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荊軻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戰國時衛人。曾為燕太子丹謀刺秦王嬴政,不成,被殺。 荊軻以此得名,而短短的兩句乃永垂於千古。在詩里表現雄壯的情緒之難,在於令人心悅誠服,而不在囂張誇大;在能表現出那暫感情的後面蘊藏著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時的衝動。大約悲壯之辭往往易於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難於辨別真偽,於是字裡行間不但欺騙了別人,而且也欺騙了自己。許多一時興高采烈的作品,而後自己讀起來也覺得索然無味,正是那表現欺騙了自己的緣故。《易水歌》以輕輕二句遂為千古絕唱,我們讀到它時,何嘗一定要有荊軻的身世。這正是藝術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時間與空間而訴之於那永久的情操。

荊軻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我們每當秋原遼闊,寒水明凈,獨立在風聲蕭蕭之中,即使我們並非壯士,也必有壯士的胸懷,所以這詩便離開了荊軻而存在。它雖是荊軻說出來的,卻屬於每一個人們。「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這一點知,我們人與自然間的一點相得,這之間似乎可以說,又似乎不可以說,然而它卻把我們的心靈帶到一個更遼闊的世界去。那廣漠的原野乃是生命之所自來,我們在狹小的人生中早已把它忘記,在文藝上乃又認識了它,我們生命雖然短暫,在這裡卻有了永生的意味。

荊軻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期,戰爭頻仍,征伐不已,世不安寧,民不聊生。朝為公卿,暮填溝壑為尋常事,人人都生活在時刻可能橫死的恐怖里,所以人們的行為舉止都異於常時,而刺客的行為更異於常人。田光,樊於期等的自刎,除了有古人重聲名輕性命的豪俠之氣外,也和那時變異的環境里特殊的人性有關。刺秦還沒有開始,已經死了很多人,舉國都籠罩在死亡的恐怖里,作為主要角色的荊軻其心理壓力更非常人所能承受,其行為的乖戾也就不難理解了。

荊軻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在中國歷史上,刺客往往如彗星,雖一掠而過,但耀眼的光芒能給人以巨大的震撼。他們以匹夫之軀近強勢者,百步之內血濺。其刺殺的對象必在重重保護之下,輕易不得近身,而刺殺此種人物,往往勢如騎虎,知其必死而為之的。倘如後來小說傳奇中武功蓋世之俠客,千里之外取人首級,輕鬆而無任何危險性,也就談不上刺客所為了。

荊軻刺秦王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專諸刺吳王,身死而功成,荊軻刺秦王,身死而事敗。然而我們久已忘掉了專諸,而在讚美著荊軻。士固不可以成敗論,而我們之更懷念荊軻,豈不正因為這短短的詩嗎?詩人創造了詩,同時也創造了自己,它屬於荊軻,也屬於一切的人們。

您可能感興趣

荊軻刺秦,秦王為何三次拔劍而不出?
荊軻到底該不該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不失敗才怪
荊軻遲遲不肯去刺殺秦王,他在等誰?
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為什麼還是四大刺客之一?司馬遷功不可沒
千古一帝秦始皇之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為何沒有成功,在刺秦王的過程中他犯了什麼錯?
燕太子聯合眾人刺殺秦王,荊軻以獻圖殺叛之名去秦結果一去不回
荊軻為什麼殺不死秦始皇?
高漸離比荊軻更硬漢?他是如何策劃刺秦王的?
荊軻真的是自願前去刺殺秦王的嗎
「士」的操守:解密刺客荊軻為何抓住了秦王而不刺
荊軻刺秦王之狂想
荊軻刺秦王背後的歷史,打敗荊軻的秦始皇才是武林高手
荊軻刺殺秦王前究竟在等誰?
荊軻刺秦王為何失敗呢
皇太極忽悠崇禎殺心腹大患,無名小卒沒『荊軻刺秦王』但報仇雪恨
荊軻刺秦王的時候,圍觀者無罪,救王者必死
荊軻去刺秦王為什麼會失敗?難道真的是荊軻學藝不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