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去漢字化還是恢復漢字?韓國又開撕了

去漢字化還是恢復漢字?韓國又開撕了

(文/觀察者網駐韓國特約作者 芮曉恆)近日,困擾多年的「去漢字化」之爭,再次成為了韓國社會關注的焦點。


2016年5月12日,韓國憲法法院舉行《國語基本法》有關使用純粹韓文的條款是否違憲的公開辯論。


根據《國語基本法》第3條和第14條,「韓文是指標記國語的固有文字」,「政府機構等的公文必須符合語文規範,須用韓文書寫。僅在制定總統令時,可以用漢字或其他外國文字後附括弧標註」。

提請違憲審查申請的韓國語文政策正常化促進委員會認為,上述規定事實上將漢字排除在國文範疇之外,等同視為外國文字。這不僅與憲法文字本身就是韓文和漢字混用的實際情況相違背,還違背了憲法第9條「致力於繼承發展傳統文化和弘揚民族文化是國家義務」的規定。

去漢字化還是恢復漢字?韓國又開撕了



這是「去漢字化」之爭首次登上韓國憲法法院的公開辯論台。違憲之爭的背後,反映的是困擾韓國社會多年的「去漢字化」之爭。過去幾十年來,韓文專用派和韓漢混用派各執己見,分歧巨大, 「去漢字化」的爭論從未停息過。

筆者認為,圍繞此次違憲審查風波,韓國社會主要存在以下三大爭論:


爭論之一:漢字是外國語嗎?


韓文專用派和韓漢混用派的第一個爭論在於,漢字是韓國國文的一部分,還是僅是外國語。


韓漢混用派認為,從1919年三一獨立宣言,到第六共和國憲法(韓國現行憲法),文本均系韓文和漢字混用而成,因而可以認為兩種語言都是韓國的國文。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這已是韓國社會所接受的共識。就如並無明文規定首爾是韓國的首都,但所有人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一樣。如果說漢字不是韓國的固有文字,那就意味著韓國的最高規範是用外國文字書寫的。


首爾大學國文系名譽教授、前國立國文院院長申載起表示,文字是超越民族和國家的,就像英文字母被英美國家所廣泛使用那樣,漢字作為東亞地區的共有文字,當然也是韓國的「國字」。還有許多韓國學者認為,漢字雖然源於中國,但也是韓民族業已使用了上千年的文字,包括《八萬大藏經》到《朝鮮王朝實錄》等在內的絕大多數韓國古籍均系漢字書寫,而且韓國還創造了乫、乭、乷、畓等100多個獨有漢字,漢字當然也是韓國國文的一部分。

但韓國政府主管部門文化體育觀光部堅稱,只有韓文(Hangul)才是韓國的唯一國文,無法接受漢字也是韓國國文的說法。


普通韓國民眾對此也是意見不一。多數網民稱,漢字既然與外國文字並無二樣,那的確應該算是外國語。但也有不少網民表示,韓國國民在戶籍中登記的姓氏100%都是漢字,如果將漢字認為是外國語,那就意味著連自己的姓氏都是用外國語記載的,這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爭論之二:韓文是否離不開漢字?


第二個爭論在於,韓文是否需要與漢字混用或並記,還是只用韓文完全沒有問題。


儘管並無精確統計,但一般認為,現行60-70%的韓文字屬於漢字詞,同音同字但異義的情況十分普遍。

以韓文「??」一詞為例,該詞在字典中對應史記、士氣、詐欺、死期等多達20多個漢字詞,而且每個漢字詞的意義都各有不同。韓漢混用派認為,只有同時標記相對應的漢字,才能準確理解掌握該詞的意義。近期發生的兩個事例,就很有典型意義。


5月12日起正式在韓國上映的犯罪懸疑電影《哭聲》,講述了在一個安靜小村莊所發生的驚恐故事,首映當天就擊敗《美國隊長3》雄居票房榜首。但由於電影名字的韓文,與地名——全羅南道谷城郡的韓文完全一致,谷城郡的民眾非常擔心電影的上映會對該郡帶來負面影響,因而強烈要求電影製片方在宣傳海報中務必同時加入電影名的漢字「哭聲」,以示電影中的場景與谷城郡毫無關聯。


