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王陽明怎樣從文學青年蛻變為心學大師
【編者按】正是在貴州龍場這片荒蠻之地上,王陽明「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從此世上有了陽明心學。這一悟包含了多少思想上的轉變,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但我們知道,在這以後,王陽明在給曾經的文學同道中的信中說詩文等「詞章之學」與「聖人之學」相背,是「功利之習」;在給弟子的信中說要變「氣節」為「聖賢之學」。
王陽明像
初入仕途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99年,大明朝廷按照慣例舉行了三年一次的會試和殿試,又一撥新科進士閃亮登場了。在殿試之後發布的最終名次中,排在二甲第六名、也就是總名次中的第九名的,是一個叫王守仁的年輕人。
沒錯,這位王守仁就是後來名滿天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先生。不過在弘治十二年時,王陽明還只是一個剛剛考上國家公務員的二十七歲的小青年,沒人知道他將來會成為名垂千古的大思想家。
不過,就算還只是個小青年,王陽明的來頭也已經不小:他的父親王華是明憲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狀元,在王陽明考上進士時已官居禮部右侍郎,也就是禮部的第二副部長,同時還負責給孝宗皇帝本人講解儒家經書。也就是說,王陽明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並且是中央高級官員子弟。
雖然有個中央官員老爸,但王陽明的進士之路並不平坦。他二十歲時就通過了老家浙江省的鄉試,成了舉人,但接下來考取進士時卻一再受挫,接連考了三次方才如願。這倒不是因為王陽明的才力不夠。實際上,明清時期考舉人比考進士的錄取率還要低一些,更何況王陽明是以弱冠之齡便在人才濟濟的江南地區考上了舉人,可以說是天下一流的才子。第一次沒考上進士可能是運氣不好,第二次落榜就是一場「人禍」了。
王陽明去世後,弟子錢德洪等人為老師編了一部年譜,按年月記載老師的生平事迹。這部年譜中說,王陽明第一次考進士失利之後,眾多朝中官員紛紛去他家裡慰問。之所以有如此陣仗,當然是沖著王陽明老爸的面子。這些慰問者當中,有一位是後來當上了閣老的李東陽,而王陽明之倒霉,就起於這位未來閣老的一句玩笑話。當時李東陽調侃王陽明說你這次沒考上,下一科一定是狀元,不如寫一篇《來科狀元賦》來看看?沒想到王陽明把這句玩笑當真了,當場便揮毫潑墨,一氣呵成。在場的諸位紛紛驚嘆說這孩子真是個天才,但有人心裡開始不爽:這小子仗著有才如此狂妄,將來要是發達了,哪還會把我們放在眼裡?果然,三年後王陽明第二次考進士時便因有人從中作梗而名落孫山。
年輕的王陽明因為太過高調、不懂得藏鋒而付出了代價,不過幸運的是在他第三次去考進士時,已經進入內閣的李東陽被任命為會試的主考官。入閣之前,李東陽曾和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在翰林院共事過相當長的時間,是王華的老前輩,而他也很欣賞王陽明的才華。有李閣老坐鎮主考,王陽明以優異成績通過了會試。接下來的殿試只是調整名次,不會再刷人,王陽明終於如願當上了進士。
由於在殿試中的名次差了那麼一點點,王陽明沒有享受到新科進士的最高待遇——進入翰林院,而是被分配到工部去「觀政」,也就是實習。此後的七年間,王陽明從工部調到刑部,又從刑部調到兵部,一直是中央部委的低級官員。弟子們編的王陽明年譜在記載他這段為官生涯時,除了寫他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地執行各種政務,便是告訴世人王陽明此時已經逐漸擺脫了對佛教、道教的迷戀,成為一個純正的儒家道學先生。弘治十八年王陽明和另一位道學家湛若水定交之後,甚至開始自立門戶、收徒講學了。
