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瑞典建了座中國房子,讓人直呼奇蹟,而08年他還在汶川蓋了座紙質小學
注意:最底部已增加評論功能
一榫一卯之間,
一轉一折之際,
凝結著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粹。
榫卯
Mortise-Tenon
在瑞士蘇黎世有這樣一座房子,
從外觀看它就是一座普通的現代建築,
通透的玻璃幕牆一掛到底。
但當人們走入其中,
無不被其精妙的結構、工藝征服。
梁、柱、檁等房屋的主體結構,
全部用木材架構,
這在看慣了鋼筋混凝土的西方人眼中,
簡直就是一座建築奇蹟!
再看細節,
用的竟是幾千年來
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
作為中國古建築精髓的榫卯結構,中國早在7000年前就發明並開始應用,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不需要一顆釘子,就能造出異常堅固,傳承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房子。
點擊播放 GIF/189K
而這種工藝在傳到日本後,
被日本工匠一代代傳承改進,
稱為「河合繼手」。
瑞士這座Tamedia:媒體大廈,
就是由熟稔「河合繼手」的
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完成。
在敲定設計方案的基礎上,
他用近2000m3的循環再生的雲杉木,
打造出每一個部件和榫卯結構。
然後像搭積木、拼裝玩具般,用榫卯結構將各個獨立的部件連接在一起。
由於各個木質部件緊密結合在一起,萬一出現地震、火災等情況,就有可能因為一個部件的損毀,導致大面積坍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獨特的梁、柱設計讓受力更加均勻合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建築的穩固。
而在實際的建造過程中,
工人只需將組合好的部件,
按圖紙組裝在一起,
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以及對環境的污染。
這樣像魔法似的僅用木頭
就搭建起如此一座宏偉的建築,
讓眾多不懂榫卯結構的外國人不可思議,
世界再一次見證了「河合繼手」的神奇。
但很多國人看後卻深感悲哀,
7000多年的榫卯
如今卻只能靠日本人「發揚光大」。
外國人提起榫卯,
想到的也是日本的古建築。
甚至有人批評中國人將傳統工藝拋在了腦後,盲目追尋西方先進建築的腳步,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出一座座毫無特色的建築,把人擠壓在了無生氣的空間里,完全失去了建築工藝之美與人文關懷。
這也正與建築師坂茂
提倡的建築責任與人文精神相契合,
而他的責任從來不是說說的。
每次世界各地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他總是第一時間跑到災區,不眠不休地為災民建造房屋。
95年為日本神戶災區建造硬紙木宅、教堂
1999年為盧安達難民建造避難所
2001年為印度災區建造房屋
2007年為斯里蘭卡災區建造房屋
2008年汶川地震,為華林小學搭建臨時校舍
2010年為海地搭建應急避難所
2011年為日本大地震設計的紙隔間
不止一次有人質疑他的硬紙板房子,會不會輕易倒塌?當年他在神戶建的教堂在風雨中矗立十幾年一直未倒,台灣地震時分拆送到台灣,時至今天依然沒有任何問題,也許這足以回應任何質疑。
2014年他獲得了有建築界諾貝爾之稱的普利茲克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建築中充滿人道主義的關懷。
「那麼多的人因為自然災害流離失所,
但地震從來不奪人性命,
是建築倒塌才致人死亡,
這是建築師的責任。」
「建築是一個人的家,
一個家,
怎麼能缺少人文關懷?」
圖片源自Google,藝非凡編輯整理
- END -
※日本人在瑞士建了座中國房子,讓人直呼奇蹟,他還在汶川蓋了座紙質小學
※10 月份以後,故宮的紙質門票大概要成為絕版周邊了……
※上海:居民年均閱讀近7本紙質書
※紙質書回歸:去年電子書銷售同比下降近20%
※世界上最大的紙質圖書,一人多高需要兩人抬
※日本人發現紙質地圖不再流行,但是變成周邊就有很多人喜歡
※紙質書沒落的時代,這11個歐洲書店值得你去
※紙質雜誌沒人看了?杜蕾斯做了32頁
※故宮:揮別92年紙質門票
※實拍美國人發明的紙質內衣,只是為了方便好撕
※世界讀書日,你現在看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安卓消息推送被規範,京東天貓二選一,小米之家抄作業,紙質 AR 眼鏡出現,這就是今天的其他大新聞!
※網路時代的封面女郎!比起紙質時代更加撩人!
※舔屏時代 紙質書成年輕人的奢侈品
※世界讀書日 你現在看電子書還是紙質書?
※美國人發明紙質衣服,是在搞事情還是準備讓男人撕著更方便
※數字將取代紙質?《周刊少年MAGAZINE》跌破百萬銷量
※男生突發奇想自製名牌紙質拖鞋,沒想到卻大受歡迎!
※即便用上紙質塵盒 松下iT吸塵器也只需1個月倒1次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