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北方民族契丹的勢力是如何向南滲透的?

北方民族契丹的勢力是如何向南滲透的?

北方民族契丹的勢力是如何向南滲透的?



文 |顧頡剛

摘自《宋蒙三百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出品,本文經出版社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


契丹是東胡種(即今所謂通古斯族),鮮卑宇文氏的後裔。他們從唐末興盛起來,直到北宋的末年才被金國滅掉。在這二百餘年(10世紀初至12世紀初)之中,他們是亞洲最有勢力的一個國家,漢族始終俯首在他們的下面。他們的國號起先喚做契丹,後來改名為遼。二十四史里有一部《遼史》,即是專記他們的事的。


契丹起先不通中國,所以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國家的組織。約在9世紀的後期,他們一族分做八部,每部舉出一個領袖,喚做「大人」。在八個大人的中間,再互選出一個總領袖,喚做「王」。王有特殊的旗鼓,可以號令各部。每隔三年,就換選一次。


這個法子行了三四十年,他們選到了阿保機。阿保機姓耶律,為人很勇敢,又很有智謀,屢次攻戰都有成功。到了三年期滿,他不肯交代了。一連做了九年。

1


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


唐亡那一年(907),他帶兵三十萬侵擾雲州(今山西大同縣)。晉王李克用與他聯合,希望他幫同攻擊朱溫(梁太祖),和他約為兄弟,又送他金繒(音zēng)數萬。他也贈與晉王馬三千匹,雜畜一萬多。但他一回去,竟完全背約,反向梁朝進貢求封。因此,李克用非常恨他;到他臨死的時候,拔出一枝箭,付與他的兒子李存勖(即後唐庄宗),叫他必滅契丹。

北方民族契丹的勢力是如何向南滲透的?


契丹日益強大,阿保機就自稱皇帝,尊號天皇王,改元神冊(神冊元年是公元916 年;阿保機即遼太祖)。


913 年,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僭稱大燕皇帝,晉王出兵討伐。劉守光衰困不支,派他的參軍韓延徽到契丹求救。韓延徽到了契丹,不肯下跪。阿保機怒了,把他留住,發他到野里牧馬。述律氏勸道:


這人能守節不屈,乃是一個賢人。我們應當好好地待他,把他收用才對。


阿保機依了她的話,召他來談談,果然很有主見。於是請他做了謀主,一切事務都去詢問他。韓延徽感恩圖報,教他們造起官署,築起城郭,立起市廛和里巷,使得他們的行政可以上軌道,掠來的漢人住在裡邊也可以得到家室的樂趣。又教他們墾種荒田,使得人民有正當的工作可做,國家的富力也可望增加。於是漢人安於生業,不想逃亡,而契丹也有了正式的國家的樣子。


幽州(即今北京)東面七百里的渝關(即今山海關),道路窄狹,最狹處只有數尺寬,兩旁都是很高的亂山,攀援不得,是一個極險要的地方。唐朝時,那地募了土兵做防禦軍,就把當地的田租完全供給軍食。幽州的官又每年送去繒纊(音kuàng),做戰士的衣服。這些土兵在收穫完工的時候,就肅清鄉野,堅修壁壘,防著契丹。契丹到了,他們閉了營不戰。契丹去了,他們立刻派驍勇的兵據在狹道上攔截。所以契丹常常失利,不敢輕於入寇。這些土兵也是為了自己的田園儘力,奮勇防守,不假絲毫的勉強。自從周德威做了盧龍節度使,怠忽邊備,把渝關竟失掉了!阿保機要乘勢攻下幽州,述律氏又出主意,說道:

我們不必攻它,只須用了三千個騎兵到幽州城外劫掠,使得城中的糧食無從接濟,這地方自然不久是我們的了。


他依了她的話,屢使契丹寇掠盧龍諸州。幽州城圈以外,也常有契丹騎兵的蹤跡。漢人從涿州運糧到幽州,契丹兵往往伏在半途掠奪。弄得幽州城東十里之外,沒有人敢去做打柴、牧羊的生活。


他們也屢次出兵和後唐開戰, 可是那時後唐的兵力甚強,契丹倒大敗了好幾次,被擒了幾員大將。在後唐的一朝(923—936)之中,他們始終沒有得志。936(後唐末帝清泰三)年,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謀反,和他的左右官吏商量反計。他的書記桑維翰建議道:


公是唐明宗的女婿,契丹主曾與明宗約為兄弟。現在契丹的部落就在雲州、應州(今山西北部)之間,公倘能推心屈節地事奉他們,得到他們的歡心,到要用著他們的時候,自然可以朝呼夕至。這樣做去,帝業哪怕不成!

