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中國的素食文化
導讀
中國最古的醫籍《黃帝內經》,其中的《素問.臟氣法時論》就曾記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段文字明白指出,在食物的四大來源里,穀類、瓜果、蔬菜就佔了三類,可見素食的重要性。
原始社會
我國的素食文化歷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比如神農氏嘗百草,經過試驗、培育出豐富的植物資源,比如道家修身養性,重視齋戒,把素食作為養生之道等等都是很有力的證明。
唐朝
唐代佛教鼎盛,素食之風大行,不僅信奉宗教長年吃齋茹素者眾,關於這類飲食、食療的研究也極為蓬勃。醫學家孫思邈曾經針對飲食與健康的關係,提出「善養性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的飲食觀點。此外,諸如食經、食方、食法之類與飲食相關的著作甚多,素食的研究更在其中佔據了重要的分量。像孟詵的《食療本草》所記載的二百多種食療材料中,素食就佔了半數以上。
除了素食理論的精進外,唐代還發展出許多新的素食材料,更有象形素菜的製作。宋代孫光憲的《北夢瑣言》,所記皆唐末五代軼事,其中就記載著唐朝侍中崔安潛信奉佛教,不吃葷食,請客時用染色的面和蒟蒻做成十分逼真的豬肉、羊肉食品。
宋朝
宋朝,素食似乎不再是百姓不得已的選擇,而是人們喜好的飲食方式之一。不論北宋的汴京、南宋的杭州,都有專營素食的店鋪。宋吳自牧所撰《夢梁錄》中所記 述汴京就有上百種不同的素食,林洪的《山家清供》、《茹草紀事》和陳達叟的《本心齋蔬食譜》等則是有關素食的重要作品。元代忽思慧的《飲膳正要》更對素食 的烹飪、品類及原料作了深入的研究。
明、清
到了明、清兩代,素食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寺院素食、宮廷素食、民間素食三大系列並臻完備,風格各異。宮廷素菜精緻奢華,清宮御膳房專設有素局,能製作二百多種素菜;寺院素菜十分考究,各種素材均可入饌,還有佛菜、釋菜、福菜等特別的稱號;而民間也有各地著名的素菜館,廣受大眾歡迎。
袁枚的《隨園食單》、薛寶辰的《素食說略》是這一時期有名的素食食譜,記載了上百種蔬素菜品的做法。薛寶辰篤信佛教,絕對擁護素食,他甚至認為肉食者都是昏 庸之徒,凡品德高尚、淡泊明志的人,無不食素。明、清時期還有其他兩百多種著作,從素食與養生的關係為出發點,主張少吃葷食,力倡清蔬素食。顧祿作過這樣 一首詩:「綠蔬桑下淡煙拖,嫩甲連勝雨又過;試把菜根來大嚼,須知真味此中多。」他認為茹素可使人神志清明、回歸自然,可說是慈悲、健康之外另一種境界的追求了。
現今中國的素食主義漸成時尚,素食與科學相結合,更加新穎多樣,因而也更加收到推崇。
摘自非遺中華
關於
Copyright 中國素食文化傳播網 www.veg520.com
※追溯美白的奇葩歷史——中國篇
※《中國文房四寶》銘刻匠人心血 追溯文書工具淵源
※話說教育:中華文化關於家庭教育的歷史追溯
※歐洲農家莊園的雞蛋「長在樹上」追溯「祖籍」在中國
※鹿的過往文化追溯
※英國製革企業資助皮革可追溯體系研究
※追溯食物的前世今生
※第二屆中國食品追溯技術全產業鏈高峰論壇在京隆重舉辦
※食品可追溯體系讓食品更安全更透明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啟動
※武俠小說素材:關於七種武器的精彩詮釋追溯
※讓食品追溯體系守護「舌尖安全」
※追溯中國環境問題的前因後果
※中國戰勝卡達還是無緣世界盃!中國足球歷史可追溯到戰國
※中國特有的騎兵破甲武器:追溯鞭與鐧的來歷
※帶你追溯泰國佛教法力刺符的歷史
※亟須建立中藥材全產業鏈追溯體系
※西伯利亞生吃鹿肉喝鹿血的民族,族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
※專業食品追溯平台讓可追溯食品離我們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