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物你認識么?古人的設計你不得不嘆服
逛博物館時這些文物我們可以說是常看到,但是你真的了解它么?知道它們的構造及設計原理後,你真的不得不為古人的巧思睿智而嘆服!
雁魚銅燈
小編想說,這東西算不上很厲害,但是覺得很有設計感;
這是西漢時期的文物,出土於陝北神木縣,現在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整個燈的造型,是一隻回首的大雁嘴裡銜著一隻魚。
燈由雁首、雁身、燈罩、燈盤四部分組成,燈罩可以轉動,一來是可以調節燈光照射方向和亮度,二來就是防止蠟燭被風吹滅。
其實這種造型的銅燈相對來說很常見,那麼它到底牛逼在哪兒呢?
是的,牛逼在它的設計上。
看到沒?如上圖——
大雁的頸部和腹部都是中空的,腹部盛有清水,燈點燃後產生的煙就順著大雁頸部進入腹部,被清水所溶。
非常之綠色環保啊,真的忍不住感嘆古人的巧思睿智。
青釉提梁倒注壺
這件算是耀州窯的精品,也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級文物。
提梁裝飾著百鳥之王,鳳凰;
壺嘴是一隻母獅和一隻小獅子,百獸之王;
壺身的紋飾是百花之王,牡丹。
所以這件壺也被稱為——三王壺。
話說它的牛逼之處在哪兒?
其實讓小編驚奇的設計就是——這個壺沒有蓋,是從底部的一個小孔注水。
想明白沒?
如果沒有看到下面這張圖,你會真的想明白?
這就是倒注壺倒過來的平面圖。
壺底部有梅花形的小孔,注水時就把壺倒過來,因壺內有漏柱與水相隔,所以水不會從底部的孔露出來,利用了「連通容器內液面等高」的原理。
大漢透光鏡
作為一個文科生,解釋這種光影成像的事兒簡直就是自取其辱。
所以,我直接把原理圖給你們貼上來:
懂了嗎?反正我沒懂。以下來自百度百科的解釋:
之所以稱為之透光鏡,是因為當光線照射在鏡面時,鏡背的花紋會映現在鏡面對面的牆上。
據有關專家研究,認為這種銅鏡在鑄造過程中,鏡背的花紋圖案凹凸處由於厚薄不同,經凝固收縮而產生鑄造應力,鑄造後經研磨又產生壓應力,因而形成物理性質上的彈性形變。
當研磨到一定程度時,這種彈性形變迭加地發生作用而使鏡面與鏡背花紋之間產生相應的曲率,從而導致出現這種透光效果.
雙耳尖底陶瓶
這一件瓶因為尖底,放入水中會自然傾倒,當水灌滿時,有的做的好的尖底瓶又會自然直立,達到自動汲水的效果,然後將其取出。
它還有雙耳,穿繩之後可用於背挎或者手提。
又有專家提出,尖底瓶的實際使用並不方便,可能不是汲水工具,推測是盛酒器,還有待考證。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沒有太多設計感了。
漢代壁畫車馬圖
漢代壁畫,有沒有覺得圖上那兩個站在車頂上的人很二?
其實那不是真人。
真品是長這樣子——
此物命為大章車,現代人稱其記里鼓車。每行一里,鼓敲一聲;《古今注》載:「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
此為內部分解圖;表示心很累,看不懂。
唐代香薰爐
這是唐代被中香爐,可以把輩子熏的香香的,並且可以暖烘烘。
它牛在何處?
任憑你在被子里怎麼翻騰,這玩意永遠都能保持水平,一點都不會灑出來。
熏球的原理就是陀螺儀。
漢代銅帳構
中山靖王墓中出土了許多銅質構件,有多少呢?僅中室中部就出土了大小構件102件,表面都還有華麗麗的鎏金,官方稱四阿式長方形幄帳銅帳構。
銅帳構各部件的平面圖(下圖)
幄帳是漢代貴族居家旅遊打仗必備良品,也許大家對幄帳有些陌生,但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肯定熟悉。
中部出土的銅帳構復原圖,復原後的橫長大約有2.5米左右,進深在1.5米左右,其下正好容一張大床。
※這些珍稀植物都要滅絕了,你還不認識?
※是男人,不得不認識這幾種葯!
※你再也不是我認識的搪瓷了
※不認識它,你就不懂得什麼叫做真正的石蓮花!
※這些字你認識幾個?別不服,你這輩子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很遺憾這樣認識你,不夠好才是我們的遺憾
※很遺憾這樣認識你,什麼才是不留遺憾?
※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
※為什麼你化妝總是化不好?那是因為你不認識她!
※你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
※我不是你認識的袁姍姍
※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
※你認識黃精嗎,如果不認識,那麼真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遇事兒了,你認識誰不重要,誰認識你才是王道
※你並不認識這些老照片上的人,又為何目不轉睛?
※「你自己不優秀,認識誰都沒用」!
※你再也不是我認識的那些玻璃了
※不死老槍 超清圖賞 有些還真不認識,你認識嗎
※你們再也不是我認識的藥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