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仁義沈家,小山村有大智慧

仁義沈家,小山村有大智慧

背靠一座蝴蝶形小山坡,碧波蕩漾的航慈溪和蜿蜒流淌的潛溪分流其間,這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金華金東區傅村鎮山頭下村。


進入山頭下村,青磚黛瓦、石子小路,長著青苔的石板台階遍布整個村莊。村委會主任沈錦祿驕傲地說:「我們村子的排水系統是出了名的好,幾百年都沒有淹過。」


山頭下村地勢東北高、西北低,村子是從上往下建的,在每個台階邊都有或深或淺的排水溝,地勢高的地方排水溝淺,地勢低的地方排水溝深,正是這些小心思,確保村莊數百年不遭水患。

從高處往下俯瞰,就能發現整個村子是一個「開」字形的結構,整個村子一共有5扇大門,對應「五行」,如果這5扇大門全部關閉,就可以把村子和外界隔絕起來。


「這樣的設計,當初主要是為了防火防盜。」沈錦祿說。


山頭下村不僅山川秀美,還人傑地靈。這裡是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沈約後裔聚居地,明景泰七年,沈約三十一世孫由義烏沈宅遷居山頭下,繁衍發展成村落。


為了傳承沈氏家族的百年家風家訓,在山頭下村,還有一處白牆黛瓦的古民居名曰「三益堂」。

「三益」源於《論語》的「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現在的山頭下村還流傳著兩個仁義的故事。山頭下村有一條母親河――潛溪。潛溪之上有座石板橋,主橋長約15米,寬約1.5米,橋身刻有「仁壽橋」三字,其下又刻有「沈感卿造」等字樣。傳說沈約第41代孫沈感卿80歲那年對子女表達了一個願望,他不想舉行壽宴,想把做壽的銀兩捐獻出去造一座橋,方便鄉親過河。1841年,沈感卿臨終前再次叮囑後輩們一定要完成這一心愿。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沈感卿後人湊足造橋所需銀兩,建造了這座石橋,算是完成了老人的遺願。


2001年,時逢沈錦祿母親80大壽,原想大操大辦一場壽宴,可看著村中道路破舊不堪,沈錦祿心裡著實不好受。「我打算用這筆錢為村裡修一條像樣的路。」沈錦祿將想法告訴家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就這樣,村裡有了永安街和永進街。


一橋一路,飽含著沈氏家族的仁義家風。


山頭下村雖小,但是個人傑地靈之地,村中出過不少名人。比如參與研發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沈堂旺,參與第一艘核潛艇研製的沈才根,在抗美援朝戰鬥中擔任飛行員的沈斌翰,都是從村裡走出去的。

「村子出過名人和高官,但從沒出過貪官。」沈錦祿很自豪,在他看來,這和《沈氏家訓》的傳承有關。

您可能感興趣

仁義禮智,萬古流芳:中國儒家大師的墓地
儒家的仁:懷有仁義 長處安樂
秋雁南飛,燕青的箭,卻不小心射中了宋江的仁義禮智信
清末女馬雲,慈禧乾女兒,一生守寡卻憑誠信仁義造就商業帝國
劉邦真是仁義之師?曾經與項羽聯手「屠城」
漢武帝唯一戴好帽子恭恭敬敬接見的大臣,卻當面指責漢武帝假仁義
老子反對儒家仁義,為何道教還提倡儒家道德?
霸王項羽「仁義」嗎?
這位皇帝滿嘴仁義道德,暗中召名妓入宮,比宋徽宗還荒唐
從三國看劉備的仁義,仁義是把雙刃劍
湯非新曲《家風》 唱響德孝仁義傳遞家國正能量
房店子「仁義堂」的興衰
忠孝仁義禮智信廉的由來
坦蕩仁義的石田三成 為何遭武斷派大名集體痛恨?
施仁義瓦崗虎將誠投唐
《龍珠超》正義戰士不正義,滿口仁義道德卻瞞不住狼子野心
圖說 仁義之師在越南
海賊王:海軍最「仁義」的五大強者,有2位救海賊被同門殘殺
治理國家靠仁義還是靠法律,秦昭王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