石敬瑭聽了很得意,就令桑維翰做了表文,向契丹皇帝稱臣,並請用父禮來事奉他;約定帝業成功的日子,把盧龍一道(今直隸北部)和雁門關以北(今山西北部)的許多州一齊割與他們。他的都押牙(總管儀仗侍衛的官)劉知遠諫勸道:


稱臣已盡夠了,稱他為父是太過了!我們只要送些金帛去,他們的兵已是會來;若約定送與許多土地,恐怕他們將來要為中國之患吧!我們到那時再懊悔,也來不及了!


但石敬瑭皇帝心熱,哪裡肯聽這種話!表文送到契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阿保機的次子,即遼太宗)大快樂,立刻寫一覆信,答應到了仲秋,他自己帶了全國的兵來幫助他。


九月中,耶律德光帶了五萬騎兵—號稱三十萬—從揚武關向南,旌旗不絕地連著五十餘里。後唐的防務實在疏忽得很,雁門關竟沒有派兵去守,由得他們長驅直入。到了太原,紮起營來,有百餘里的長,五十里的厚。他們一到,就把後唐的兵打敗了一陣。


石敬瑭會想靠了契丹而得到帝位,難道別人就不會這樣想嗎?和他一般心思的人,就是趙德鈞。他是盧龍節度使,和契丹打仗屢次得勝,威名很大的。石氏既反,他自請出兵,卻按兵不動;一面秘密派人到契丹皇帝處請求,倘肯把他立為中國皇帝,請把發來的兵南平洛陽,他就和契丹結為兄弟之國。這個條件,當然比石敬瑭的輕得多,但是契丹因為他的兵力很強,心中久已怕他,竟想答應了。石敬瑭聽得這個消息,驚惶非常,趕緊差桑維翰前去哀求道:


大國帶了義兵進來,一戰就打得唐兵瓦解。趙北平父子(趙德鈞封北平王,其子延壽那時做河北道南面行營招討使)不忠不信,屯兵觀變,不是肯出死勁打仗的人,有什麼可怕!況且石氏得到中國,自然要竭盡中國的財富來事奉大國。皇帝又何必貪趙北平的一點小利呢!


契丹皇帝還猶豫未決,桑維翰就跪在帳前,從早到暮,一路哭,一路爭。契丹皇帝沒法,只得指了帳前的一塊石頭,對趙德鈞的使者說:


我早已把中國皇帝之位許了石郎,除非這塊石頭爛的時候,這話才可改了!


於是契丹皇帝作了冊書,命石敬瑭為大晉皇帝;自己解了衣冠,替他穿戴。這一天,石敬瑭割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與契丹,再講定歲輸縑{ 音jiān } 帛三十萬匹。契丹眼紅了三十年的地方,到這時始由他親手所立的中國皇帝雙手奉獻與他,而且陪贈了許多州,他們不但有達到願望的欣慰,實在是出於意料的成功呵!


自從他做了中國的皇帝,事奉契丹真是恭敬到了極度。表文上稱契丹皇帝為「父皇帝」,自稱為「臣」;又聽了契丹皇帝的訓令,改稱自己為「兒皇帝」。每年輸送縑帛三十萬匹之外,吉凶慶弔,歲時禮物,以及珍奇玩好,路上絡繹不斷。但契丹皇帝只要有些小小的不如意,就派遣使者南來詰問,或者申斥。石敬瑭也只有卑詞謝罪。晉朝使者到契丹去,契丹對待他們驕傲得很,說的話使人難受。使者回來,把這些話傳出去,朝官和國民都覺得可羞可恥;但石敬瑭也是安然的受了。938年,契丹派人送寶冊與他,加他尊號為「英武明義皇帝」。


