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日本武士的發跡史,也是天皇淪為傀儡的屈辱史
文 |李湖光
本文摘自《最強戰士大比拼》,中國長安出版社2014年,本文經出版社授權轉載。
日本武士與歐洲騎士相比,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大約在公元10世紀中後期,隨著代表日本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度的衰落,新生的武士階級開始在地方上各自為政,互稱雄長。這與公元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騎士耀武揚威的封建割據時代相比,已經晚了幾個世紀。
在武士階級興起之前的數百年時間裡, 日本統治者不斷派遣使者及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先進的文化,並模仿中國隋唐的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家在此基礎上設置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類政府機構,建立了以天皇為首的中央集權制,由中央直接掌管一支常備軍隊。這些改革主要是在大化年間進行的,這就是歷史學家們津津樂道的「大化改新」。
在此期間,日本與唐朝在朝鮮進行了角逐。當時的朝鮮分為高句麗、百濟與新羅三國。高句麗及百濟為了遏制染指朝鮮半島的唐朝,加強了同日本在政治上的聯繫。然而,唐朝通過與新羅聯手,先後於660年及668年滅亡了百濟與高句麗。日本在663年為了恢復百濟曾經出兵朝鮮, 與唐朝及新羅聯軍於白村江打了一仗,結果大敗而歸。不過,那時候日本參戰的是實行徵兵制的政府軍,其成員以按規定服兵役的普通老百姓為主,帶有封建性質的武士還沒有出現在歷史舞台上。
從8世紀起,朝廷為了獎勵開荒,公開允許私人把開墾的荒地作為私產。各地的貴族、豪強以及一些有勢力的宗教人士便積极參与開墾,同時不停地互相兼并,建立起各式各樣的莊園。隨著莊園規模的不斷擴大,勞動人手必然會變得短缺。莊園主們在利益的驅使下以各種小恩小惠招納了大量為規避稅賦而逃亡的農民,使得國家的田地由於缺少人員耕種而日益荒廢,土地國有制受到了嚴重威脅。那些廢置的國有土地也不斷遭到私人的吞併,甚至連一些管理國有土地的官員也通過營私舞弊的手段將轄地變為私家莊園。在土地大規模私有化的歷史背景下,社會上出現了兩極分化。貴族、豪強、寺社的僧侶與富農變得越來越富,而貧者越來越貧。
到了9世紀,貴族們利用本階級對官僚政府的影響力,使自己的莊園獲得了免納稅賦與不受官府干涉的優惠政策。而地方上的豪強與富農為了避免官府的騷擾,紛紛將莊園獻給有特權的貴族們,以期得到政治上的庇護。這樣一來,很多豪強與富農搖身一變,成為了貴族的莊園管理人,並最終建立了包括「本所」(最高受領者, 一般為貴族)、「領家」(一般為貴族)、「庄司」(身為莊園管理人的地方豪強)在內的莊園等級系統。莊園等級系統的成立意味著土地國有制的衰落,而國家植根於土地國有制之上的徵兵制也逐漸瓦解。莊園主們為了保衛莊園,先後組建起了私人武裝,這就形成了武士階級。
武士之間最初以血緣關係為核心結成了主從關係。首領是宗族的家長(稱為「總領」),而同族的子弟(稱為「家子」)以及一些無血緣關係的人員(稱為「郎黨」) 在戰時跟隨首領出征。
首領要負起保護部屬家產安全的責任, 部屬則需要對首領宣誓效忠。
武士們經常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混戰。遍布各地的莊園不斷聯合,終於出現了跨地區的大型武士集團。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有關西地區的平氏與關東地區的源氏這兩大集團。
隨著武士階級的日益強大,虛弱的中央政府已經失去了對它的控制能力,日本形成了事實上的封建割據狀態。各地諸侯表面上聽命於朝廷,實際上自行其是。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封建制度起源於地方的莊園,最後獲得了中央政府的認可(也即是「從下往上」形成的),這與西歐的統治者將土地層層分封給附庸的封建制度(也即是「從上往下」形成的)有所區別。
日本中央政府依靠自身的軍事力量無法維護首都治安以及鎮壓反叛者,不得不借用武士集團的力量,從而打開了潘多拉之魔盒,開了武士干政的先例。從9世紀起,關東地區的源氏集團得到朝廷的重用,關西地區的平氏集團也因得到朝廷的賞識而嶄露頭角。到了10世紀,武士階級的政治地位進一步水漲船高,紛紛在地方上互稱雄長。
