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時間:2016年5月18日


地點:上海市作家協會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歡迎來到《收穫》雜誌和與「讚賞」IP平台共同舉辦的戰略合作發布會,我是今天活動的主持人吳越,首先歡迎兩位特意從外地趕來的著名作家,一位是浙江省作協主席,茅獎獲得者麥家先生,一位是河南省作協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部副主任李洱先生,歡迎您的到來。


接著向大家介紹的是我們上海市作協副主席,上海網路作家協會會長陳村先生。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萌芽》雜誌社長孫甘露先生。著名作家,茅獎獲得者,《上海文學》常務副主編金宇澄先生。著名作家,恐怖大王李西閩先生。上海作協創聯室主任,作家薛舒女士。上海作協創聯室副主任、評論家李偉長先生。


今天我們大廳里坐著上海當代文壇最活躍、最有實力,最具可能性的一批知名作家、評論家和出版人,他們也都是與《收穫》結下了深厚情誼的。他們是: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著名影評人、散文作家毛尖女士。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作家、翻譯家黃昱寧女士。99讀書副總編彭倫先生。作家,翻譯家,《鯉》雜誌文字總監周嘉寧女士。作家,《懸疑志》主編哥舒意先生。著名懸疑小說家,蔡駿先生。2016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路內,青年評論家木葉先生。評論家、學者康凌先生。溫婉犀利的評論家項靜女士,作家小白先生。作家《零》電子雜誌執行主編王若虛先生。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這幾位影視界牛人,他們是:華錄百納副總裁陳佳勇先生,他和我們這個大廳,和我們上海作協也淵源頗深,一會請他發言。


最後介紹我們這次發布會的合作雙方代表,《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先生,「讚賞」IP首席運營官陳序先生。


今天我們在這裡會推出一款名為「行距」的手機應用客戶端,我們希望它會改變傳統文學期刊的投稿方式和選拔機制,推動華語原創文學的繁榮與壯大。


程永新:大家下午好,都很忙,麥家昨天還在義烏,今天趕來了上海,李洱明天也有作家中法交流會,首先感謝我們外地來的兩位作家、朋友專門為我們捧場,為我們這個發布會來助陣,非常感謝他們。


感謝上海的「村長」,陳村一直對《收穫》的投稿郵箱一直非常關心,也感謝甘露、金宇澄、小白、路內上海的作家都是老朋友了,就不一一在這裡表達這個意思。

首先,《收穫》作為傳統的紙制媒體,多少年來沿襲的都是傳統的投稿方式,把稿子列印出來,寄到這座非常有名的樓675號,我在《收穫》待了30多年,但是這個方式是沒有改變過。我們現在處在互聯網的時代,多媒體的時代,所以我們一直在思考怎麼變化。恰好有了這樣的契機,「讚賞」他們搞了「行距」的平台,他們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網路公司,但是我們見了幾次以後就把這門親事定了下來,我們覺得通過這樣的平台有可能改變很多東西,有很多的可能性。


為什麼要搞這個東西?無非兩點。《收穫》的創辦人巴金先生說過,文學刊物就是出人、出作品。我們在網上、微博、微信也時常會受到年輕作者的批評,一些不同的聲音,說你們的投稿方式太落後了,跟互聯網一點關係沒有。憑我們自己的實力,憑我們自己的能力做這樣的事情有一定的困難,我們畢竟是作協主管的傳統紙質媒體。客觀的情況,全國的好稿子、好原創作品是不停地往上海跑,像《收穫》因為篇幅問題、時間問題、發表問題等等我們放棄了很多好的作品,像前幾年徐則臣的《耶路撒冷》,我們拿到的是40多萬字,但是我們根本沒有篇幅發表這樣的作品,我們看完了覺得很有意思,但是也沒有辦法發表。就是說我們沒有那麼多篇幅,沒有那麼多版面發表那麼多好作品,我們會放棄很多東西,我們想通過這樣一個平台,我們能否把我們的版面向外延伸,後面我會講到我們原始的想法。