王陽明出生的瑞雲樓(浙江餘姚,筆者攝於2013年)
熱衷詩文
不過事實真相併非如此。年譜是弟子編的,自然要儘力維護老師的光輝形象,對有礙觀瞻者避而不談。而第三者的記錄就會相對客觀一些。比如嘉靖、萬曆間的大文豪王世貞給王陽明作的傳中便說:「又六載,始擢進士上第,補刑部主事,非其好也。日從李夢陽輩為詩文,務出奇句相頡勝,多不理司事。」意思是說,王陽明並不喜歡中央部委的工作,上任之後天天都在和李夢陽等人一起寫詩作文,看誰能寫出新奇的句子來,而把本職工作都拋到了一邊。其實熱衷詩文這件事王門弟子們在別的地方偶爾透露過,比如王陽明的弟子兼兒女親家黃綰便曾在王陽明死後給他寫的行狀中說,王陽明在考上進士以後,「與太原喬宇、廣信汪俊、河南李夢陽、何景明、姑蘇顧璘、徐禎卿、山東邊貢諸公以才名爭馳騁,學古詩文。」
如果對明代文學史有些了解,就會知道黃綰開出的這份名單分量有多重。明代文壇赫赫有名的「前七子」中,就有四個人出現在這份名單中,分別是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和邊貢。以「前七子」、「後七子」為代表的文學復古派是弘治至隆慶年間最富聲勢的文學流派,前七子之首李夢陽喊出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便是這一派的口號。而這份名單中的喬宇、汪俊、顧璘等人都是當時一流的文士。也就是說,和王陽明在一起切磋詩文的,都是當時文壇一等一的精英。
我們從王陽明考上進士的經過就可以知道,他在文筆上的造詣絕非泛泛。而能夠和李夢陽這些人一起切磋詩文,更說明了他的文學才華。如果翻看一下清代著名文章選集《古文觀止》的目錄,就會發現明朝人中入選文章數量最多的正是王陽明,共有三篇。這固然與《古文觀止》的編者吳乘權、吳大職叔侄倆是王陽明的紹興老鄉有關,但也說明了王陽明的文章水平之高。
《古文觀止》
王陽明、李夢陽這些年輕的中央官員之所以廢寢忘食地切磋詩文,除了因為大家本就是文人、又都才華橫溢之外,還與當時朝廷里的一位大人物在積極提攜文學青年有關。這位大人物,便是之前出場的李東陽李閣老。
當時,李東陽除了是政界元老,還是一位文壇巨擘。復古派崛起以前,以李東陽為首的茶陵派在文壇上獨領風騷。即便是李夢陽這樣的復古派領袖,當初亦是在李東陽的卵翼之下成長起來的。明代有名的文士何良俊曾寫過一本筆記《四有齋叢說》,其中說道李東陽當閣老時,每次上朝回來後,他的那些「海內名流」門生們就會聚集在他家裡「談文講藝」。而據《明史》所說,弘治年間李東陽「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也就是說李東陽是天下的文壇宗主。
李東陽之所以如此熱衷接引文壇後進們,除了對文學的熱愛,還有政治上的目的。他的這些文壇後進都是朝廷中的少壯官員,當時能考上進士入朝為官的都是文人,文學與政治自然有脫不開的干係。時人對李東陽的用意觀察得很清楚,比如曾在正德年間任兵部尚書的王瓊就評論說李東陽「以詩文氣節援引名流,私植朋黨」。也就是說,李東陽借著提攜文壇後進組織政治派系。順便說一句,正德年間把王陽明派到江西去領兵,成就了王陽明平定大小盜賊和寧王叛亂的赫赫武功的,正是這位王瓊。
