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愛玩,是喜歡你?喜歡遊戲?還是喜歡錶揚?都不是!
(文:Raymond Coppinger、 Mark Feinstein ,編譯:梁郡)傑克羅素梗犬從狗門進進出出,在硬木地板上滑行急剎,一遍一遍不知疲倦。公園裡的博德牧羊犬一躍而起叼住小球,帶著一臉熱忱期待跑去把球放在主人的腳下。這些狗狗們既不會得到食物款待,也沒有拍拍頭頂的獎勵——它們的行為似乎出於純粹的玩耍熱情。但它們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對於狗狗來說,「玩耍」究竟意味著什麼?
玩起來這麼拼,狗狗的玩耍熱情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圖片來源:dogsaholic.com
動物行為學的創立者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尼古拉斯?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和卡爾?馮?弗里希(Karl von Frisch)分享了1973年的諾貝爾獎。他們證明,就像動物的軀體外形和結構一樣,動物在時間和空間中的模式化活動也是一種演化適應。這些「運動模式」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使動物們能夠應對基本的生存挑戰:攝食獲取能量、規避生命和健康危險,以及成功繁殖。
然而,當我們看到小狗們樂此不疲地互相追逐打鬧,或咬著心愛的橡膠玩具甩到空中的時候,我們很難看出這些行為有什麼生物適應性方面的價值。在我們看來,這些行為往往只是遊戲而已,愉快地浪費時光和精力。
動物玩耍的目的會不會僅僅是為了開心?問題是,這個論斷在經典的達爾文自然選擇模型里沒有位置,而我們認為自然選擇是適應性變化背後的主要驅動力。在公園裡互相追逐的狗狗們大概並不會比更文靜的同伴得到更多的食物;咀嚼橡膠球也不會讓它們獲得熱量。事實上,玩耍還是在浪費能量。玩耍無法幫助幼年動物躲避諸如捕食者之類的危險,也無法讓它們繁衍出更多後代。那玩耍在生物學方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既消耗能量,又不能幫助狗狗躲避天敵、繁衍後代,那狗狗為什麼還要玩?圖片來源:fetchparkcity.com
關於這一問題的假說也是眾說紛紜。例如,玩耍的行為會不會是幼年動物練習成年後所需技能的一種方式?玩耍的確似乎包含了一些成年體行為,比如說,動物們在玩耍時常常追逐和捕捉目標,就像在模擬捕獵一樣。也許玩耍能幫助幼年動物學會如何更有效率地應對攻擊性,或者更成功地與可能的性對象互動。雖然玩耍並不會帶來直接的健康益處,也無法獲取能量,但它在適應性方面的作用可能在於讓動物幼體在成年後更適應環境,最終更有可能成功繁殖。
玩耍是成長的副產品
在我們最近的新書《狗狗是怎麼一回事》(How Dogs Work)中,我們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在本質上,「玩耍」完全不是一種適應性的行為,而僅僅是動物的成長發育方式的意外產物。舉例來說,哺乳動物要從依賴於父母的嬰兒變成獨立自主的成年人,必須經歷一個「青春期」的階段,發生一系列深遠的變化。成年體有著截然不同的行為方式和形態:從嗷嗷待哺、需要看護的新生兒變成了能捕食、能求偶、能獨立逃脫捕食者的成年體。
在發育過程中,哺乳動物新生兒的行為和身體形態一樣,必須被「重新塑造」。本質上說,新生兒需要經歷形態和行為上的「變身」以成為成年體。哺乳動物新生兒的身體結構被部分分解,最終重構為成年體,與毛毛蟲到蝴蝶的轉變不無相似之處。處在過渡性的「變身」期的個體往往被稱為幼體(juvenile)。隨著發育的進行,動物的整個生理系統和生活習性必須被重新整合,才能使身體作為整體繼續發揮機能。
哺乳動物的幼崽要經過幼年期,才能「化繭成蝶」,成為獨立的成年體。圖片來源:nationalgeographic.com
在變身過程中,動物幼體在發育出成年體運動模式的同時,仍會表現出一些嬰兒時期的習性。直到完全成年,幼體都只具有部分的成年體運動模式,許多模式都還無法完成。