我們想做的這個事情,首先它不是一個簡單的投稿郵箱,它是一個在線寫作的平台和社區,這兩天我們講的比較多的是年輕人用新媒體新的方式進行寫作和發表,這兩天我的微信裡面有一些年齡大的人,老年人也說他們關注這個APP,他們說:不要光說年輕人,我們也喜歡便捷、直通的,能夠有互動的交流投稿方式。我們想通過這個平台,延伸很多可能性,首先我們會建立一批「門審」制度,大、小門審,能夠達到《收穫》標準的作品我們會儲備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我們叫它「花園」也好,「園林」也好,這些作品我們會負責幫助他們修改,或是已經達到了標準,我們負責幫他們推薦。歡迎兄弟刊物到「園地」裡面選稿,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年輕人或是老年人投稿命中率,只有一個要求,你在你的紙制媒體上打上《收穫》「行距」的LOGO,就可以從這個園地裡面挑選稿件,這是我們試圖拓展的可能性之一。


第二、互聯網我們想是不是可以從中延伸出在線寫作教育的可能性。

這也是一個探索,國內傳統紙質媒體跟互聯網張開雙臂熱情擁抱互聯網,我們想多出作品,多出新人,改變一下現有的作家、編輯、讀者的溝通方式和體制,這是我們想做的事情。這僅僅是開始,我們希望「讚賞」這個年輕網路公司推出的「行距」APP能夠茁壯成長,也希望我們的合作順利,有一個好的開始,有一個很好的未來。


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磨合,我上午在接麥家老師,上午我們的團隊跟網路公司切磋,有很多技術的問題,還有很多的投稿的規則問題,還有一些比如你要幫助它篩選一些作品,裡面有很多問題需要磨合。我想只要跨出這一步,慢慢磨合,慢慢交流,我想把這個平台能夠做得越來越完善,它能夠為國內的傳統媒體嘗試一條探索之路。


最後感謝各位在百忙之中為我們的發布會助陣,謝謝大家!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李洱:各位下午好,感謝《收穫》的邀請。其實我在前段時間北京師範大學搞過一個活動,在那個會議上回憶過和《收穫》的關係。當時是我跟格非兩個人把格非的小說《迷舟》手稿送到《收穫》雜誌社的,我們在陝西南路還打了一架,因為格非高度焦慮,後來也是格非把我的小說轉給《收穫》的,所以我和《收穫》的關係很密切,我是《收穫》的作者,我是吃《收穫》的奶長大的。


我記得第一次見程永新的時候,他坐在桌子一角,問我們你們知道馬原嗎?我們就說知道馬原。後來改小說的時候,我在上海改稿子,能夠得到《收穫》的通知書,小說需要改,這簡直是上帝的福音,改了很多遍。我去年在莫言把手稿捐給文學館的時候,我也回憶了跟《收穫》的交往,我說現在作家手裡有底稿的基本上都是《收穫》的作者,因為《收穫》把稿子刊載用完之後,會把原稿還給作者,稿子上面可以看到編輯的修改。昨天我還跟程老師說,這裡面最多加了一句話,「過了一會」,程老師告訴我要注意敘事結構,我也注意到有問題了。當時格非的稿子在小說裡面有一句話:「他說打了一槍,一個人打掉一隻睾丸,剩下了一隻睾丸。」當時李小林老師寫了一句特別調皮的話,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只有兩個睾丸,打掉一隻只剩下一隻,後面只剩下一隻去掉,後來格非寫得很簡潔,我估計和這個睾丸有關。


我現在看好和「行距」的合作,我唯一有點惆悵的就是以後估計很難看到編輯在作家的稿子上修改的痕迹了,我認為這個痕迹非常重要,但是這個沒有辦法,這是與時俱進的。事實上我參加這個活動我是有糾結的,因為我一直覺得《收穫》是中國唯一一個有底氣、不改變風格的刊物,不與時俱進的刊物,就成了「國寶」級刊物,不需要改,但是既然要改,現在和「讚賞」合作,我對這個前景非常樂觀。


現在不同領域都說到「IP」這個詞,我老婆也天天討論這個IP,因為她是做音樂劇的,我才知道IP的版權費用很高,所以我祝願《收穫》和「讚賞」合作取得成功,其中很多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問題,你們最好請律師幫你們好好看看,我祝願你們合作愉快,謝謝。


