯頓號兩艘航母沉沒的輝煌戰績。但他們的死沒有成為挽救日本投降命運的「神風」,相反他們的瘋狂讓美軍加深了對日軍負隅頑抗的認識,9個多月後美軍向長崎、廣島投放原子彈,造成20餘萬人的死亡,日本軍國主義自食其果。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那麼日本軍國主義為之癲狂的「神風」,到底是個什麼鬼?話說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不久聽聞兩件新鮮事:一是屬國高麗國王遣使控訴日本國人不時入境搶劫;二是馬可波羅遊記述說了日本國盛產黃金和寶石,數量、價值都非常驚人。當時元軍在歐亞大陸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軍費開支也十分浩大,聽聞這些,元太祖忽必烈頓時對日本國興趣大增,決定和日本通好,自1266年至1273年間,忽必烈先後五次派出使者,要求日本效法高麗國舉國來朝以通和好,當時日本實際統治者北條時宗年僅18歲,正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紀,他對忽必烈遣使送達的國書採取了「冷處理」,不予答覆,不屑一顧,對來使僅是遣返了事,連吃閉門羹的忽必烈抑制不住屢被拒絕的憤怒和恥辱,不顧與南宋激戰甚酣,執意用兵日本。


元軍第一次東征的文永之役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1274年正月,元世祖忽必烈下令高麗建造大船、快速戰艦、運輸船各三百艘,準備當年東征日本。1274年十月初三,忽必烈任命的征東都元帥忻都統帥蒙、漢、高麗軍共計3萬2千餘人,從高麗合浦(今韓國東南部的慶尚道鎮海灣馬山浦附近)出發,遠征日本。三天後元軍輕取對馬島並屠城,十月中旬,逼近九州島博多灣(今福岡附近)。十月二十日清晨,元軍分兩路在博多登陸,與早已在此守候的日軍發生激戰。這也是歷史上日本軍隊在本土與外國軍隊間的首次交鋒,元軍憑藉新式火器鐵火炮、遠程殺器複合弓的裝備優勢,以及比較佔優的戰陣,打得日本武士心驚膽戰,戰馬惶恐不前,「伏屍如麻」,余部只得向位於今福岡縣中部的太宰府水城方向撤退,日本全國一時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朝野上下都去求神拜佛。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由於天色漸晚,加之副帥劉復亨在混戰中被斷後的日軍將領少貳景資一箭射傷,元軍只得停止進攻。元軍雖然擊潰了日軍,但並未在陸地宿營,夜間仍回船艦,當晚召開軍事會議,由於缺少後援部隊,加上在日軍的頑強抵抗,元軍所攜弓箭也全部耗盡,多數將領主張撤退,於是忻都下令翌日班師。十月廿一日夜,颱風乍起,由於不熟悉地形,元軍停泊在博多灣口的艦隊一片混亂,不是互相碰撞而傾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後颱風漸停,但暴雨又降,加上天色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無法相救,忻都懼怕日軍乘機來襲,下令冒雨撤軍回國。此役(日本稱為「文永之役」),元軍死亡兵卒達1萬3千餘人,大多死於這場風暴。第二天,日軍在大宰府水城重新布陣,但卻不見元軍進攻,派出偵察人員始知博多海面已無元軍船隻,元軍已經撤退了。日本朝野對突如其來的颱風趕走元軍十分驚喜,以為是「天照大神」賜下「神風」拯救日本,隨即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拜神活動。