1


南征計劃:遼太宗後悔征服後晉


自從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割與契丹,雁門以北的吐谷渾人(鮮卑部落)也就屬於契丹的統治權之下。他們受不住契丹的搜括和暴虐,便聚了部落千餘帳,從五台山逃奔到中國來。遼太宗知道了,大怒,派使者到中國,責備石敬瑭不應收留契丹的叛民。責備的話很兇,把石敬瑭嚇出了病,不久就死了。晉朝大臣會議,奉石重貴(即是遼太宗選派為河東節度使的)繼位,這便是後晉出帝。

北方民族契丹的勢力是如何向南滲透的?



契丹人飲馬圖


出帝卻是一個傲氣的人,不像他的父親。他即位之後,到契丹告哀,只稱孫而不肯稱臣。遼太宗當然又大怒,立即派人來責問他,為什麼不稱臣,又為什麼不先行稟聞,聽候冊授,就敢自己貿然登位。那時契丹的盧龍節度使趙延壽正想代了晉朝做中國的皇帝,屢勸他們滅晉,就議定了南征的計劃。


趙延壽投降契丹的時候,有一個牙將(低級軍官)喬榮,也一同投降,契丹派他做「回圖使」,到中國來管理販賣物品的事。自契丹派使斥責晉出帝之後,出帝和他的宰相景延廣有志自立,豫備和契丹開戰,就把喬榮囚了起來,把他們採辦販賣的貨物都沒收了,把在中國販賣貨物的契丹人都殺死了。許多大臣都說契丹有大功於晉,晉朝決不可做出這等事來,出帝便把喬榮放還契丹。他臨行時,景延廣對他大聲說道:


你回去, 對你們的主人說:先帝是北朝所立,所以奉表稱臣;今上是中國所立,對於北朝本沒有自己卑屈的義務,只因他不敢忘了先帝的盟約,要保持鄰國的交誼,所以自稱為孫。這已經是盡夠客氣了,再沒有稱臣的道理!你們主人若是上了趙延壽的當,要來欺侮中國,我們這裡有十萬口橫磨的劍,足夠對付你們。將來你們打敗了,給天下人笑,可不要懊悔咧!


喬榮因為失了貨財,恐怕回去受罪,請他把所說的話寫了出來,帶至契丹。遼太宗一見,怒得更厲害了,立刻喚趙延壽帶了五萬兵丁,進攻中國;並答應他到了打下的時候,便把他立做中國的皇帝。趙延壽高興得很,極力計劃攻打的策略。


中國人受了無數契丹的氣,人心激昂了好久,所以兩國的兵接觸時,中國方面打了好幾回勝仗。晉出帝御駕親征,打得遼太宗屢次逃遁。打了兩年,契丹的野心還沒有達到。中國的財力固然窮竭了,契丹的人畜也死了無數。述律太后對她的兒子道:


叫漢人來做契丹的主人,行嗎?


不行!


那麼,你為什麼定要做漢人的主人?


石氏太負恩,容不得!


你便是得了漢地,也不能據為己有;倘使我們敗了,豈不是我們更要傷損,更要懊悔!


這時契丹頗有和意,晉朝的主和大臣桑維翰就乘勢勸出帝派使請和,卑詞謝罪。但遼太宗痛恨景延廣的大話,一定要他親到。出帝不答應,兩方又戰了。杜重威是石敬瑭的妹夫,他做了元帥,要想學他的妻兄的老法子了。他自己握了重兵,還屢次奏請加兵;盡量加下去,連看守宮禁的幾百個兵丁也給他需索去了。別人要救兵,他一個也不撥;別人請打仗,他一概不允許,卻派遣心腹人到遼太宗處要求重賞。太宗道:


趙延壽的威望本來太淺,不配做中國的皇帝。你若投降,這位子便是你的了!