主持人:謝謝李洱老師,接下來請孫甘露老師,前不久,《萌芽》雜誌與韓寒的「一個」電子文學平台進行了深度合作。請孫老師和我們聊聊他的經驗和建議。


孫甘露:尊敬的麥家先生,雖然我是作為《萌芽》社長被邀請的。但我也是上海作協分管雜誌工作的。跟大家彙報一下,《萌芽》在前些時候跟韓寒做了一個合作,他今年是贊助了第十九屆《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賽,以這樣的合作方式,初衷跟我們《收穫》作協老大哥刊物的願望和訴求是有相近的地方。在傳統的文學期刊面臨的目前的大環境下,怎麼樣繼續發展甚至說得嚴峻一點,怎麼樣謀得一個更好的生存,實際上各位都是行業人士,大家都知道。


去年和前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統計,傳統紙媒以報紙、雜誌和書這樣的階梯漸漸地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收益和出版的比例受到互聯網出版很大的衝擊,但是也有樂觀的地方,據我們了解新型的互聯網出版,總量的80%多實際上是遊戲,總體占的比例跟傳統出版結構不太一樣。我們是做傳統出版的出版者、編輯、寫作者、雜誌,但是嚴峻的現實肯定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們在想《萌芽》是一個老牌雜誌,我們7月份創刊60周年,1956年7月。因為要準備60周年紀念刊,我把以前的雜誌翻出來看了一下,在1981年復刊號上,巴老就是《收穫》的創辦人寫了一篇復刊詞,所以我決定在我們的60周年的時候,把巴老的文章重新登一下。


在座各位都很清楚,文學是一個依賴文學歷史的行當,但是文學對每代人來說都是一個新天地。如果說還像傳統那樣,用紙質寫作,大家現在都用電腦寫作了,前些年有一本書《植物的記憶和藏書樂》。因為以前寫在紙上的東西本質上是植物的記憶,最早是礦物的記憶,刻在石頭上,現在已經進入了電子記憶時代,將來所有文明的產物、文字都是用電子媒介傳播,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方向。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鼓舞的方式,一開始我不了解,我看程永新在網上接受了採訪,我進來第一件事情用手機把二維碼掃了一下,但是我的手機比較差,說現在只有蘋果手機可以下載「行距」APP,安卓版的「行距」APP還沒有推出,我就耐心等待一下吧,據說華為現在已經超過蘋果了。


我以前有一個想法,各種APP很多,像傳統印刷書籍有很多一樣,這個東西通過手機下載了10個、50個,從單位時間來講我們每天用它的時間很少,在這個背景怎麼樣把它變得更好,怎麼樣跟線下合作,因為我們的生存靠著雜誌出版,關係怎麼樣我不是很清楚。從《萌芽》跟「一個」合作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它這個平台是一個粉絲關注量非常大的平台,我以前不是很注意,這次因為合作我詳細看了一下,後面寫作作者比較年輕,當然也有很多非常有成就的作家,但是裡面很多是比較新的寫作的方式,這個東西跟傳統的紙質媒體究竟怎麼融合?怎麼互相發揮作用?我也是一直在跟「一個」的小飯、韓寒做很深入的溝通,因為這個東西實際上不僅是做傳統紙媒來說,實際上對新媒體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東西,而且它瞬息萬變,未來前景怎麼樣空間很大,但是也有很多很值得研究、探討的地方。《收穫》這一步邁得比《萌芽》和「一個」的合作更大,更具體,當然我們也是要向老大哥學習,爭取緊跟腳步,將來跟新媒體的合作更深入。


還有一點,因為兩位書記今天都有會議,所以委託我代表上海作協對《收穫》雜誌新的創舉表示祝賀和支持。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孫老師,現在我們請「讚賞」IP平台內容總監黃一琨先生,跟我們用最樸實的大白話解釋一下,「行距」的使用方式,運行理念,它的技術亮點。


黃一琨:很高興在這個地方進行產品發布,對於我們這個創立了一年多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雖然是誠惶誠恐,但是為程老師的熱情和改變的決心所感動。明年《收穫》創刊60周年,我是南方人,南方人59歲是大慶,我們在這個時候給《收穫》送上一份禮物也是一份榮幸。


「行距」在我們出版媒體行業是常用的概念,人跟人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行距」,人跟人之間的「行距」就是用文字嫁接、跨越這個橋樑,所以我們取了這個名字。


