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何仙姑是中國著名神仙組合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今天恰逢仙姑聖誕,雖然仙姑的聖誕各地略有不同,但對於這一位特別富有人情味的神仙,大家的景仰是一致的。


文/解人頤


(頤叔今日回答的問題在文末哦~~)

自清末民初以來,有識之士都紛紛提倡要男女平權,地位同等,其實在道教幾千年的傳統之中,對於男女修仙證道,一概都是保持著同等的眼光看待,並無高下之分。在道教中,無論是西王母、九天玄女,還是上清派祖師魏元君,許真君的師父黃堂諶母,還是著名丹經《靈源大道歌》的作者曹文逸真人,乃至之後全真七子中的孫不二元君,女仙隊伍可謂是濟濟一堂。而在道教眾多的女仙之中,有一位不但自身以女身證道,還和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有過一段佳話的女神仙,何仙姑。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對於男女修仙證道,一概都是保持著同等的眼光看待,並無高下之分。(資料圖)

仙姑謁武皇


武則天一生崇信佛道二教,對於佛教,武則天自稱是慈氏彌勒菩薩轉世,自號為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對於道教,武則天不但親臨泰山參加了封禪大典,而且還9次派遣道士赴泰山行道,是唐代奉祀泰山最勤的統治者。所以當武則天聽說零陵地區有一位得道女真在當地頗有盛名,所以特地派遣使者,備齊車馬鑾駕前往迎請,希望能請到這位仙姑來洛陽暢談玄理。面對皇帝的邀請,何仙姑欣然前往,因為在何仙姑心中,這次見面,不僅是弘道論玄,更有著其更深一層的意義。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因為在何仙姑心中,這次見面,不僅是弘道論玄,更有著其更深一層的意義。(資料圖)

當隨行官員與何仙姑一起跋山涉水將近洛陽城外之時,一日清晨突然何仙姑不見了,隨行的官員大為惶恐,這可如何向皇帝交代,派人四處尋找,皆無蹤跡。黃昏時分,正當找了一天的眾人一籌莫展之際,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告訴隨行的官員:「我已前往禁宮見過了天后,你們不必擔心,放心回朝復命。」


隨行的官員見此情景,只得將信將疑地回朝面聖復命,一打聽,果然何仙姑當天來拜見過武后,並在宮中和武后作了半日長談,如此神跡,令大家皆驚嘆不已。何仙姑在宮中與武后暢談道教長生久視之法,她勸說武后,長壽貴乎清心寡欲;其次則要多行善事,減少酷刑,施行仁政,修德積福。同時她還論及治國安邦之道,務必要親賢臣、遠小人,萬萬不可以以異姓人為皇嗣。看似普通的談玄說理之言,卻一一敲打進了武后的心中。之後武則天的一系列政治上的改變,乃至於歸政於李唐,也似乎一一印證了何仙姑的諫言。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她的得道故事蘊含著道教得道升仙的關鍵。(資料圖)

那麼這位神通廣大的何仙姑,又究竟是如何得道登仙的呢?關於何仙姑是何方人氏,目前依舊有許多種說法,湖南永州、湖南衡山、安徽潁上、福建武平、廣西賀州都主張其是何仙姑的家鄉,對於這一點我們不做考證,暫把它視為得道仙真分形度人之事可也。雖然何仙姑籍貫暫時難以考定,但是她在各地所流傳的得道故事,看似只是一個個民間傳說,實際上卻蘊含著道教得道升仙的關鍵。


服食求仙道


在何仙姑的故鄉零陵郡西有一座雲母山,山上盛產五色雲母石, 雲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藥,更是煉丹所必不可少的一味神葯。在何仙姑十六歲那年,夢見仙人教她:「吃雲母粉,可以輕身而且長生不死。」於是她照仙人的指示,吃雲母,發誓不嫁,經常來往山谷之中,健行如飛。後來,她在雲母溪畔遇見了一位白髮老者,老者贈送一枚蟠桃與何仙姑,仙姑吃完之後,從此不飢不渴,洞知世事休咎,為鄉人診病施藥、救人急難,後於唐中宗景龍年間白日登仙。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洞知世事休咎,為鄉人診病施藥、救人急難,(資料圖)


行善積功德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一個服食成仙的傳說之外,何仙姑另一個故事則點出了成仙的第二個要點,積功累德。道教認為要成仙得道,除了自身修行之外,濟世度人,積功累德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三千功滿,八百行圓」 方可飛升成仙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何仙姑被逼無奈,只得邊哭邊吃。(資料圖)


在安徽穎上有著另一個故事,傳說何仙姑本是當地一何姓人家的童養媳,屢遭婆婆的虐待,何家是開飯店的,一日公公婆婆外出,只留何仙姑一人看店,這時來了七個乞丐,哀求何仙姑能施捨些食物,何仙姑見他們可憐,便將飯店中剩的半碗麵條讓他們分著吃了。何仙姑勸七人快點吃完,不然等婆婆來了她不好交代,但那七位乞丐好像故意似的,特地吃得很慢。等到七人剛剛吃完,何仙姑還沒來得及收拾,婆婆就回來了,婆婆發現麵條不見了,便問何仙姑麵條哪去了,何仙姑只得如實相告,婆婆聽了大怒,逼著仙姑去將那七人追回要錢。


