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面魚」是什麼嗎?我的面魚情節!奶奶給我常做
難得有個清閑的星期天,帶著孩子回了老家,雖然兩天里連續下雨,但我卻因再一次品嘗到心儀已久的 「面魚」而感到很是開心。
說起「面魚」,她其實是一種來自北方的民間小吃,其做法根據地域的不同,有細節上的區別。我們老家的「面魚」,做法相對複雜。製作「面魚」的主原料,是產自我們當地的新鮮玉米面,做「面魚」看似簡單,可裡邊暗藏很多訣竅,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好的。一個人做是不行的,用現代的廚具更是做不出來。最地道的是用老家那種燒柴的土灶台,只有這種灶台才可以準確的控制住火候和鍋內的溫度,不至於做糊。做「面魚」,首先要在鍋內添加涼水,待水燒至沸騰的時候開始製作麵糊。為防止面遇水後凝結成塊,要一隻手往鍋里均勻撒面,另一隻手用勺子底部永不停止的攪拌。這時候大火要停止下來,靠灶膛內的余火和灶膛內部的溫度來煮熟麵糊,並且要一直左右攪拌到面沒有硬結,成黏糊狀為止。母親說,判別麵糊成與不成最好的辦法就是拿跟筷子插在鍋中間,看筷子能否穩當站立起來。
麵糊做好了,需要漏「面魚」了。傳統的做法需要用專業的木質「面魚」匣子的,現在不一樣了,電飯鍋的蒸屜非常方便。找一個盆子,盛來大半盆清水,把麵糊盛在蒸屜里,兩人抬起蒸屜,懸在盆子上方,右手用鏟刀用力下壓滑動,這時候,麵糊就會順著蒸屜的圓孔,伴隨著「啪啪踏踏」的聲音,一個個黃燦燦、似蝌蚪狀的面魚便接二連三地游弋在盆子中間。
製作調料其實很簡單,她的主要原材料是來自後山上春秋兩季的野小蒜。論味道要數秋天的小蒜最好吃,家鄉有句俗語叫「八月小蒜,香死老漢」足見其味道別緻。採回來後,去掉外邊的老皮,末端的黃葉,在清水裡洗凈。然後在鍋內加上食用油,燒熱後,加入一點點辣椒,放進切成兩厘米的小蒜段,加少量水來回翻炒,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一點點食鹽即可成調味佳品。
在我們老家,「面魚」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涼拌,一種是熱燴。涼拌的只需要用漏勺撈出面魚,盛在碗內,加入炒制好的小蒜調汁,一碗黃中摻雜著濃綠的面魚,單從顏色上就足可以勾起你的食慾。熱燴的,則需要再用從山上采來野「拳菜」(也叫蕨菜),加上小蒜在鍋內翻炒後,加入粉條燉熟,然後把製作好的面魚,撈一勺放進鍋內一起加熱就算OK了,這種吃法適合胃不能吃涼的老年人。
春秋兩季,我們山裡老家的房前屋後遍地都是野生的小蒜和拳菜,每逢這個季節,我一回到家裡,看見這些野菜,總會不由自主的想問問母親,家裡有沒有玉米面。每年的這個時候,母親總是會事先準備好了玉米面,等著我回來,好像在這外出工作的10多年中,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家裡什麼時候缺過玉米面。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小孩子們有些可能根本沒見過什麼叫做「面魚」,更不用說吃了。在城裡,我也嘗試過給孩子做一點嘗嘗,可以說調製出來的味道要比老家的好的多,但是他的表現卻總是很不以為然。就連妻子也對這種小吃不怎麼看好,甚至有些時候會玩笑似的埋怨我說:「都不知道你成天回家吃那些都是啥東西。」反倒我卻對「面魚」情有獨鍾,總認為她吃起來入口即化、滑而不膩、色澤素艷、味道鮮美,每每提起,總是垂涎三尺,一到春、秋兩季,總要想盡辦法回老家,飽飽地吃上一頓,回憶一下別有的風味。