「行距」目前做的IOS版的,後續安卓版會繼續開發。它的特點是我們自己認為這是國內第一個寫作出版的社區。我們原先一直在看中國的寫作市場到底有多大,中國寫作者對寫作這件事情究竟是否還抱有熱心?我們聽到很多概念,年輕人不想讀深刻的東西,只想看短視頻、動漫,我自己花了一點時間,我自己發現這些概念都是遊戲公司、視頻公司給你推送的概念,他們在洗你的腦,90後的價值觀發生了明顯的回歸。年輕人的價值觀發生一些回歸,他們並不像80後那樣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反叛而反叛,我們發現這個產品剛剛上線沒有多長時間,我們發現年輕人有非常多的寫作熱情,所以我覺得對於一個年輕寫作者來說,出版人、文學編輯的出現非常重要,我曾經問陳楸帆他在國內科幻作者裡面算很優秀的,我說你是否需要有人指導你寫作,他說當然需要,他說任何一個好的作者都需要一個好編輯,否則作者會有一個幻覺,以為自己怎麼寫都是對的,所以他的這句話對我們做這個產品是很大的激勵。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目前《收穫》的這些編輯們正在浮出水面,讓很多年輕作者他們的寫作可以得到《收穫》編輯的幫助。


我們也看到編輯對作者的指導分享非常有價值。其實互聯網不應該把這些有價值的東西抹掉,應該更加有更大的傳播力,接下來的開發會把這些文學編輯、出版人對一部好作品的修改痕迹保留下來,分享出來,能夠讓更多寫作者得到這樣的幫助。包括程老師做在線寫作教育的構想,我們都會呈現出來,讓它更快更有效率。雖然我們是一家年輕的互聯網公司,互聯網本身不是一個行業,互聯網本身是一個把大家聯結在一起的方式,我們其實就是通過這樣的連接方式發現了文學寫作、文學閱讀依然是很有市場的,而且是越來越有市場,因為我們所處的行業跟各位老師所處的嚴肅文學圈不一樣,我們在一年多的開發過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戰是:發現很多人一說到文學,在中國,「文學」的概念被網路文學長期佔用,網路文學如果不帶偏見的看,只是文學類型的一種。文學就是文學。


關於90後到底是否願意閱讀好作品,這件事情我們公司遇到一些比較大的爭議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口頭禪「走著瞧」。因為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多人聽到第一句話是「你很有情懷」,本意是你很理想主義,我們是一家商業公司,我們認為文學的價值是被大家低估的。金老師的《繁花》,我發現整個出版界都沒有看到真正的市場的價值,也沒有看到現在大家多少需要文學作品在大家沒意思的生活當中找到一個平衡,是為更超越、更高的方式去給生活找支點,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公司大部分是程序員,但還有少數幾個,他們竟然也是《收穫》忠實的讀者,但我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價值,所以我們對所有質疑我們的人說:「走著瞧」,也希望大家支持我們做這個產品。


我們還有一個公司內部的秘密武器,最好的解釋者是我們的技術團隊,我跟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我在會議之前給走走發了一個鏈接,是張忌老師的《出家》,你們現在也許看不到這個閱讀和其他閱讀方式有什麼差別,我們是一個剛開始的技術原形,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每個新事物在開始的時候都有一個並不光明的未來,只有小部分人堅信它有前途。它就是區塊鏈技術對內容行業的影響,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去中心、多中心的交易體系,它在國外主要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有很多的應用。所以我們看到比特幣,它只是應用場景,我們特別注意關注這件事情獨特性到底有多大,我們發現美國處於一個討論階段,區塊鏈技術對傳媒、出版、音樂、藝術品所有創意行業產生徹底的影響和顛覆,美國是在討論階段和開發階段,中國其實就是我們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已經作出第一個原形,這個技術對文學行業對整個創意行業有非常大的影響,我簡單講有兩個。


第一、作家非常頭疼盜版書的事情,我在出版行業只有4年,但是我清楚看到盜版就是出版行業在監守自盜,盜版這件事情在傳統領域沒有辦法解決。同樣,盜版這件事情有價值,我們發現很多做盜版書的內容它對內容的把握和嗅覺比出版社的銷售快很多,比如金老師的《繁花》我看到盜版書的速度非常快,其實今天互聯網到了這樣的階段,支付並不是什麼問題,大家願意為好內容付費。區塊鏈技術出來以後各位老師不用擔心盜版,你們的作品一旦使用這樣的技術,讀一章、甚至讀一個字都會有記錄,你想為讀一個字、一章付多少費你完全可以定義這樣的權利,微支付我們可以解決。


