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二十六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二十六

【原文】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征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譯文】


孔子說:「愚昧卻喜歡自以為是,卑賤卻喜歡獨斷專行。生於現在的時代卻一心想回復到古時去。這樣做,災禍一定會降臨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議訂禮儀,不要制訂法度,不要考訂文字規範。現在天下車子的輪距一致,文字的字體統一,倫理道德相同。雖有相應的地位,如果沒有相應的德行,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雖然有相應的德行,如果沒有相應的地位,也是不敢製作禮樂制度的。

孔子說:「我談論夏朝的禮制,夏的後裔杞國已不足以驗證它;我學習殷朝的禮制,殷的後裔宋國還殘存著它;我學習周朝的禮制,現在還實行著它,所以我遵從周禮。」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二十六



【南懷瑾講中庸】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這是一個原則。也就是我們需要知道的做人處事,治學、行道,乃至於做事業的一個大原則。同時,由此可以了解《論語》所講的所提到的,過去講《孟子》所提到孔子是「聖之時者」。他說,一個人智慧不夠,學問不夠,「愚而好自用」,越笨的人越有自信,越覺得自己了不起。「愚而好自用」這一句話他是只講一個原則,不過我們由這一句話觀察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假設諸位青年同學加上十年讀書、十年做人,慢慢去體會,社會上接觸多了,才發現許多人都犯了這個錯誤。「愚而好自用」,越是智慧不夠的人,他越認為了不起,而且決心下得也非常快,而且辦法也非常多。那些辦法、那些決心、那些思想,都是非常笨的。可是因為他笨,沒有辦法理解天下事物,非常自用,這就是愚而好自用的結果。


還有,下面還有一大堆:「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生在現代的時代,可是拚命想走古代的道路。比如你們同學們有許多學佛修道,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哦!(一笑)那麼有許多拚命想做什麼,都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生乎現代的時間,光是懷念歷史上的過去,傳統文化怎麼好——不錯;自己對於傳統文化一點基礎都沒有,一點心得都沒有。乃至於我看到許多國文系的同學們,進了國文系以後,到現在白話文決不肯寫,寫的都是最古最古的古文;經常把文章寄來給我看,有許多都是碩士、博士。我打開這種文章就把它退回。當然我看得懂,我不喜歡看。你要玩這一套,我比你玩得還好。我就是告訴他:你寫一篇白話的給我看看好嗎?他永遠寫不出來。那叫做「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現在不是唐宋時代,也不是秦漢時代,你寫得同韓愈、柳宗元一樣的好,都沒有用處。一篇文章寫得好,要使人懂,你寫得使人家不懂了,失去了那一個文章的作用。


那麼這裡引用了一連串,「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本身一定是失敗的,蒙受災難。


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


他說,一個時代的改革,這是對於青年同學們特別注意啊!青年人喜歡創造,像我們當年也是,有個資格跟大家相同,也經過青年來的。甚至於說,當我們年輕的時候,那個滿懷創造、革命、改革的思想,比你們濃厚得多了。看到你們很乖啊!我現在上課,覺得現代學生都很乖,光聽話、沒有意見。我們當年上課,在學校里是穿長袍子,書嘛這樣夾著走。有時候穿個西裝,兩個手抄著,坐在椅子上歪起來看老師的。為什麼呢?因為老師嘴裡講的我們都背來了、都知道,背書的程度跟老師倆都差不多了。然後坐起來歪起來聽啊,兩隻手還插在褲袋,書還夾在這裡,沒有拿出來。老師也不要求你拿出來,他曉得這一些學生肚子裡頭都有點東西啊!腸子、肚子、胃子都有的啊!什麼這些學都背得來。就是那些老師本事也不是現在哦!隨便帶一隻粉筆就來了,粉筆搖一搖,講到哪裡寫到哪裡,腦子都會背的嘛。隨便一寫,這是什麼意思……就是研究討論。所以你們聽也好、不聽也好,他發表他的意見。所以那個時候的革命性、創造性比你們在肚子里拱氣的這個味道還厲害!我們那個都板著面子上。但是啊,幾十年後才懂。時代你要創造、革命,不是那麼簡單,要有基礎的。這一段書就講這個東西。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我們上古的時代,中國很多的氏族,中華民族是宗法的社會,很多不同宗、不同姓的氏族組合攏來。血統是一個,姓氏不同。姓從父親來;氏從母親血統來,叫氏。像我們小時候考功名、考學校填表,填母親只填「氏」,因為實際上母親名字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小的時候像母親名字知道那還得了!太不孝了。那個母親在家裡做女兒的時候給外祖母、給外祖父叫一下的;一出嫁以後,不叫名字了。不像現在兩夫妻剛剛生疏還可以叫名字,從前不行耶!所以呀,我們填表的時候,「你母親叫什麼名字?」母親姓王,就是王氏;姓趙就是趙氏。「叫什麼名字?」也不會有人這樣問的。那個問你的人他就不懂禮。那你儘管,我們當時就可以吐他口水:你什麼都不懂!只能填「氏」。所以氏就代表了母系社會的源流,姓代表了父系社會的(源流)。所以合起來叫做「姓氏」。