元軍第二次東征的弘安之役


初次東征的元軍撤回國內之後,主帥忻都居然諱敗為勝,以致被蒙在鼓裡的忽必烈自我感覺良好,產生日本即將臣服的錯覺。1275年二月,再次派出以禮部侍郎杜世忠為首的使團攜國書出使日本。孰料剛愎自用的北條時宗不顧「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國際慣例,為顯示自己絕不屈服的決心,竟悍然下令將使節5人斬首於鎌倉龍口刑場一一所謂「惡與彼通好,欲永絕交也」。斬殺來使之後,北條時宗十分清楚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元軍報復性入侵。因此積極部署,準備應敵,1276年三月鎌倉幕府命令九州島的領主們出工出料,動員人力,費時5年,在博多灣沿海修築了一條高約6尺,厚約1丈的石壩,以阻止元軍登陸,還不惜停止了京都的戍衛,遴選身強體健的衛士到九州島戍邊,充實邊防,全日本武士都被動員起來,枕戈待旦,隨時準備應召參戰,甚至橫行瀨戶內海殺人越貨的海賊們(海盜)也一心報國,積極與官軍一起進行海戰演習。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果然,1281年,忽必烈集結了14萬大軍東征日本,發動第二次東征。兵分東路軍和江南軍兩路,東路軍一路仍由忻都指揮,包括蒙漢、高麗軍共計約4萬人,乘坐戰船900艘,仍從高麗出發;江南軍一路兵力多達10萬人,由南宋降將范文虎率領,主要是南宋滅亡後投降的「新附軍」,乘坐戰船3500艘,從慶元(今寧波)出發,約定兩軍於當年六月以前在對馬海峽中的壹岐島會師。1281年五月三日,東路軍從合浦起航,循第一次東征的原路進軍。廿一日,東路軍攻入壹岐島,根據原先的作戰部署,本應在此等候同江南軍會師。但是,東路軍統帥自恃有上次戰鬥經驗,又想爭奪頭功,因而無視壹岐會師的約定,貿然率軍從壹岐出發,駛向博多灣。誰知博多灣早就今非昔比了,原先毫無駐防的沿海灘頭已經築有又厚又高的石壩,多達6萬5千的日軍嚴陣以待,在石壩之後弓矢齊發阻止元軍登陸。六月七日晨,元軍終於得以上岸,佔領了一個名為志賀島的小島,此島地形狹長,極不利於元軍發揮集團作戰的優勢,而日本武士單兵戰技相較元軍為優,適宜於狹長地帶單打獨鬥的作戰,故元軍攻勢受挫,損失達千餘人,連高麗軍統帥洪茶丘也被日軍俘殺。時值盛夏之際,元軍的蔬菜、淡水供應困難,士兵長期在海上生活和戰鬥,疲憊不堪,造成疫病流行,病死者多達3千餘人。在這種情況下,忻都只好於六月十五日從志賀島撤退,駛向壹岐島,等待范文虎率領的江南軍到來。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七月,范文虎率領的十萬江南軍終於到達,沿著由八世紀「遣唐使」開闢的航線橫穿東中國海,與東路軍在九州外海會合,二十七日元軍登上鷹島,與日軍發生激戰。為了在夜暗中互相照應,元軍採用了昔日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相同的辦法:將分屯在外海中的兵船,互相用鐵索連在一起,「縛艦為城」,並以此為據點,用石弩向外轟擊,日本海盜的船隻「輕且小」,一旦被石弩命中,「莫不為之破碎」,雙方苦戰了一天一夜,日軍終於不支敗退,元軍乘勝準備對太宰府發動全面進攻,此時戰爭卻突然以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結束了——颱風再度來襲。八月一日,九州外海颳起了猛烈的颱風,風暴持續了整整四天,元軍的「連環戰艦」在「波如山」般的颱風襲擊下「震撼擊撞,舟壞且盡」,「艨艟數千艘,為風濤洲石所碎」 ,船上兵卒大量溺斃,屍體隨潮流入港灣,港灣為之塞堵。等到風暴稍停,江南軍已經損失了一半船隻,東路軍船隻失去了三分之一。博多灣一帶日本防軍得知元軍遭受颱風襲擊而致全軍潰滅的消息之後,立即集結成軍,海陸並進前往鷹島海域,掃蕩殘存的元軍。劫後餘生的元軍士氣低落,范文虎等高級將領也失去了鬥志,竟然拋下多達數萬尚在鷹島上的士兵逃之天天,獨自返航回國,被拋棄的數萬元軍在日軍攻擊下或死或降,全軍覆沒。最後,14萬大軍最後能夠回到大陸的不過五分之一,此役日本稱之為「弘安之役」。


元軍慘敗的真正禍魁


日本兩次稀里糊塗的勝利,他們很樂意將其歸功於「神風」的幫助,因為他們相信是天照大神的靈魂掀起的「神風」,保佑日本,才使日本打敗了世界上最強勁的對手,也是日本武士尚武熱情和信心爆棚,敢於藐視天下。事實上,從地理學角度來看,日本島國屬於海洋性氣候,受太平洋季風和洋流影響較大,那兩次所謂的「神風」只是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形成的熱帶風暴,元軍兩次東征的時間段在8到10月間,正是颱風最為活躍的時候,元軍少有海戰,不識水清,才會鬧出歷史笑話,當然表象裡面還有深層次原因。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其一,造船技術是硬傷。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的一項考古新發現指出:拙劣的造船工藝和船體設計是導致元軍艦隊葬身魚腹的主要原因。美國得克薩斯農業機械大學的考古學家蘭帕德·佐佐木對1981年從朝鮮附近打撈上來的元軍戰艦殘骸進行了仔細研究和分析,佐佐木表示:「很多戰艦龍骨上的鉚釘過於密集,甚至有時在同一個地方有五六個鉚釘。這說明,這些肋材在造船時曾反覆使用,而且很多龍骨本身質量就很低劣」,1274年第一次東征的艦船由高麗國製造,高麗國造船技術本就較低,打心裡也不願承擔這項工作,何況要求工期非常緊,只能是在匆忙間敷衍了事,艦船質量可想而知,1281年第二次東征艦船都是平底河船,採用了密封艙設計,這種設計儘管利於儲存物品但是簡化了主體結構,削弱船舶整體橫向強度,船殼板不是拼接而是搭接的,在巨浪拍擊下容易碎裂。