第二、過去大部分在媒體行業,媒體行業痛苦的付費應該建在哪裡?區塊鏈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付費牆但處處是付費牆,現在你遇到付費牆的時候很愉快,不會有任何難受的地方。


第三、我們真正把每個人對內容的理解和判斷的價值可以計算出來。我們未來可以看到一個作品在傳播過程中哪些人對它的傳播的價值影響更大,哪些人在朋友圈轉發以後引起更多人關注,對這個作品傳播產生更大價值。區塊鏈技術真正奉獻了版權,版權或是今天用的IP,IP的價值在於流通、傳播。一個經典作品人類共同體能夠共同承認它的價值,第二件事情才是付費牆。傳媒行業現在過於著急賣出去,而不是考慮這個價值被更多人認可和傳播,我們就能看到互聯網的價值會發現傳統行業裡面有悖於內容行業本身,這個技術我們應該是全球第一個把它做到內容行業裡面去的,美國為什麼沒有那麼快?他們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另外他們的作家的版權得到很好的保護,在中國遠遠沒有到這個時候。所以我們今天也借這個場合,向各位來賓介紹我們的寫作出版社和我們的平台,我們把這兩件事情嫁接在一起,關於IP價值這件事情,我覺得IP價值這件事情我們被網論、遊戲、輿論行業所綁架,真正的價值我自己認為就是在這個院子裡面,這個院子的價值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我們作為一個互聯網公司,我們願意把真正傳統文學的價值、尊嚴和對更大、更廣泛讀者和用戶的價值和體驗挖掘出來,所以希望《收穫》59歲生日快樂謝謝。


主持人:謝謝黃老師,剛才您描述的科技圖景我們充滿嚮往。我們之前也說到了「行距」有心打造「劇本工廠」,將優質作品直接推向影視作品的轉化,我們今天這裡坐著的作家老師也有不少涉足過編劇行業,或者和影視界行業有著不解之緣,麥家老師,我迫不及待地邀請您上台,請您表個態,下一個作品一定要在我們「行距」平台上完成影視版權的轉化,為我們出一個示範效應來,好不好?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麥家:大家下午好。占著我浪得虛名的份兒,我的長篇《刀尖》在《收穫》分兩期刊發,這個小說寫得差,所以我覺得對不起《收穫》,也可以說《收穫》讓我出了丑,於是我的下一部作品可能真的還要給《收穫》與「行距」。不過所有這些東西口頭約定不作數。


言歸正傳。《收穫》重新出發了,據我個人來說是一個期待,剛剛李洱對《收穫》的重新出發表示了惆悵和質疑,我個人一點不質疑,我覺得《收穫》是一個「豪門」,要不要重新出發不是問題,看《收穫》要過去還是要未來,如果你要過去,可以不重新出發,如果你想擁抱未來,我覺得你必須要重新出發。就是要與時俱進,不能再端著以前的那種套路,端著以前的套路可以裝酷,也是很帥的,但是這種帥是一個框架,會和很多未來讀者增加了「行距」。今天《收穫》選擇和「讚賞」一起合作,而且在互聯網的平台上發力,這個選擇肯定是對的,前途無量。但是怎麼合作?合作的內容是什麼?合作的方式是什麼?我覺得有待探討,好好地探討一下。


我個人覺得像「行距」這個名字我提出質疑,我覺得「獲賞」非常好,你其實就要讓一個作品「獲賞」既切題又響亮,「獲賞」傳播起來馬上可以解釋,這是一個《收穫》的平台,《收穫》的新生胎,很容易傳播,因為這個名字本身是有內容的。


還有投稿的概念一定不要提,我們要建一個投稿平台,不能這麼說。這樣說我覺得是把這個東西本身簡單化了,也是讓人家冷漠掉,互聯網時代了,任何地方都可以投稿。我覺得「經紀」這個概念很好,經紀一個作家,經紀一個作品,一定意義上《收穫》也是有經紀作家、作品的實力。怎麼做要好好想想。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麥家老師的分享,接下來要上台的是一位剛剛轉型為青年導演的老作家,路內,他從《收穫》起步,幾年裡一口氣發了四個長篇,所以我說他是老作家,路內應該對我們有話想說吧?