同行如敵國,平氏集團與源氏集團後來因為各種利益糾紛而勢如水火,彼此不共戴天。公元12世紀,雄才大略的源氏集團首腦源賴朝在與平氏集團的鬥爭中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他掃除政敵之後,逐步用武力控制了全國。他在鎌倉建立了「幕府」 這個武士的最高權力新機構(「幕府」一詞源於中國古籍,本意是指設在帳幕之內的將軍府署,後來也引申為軍政大員的府署),並於1192年獲得「征夷大將軍」的稱號。
幕府代表大大小小的封建領主的利益,它完全獨立於設在京都的中央政權(日本古書稱幕府為「武家」,與代表天皇與貴族的「公家」相對)之外,形成了自身的制度。
幕府可以直接處理訴訟事務,也擁有獨立的財政權,還負責管治武士階級,並為轄下各單位制定了《御成敗式目》這部法律。那些直屬於將軍的大小領主及武士叫做「御家人」。御家人既與將軍結為主從關係,同時本身也擁有效忠於自己的武士(「家子」、「郎黨」等)。
那時,一個御家人統率的家臣大多在五百人以內。幕府管轄御家人的機構叫「侍所」,其官職可以世襲。
將軍有義務保護御家人的領地,並賞賜有功者新的領地。而御家人則需自備兵器、馬匹與糧草,隨時準備為幕府效犬馬之勞(不過,御家人只在有需要時才應召, 事後又返回領地,所以並非常備軍)。將軍與御家人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契約關係, 如果有一方因為病死或其他原因不能再履行義務,那麼雙方的關係即告結束。
源氏家族將大批御家人安排到各地擔任具有軍事權與警察權的「守護」,連京城的警備與防護任務都由源賴朝所信任的將領擔任。同時,還有很多御家人奉命到地方上做了管理莊園、包收貢賦,且擁有裁判權的「地頭」,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莊園主的權力,並侵蝕了莊園制。
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幕府——鎌倉幕府的設立,標誌著武士階級成為日本實際的統治者,而留在京城的天皇與貴族們已經淪為了傀儡。源賴朝死後,他的兒子缺乏執政能力, 幕府的權力落入權臣北條時政的手中。此後,北條氏逐漸取代源氏成為了幕府的領導核心。
不甘心淪為傀儡的王公貴族隨時準備反撲。北條時宗在挫敗蒙古入侵後死去,而幕府內部鬥爭也日益激烈,這使得一直處心積慮推翻幕府統治、重振皇權的後醍醐天皇(於1318年即位)自以為有了可趁之機。天皇的反擊計劃尚未來得及實行就已經被幕府察覺,天皇被迫逃出京都,以河內的金剛山地區為根據地,在部分地方武士集團首領的支持下豎起了義旗。
幕府迅速出兵西上,擊破後醍醐天皇部下布置於笠置寺的單薄防線,逮捕了後醍醐天皇,將其流放至隱岐島,接著另起爐灶,擁立了新的天皇——光嚴天皇。
雖然後醍醐天皇被俘,但反對幕府的戰亂仍在全國各地此起彼伏,終於發展為全國性的動亂。隱岐島的後醍醐天皇也趁亂得到伯耆地區武士的營救而成功逃脫,領導全國風起雲湧的起義運動。鎌倉幕府的大本營所在地鎌倉終於在部屬的紛紛倒戈之下於1333年五月失陷,北條氏首領北條高時及大多數同族將領自殺身亡。各地的鎌倉幕府殘餘勢力也在義軍的打擊下相繼覆滅。就這樣,顯赫一時的鎌倉幕府化為烏有。
復辟成功的後醍醐天皇於同年十月返回京城,廢黜了鎌倉幕府擁立的光嚴天皇,並於次年改元「建武」,日本歷史上稱為「建武中興」。
顛沛流離的後醍醐天皇
可是,皇權戰勝武士階級的「中興」 只不過是曇花一現。天皇加強中央集權的種種措施與武士傳統的封建制度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大多數反對鎌倉幕府的武士本意只不過是為了改善幕府的弊政而已,他們對中央政府大肆沒收領地、橫徵暴斂的不滿更甚於對幕府的不滿。因攻克京城立下大功的足利高氏後來被後醍醐天皇賜名為足利尊氏。這位高級武士在出兵討伐鎌倉幕府時就有取代北條氏稱霸天下的野心,他利用出兵平息在鎌倉地區叛亂的北條氏餘黨的機會於1334年五月控制了鎌倉,並以此為據點反叛朝廷。
後醍醐天皇命令官軍討伐足利尊氏,不料卻出師不利,慘敗而歸。乘勝追擊的足利尊氏於1336年一月攻克了京城,迫使後醍醐天皇倉皇出逃。不久,官軍在援軍的支持下大舉反撲,一度收復京城。足利尊氏部隊退往九州。
在九州,足利尊氏得到了少貳、大友、島津等地方豪族的支持,再次召集大軍從水陸兩路出發,殺向京城。戰火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同年五月,足利尊氏在兵庫的湊川大破官軍主力,一路凱歌,浩浩蕩蕩地開進了京城。後醍醐天皇為了將來能夠東山再起,暫時投降了足利尊氏。就這樣, 皇權又一次敗給了武士階級。