其二,軍內民族矛盾尖銳。就士兵民族構成來看,蒙族兵最少,高麗兵次之,漢族兵最多。相對於蒙族兵而言,高麗兵、漢族兵較善水戰,但高麗、漢族都是被壓迫民族,其士兵戰鬥熱情不高,況且戰爭指揮權在於蒙古族將領手中,如第一次東征時高麗軍將領金方慶就比較冷靜,他分析當時戰爭形勢總體對元軍有利,只要堅持苦戰,便能攻克大宰府,保住陣地以待援軍,他建議:「我軍雖少,但已入敵境,人自為戰,即孟明焚舟、淮陰背水計也」,但是另有打算的忻都否決了金方慶的意見,他認為:「小敵之堅,大敵之擒。策疲兵入境,非完計也,不若班師」,於是忻都決定,全軍撤退到船上,準備班師,隨後發生詭異而又慘痛的一幕。第二次東征時,忽必烈本來就對漢軍是一箭雙鵰的打算,他希望同時重創日軍和漢軍,所以派了個指揮能力奇差、戰鬥意志薄弱的范文虎為江南軍統領,第二次風暴來襲後,范文虎等將領棄軍逃跑,使得足以背水一戰的數萬大軍頓時土崩瓦解,倒也正是應了一句古話:「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此外蒙古統領忻都的貪功冒進,也嚴重耗損了元軍戰鬥實力。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其三,軍事部署粗枝大葉。經過第一次東征失利後,元廷當局竟沒有在作更為充分的戰略準備情況下倉促啟動第二次東征。結合第一次東征戰鬥情況來看,日軍的戰鬥意志、戰術特點還是值得元軍總結、應對,特別是日軍戰刀鑄造工藝優質,近身搏殺對元軍十分不利,第二次東征時未見元軍的剋制方法,相反減配了元軍最優的鐵火炮,其進攻能力大打折扣。反觀日方,北條時宗首先做好了登陸戰中的防守準備,在博多灣沿海修築了一人多高、十分厚實的石壩,用於減緩兵峰,還進行了廣泛的戰爭動員,日本國內戰鬥人員集聚,近乎可以同元軍展開一場勢均力敵的對抗,這些情況元軍事先並未了解,便倉促而至,日軍便以逸待勞,以虎狼之軍擊疲憊之師,甚至有人做過這樣的假設:弘安之役即使沒有「神風」,日軍也許還是最終贏家。


「神風」有助國未亡,日本武士從此目空一切,真相卻讓人唏噓不已 戰爭是一個充滿偶然性的領域,但它主要還是一個綜合競爭的遊戲,「神風」相助日本雖說偶然,但元朝以武力號令天下的妄想終究會瞬間破裂,強盛時有島國給的這兩次沉痛打擊,沒落時短時間被朱元璋逐往大漠。日本津津樂道的「神風」背後真相如此,但是它終究還是走了元蒙相同的路,1945年8月6日、9日挽救日本的「神風」始終沒來,「小男孩」、「胖子」來了。

您可能感興趣

心裡有座墳,葬著未亡人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墳,裡面住著未亡人
如果明朝未亡,會不會有列強入侵的局面?
《夏至》已逝,流年未亡,平凡生活才是唯一答案
歌手伍佰和媒體,都錯用了「未亡人」!
每個女人心裡都有一座墳,住著一個未亡人
流年未亡,夏至未至,看花的人變成了葬花的人
中國鄉村「衰而未亡」現象不正常
林正英剛去世,洪金寶就在葬禮上發火,只因未亡人都能遲到!
林正英剛剛去世,洪金寶就在葬禮上發火,只因未亡人都能遲到!
她是成龍的大姐,李小龍的女友,為李小龍終身未嫁的半個未亡人!
此國700年屢受挫未亡國,中朝韓都稱是本國的原始民族
松島楓 未亡人
苗可秀承認戀李小龍,曾被指以半個未亡人身份出席李小龍葬禮
未亡人十四書
他考不上秀才,倒成科技總設計師,大清未亡就發了第一篇《Nature》
他考不上秀才,倒成科技總設計師,大清未亡就在《Nature》發表第一篇論文
鍵盤機未亡!黑莓KEYone在美受熱捧
這場戰爭導致100萬婦女成為未亡人,60萬初生兒畸形,中國千億美金援助換來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