杜重威聽了大喜,在營中伏了兵卒,請許多將官出來,把降表交給他們看,他們只得從命。他又命兵卒一齊到營外排陣。他們原已悶住了許久,聽得這個命令,以為快要戰了,都高興得很,哪知元帥原要解除他們的軍械!一時人人慟哭,哭聲滿野。這事傳出去,沒有一個對於杜重威不是切齒痛恨的。


遼太宗接受了他們的降表,喚趙延壽穿了皇帝的服裝,到晉營中撫慰兵卒。杜重威前去迎謁,他又把皇帝的服裝與他穿著。其實是戲弄,但趙、杜二人卻都以為契丹皇帝已經立了他們做中國皇帝了。當下,杜重威領了遼太宗南行,一處處去說降,勢如破竹地到了大梁。


出帝聽得杜重威等投降的消息,知道再不能挽回過來,即在宮中放火自焚。給人拉住,降了契丹。遼太宗把他們一家送至黃龍府(今吉林一帶)安置。


遼太宗在路上,就派人去捉景延廣。捉了來,怒聲問道:


我們兩國失歡,都是你一個人鬧出來的。現在你們的十萬口橫磨的劍到了哪裡去了?


他又喚喬榮來,叫他和景延廣辯證,重重地把景延廣羞辱了一番,才算把這口氣嘔出了。羞辱過了,便命將他送至契丹。他在路上乘了看守人的一個疏忽,自己扼住了咽喉而死。


可憐這個英雄是失敗了!


947年春正月朔,晉朝的百官遙辭出帝,換了素服紗帽迎接遼太宗,伏在路旁請罪。遼太宗戴著貂帽,圍著貂裘,穿著盔甲而至;停了馬,教他們起來,換了吉服,撫慰一番。百官都呼躍而退。他到了洛陽,百姓看見他就驚慌逃避。他忙登城樓,喚翻譯官對他們道:


我也是一個人,你們不用害怕!我本不要到這兒來,原是你們的將官領我來的!


遼太宗到了中國,全不知中國的政治,一味想搜括財物,搬回國去。趙延壽請他發給契丹兵士的飯錢,他說自己國里是沒有這規矩的,只須放他們出去「打草谷」好了(打草谷,是搶掠)。於是契丹騎兵四齣,分番到人家劫奪,京畿的居民,丁壯死在刀槍上,老弱死在溝壑里,東西數百裡間成了赤地!但他又對管理財政的大臣說,契丹兵三十萬,平了晉國,應與優賜,叫他趕速營辦。那時府庫空竭,只得括借都城中居民的錢帛,自將相以下完全搜索過了。他又分派使者數十人到各州去括借,用嚴刑來壓逼,弄得民不聊生。這些錢帛收到之後,他並不賜與兵丁,卻藏在內庫里,豫備帶回國去。於是內外怨憤,都想把契丹趕出國境。


二月初一日,遼太宗戴了通天冠,穿了蟒紗袍(中國皇帝的衣冠),登正殿,奏樂,設儀衛,受百官的朝賀。中國官吏仍穿中國制服,契丹官吏仍穿契丹制服,分列兩旁。下詔稱「大遼會同十年」,大赦。


趙延壽因遼太宗負約,自做皇帝,心中怏怏。他託人到太宗處說情,說他已不敢望做漢天子,只想做皇太子。太宗冷冷地答道:


皇太子是應該由天子的兒子做的!


結果,只把他遷官,做了丞相。


後晉的時候,曾經行過鄉兵制;因為村民不懂軍事,教了一年多,毫無成績,這事便停止了。但是無賴子弟經過一次鄉兵的集合,再也不肯回去種田,山林中的強盜從此多了起來。自從契丹滅了中國,放他們的兵丁出去打草谷,激起了民怨,又把他們的親信人做了節度使及刺史,他們初做中國的官,一切不懂,漢人中的壞人便去依附他們,教他們妄作威福,拚命搜括,於是人民的生活大起不安,強盜隨處都是:多則數萬人,少亦不下千百,攻陷州縣,殺掠吏民和契丹人。遼太宗看著這個情形,對他的左右道:


我真想不到,中國的人民會得這般地難制!


