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刀桿節

刀桿節

刀桿節



「刀桿節」,是雲南邊陲輪馬山一帶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體育節日。時間是農曆二月初八。刀桿節由來於一個傳說,紀念明朝時期體察邊民疾苦的兵部尚書王驥。

節日由來


由來於一個傳說:


明朝時候,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來邊疆安邊設卡。王尚書到職後,體察邊民的疾苦,積極幫助僳僳族人民發展生產,使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愛戴。後來,王尚書遭奸臣的誣告,被調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塵宴上,王尚書被奸臣用毒酒害死。當這個不幸的消息傳到僳僳山寨時,氣得人們摩拳擦掌,為了給王尚書報仇,僳僳族人民決定將王尚書遇害的二月初八,定為操練武功的日子。


在僳僳族中,「刀桿節」的習俗已有數百年的歷史。相傳,明代外族入侵雲南邊疆,朝廷派出兵部尚書王 驥帶兵前往禦敵。王驥到達滇西北後,依靠當地僳僳人 民團結戰鬥,很快地驅逐了入侵者。二月初八,王驥奉旨回京,不幸在途中被奸臣害死。為了紀念這位反抗外 族入侵的人物及在戰鬥中犧牲的人,僳僳族人民決定將 這一天作為「刀桿節」,由此沿襲,逐漸形成一種傳統的體育活動。

活動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來到「刀桿節」會場,觀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動 。


幾聲火槍響過之後,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桿表演者)為眾人表演「跳火舞」。他們上身裸露,光著 腳,模仿各種禽獸動作,在一堆一堆燒紅的木炭上,來回跳動,還不時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圓渾的火球在手中 翻滾、搓揉,而他們卻毫不在意。經過火的洗禮,意味 著在新的一年裡消除各種災難。


會場中央,矗立著二根約20米長的粗大木杆,木 桿上綁有36 把鋒利的長刀,刀口向上,銀光閃閃,形成一架高得讓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們敬畏擔憂之時,上刀桿必不可少的祭祀開始了,幾個穿著紅衣裳,頭戴紅包頭,光著腳的勇士,健步來到刀桿下,跪在一幅古 代武將畫像前,然後雙手舉杯過頭,口中念念有詞,接 著將酒一飲而盡。然後,他們縱身躍起,輕盈敏捷地爬 上刀桿,雙手握住刀口,雙腳踩著刀刃,魚貫而上。


最先爬上頂端的人,還要作高難度倒立動作,燃放 鞭炮。幾千名觀眾仰首觀望,不時爆發出陣陣喝彩聲。

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刀桿節」,已被有關部門正式定為傈僳族的傳統體育活動。

您可能感興趣

傈僳族刀桿節,真正的上刀山,下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