路內:我彙報一下,確實在籌備電影。跟《收穫》也有極大的關係,我的「追隨三部曲」都發在《收穫》的,這部電影是三部曲的番外短篇小說集改編的叫《17歲的輕騎兵》,部分篇目發在《萌芽》和《鯉》上面,我現在做編劇和導演。有說法說我轉型,不是,我其實又多了一個身份,這個身份跟《收穫》也很像,說《收穫》轉型我也不信,以前我出去介紹《收穫》的編輯,比如走走,我就說這是資深文學編輯,現在可以說是創業者了,這是很好的事情。


投稿平台上這個問題在七八年前就聊過,還是要用互聯網的資源,但是其實那個時候這種資源很成熟,那個時候手機端的問題基本上沒有解決,也沒有那麼多資金,現在資金來了我們也都能拍電影了。


我覺得這種在線投稿教育方式其實很有意思,它應該在《收穫》的高大上和嚴肅性,在「劇本工廠」問題上我有一個小小的看法,其實很多問題是人的問題,首先一個團隊如果你是一個編輯團隊,做類似工作中間跟我個人一樣也是有一個能力上的差距,挑戰這個能力差距化我建議類似於製片人的角色,把版權能夠轉化成劇本,因為劇本工廠就不是一個版權中介結構,因為製片人會對整個電影市場,運作有一個更好的判斷,能有這樣的判斷把它轉化成更有價值的劇本,然後直接和影視公司對接的話,我覺得會很好。我能做的最近跟北京的合作電影公司有打交道,反正每認識一家電影公司我都會把《收穫》現在的情況給電影公司看一下,讓他們知道一下現在能有一個新的地方至少能看一些不同於以往的內容,他們也是沒有頭緒的,目前我能做的僅此而已,做一些宣傳一下,也希望有一天來程老師這裡買版權,謝謝。


主持人:謝謝路內老師,現在已經有不少影視方面的製片人進入我們這個平台。剛才我提到,有一位和我們上海市作協淵源很深的影視界牛人,華錄百納副總陳佳勇先生,他對「行距」的影視轉化功能很有興趣,請您分享一下。


陳佳勇:非常感謝來參加《收穫》的活動,首先我是《收穫》的讀者,最近十年來一直保持著主動自己購買雜誌的習慣。大院675號經常來,但是一直往二樓跑,因為我們是《萌芽》的子弟,表個態,我們永遠是《萌芽》的親人,三樓一直沒有去過,今天參加這個活動跟個人情感沒有關係,更多是出於我們自己的職業身份,這樣的活動《收穫》跟「行距」的推出一定有它的商業價值。


華錄百納2002年成立,控制人是國資委旗下的中國華錄集團,2012年華錄百納上市,最早是以電視劇起家,到目前為止一直保持年均生產350集的量,現在將近4000多集,2012年公司上市以後,總股本在7億左右,市值在160億左右,在股災發生之前400億,位居中國大概在第三、第四名的狀況。


目前電影做的相對少一些,一般只投資在3--5部,包括之前的《痞子英雄》。綜藝欄目我們保證每年在一線衛視5--6檔節目,包括東方衛視《女神的新衣》、北京衛視《最美和聲》、湖南衛視的《旋風孝子》部分營銷業務,同時在北京衛視的晚間時段也推出了西甲聯賽的直播,這是我們在體育業務板塊的工作。我具體負責公司電影、電視劇業務,《收穫》始終是在我們選擇影視劇項目的非常重要的渠道。


刊登在《收穫》上薛舒老師的非虛構《遠去的人》目前我們也在劇本的籌劃階段,也在積極推進。因為裡面薛舒老師講到阿爾茨海默症的寫實的故事非常有觸動性,去年華錄百納出品的一部電視劇叫《黑老頭》,就是講阿爾茨海默症這樣的作品,包括滕肖瀾長篇《雙生花》是2012年在《收穫》雜誌刊登的,我們也在積極做劇本開拓。


影視的行當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所有媒體形態和文化產品形態裡面最市場化的一個行當,但是可能大家會有一些誤解,總是覺得影視行當風險更大,文學作品包括作家如何跟他們對接,這裡面需要一個橋樑,我相信以我們的專業的精神和專業態度,一定會打造一個更好的機制,我們在藝術創作上非常尊重藝術家包括作者、編劇、導演和演員的創作,當然作為一個公司運營者我們也必須考慮整個市場的評價和資本的壓力,所以對一個企業而言,我們更關心的是這些項目是否有一定市場價值,在藝術創造上我們從來不會刻意干涉。這就是為什麼華錄百納十幾年的發展產生了一大批精品,比如古裝劇我們有《漢武大帝》、《貞觀之治》《紅樓夢》。現實都市題材六六最早的作品《雙面膠》、《王貴與安娜》。我們確實看重出版機構和專業出版人、專業編輯對整個影視行當最後泛文化的有一個促進。