舉例來說,犬科動物的幼體(比如小狗或小狼)可能會監視、跟蹤和追逐目標,但尚未發育出成為真正的成年捕食者所需的抓捕和致命一咬的運動模式。幼年動物會表現出成年體運動模式中一些必要的片段,但動作並不到位,也常常無法按照正確順序完成。(這就是我們對「玩耍是成年前的練習」這一論斷持有懷疑的原因之一。)
兩隻玩耍打鬧的亞馬孫松鼠猴。圖片:shutterstock.com
作為一種典型的會玩耍的動物,哺乳動物幼體其實正處在這種劇變之中。在發育過程中,哺乳動物幼體會將不斷減少的嬰兒行為和新表現出的成年體行為隨機組合起來。這些組合行為常常是重複性的,有時也會有新的類型出現,但在標準的達爾文觀點看來少有生物適應性。它們只是在動物發育過程中,行為系統相互影響、不斷重塑的偶然產物。
狗的幼體期比老鼠或貓更長;哺乳動物的幼體期通常比鳥類或爬行動物更長,發育過程也更多樣化。因此,狗之所以看起來比別的動物更愛玩耍,並不是因為更經常玩耍的狗具有什麼優勢,也不是它們更喜歡玩耍,或者更想取悅人類,而僅僅是它們發育的速度和方式與其他動物不同罷了。
狗的幼體期更長,愛「玩耍」的時期也就更長。圖片來源:youbulksmart.com
發育對看起來是玩耍的行為還存在另一方面的影響。許多運動模式都需要一個「觸發物」,即觸發動物產生其特徵行為的物體。許多情況下,動物對於這些刺激的反應是自發的固定本能,但有些時候,動物需要在發育過程中積累一點經驗,才能做出正確的反應。我們的一位同事曾看到過一匹大狼崽在結冰的湖面上「前肢衝刺」,這是食肉動物的典型運動模式——伸直前爪躍向獵物。但是,這匹狼崽注意的目標並不是老鼠或野鼠,它來回撲捉的只是冰面下的氣泡。
通常情況下,發現一隻跑來跑去的小型嚙齒類應該會觸發動物的捕食行為。這種行為是一種古老的、適應性的演化行為反應,能為動物帶來食物。當我們看到狼崽撲向氣泡,或者狗狗縱身咬住飛盤的時候,會理所應當地認為這些動物在愉快地玩耍,但它們表現出的其實僅僅是被不合適的觸發物引起、還在發育中的運動模式。沒有追綿羊而在追車的狗狗們,還有目不轉睛地追著毛線球的小貓咪們也是如此。
說到玩,小貓們可是從來都來者不拒。圖片:shutterstock.com
我們認為,許多所謂的玩耍,可能只是動物行為尚未發育完善的表現,這些行為有時是被不合適、或者錯認的物體所觸發的。也許動物們在做出這種錯誤反應時會感到愉悅,也許這些行為最終會讓它們更適應環境。但在我們看來,類似玩耍的行為無需被解釋為演化史上的適應性行為,也並無特殊的生物學目的。「玩耍」行為只是動物幼體成長發育過程中的副產物而已。(編輯:Stellasun)
和北美黑熊一樣,棕熊的幼崽也喜歡打架遊戲。圖片:shutterstock.com
雖然你養不了棕熊,但你可以養狗啊!如果你連狗都養不了……就關注毛球控,做一個雲狗奴/雲貓奴好了……
毛球控
ID:DogeMeow
龍貓為啥愛吃自己的屎?
貓咪身上哪兒是「妙脆角」?
別人的狗那麼乖,我家小混蛋要怎麼辦?
毛球控,鏟屎擼毛官們的好幫手~
讓你看著萌圖漲知識!
※喜歡狗,卻還是養了貓?
※是不是男人都是貓,喜歡偷腥?
※為什麼喜歡你的人你不喜歡,喜歡的卻又追不上?
※這樣子的貓就問你喜歡不喜歡?
※為什麼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喜歡你的你不喜歡
※喜歡的人恰好也喜歡我,只是因為……
※明星們最喜歡的運動鞋你最喜歡哪款? 是不是都喜歡都想要入手?
※喜歡一個不喜歡你的人,是什麼感受?
※和你聊天就是喜歡你?
※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該怎麼辦?
※嚴肅調查!你是喜歡貓還是喜歡狗呢
※不是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而是你非要喜歡不喜歡你的人
※喜歡還是不喜歡,才是根本
※他喜歡你,又不是只喜歡你
※跟喜歡你但你不太喜歡人在一起是什麼感覺?
※話說女人都喜歡驚喜,可是為什麼呢?
※怎樣讓喜歡的人喜歡自己?
※如果你也喜歡狗狗!
※「貢品」說實話,你們是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