他就大動歸思了。


三月中,他帶了文武諸司數千人,諸軍吏卒數千人,宮女宦官數百人,盡載了府庫的東西回契丹。他在路上高興地說道:


我在本國的時候,常常打獵,快樂得很。自從到了中國,只覺得氣悶。現在回去,死也不恨了!


但他再沒有回去打獵的福分了,行到欒城(今直隸正定府),得了熱病而死。契丹人剖開了他的肚腹,放下數斗鹽,載著北去。中國人替他起一個綽號喚做「帝羓」(羓是腌肉)。


晉朝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很有些強兵,他看著晉亡不救。有人勸他趕去了契丹,自做皇帝,他答道:


契丹到中國來,只想得到一點財貨;財貨一滿足,他們自然走了。我們等他去了,再去取他,豈不便當!


後來他知道遼太宗死了,就由太原打入洛陽。一路的守城官望風而遁,他就到大梁即皇帝位。這便是後漢高祖。


杜重威降了契丹,遼太宗把他的軍械數百萬悉數收去,軍馬數萬匹完全送回契丹。他再沒有能力了。他每次出來,道旁人都罵他,把瓦礫擲向他的身上。劉知遠做了皇帝,他又投降。劉知遠把他的牙將殺了,家貲充公了,但用他做太傅。過了一年,劉知遠死了,發下詔書,說他搖惑人心,把他和他的三子一起處斬。路人對著他的屍首蹴踏詬罵,一陣子便踏得粉碎了。


可憐趙延壽和杜重威處心積慮,引契丹滅中國,結果卻便宜了劉知遠!


1


遼與宋議和,最終被金所滅


後漢被後周所篡,劉知遠的胞弟河東節度使劉崇便據了山西十二州(均在今山西省中部)自稱北漢皇帝。他要報亡國之仇,也依了石敬瑭的故事,低首下心地向契丹求援,除了獻送金帛之外,並自稱侄皇帝,稱遼世宗為叔皇帝,請行冊封的典禮。遼世宗便派人冊命他為大漢神武皇帝。但是他們合兵打了幾回後周,始終沒有得手,劉崇反而氣死了。


後周世宗(柴榮)是一個極有才幹和勇氣的人。他打蜀、打南唐,都勝利了。在他的末一年(959),他自己帶兵伐遼,取瀛(今直隸河間縣)、莫(今直隸任邱縣)、易(今直隸易縣)三州,把瓦橋關(在今直隸雄縣南易水上)以南都搶了回來。他本來想乘勝打下幽州,只因他病了,沒有達到這願望。


他死了一年,宋太祖就接受了皇位。太祖對於契丹,只取守勢,因為要努力打平由節度使變成的各國皇帝,再沒有經營北方的力量。宋太宗滅了北漢,又想乘勢打下幽州,所以他從太原一直東行,進圍遼的南京(即幽州)。當時兵勢甚銳,順、薊二州都降與他了。契丹名將耶律休哥來救,大敗宋軍於高梁河,太宗逃了回來,宋軍死了一萬餘人。這是趙宋開國以來第一次吃的大敗仗。


遼景宗死了,他的兒子隆緒(遼聖宗)繼位,年方十二,由承天太后攝政。承天太后便是現在的戲劇和小說中最著名的「蕭太后」,她既懂治道,又知軍政,每回打仗,又能自己披甲督戰,所以官吏將士都肯聽她的命令。那時總管軍務的耶律休哥,又是一個極能作戰的人。於是契丹復到了全盛時代。宋太宗雖以新興的銳氣,終不能在他們的孤兒寡婦的局面之中得到勝利,連年用兵,只落得精銳喪亡了大半,勇將楊無敵(楊業的綽號)也戰死了。


1004年,遼聖宗奉了承天太后大舉攻打中國,深入內地。一時人心惶駭,都想避亂。宋真宗召集群臣,討論辦法:只聽得江南人王欽若提議避到金陵,蜀人陳堯叟提議避到成都。他更問宰相寇準,寇準道:


臣要把獻策避地的人先殺了,把他的血釁了鼓,然後北伐!陛下若能御駕親征,契丹自然會得逃走。否則亦可想出一點奇謀,把他們擋住。若要逃到金陵、成都,徒然使得一處處的人心渙散罷了!