公司做海外銷售的時候也有很多收穫。華錄百納是中國所有影視公司做海外銷售做的最好的,我們甚至把我們的新版《紅樓夢》賣到哈薩克這樣的國家,甚至有一些中國當代都市題材的作品,我們可以保證中國大陸播出跟在海外包括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可以同步播出,同時我們在美國優圖(音)我們都有很好的合作。還有很多作品正在積極拓展南美市場,遲早有一天是一個全球的同步化的對接的機制,當然歸根到底事在人為,影視公司有水分在,有不靠譜的人在,但是這個行業發展到今天有一些堅守的人孜孜不倦的耕耘著。我們需要的是整個產業上下游打通,同時我們也迫切需要發現優秀作品,真正有價值觀真正能反映當代中國,或是反映整個當代中國人生活變遷的作品,我覺得是我們一塊共同打造這個事情,表個態,願意跟《收穫》有這樣的收穫,謝謝。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主持人:謝謝陳先生的分享,下面在諸位的見證下,請《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與「讚賞」IP平台首席運營官陳序先生上台合影,祝願我們這次「結合」和和美美、長長久久。


發布會告一段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和我們繼續交流,謝謝。


2016-3《收穫》5月18日出版

《收穫》與「讚賞」IP平台戰略合作發布會——暨「行距」APP正式上線發布會




2016-3《收穫》目錄


非虛構


無路可逃(馮驥才)


長篇連載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黃永玉)


中篇小說


我看過草葉葳蕤(孫頻)


福地(盛可以)


像野蜂蜜一樣的自由(夏榆)


短篇小說


蹺蹺板(雙雪濤)


十年(張惠雯)


告密(雷默)


親歷歷史


父親的往事(賈平凹)


遠水無痕


川菜小記(翟永明)


夜短夢長


有閃電的地方稻子才長得好(毛尖)


明亮的星


韓東:要長成一棵沒有葉子的樹(黃德海)


詩六首(韓東)


1,微信購買《收穫》及《收穫》長篇專號,可移步《收穫》微店。掃碼即可進入《收穫》微店,或從《收穫》微信公眾號(ID:harvest1957)底部導航條「收穫微店」進入。訂閱2016年《收穫》雙月刊6本+長篇專號2本共計130元,或雙月刊6本共計90元。包郵。另外有函套珍藏本、合訂本及當期《收穫》上架。


2,《收穫》淘寶店:《收穫》文學雜誌社http://shop108241121.taobao.com


3,郵局訂閱,全年90元,每冊15元,代碼4-7,可撥打11185郵政服務熱線查詢。


4,郵購,《收穫》發行部電話021-54036905,匯款至上海巨鹿路675號《收穫》,200040,平郵免郵。

您可能感興趣

OPPO R11正式亮相,眾星雲集發布會成聯歡晚會
互聯網汽車終於跳出PPT 奇點iS6量產版正式發布
NASA發布《合作機會公告》將加強與私企合作
TWICE發布簽名會的官方照 TWICE正式開啟日本出道行程
NASA周三召開發布會,宣布「重大」系外行星發現
「GETITKPHOTO」韓影《清醒夢》製作發布會現場
OPPO新機OPPO R11正式發布,發布現場巨星雲集!
跳出PPT的互聯網汽車 奇點iS6量產版正式發布
I LOVE CHOC潮流時裝發布會在京舉行
LALABOBO時裝發布會在京舉行
OPPO R11發布會盛典當晚,正式公布價格以及開售時間
NASA將在周三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重大」系外行星發現
綜藝盛典OR發布會?OPPO R11發布會掀起時尚波瀾
AMD發布最全能的GPU開源計算平台
MBC系列獨幕劇發布會 SUHO尹施允等出席
《逆賊》發布會,尹均相談首次主演古裝戲(GETITK)
索尼舉辦小型發布會,國行PS4 Pro開放預約
[MD PHOTO] BARO薛仁雅出席網劇《閉上眼睛》發布會
黃子韜PROMISE巡演發布會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