何仙姑好不容易追到,七人回來後沒有錢付賬,婆婆便拿盆讓七人將飯吐出來,七人沒有錢只好照辦,吐了一盆。婆婆說倒掉了浪費,讓仙姑把它吃了。何仙姑被逼無奈,只得邊哭邊吃,可誰知吃完後便覺得身體飄飄,凡體落下,成仙升天。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有善心才能經得起考驗,最終證果飛升。(資料圖)


在福建這個故事則變為何仙姑是賣餅為生。一天,一位神仙化身乞丐,向其討餅,何仙姑見其可憐就給了他餅,後來此人天天都來要餅吃,何仙姑也不嫌其煩,長年累月終於感動神仙贈與蟠桃,最終成仙。可見神仙點化凡人,種種變化不一,有善心才能經得起考驗,最終證果飛升。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這棵樹因此感染了「仙氣」,而結出「掛綠荔枝」。(資料圖)


仙姑遺迹多


說了那麼多何仙姑本身的故事,何仙姑在飛升之後,還有沒有留下什麼給我們後人呢。說到此處,愛吃水果的朋友可能曾經聽過,有「荔枝之王」美稱的廣東增城荔枝和何仙姑也是大有淵源,增城荔枝有一個品種叫「掛綠荔枝」,其奇特之處是,此荔枝從蒂部到頂部都帶有一道綠色的線痕,故被人們稱為「掛綠」。傳說何仙姑一日偶然間來到荔枝樹下乘涼,將其綠色腰帶一不小心掛在了樹上,這棵樹因此感染了「仙氣」,而結出「掛綠荔枝」,其果實鮮美爽口,深得食家們的推崇,名聲遠揚。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多學習仙姑的善心善行,今日施援手於急難困苦,將來證大道於紫府福堂。(資料圖)


何仙姑是中國著名神仙組合八仙之中唯一的女仙,今天恰逢是仙姑的聖誕,雖然仙姑的聖誕各地略有不同,有的是三月初七,有的是今天四月初十,但對於這一位特別富有人情味的神仙,大家的景仰是一致的。特地寫這麼一篇小文,來傳播何仙姑的生平和事迹,也希望大家多學習仙姑的善心善行,今日施援手於急難困苦,將來證大道於紫府福堂。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青霞洞天仙姥,宏慈妙法元君。(資料圖)


何祖(仙姑)寶誥


志心皈命禮:增城鍾異,楚水流芳。守十年不字之貞,葆七世童真之體。仙桃授而辟穀,歲未及笄;雲母餐而飛行,步如有鶴。拒偽周之宣召,注念貞觀;顯天寶之神奇,香生石室。月姊愛與縫裳,麻姑進而酌酒。三醉瑤池,不失容於王母;六毫頂放,本應瑞於何家。丈夫之氣概偉然,巾幗之鉛華全易。白璧無瑕,金華膺寵,大悲大願,至孝至慈。青霞洞天仙姥,宏慈妙法元君。


志心稱念


【宏慈妙法元君】


不可思議功德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窈窕顏不老,霞帔尚翩翩。琪花露含蕊,瑤水月在蓮。(資料圖)


描寫仙姑詩詞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頤叔來回答個問題: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據文字所描述很難確切斷定是否在廟中上香後撞陰,不過根據所說的情況,有可能是沾染了穢氣,可以去中藥店,買一些艾草,點燃後在家中或店中熏一熏,或許會有幫助,當然夫妻相處,也需互相忍讓,磕磕碰碰也是在做難免,不必過於疑神疑鬼,徒增自己擔心。如果有機會可以夫妻共同去登山旅遊一次,會對生意和家庭關係有所促進,謝謝你的支持。


(編輯:孟淅)


每天必看的「騰訊道學」?馬上置頂吧!精彩內容再也不會錯過!

稽首恭祝 宏慈妙法元君——何仙姑祖師聖誕:武皇鑾駕迎仙姑 人間幸留「荔枝王」



(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解人頤,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您可能感興趣

恭祝 太極左宮仙翁沖應孚佑真君 聖誕!
恭祝藥王孫真人聖誕
農曆七月二十三,恭祝諸葛武侯仙師聖誕
恭祝靈寶天尊聖誕
正月初九 恭祝玉皇大帝聖誕
農曆五月十八,恭祝祖天師張道陵聖誕,恭誦祖天師寶誥,可獲福無量!
恭祝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誕
恭祝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 禮敬儒家文化
恭祝上元九炁賜福天官聖誕
正月十五,恭祝祖天師張道陵聖誕,恭誦祖天師寶誥,可獲福無量!
農曆七月十八,恭祝西王母聖誕!
農曆七月十八 恭祝西王母聖誕
農曆四月十四,恭祝呂洞賓祖師聖誕,見者得福!
四月十四,恭祝呂祖聖誕
東華帝君,原來您是這樣的一位道教神仙!恭祝東華帝君聖誕!
八月十五恭祝太陰星君聖誕!
八月十五中秋 恭祝太陰星君聖誕
三月廿八恭祝東嶽大帝聖誕
恭祝東嶽大帝萬壽聖誕:中界至尊,天齊仁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