真宗聽得這番議論正大,遂決定親征。當時命朝臣出知諸州,在殿前受勅。寇準警戒他們道:


各州的百姓都是兵,各州的府庫都是財。我不希望你們立戰功,只希望你們堅守。若是你們失去了一城一壁,可不要怪我用軍法從事!


他把提議逃到金陵的王欽若出判天雄軍(今直隸大名縣),不准他辭職。王欽若嚇極了,在軍中整天閉著門,修齋念經,禱求佛菩薩的保佑。


宋真宗雖是親征,心中也著實害怕。寇準逼住了他,一定要前進。好容易到了澶州南城(今直隸濮陽縣城南),真宗望見契丹軍勢甚壯,又想停下了。寇準指揮衛士,把御輦向前開發,就渡過了黃河。真宗無奈,只得到了北城門樓(今濮陽縣)。遠近宋軍望見城樓上張著黃色的御蓋,知道真宗已到,


大家跳躍著呼喊「萬歲」。這聲音傳播了數十里遠,軍氣頓時一壯。契丹料不到真宗能親來,聽得宋軍的歡呼,心中有些吃驚。他們數千個騎兵沖向城樓,宋軍迎上,擊殺了大半。真宗到澶州五天,契丹就請和了。


宋的舊將王繼忠降在契丹,他向遼聖宗言和好的利益,又寄書到宋營中勸和。真宗本來怕事,落得藉此收場,就派曹利用到遼軍議和。承天太后對他說,他們這次所以出兵,為的是要取還周世宗奪去的瓦橋關南的地方;現在如能把這些地方還給他們,當然無事。利用把這話回報,真宗道:


歸地的事沒有名義,我們不能答應。倘使他們要財貨,那麼,漢代已有「以玉帛賜單于」的故事,我們可以照辦。


寇準正想把契丹打敗,使得他們向中國稱臣,並將幽薊之地一併獻出,聽得這話,大驚道:


照我的計策做去,可以保得百年無事。若這樣苟安地做了,數十年之後他們又要生心了!


但真宗已怕得很了,說道:


數十年之後,自然又有人去抵禦他們了。我忍不得生靈的困苦,姑且聽了他們的話,和他們講和吧!


寇準還是執意不肯答應。但這時有說他壞話的,以為他想借著這回兵事,自己抬高地位,他受不下這種毀謗,只得答應了。


真宗再派曹利用到遼軍商議歲幣,對他道:


若是實在沒有法子,便是一百萬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寇準聽得這話,連忙召了曹利用來,叮囑他道:


這事雖是你奉了御旨,可以答應到一百萬,但我決不許你這樣做。倘使你對他們許過了三十萬,我就把你斬了!


曹利用到了那邊,講定了每年送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並議定名稱上宋為南朝,遼為北朝;南朝為兄,北朝為弟;宋真宗稱蕭太后為叔母。兩方便各自退兵。


這便是歷史上所謂「澶淵之盟」,是宋代種族史上的一件大事。—後來遼興宗雖曾於1042 年派人又來求地,宋仁宗使富弼前往,再三磋商,又加了歲幣銀絹各十萬,但兩國國交總算沒有破裂。自從澶淵之盟以後,雙方的和平居然保持了一百二十年。


寇準從澶州回來,頗矜張自己的功績。先前在天雄閉門念經的王欽若到這時想報仇了,對真宗毀寇準道:


城下之盟,春秋所恥。澶州這一回,以天子的尊貴而為城下之盟,這是陛下的奇恥大辱!陛下懂得賭博嗎?賭博的人輸得快要完的時候,把所有的錢一齊拿了出來,做末一次的勝負:勝了便加倍,負了便完結。這喚做「孤注」。陛下在那時,做了寇準的孤注,這是多麼危險呵!