小時候,我們家是很窮的。父親們兄弟6個,剛分開家,幾乎是凈人出戶,糧食不夠吃,我曾記得父親背著背簍去借玉米;為了貼補家用,我記得父親整夜不睡覺到河裡去摸娃娃魚;自己學習不爭氣被老師罰了1塊錢,要母親去東湊西借;家裡兄妹3個,母親為了讓我們吃飽,經常說自己不餓;每烙一次油旋饃,我們總是吃鍋底帶油多的一塊兒;那個時候,蒸一次玉米面饃或是糝子糕,吃一次「面魚」或烙一次油旋饃,必須是有重要客人才行。
今天卻不一樣了,做法還是傳統的做法,可是吃起來的心情卻大不相同。隨著年齡的增長,時代的變遷,以前對「面魚」的那種渴望,變成了現在的嘗鮮。但是,始終不變是那種記憶深處的味道,腦海里時不時浮現出兄妹幾個小時候那種狼吞虎咽的場面。如今,父母親都已年過花甲,我也即將步入不惑之年,妹妹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生活。並且在不斷的奮鬥下,各自的生活都還過的相對富足,可是,我們相聚的時間卻變的越來越少了,如果不是現在的通訊業比較發達,也許我們一年當中很少相見,更難與父母團聚。這中間,唯獨不會忘記的是,每次回家吃「面魚」時都要在微信上分享一下,然後博得妹妹幾個「口水」的表情評論,順便勾起她們對幼時的一些回憶。
說實話,當靜下心來仔細品味這種回憶的時候,心情是沉痛的,鼻子是酸澀的,眼睛是濕潤的。這些年來,我們在不斷打拚中長大了,從一個窮家學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在城裡也購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可是守在老家的父母卻一天比一天老了,臉上褶皺多了,思維開始變的遲鈍了,步履出現了些許蹣跚。小時候他們怕我們外出,今天他們卻怕我們不回家。每一次回去,他們總是把我們當成回娘家的閨女一樣,生盡千方百計做你最愛吃的飯菜,讓你吃的肚子發脹,拉著你的手想聽聽你工作上那些並不明白的事,似乎有種難以再見面的那種感覺。每每想到此處,我總會暗暗地對自己說:「多回家吃吃媽媽做的『面魚』,也是兩代人內心中共同的幸福。」
因為,這種美味裡邊蘊含的不僅僅是食物能填飽肚子的表面問題,更重要的是存在有一份沉甸甸的童年記憶,一份濃濃的思鄉情結,一份沉穩厚重的兒女親情,更重要的是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母親的味道」。
※紅燒馬面魚,這種魚認識的人非常少,做成菜可治胃病、乳腺炎!
※一款時尚側面魚骨辮子,無論什麼臉型,不化妝都很美!
※用土豆做成的油潑面魚兒,熱吃開胃過癮爽翻天,涼了居然香彈回甜
※又蠢萌又噁心的《人面魚》新作要來了?
※全面魚腥草大介紹 讓你不僅了解更能親身製作佳肴
※寶寶營養食譜:土豆面魚兒的做法 油潑面的手法做洋芋魚魚
※抹香鯨也是一種場面魚,睡覺姿勢可謂十分奇幻了
※西北媳婦做的苜蓿面魚配野菜,春日嘗鮮吃到家鄉的滋味
※既噁心又詭異的名作:《人面魚》是如何誕生的
※奇葩遊戲《人面魚》續作曝光 這次是人面青蛙
※奇異深海之無面魚
※韓國老人飼養的「人面魚」,面部越長越像人類
※既噁心又詭異的名作:《人面魚》是如何誕生的 | 游研社
※高粱面魚魚兒 手掌間的藝術
※農村集市上的「金面魚」,比肯德基還美味,包含農村人的「良心」
※天津美食特產之軟炸面魚
※唐宇 井拔面魚
※辦公室裡面魚缸放什麼位置最招風水運!
※半坡博物館上演炫目時裝秀 人面魚紋穿越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