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位十三年,有哪三大劣政?
雍正在位十三年,有哪三大劣政?
文/晏建懷
「一句真話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這是已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俄羅斯作家索爾仁尼琴的名言。如果說政客說謊是愚弄民眾,那麼作家、學者、演員們不能或者不敢在自己的作品中講「真話」,而則無異於為謊言披上真實的外衣。
歷史小說《雍正皇帝》曾轟動一時,改編的電視連續劇更是家喻戶曉。雍正被描寫成一位忍辱負重、發政施仁的君主,一位朝乾夕愓、愛民如子的好皇帝。
歷史上的雍正誠然不懶,但說到勤政,恐怕是暴君的勤政。雍正在位十三年,勤政之一是翦除異己,誅殺功臣。對穩定邊疆的年羹堯責令自盡,對扶他登上皇位的隆科多囚拘致死,皇三子弘時更是被 「削宗籍死」、抱恨黃泉;勤政之二是思想鉗制,全民洗腦。雍正御制《聖諭廣訓》,頒行天下,人人誦習,如果稍有懈怠,必遭飛來橫禍;勤政之三是慘無人道的文字獄。執政十三年,大型文字獄就有十四起,處死、鞭屍者數十,還牽連無數。這就是我們小說家筆下和電視屏幕上「勤政愛民」、「勵精圖治」、「識才尊賢」的「偉大君主」的另一面。與其說是勤政,不如說是劣政。
多年前,閻先生在無錫新華書店簽售時遭人掌擊。對一位古稀老翁動手,行為實在過激。但從相關的報道來看,打人者是因為對閻先生的觀點極不認同,又苦於無處理論,便君子動口改成動手了。打人者顯然失德,而閻先生的講座和接受採訪中的「失真」和「偏頗」也是不爭的事實。比如閻先生對努爾哈赤近乎崇拜的歌頌,對入關清兵燒殺搶掠所持的曖昧態度,甚至說雍正的「文字獄」起了積極作用等等。這倒與《雍正皇帝》或《雍正王朝》在取向和觀點上不謀而合,在時間上遙相呼應。
學者的想像,作家的杜撰,導演的篡改,演員的獻媚,不光使歷史面目全非,現實也在藝術油彩的塗抹下失去了本色。某年春晚,黃宏在小品《打氣》中憋足了勁吼出的那句「我不下崗誰下崗」,也與生活中的情形相去甚遠。因為大家有目共睹的是下崗工人圍著廠門久久不願離去的身影,是夜夜輾轉反側的惶恐不安,是心靈震憾和撕裂帶來的切膚之痛,「我不下崗誰下崗」之類的豪言壯語的確聞所未聞。這種荒誕不經的演繹,歸根到底是功利牽引的虛假逗樂和膚淺戲說。
說「真話」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巴金提倡說真話,於是就有了《真話集》;馮友蘭先生後悔自己「文革」中說了假話,便堅持不把《論孔丘》收入他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在文藝作品中說「真話」,不僅是實現「雅俗共賞」不可或缺的途徑,也是流芳久遠的不二法門,就象把「真話」看得「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的索爾仁尼琴,以及他那以「真話」為靈魂的作品。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他是司馬光的學生,但比包公更讓人害怕,人稱「殿上虎」!
鬥牛士手中紅色的斗篷為什麼會吸引公牛瘋狂衝刺,拚命向前?
他是劉邦軍中最聽話的大將,南征北戰,奪城無數!
當士氣這根最後的稻草沒有生長的土壤時,國家滅亡就為期不遠了
?大師的藝術人生與人生藝術,把真愛灑向人類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