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文化學者聚集山西為保護開發陶寺遺址獻策

考古文化學者聚集山西為保護開發陶寺遺址獻策

考古文化學者聚集山西為保護開發陶寺遺址獻策



20餘位著名學者20日在山西省臨汾市,針對陶寺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建言獻策。圖為活動現場。李娜攝

中新網臨汾5月20日電 (記者 李娜)20日,在山西省臨汾市舉辦的「華夏之根文明之旅」帝堯文化·旅遊·經濟研討會上,20餘位著名的考古、文化學者,針對陶寺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建言獻策。山西省委副書記樓陽生,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鬍蘇平等人出席。


據主辦方提供的資料介紹,臨汾古稱平陽,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物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先後在臨汾、北京召開會議,對陶寺遺址就是堯都達成廣泛共識,使堯都平陽由傳說成為信史。中國最早的國家社會不是夏朝,而是帝堯邦國。大量文獻記載、民間傳說和考古發掘進一步證實:臨汾是最早「中國」。


記者5月17日跟隨「華夏古文明 魅力新山西」媒體採風團探訪陶寺遺址。遺址現場,綠油油的麥子迎風搖擺,一條深溝橫亘東西。據負責陶寺遺址考古工作多年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駑介紹,這條深溝原為堯都的「長安大街」,約10米寬,後因地質運動等原因不斷下陷,形成深溝。


在陶寺遺址,記者看見在世界最早觀象台殘存上方,十幾根被複原的石柱排列成一條弧線。據何駑介紹,古人通過石柱之間的縫隙,觀察塔爾山日出方位以確定季節、節氣。

20日,在研討會現場,樓陽生表示,堯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根文化、源文化,其中蘊含的德治、和合、中道、民本等文化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薪火相傳的生命基因。


研討會上,何駑表示,目前,陶寺遺址亟待保護和開發。他提出,在臨汾市和襄汾縣之間的合適地段,打造「堯都考古主題公園」,以陶寺遺址考古與堯文化為素材,吸引遊客。同時,利用世界最早觀象台,為遊客提供獨一無二的觀測之旅,並發掘陶寺遺址的周邊產品等,形成一條完整的文化產業鏈。


作為在陶寺遺址工作多年的考古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高江濤說,可以陶寺遺址兩條深溝為主幹道,溝外聚集山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特色文化,向遊客呈現一種從外看原生態、從內看車水馬龍的世外桃源景象。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強調,從長遠看,在保護好的前提下,把優秀的文化遺產和旅遊結合,進行適度開發,是社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


據主辦方介紹,當地政府將建設陶寺遺址博物館,重現發掘出的最大墓葬,建設陶寺遺址主題公園和堯文化旅遊產業園等。目前,陶寺博物館和陶寺遺址公園項目已列入該市「十三五」規劃,建設資金已落實近70億元人民幣。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先秦史學會、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文化廳和臨汾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完)

您可能感興趣

河北雄安新區召開「歷史文化與遺產保護座談會」
青島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公示
寧波月湖西區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開發
福建武夷山加強朱子文化遺存保護
天津市文廣局與南開大學簽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合作協議
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實踐國際研討會暨暑校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學院開幕
長城保護維修理念與實踐論壇召開 發布《山海關共識》
杭州市考古所助力梅城古城開發建設保護工作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陝西咸陽 五舉措保護古代道教碑刻
土耳其嘉賓盛讚杭州將文創產業發展與傳統文化保護相結合
新疆天山五大區域「保護者」齊聚天池 共謀世界自然遺產發展大局
北京一清代龍王廟保護古廟壁畫 首嘗切割揭取
陝西乾縣籍大明御馬監太監梁忠墓園亟待保護
國內專家齊聚西藏江孜暢談藏地建築遺產保護
《梁從誡環境文集》-保護藏羚羊致信布萊爾
王忠林到華山片區調研時強調 保護文化古迹 打造精品片區
古木參天的古田山自然保護區
傳承古老技藝 文殊坊開「非遺」保護基地
「賀蘭山岩畫保護研究工程」系列叢書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