而當初,王陽明、李夢陽和其他文壇新星一樣,都投身在李東陽門下。而且這兩個人與李東陽的關係,比起一般仰慕李東陽之文筆而投身其門下的文士來,還要更密切一些。原因是這兩個人考上進士時,李東陽都是會試的主考官。明清時代的進士與會試主考官之間是「門生」與「座師」的關係,對於新手官員來說,這種關係至關重要。能擔任會試主考官的一般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老,門生若是能得座師大力獎掖,便能在仕途上順風順水;若是得罪了座師,便可能在官場混不下去了。而座師出於擴大政治影響力的需要,也經常樂意栽培門生。李東陽在當時穩坐內閣第二把交椅,而且聲譽甚佳,加之父親王華的關係,王陽明自然沒有不積極接近李東陽之理。比如在王陽明留下的這幾句詩中,便能讀出箇中消息:「西涯先生真繆愛,感此慰問勤拳情。入門下馬坐則坐,往往東來須一過。詞林義氣薄雲漢,高義誰雲在曹佐。」
王陽明剛考上進士、還在工部實習時曾被派往邊境地區視察,完成任務後返京途中不慎從馬上摔下,傷了一條腿,為此休養了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李東陽經常前往王陽明家中探望,讓年輕的王陽明感動得稀里嘩啦,稱讚自己的老師義薄雲漢。而這首名為《墜馬行》的詩形式上是在和此前李東陽所作之詩,由此可知師生二人之間曾你唱我和,關係甚是融洽。
「尚名矯激」
之前提到,王瓊在評論李東陽的所作所為時說他援引後進除了看文學才華,還看重「氣節」。實際上,李東陽的這些門生多為政界的後起之秀,銳氣正盛,加之展露自己的剛直不阿又可以入大老之法眼,故而其中不乏以「氣節」知名者,而最典型的便是李夢陽。黃宗羲的弟子萬斯同撰寫的《明史》(即後來清廷官修《明史》的底稿之一)中說李夢陽「高才負氣」、「屢抗權貴」,他在弘治年間做的最有名的一件事,便是彈劾孝宗皇帝的小舅子。
明孝宗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奉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只有一個皇后,別無妃嬪。對自己的皇后張氏,孝宗寵愛有加,還有點怕老婆。皇后的家人由此雞犬升天,兩個弟弟張鶴齡和張延齡都封了侯,仗著姐姐受寵飛揚跋扈,並大肆斂財。弘治十八年,在戶部當郎中(相當於司長)的李夢陽在奏章中痛斥張鶴齡「招納無賴,罔利賊民,勢如翼虎」。張鶴齡立刻反擊,說李夢陽在上疏中把皇后稱為「張氏」是對母后不敬,應當砍頭,皇后的母親金氏甚至跑到孝宗那裡哭鬧,結果李夢陽被關進了錦衣衛的大牢。幸好孝宗比較開明,最後把李夢陽放了出來,只是扣工資了事,還把張鶴齡訓了一頓。這下李夢陽更加來勁,有一天騎著馬在路上遇到張鶴齡,當場便用馬杖打掉了張鶴齡的兩顆牙,而張鶴齡也沒敢計較。
奏章雖是李夢陽一個人上的,但上之前他和另兩個人一起合計過,這兩個人就是王陽明和邊貢。據李夢陽回憶,他寫好奏章後把它裝在袖子里去找邊貢,正好王陽明也跑了過來,看了一眼他的袖子便問道,裡頭是不是有份奏章?李夢陽吃了一驚,便把奏章拿出來給兩人看。王陽明看了之後說,這奏章上了之後你肯定要倒大霉。但接著又說,我給你算一卦怎麼樣?三個人便來到王陽明的住處,王陽明算了一卦,結果是吉,於是便對李夢陽說你上吧,這樣能說明你是個忠直之臣。
平心而論,王陽明知道上了奏章會倒大霉,還去攛掇李夢陽上奏,確實有些不厚道。這幾個文學青年都被「氣節」沖昏了頭腦,光想著怎麼「忠直」了。幸好這次皇上開明,李夢陽得以全身而退,但誰也難保次次都會如此。王瓊曾說「當時有識之士私相講論,以為數年後東陽柄用,引進一番詩文之徒,必誤蒼生,尚名矯激,世變將起」。這話後來果然應驗了。
李夢陽彈劾張鶴齡後不久,孝宗皇帝便駕鶴西去,他唯一的兒子、著名的荒淫之主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登了基。武宗當時還是個十幾歲的小孩子,朝政很快就被他身邊的一幫太監把持,這幫人被稱為「八虎」,領頭的是劉瑾。李夢陽哪能看得下去,正德元年便鼓動頂頭上司、戶部尚書韓文帶領朝中大臣們上奏,要求誅殺八虎。這場討伐八虎的運動聲勢浩大,連內閣也參與進來,卻不料劉瑾聽到風聲後帶著其他太監跑到武宗那裡哭訴了一場,結果形勢立刻逆轉,八虎大獲全勝,參與彈劾八虎的大臣們遭到嚴酷打擊報復。
