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司馬懿的「隱士」情結

司馬懿的「隱士」情結

司馬懿的「隱士」情結



建安六年(201年)冬,「司空」曹操給22歲的司馬懿下達了辟書(任命書)。司馬懿借口患「風痹」半身不遂而矇混過去。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晉陞」丞相,再次辟司馬懿為幕僚。也許事後曹操對司馬懿七年前的表演有所耳聞,這次曹操一面公開送辟書,一面派員秘密前往探查。司馬懿故技重演,再次高卧不起。然而,大雨驟降,倉猝中,他竟忘了自己是個不能自理的風痹病人,跳下床來奔向正在晾曬的書籍。這一幕恰巧被正在門外大樹下避雨的便衣官吏目睹。曹操對司馬懿的陽奉陰違十分惱火,決定再下辟書,並命令執行者:司馬懿若再敢耍花招,立予逮捕。

眾所周知,在曹魏政治史上,司馬懿是個野心勃勃的奪權高手。而他在青年時代為了逃避仕途竟險些入獄,豈不令人費解?


從司馬懿的家庭背景看,似乎不存在與曹操對立的因素。其父司馬防早在熹平三年(174年)任尚書右丞時,便推薦了二十歲的「孝廉」曹操為洛陽北部尉,給了這位宦官子弟公開與宦官專權劃清界限的機會——用五色棒擊斃了一批橫行京城的豪強,其中包括皇帝親信宦官蹇碩的叔父。曹操對司馬防的薦舉一直懷著感激之情。四十二年後的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為魏王后,專門將司馬防請到鄴都敘舊。酒酣耳熱之際,曹操躊躇滿志,故意問:「孤今日可復作尉否?」司馬防的回答亦不失尊嚴:「昔舉大王時,適可作尉耳。」曹操開懷大笑。司馬懿的長兄司馬朗,自建安元年起便應闢為曹操掾屬,後來官至兗州刺史,是建安時期曹操集團的重要人物之一。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加入曹操政治集團,似乎順理成章,但事實並非如此。《晉書·宣帝紀》以儒家的忠君思想予以解釋:「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


的確,司馬懿少年時代受過傳統的儒家教育。長兄司馬朗學術早熟,十二歲時便通過了國家的經學考試,成為正式的朝廷命官郎中。他深厚的經學根柢,對司馬懿的成長也有重要影響。初平元年,司馬防被迫隨董卓遷都長安,年僅十九歲的司馬朗率全家逃離洛陽,輾轉於故鄉河內溫縣與黎陽之間,與父親中斷聯繫達七年之久,獨立擔負起撫育諸弟的責任。司馬氏兄弟在長兄的教育下,在流亡中完成了儒家文化啟蒙,「博涉經史,漢末喪亂,與兄弟處危亡之中,簞食瓢飲,而披閱不倦。」


建安初年,曹操面對周圍強大的割據勢力,對漢獻帝的「朝廷」採取以拉攏為主的方針,重建朝儀,恢復了各種制度,並大規模地征天下名士到朝任職。出於共同需要,曹操集團與以漢獻帝為旗幟的漢末名士這兩種政治力量,在建安初期一度尚能和平共處,直到建安五年,雙方的摩擦與衝突才趨於明朗化。

司馬防追隨漢獻帝多年,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自然傾向獻帝一派,這對其家人必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司馬懿本人還沒有從曹操集團得到實際利益時,儒家的正統觀念、父輩的立場與青年人的「正義感」,使其一度同情漢王朝的悲慘命運。司馬懿對父親惟命是從,其拒辟行為顯然不可能違背父意,恰恰是得到長輩的支持才對。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兩次徵辟司馬懿的前後,均發生了曹操集團打擊獻帝派的嚴重事件:其一,建安五年,國舅董承、長水校尉種輯等人推翻曹操的未遂政變遭到了嚴厲鎮壓。其二,曹操於建安十三年殺了漢末名士領袖孔融。這也應是導致司馬懿堅卧不起的時代背景。


天下有道則仕,無道則隱。青年時期司馬懿有明顯的避世傾向。據《高士傳》記載,司馬懿二十多歲時,曾與大隱士胡昭關係密切。然而,雖有做隱士的志向卻奈何不了曹操的嚴刑峻法,最後只得就範。建安十三年夏秋之際,赤壁之戰前夕,司馬懿入丞相府,融入了建安名士群體。建安時期,曹操丞相府不僅是政治軍事中心,而且是名法思潮的策源地。經過在丞相府長達十二年的熏陶磨鍊,司馬懿的政治立場與信仰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由漢王朝的同情者轉變為漢魏禪讓的主要策劃者,率直的青年儒生終於變成了「性深阻有若城府」的幹練冷酷的名法派中年官僚,逐漸把儒學的「忠、信、仁、義」置諸腦後了。

您可能感興趣

隱士謀士國士:司馬懿的崛起之路
隱士的「智慧」
蕭峰與令狐沖,酒里的俠客與隱士
隱士的榮耀——《空谷幽蘭》
古老中國的隱士
美國的隱士
三顧茅廬與隱士文化
李隆基接見一隱士,隱士啥都沒要被人說傻,隱士幾句話令人嘆服
秦嶺終南山 尋訪僧人道士女尼和隱士,你所不知道的
豪士如何讀隱士?——葉嘉瑩講陶淵明(五)
林明傑:藝術不是逃避紅塵的隱士
讀唐詞《漁歌子》感受古代隱士心態和淳美自然風情
歷史上的最神秘隱士鬼谷子教的徒弟老愛打架是何原因
三國徐庶:從俠客到謀士再到隱士,為何又有違初心?
《福樂智慧》基於隱士角度之比較研究
隱士們的生活
《三國》里最厲害的隱士是誰?
真正的隱士:胰腺,一個讓人敬畏的器官
普拉蒂尼:等待覆仇的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