真宗聽了他的話很動心,對於寇準就漸漸地疏遠。並且為他自己湔除恥辱起見,假造天書,舉行封禪,做出許多粉飾太平、張揚功德的事。於是道教就大盛了。


遼聖宗是一個勤於治政的人,在位四十九年,契丹很是強盛。他死了之後,因皇位的爭奪,起了好幾次內亂,契丹從此不能振作。到了天祚帝,他專喜打獵,不留心國事,於是末運就到了。


契丹的東邊,有女真一族。女真分為生熟二種:熟女真住在混同江(即今松花江)的西南,算是契丹的臣民;生女真住在混同江的東面,只算契丹的屬國,不算契丹的臣民。生女真風俗樸陋,人民強悍,善於騎射,勢力漸漸地強了。遼天祚帝喜歡打獵,屢次派人向生女真勒索優種的鷹,他們便為他發兵到鄰國去尋覓,捕得獻上。後來不勝其擾,契丹的官吏又待他們很苛刻,他們積憤不平,就叛了契丹,立領袖阿骨打為帝,國號大金。這是1115 年的事。阿骨打即是金太祖。

北方民族契丹的勢力是如何向南滲透的?



契丹人的祖先


遼天祚帝帶了七十萬人前去親征,但給小國寡兵的金打得大敗而歸。天祚帝敵不過他們,只得請和。金太祖說,和是沒有什麼不可,但須歲送供獻的東西,契丹帝並須以兄禮奉事金帝。這便是契丹對中國的一副面目了!天祚帝不肯答應,和議未成。那時宋徽宗正想奪回石敬瑭割去的地方,約金國和他夾攻契丹,磋商的條件,是成功之後,金國把石敬瑭所割之地歸還宋國,宋國把按年送與契丹的歲幣改送與金國。但雙方出兵之後,金兵所向有功,宋兵卻連連地敗了。


金兵打破契丹的中京(今熱河平泉縣)、西京(今山西大同縣)、南京(今北京),天祚帝四面逃竄。1125 年,他給金兵擒獲,封為海濱王,契丹亡了。他們稱帝共九世,傳了二百十年(916—1125)。


契丹亡時,遼太祖的八世孫耶律大石率眾西奔,豫備興復。他隨走隨打,走了數千里,軍勢很大了。到了別喇薩軍(城名,在吹河上,今俄國中亞細亞七川州界內),他們的王棄國而逃。耶律大石就在這地建立都城,都城名作遜鄂爾多,國家名作西遼,自做闊兒汗,名作天佑帝(即是西遼德宗)。他們傳了八十餘年,居然成為西域的一個大國,直到蒙古興起時才滅亡了。


想第一時間收到國家人文歷史微信的讀者們,國曆君來告訴你們新技能!進入國曆官微首頁後,點擊右上方人型圖標,在新頁面中滑開「置頂公眾號」選項(見下圖),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國曆君嘞~

北方民族契丹的勢力是如何向南滲透的?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北方民族契丹的勢力是如何向南滲透的?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

您可能感興趣

最霸氣的北方戰鬥民族,看蘇聯是怎麼接受法西斯德國的投降的
北方民族新王對待先王愛妃的方式在現在看來就是大逆不道的
對比一下南宋和南明,你就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
漢民族是如何起源與形成的?龍真是漢民族的圖騰?
極地環流與粗獷的北方民族
南北朝時的民族大融合,原來就是北方蠻族搶南方女子作生育機器
古代中原王朝都是如何對付善於騎射的北方民族騎兵的?
河南猶太后裔群體從何而來?最難被同化民族是如何被漢族同化的?
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眾多,為何中原王朝不在南方修長城?
神鵰俠侶郭靖與忽必烈對話,北方游牧漁獵民族的軟肋
北方游牧民族真的比中原王朝軍力強大嗎?
明朝的民族政策是怎樣的?真的是各民族平等嗎?
亞塞拜然,有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東西方民族和文化的融合
來去如風的騎射民族匈奴,為何在與漢王朝的對決中兵敗如山倒?
中國的萬里長城建在北方,南方眾多少數民族如何抵禦?
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誰戰鬥力最強,這些民族如今在哪裡
明朝和漢唐的差距,明朝對游牧民族有心無力
民族英雄楊靖宇是如何犧牲的?
據說這是戰鬥民族的健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