挑頭的李夢陽當然脫不了干係,而王陽明也被拖下了水。因為上奏章參與彈劾劉瑾,王陽明被打了幾十棍子,中間一度昏死過去,然後又被關進錦衣衛的監獄,最後被流放到貴州的龍場去當驛丞,也就是驛站的站長,路上還遭人追殺。
據王瓊說,韓文之所以這麼輕易便為李夢陽所鼓動,是因為他自己也是個李東陽文學圈中的「名士」,因而對受到李東陽器重的李夢陽不敢怠慢,沒有仔細分析形勢、制定計劃便貿然行動了。而一直在扶植這幫文學之士的李東陽李閣老在這場政爭中的表現,則讓人大跌眼鏡。韓文率領群臣上奏後,武宗曾派人去與內閣商議如何處理此事。內閣的三名成員中,首輔劉健和排在第三的謝遷都堅決支持朝臣,要求懲辦八虎,李東陽卻默不作聲。後來劉健、謝遷都被趕回老家,唯有李東陽留任。劉健、謝遷出京時,李東陽擺宴送行,席間還感慨落淚,結果遭到劉健訓斥:「你哭什麼!當時要是說了一句話,你今天就跟我們一起走了!」甚至有人說,當初把群臣彈劾的消息泄露給劉瑾的,正是李東陽。此事過後,李東陽升任內閣首輔,並且事事揣摩劉瑾意向而做決斷。
李東陽像
思想轉變
原來李閣老之前提攜氣節之士皆是在作秀,真到了生死攸關之際,便把所謂氣節丟到了一邊,甚至還出賣了自己的門生和朝中的同志。此事對李夢陽、王陽明這些人的衝擊必定極大。自從被流放到龍場之後,我們便找不到任何王陽明與李東陽之間交往的痕迹了。明代出版的王陽明文集中,沒有任何與李東陽之間的書信和往還詩文,之前的那首詩也是在進入二十世紀之後才被偶然發現的,直到近年才被收入新編的《王陽明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之中。
而此事對王陽明更深刻的影響,則體現在思想上面。正是在貴州龍場這片荒蠻之地上,王陽明「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從此世上有了陽明心學。這一悟包含了多少思想上的轉變,當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的。但我們知道,在這以後,王陽明在給曾經的文學同道中的信中說詩文等「詞章之學」與「聖人之學」相背,是「功利之習」;在給弟子的信中說要變「氣節」為「聖賢之學」。他還教導弟子要「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不要在意是否為人所知、不要去迎合周圍,只需要遵循自己心中的「良知」。可以說,正是正德初年的這一場變故,讓王陽明與那個曾是「詩文之徒」的自己徹底訣別,從一個文學青年蛻變為一個心學大師。
※漢川學子王旌羽:從「學渣」到「學霸」的完美蛻變
※清華博士迷上攝影:攝影讓我從學霸蛻變成「學渣」
※張藝興優雅禁慾變型男 冷峻蛻變暖男學長
※昕薇星學院模特班&演藝班招生啦,見證你的華麗蛻變
※哈士奇從超萌正太向猥瑣大叔的蛻變過程
※腓特烈大帝:從「文藝男青年」到「大帝」的蛻變
※昕薇星學院模特班&演藝班招生啦,見證你的華麗蛻變!
※哈士奇 從超萌正太向猥瑣大叔的蛻變
※文麗的蛻變過程
※鹿晗表白的關曉彤,是一枚妥妥的顏霸 學霸,從普通女孩蛻變為耀眼公主,她父母的教育值得學習!
※陽台黨的多肉植物心得,如何從小白蛻變成大神
※蛻變的美麗-青春期校園返學記
※連庫里都為她傾倒!丁寧蛻變成女神,驚艷美國大學校園
※蛻變美學院一個月打造專業攝影師
※清華女學霸如何蛻變成魅力女神?跑步!
※東風隊好男兒之劉學:逃兵到勇士的蛻變之路
※萌萌的哈士奇是怎麼變成二哈的?揭秘二哈蛻變的心路歷程
※顧隨大師的蛻變
※私家採訪:張宇辰老師 琳琳老師教你如何蛻變成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