另一個事例則發生在韓國國會。2003年以來,韓國國會議員的名牌逐漸由漢字改為韓文,目前幾乎已經很少有國會議員還用漢字名牌。不過據韓國媒體報道,新當選的韓國第20屆國會議員金成泰和金聖泰的韓文名字恰好一模一樣。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兩人的名牌都用韓文,很容易出現「同名」所帶來的混亂。經協商,前輩議員用韓文,後輩議員則用漢字名牌,以示區分。


韓漢混用派學者認為,鑒於韓文中70%以上的單詞是漢字詞,從國民的基本教育課程到日常語言生活,全方位去漢字化行為,不僅容易導致溝通交流混亂,更是將國民推向「漢字文盲」的愚民之舉。

韓文專用派不以為然。該派學者認為,只有研究歷史或法律人士才需要學習漢字,因為若不懂漢字,在讀歷史典籍和法律條文就如同讀天書,但對於其他人來說,漢字並不是必需品。不少韓國網民也認為,平時工作、生活,只用韓文完全沒有障礙。反而是漢字的混用,使得原本簡單的文章複雜化,增加了閱讀難度。


韓文專用派還認為,隨著韓流走向世界,韓文的優越性也廣受世界矚目,韓文離開漢字就難以準確表達和理解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韓文字文化聯盟常任代表李健范表示,在經合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中,韓國學生的排名一直位居前兩位,充分說明韓文專用政策並未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爭論之三:是否有必要恢復小學的漢字教育?


第三個爭論在於漢字教育的重要性,漢字教育是否需要從娃娃抓起。


自上世紀70年代的「去漢字化」潮以來,韓國公立小學教科書中已經完全沒有漢字,初高中漢字教學也改為選修課而非必修。這一舉措,讓韓國一代人幾成「漢字文盲」。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韓國有識之士關於恢復小學漢字教育的呼聲始終沒有停止。金大中政府時期,13位韓國前教育部長官聯合上書,建議重開小學漢字教育。李明博政府時期,20位輩分、政見截然不同的韓國前總理在《敦促在小學教育中實施漢字教育的建議書》上聯合署名。他們認為,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錯誤文字政策,使國家陷入文化危機。為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在小學正規教育中,應讓學生分階段學習漢字;不應將漢字視為外語;漢字應和韓文一起被視為「國字」來實施教育。


大部分韓國民眾也支持小學教育中加入漢字學習內容。李明博政府時期實施的問卷調查中,高達89.1%的韓國家長認為,有必要從小學時期開始實施漢字學習。


但韓文專用派認為,漢字教育與英文、計算機等教育一樣,屬於「修養」課程範疇,不是小學生所需要掌握的常識內容。在小學階段學習漢字,只是增加學生的負擔,不能帶來任何益處。


時至今日,韓國政府的文字政策依舊搖擺不定。2014年,韓國教育部曾發布徵求意見,計劃從2018年起在小學教科書中實施「漢字並記」政策,因韓文專用派的強烈反對最終被迫保留。


但韓國民眾早已用自身行動做出選擇:儘管在公立小學教材中漢字幾乎絕跡,但在廣大的私立補習班,漢字教育卻大行其道。一份數據統計顯示,高達98%的韓國小學,通過體驗課等形式事實上開展漢字教育。


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憲法法院將在聽取雙方的辯論之後,擇日審理宣判。從目前情況看,在經過幾十年的「去漢字化」衝擊下,恢復漢字的原有地位恐並非一件易事。


但完全的「去漢字化」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上千年來的使用習慣,很難完全被去除。即便到今日,被從「漢城」改為「首爾」的韓國首都,最暢銷的韓文報紙《朝鮮日報》、《東亞日報》依然沿用漢字報頭,韓國景福宮的正門光化門仍高掛漢字牌匾。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去漢字化還是恢復漢字?韓國又開撕了


您可能感興趣

飄啊!膨脹啊!去漢字化啊!韓國明年竟恢復漢字教育!
由韓國文字的去漢字化,國人該有哪些反思?
朝鮮韓國越南都去漢字化了,但這個國家至今不敢
越南「去漢字化」,就是自取滅亡!
韓國歷史上的三次「去漢字化」運動:是民族自豪還是民族自卑?
學英語就會失去本土特性,那漢字化繁為簡呢?
東方國家都在積極「去漢字化」,這個地方卻不敢輕易這麼做
去漢字化的越南,如今處處中文,而越南年輕人卻不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