足利尊氏擁立新天皇——光明天皇, 並模仿鎌倉幕府在京城開設了新幕府。因為足利尊氏在京城室町地區有一套豪宅, 所以他創建的幕府史稱「室町幕府」。這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二個幕府。同時,他還仿效鎌倉幕府的《御成敗式目》制定了《建武式目》這部新的法律。他除了排斥北條氏的親信之外,對鎌倉幕府的各級武士都盡量加以留用,因而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幽禁在花山院的後醍醐天皇不久便尋找機會南逃到了大和的吉野,另立朝廷,史稱南朝。
分裂為南北兩朝的日本又開始戰火連天。北朝的實權人物足利尊氏終於得到了「征夷大將軍」這個心儀已久的稱號,他指揮的幕府軍隊在連年混戰中捷報頻傳。處於劣勢的南朝相繼丟失多處據點。在此期間,百折不撓的後醍醐天皇與心比天高的足利尊氏也先後去世了,但南北朝仍然繼續對峙。
1348年,南朝遷到大名山堅持鬥爭,這個多災多難的政權前後苦苦支撐了五十多年。1392年,窮途末路的南朝最後一位天皇——後龜山天皇終於接受了北朝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提出的和議,返回京城,將代表正統君主地位的三神器傳給了北朝的後小松天皇。至此,日本重新統一在幕府的強權之下。
完成南北統一的足利義滿夢想做太上天皇,他企圖脅逼後小松天皇讓位於自己的兒子,遺憾的是因突然病死而未能實現。而繼「征夷大將軍」之位的足利義持對天皇之位毫無興趣,只是一心經營幕府的事業。室町幕府後期,統治力減弱,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直到德川家康建立了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在隨後的200多年裡,代表武士階級利益的幕府政權在日本政壇上盡領風騷,而一蹶不振的皇權直到19世紀的明治維新才得以復興。雖然說日本武士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比歐洲騎士晚,但是,他們退出歷史舞台的時間也要比歐洲騎士遲得多。
日本武士的發跡史與歐洲騎士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最重要的共同特點是封建制度,各地的領主與附庸結成人身依附性質很強的關係,造成的後果是君主專制制度受到削弱。如在13世紀中葉,法國的習慣法仍承認這種現象——一個貴族的附庸為了他的領主的事業「可以合法地向國王開戰」。在日本,天皇淪為傀儡的過程也同樣證明了皇權在封建制度之下不斷弱化這一板上釘釘的事實。
想第一時間收到國家人文歷史微信的讀者們,國曆君來告訴你們新技能!進入國曆官微首頁後,點擊右上方人型圖標,在新頁面中滑開「置頂公眾號」選項(見下圖),從此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國曆君嘞~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
※特朗普家族的發跡史,就是一部「被拒史」
※揭秘袁世凱發跡史:是近代擊敗日本第一人 在朝鮮睡了王后睡公主
※這位盛世的災星,卻有著傳奇般的發跡史
※民國十大軍閥發跡史,做皇帝迷夢的袁世凱都幹了些什麼
※高俅發跡史:從小秘書到一代權臣?
※海賊王,小人物發跡史,四皇都被打敗了?
※從一無所有到富可敵國,擺一擺大唐首富竇乂的白手起家發跡史
※三個伯樂相助,完成黑馬逆襲,漢宣帝太子的老師蕭望之這樣發跡的
※隱士之國的開國亂局,袁世凱朝鮮半島發跡史
※他因項羽的一條腿而發跡 後人因此顯赫數千年 女皇武則天也在其中
※靠乾爹「上位」的無賴皇帝,發跡後就變臉,害死乾爹一家!
※從奴隸到將軍的奇蹟:年羹堯的發跡之路!
※細數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發跡前的三段桃花秘史,這個亮瞎眼
※十位草根皇帝未發跡前都是做什麼的?稱帝後是否還保有本色?
※袁世凱的發跡靠的就是八國聯軍,直到北京淪陷袁世凱都沒有抵抗
※李淵的發跡究竟靠的是什麼?個人能力,還是家庭背景
※正史里劉備的發跡竟與漢朝宗室的身份沒關係,他能成功另有原因
※此人是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發跡前立下大志,後終娶得心上之人
※秦始皇祖宗的發跡地,唐三藏取經曾路過於此,如今淪為五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