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數字閱讀時代將再無真正的「閱讀」?

數字閱讀時代將再無真正的「閱讀」?

最近幾年,有關紙質閱讀、紙媒即將被數字閱讀、新媒體取代的預測、判斷不絕於耳。的確,在我們身邊,以往人們手捧一冊圖書或手拿一疊報紙、一本雜誌閱讀的景象,早已成明日黃花。紙質書籍、紙質報刊雜誌的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低頭族」手不離手機、眼不離手機屏幕的尋常一景。


日前,由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發布的《中國網民數字閱讀狀況調查報告》,亦證實了這一點。這份《調查報告》顯示,七成以上的網民,每天手機閱讀1—3小時。從數字的閱讀內容看,「微信公眾號推送和朋友圈分享」佔比高達51.8%,比排名第二的「瀏覽器網頁」高出近30個百分點。

數字閱讀時代將再無真正的「閱讀」?


更令人驚詫的是,高達62.7%的受訪網民認為,數字閱讀遲早會取代紙質閱讀;僅有37.3%的受訪網民認為,數字閱讀永遠不可能取代紙質閱讀。年齡越小的網民,越傾向於認為數字閱讀會取代紙質閱讀,20歲以下的受訪網民持此觀點的,竟高達82.9%。


近年來,包括美國《新聞周刊》《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以及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在內的老牌傳統紙媒停印、減版、倒閉的消息頻傳,國內的一些都市報也多有波及——發行量下滑、經營乏力以及欠薪裁員,等等。傳統書籍印刷、實體書店的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加之包括我們自身在內的諸多喜歡紙媒、喜歡讀書的人,越來越抽不出閱讀紙質書籍、紙媒的時間,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等電子媒介。由此,我們難以自信地強撐著說紙質閱讀不衰,難以否認數字閱讀早晚會取代紙質閱讀的大趨勢。


只是,筆者以為,紙質閱讀或不會像一些激進的預測所言,在很短的時間內,甚或一兩年之內即全面為數字閱讀所取代——紙質閱讀,或至少存在一兩代人的「緩衝期」。這不僅是由於,當下已然形成了閱讀習慣的20歲以上的人對於紙質書籍的難以割捨,更在於事物的發展進程,存在著一定的張力。

以期刊為例,自1588年世界第一本有固定刊名的期刊《書市大事記》誕生至今,期刊在400餘年的發展史中,經歷了無線電廣播的出現(1895年)、電視媒介的出現(1926年)以及互聯網的出現(1989年)。每種新媒介的出現,都曾引發人們的擔憂。事後證明,期刊多次絕處逢生。當然,此次互聯網的衝擊,或不同於以往,但其出現至今也已過去了近30年,這本身亦說明了漸變的過程。


我國漫長的印刷歷史同樣如是。西周后期,人們發明了方便的竹簡,以取代昂貴、笨重的甲骨、青銅記錄文字。春秋時,又出現了帛書。而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這一技術推向民間得以普及,也經過了數百年時間。

數字閱讀時代將再無真正的「閱讀」?



或許,當今時代,我們正處在習慣了使用「竹簡」閱讀而又目睹其即將被「紙張」全面取代的風口——我們沒有必要焦灼、失落,沒有必要對此憂心忡忡。歷史長河奔騰向前,是很難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實則,真正值得我們擔憂的,是數字閱讀全面取代紙質閱讀之後。


一直以來,我國民眾的閱讀景況極不樂觀。從1999年開始,我國的國民閱讀率即呈逐年下降趨勢。從年度人均閱讀冊數來看,我國國民紙質書籍的閱讀量,與閱讀大國相比,尚有著不小的差距。


若數字閱讀全面或部分取代紙質閱讀,則紙質閱讀時代業已存在的諸多問題,在數字閱讀時代會依然如故,且還會生髮出其他一系列問題,可謂雪上加霜。


比如,數字閱讀時代,讀什麼,就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


當今的「低頭族」,很大程度上是為微信類社交軟體所吸引,其樂此不疲、陶醉其中的,多為朋友圈中的互動信息。嚴格地說,這樣的手機閱讀,不能算是閱讀,而只能算是一種借數字閱讀而進行的網路社交行為。

無論是紙質閱讀時代,還是數字閱讀時代,真正讀進去、讀懂、讀通作為人類精神與智慧結晶的書籍,才是最重要的。並且,僅只是讀書,也大有門道。


書有極品、佳品與庸品、次品之分,有「雞湯」與「大補」之別,有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目的的差異,還有古今中外、學科門類之區分。若不得要領,或誤入旁門左道,則我們很難有有效及高質量的閱讀。


由此說來,如何在數字閱讀時代讓人們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而非任由網路社交佔據更多的閱讀時間,是待解又必須破解的一個課題。


幾千年的中國文明,沿著結繩記事、甲骨、青銅記事以及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竹簡,再到紙質書籍,源源不斷,一路走來。不管是哪一種書籍形式,都不會形成對文明進程的阻遏。相反,每一次書籍形式的變化,都令文明的大河更快地奔湧向前。

只要你對「上善若水」「見賢思齊」以及「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等等,感同身受、心領神會,則無論是從竹簡中讀到,還是從紙質書,抑或電子書中讀到,又有什麼關係?其對心靈的衝擊、對精神的涵養,又會有什麼差異?

您可能感興趣

數字時代 我們為何還要推廣「深閱讀」?
數字時代,如何擁抱閱讀
微信時代:「閱讀腦」會被數字化嗎?
淺閱讀,還要深閱讀
如何閱讀代碼
如何變得更聰明?閱讀,大量閱讀。
也談「普遍膚淺時代」的閱讀
碎片化時代,我們閱讀經典
後書店時代,讀者如何與閱讀相遇
我的閱讀
實體書店:數字時代的「閱讀後花園」?
最好的閱讀是慢讀
閱讀 真正的放棄是無聲無息的
七夕不想出「人命」的,請認真閱讀……
你不是沒時間閱讀,你是不閱讀的人
你能做到隻字不差的閱讀嗎?
如何讓不愛閱讀的孩子愛上閱讀?
閱讀數據出爐,你的閱讀量超過平均線了沒?
碎片化閱讀時代,怎樣記憶知識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