那麼,上古的中華民族這個國家,姓氏很多了,簡單地說百姓,有百家。實際上現在我們曉得,有一萬多姓不同。有許多姓我們根本見都沒有見過,甚至古里古怪的都有。那個時候文字言語不同、姓氏不同,交通的關係。隔一條江、隔一座山,不大通往來,文字言語都不同。所以到了秦漢這個階段以後,才真正地統一。作者寫《中庸》的時候,講還有一點問題,「車同軌」,天下馬路、車輛都是定下來,一個制度了,不然魯國、齊國,因為軍事的關係,彼此馬路、車子不能通。現在「車同軌」了。「書同文」,文字統一了。「行同倫」,就是社會的行為、人的行為、思想、風俗習慣都是相同了;換句話,你孔子那麼了不起,就可以改革了這個時代、社會了?他就說明一個道理: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我們青年同學們注意啊,一個人有學問、有抱負,不一定一生看到成功。但是一個人要有事業,事業不一定在現在的社會可以看得到成功,有時候成功的事業在後代。譬如講釋迦牟尼、孔子、耶穌等等,他當時看不到成功。譬如一個藝術家,一幅好的畫,後面搶著賣,幾十萬法郎、幾十萬美金,他當時一個麵包都不值啊!譬如發明電視的人,許多了不起發明的科學家,對人類幹些幸福用的東西,起初發明電視的人也是餓死的啊!很多都是這樣。


這就是說,我們要懂一個原理,「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你本身有這個地位、有這個能力。譬如有些先生、有些朋友們有錢、財富很大,或者是某一種官大,或者是其他的地位大,「有其位」,「苟無其德」,學問、德性不夠;這個德並不是道德之德,你的學問、能力、思想不夠,「不敢作禮樂焉。」你不足以影響這個時代的。所以不敢自己隨便制立、隨便訂樂。樂不但是音樂,還代表了社會福利的制度。就是對社會,如何對造成社會永遠的福利,這個思想。


那麼,「雖有其德」,相反地,有些人有學問、有能力、有這個知識,一切都夠,「苟無其位」,他也沒有那個權力、沒有個位置。想辦一件事嘛,想跟小學生兩個、帶領幼稚園的同學們玩玩啊,兩塊錢餅乾他都買不起,一條小板凳他也沒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因此,也沒有說在當時可以影響一個時代,做不到的。


這就是說明,你看,我們看到一個人,本書的作者子思,替孔子的解釋多高明!沒有一點做痕迹。你們要寫傳記的文章,這樣就很高明!他等於替祖父替孔子解釋了。一定當時有人提出來:孔子那麼大的學問、本事,為什麼不能影響當時的那個時代?結果還是到處坐著飛機周遊列國,有時候還坐不起飛機耶!徒步旅行,便當也吃不上,乃至人家笑他是「茫茫然似喪家之犬」哪!那一個前路茫茫,就像那個狗沒有主人家一樣了,找不到主人家門口在哪裡,在外面變成野狗亂跑。這句話罵得很厲害哦!當面講孔子「茫茫然如喪家之犬」,那個狗找不到主人家那麼可憐!你看他多慘!為什麼道理呢?他孫子告訴你,說一個原則,就是這個道理。


這裡我們要了解,一個人要創業,不管你做生意也好、做什麼也好——學問,能力、才具要學問;有學問、有能力,那還要那個「位」。所以大家說是愛算命啊、看相啊、研究易經,易經只說明兩個東西:時、位。得其時,時就是現在講運氣。譬如我們現在冷氣機裝在這裡,得其時,現在大家很歡迎;可冬天開冷氣機,恨不得想把它打破了。


所以啊,人生一切的事業,就是把握時間空間,得其時位。得不到時間空間啊,那你就做你的學問境界、道德境界,不求現生的成功。還有一點,最成功、最高遠的到了,在未來的時代歷史上永遠你是成功;那麼,要花了很大的代價,什麼代價?你現有的一生,就準備寂寞,很寂寞、很窮困的,安於窮困、安於貧賤、安於寂寞地過一生,建立你的千秋事業。假設現有又想看到成功,又不安於寂寞,那麼學問也不夠,才能也不足,那就變成「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完全不會成功,是個非常非常普通的人。所以,我們讀了這一篇書,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真正的方向,每一個人要建立自己的人生觀,要認清楚自己。


另一方面,讀了這一篇書,使我們了解子思等於給他的祖父給孔子寫了最好的一篇傳記評論哲學,寫得非常清楚,但是沒有一個是替他祖父辯護,事實是這樣一個事。那麼,何以看出來?下面就有: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這就是孔子聖之時者,他跟著時代走。但是他絕對——所以孔子在論語上——「信而好古」,他不像現在的學者,現在的風氣是動輒疑古,對於古代的文化一切都懷疑,與孔子的路線是相反。孔子是好古,「信而好古」,因為古代很難考證,保留態度。現在人他學問修養不夠,不保留,自己不懂的,「那沒有這回事!」「是什麼理由啊?」「我都不懂嘛!」很多年輕人我碰到,我說:「怎麼一回事?」他說:「我不信。」我說:「為什麼?」他說:「我都不懂嘛!」我說是這樣啊!那我只好看看他,因為他太偉大了!我等於用孔子的話「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啊!那我對他我就不懂了,他有那麼好的自信。


所以你看孔子,我說夏朝的禮——夏禮,「杞不足徵也。」夏朝的文化,在孔子的周朝的歷史的記載不完全。我們的歷史、夏朝的歷史有啊!古人記載歷史,記賬一樣,把這個賬記下來、日記簿,今天我坐了三次公共汽車,到什麼地方,有些什麼事由,中間經過不詳細。那麼夏朝的後代就是「杞」,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一個小國家,「杞」大家記得吧?在我們文化里有一個歷史的故事:杞人憂天,對不對?什麼叫「杞人憂天」知道吧?杞國的人經常怕地球毀滅了,所以叫杞人憂天,後來變成笑人。等於我們報紙上經常,這兩天也有了:什麼七月半啊,民間有謠言啊,什麼觀音王母啊,彌勒佛下生啊,天災來嘍,大家準備啊什麼,基督教、佛教啊到處有這些謠言。杞國的人經常怕天塌下來,隨時怕天倒了,所以我們後世覺得笑話,杞人憂天——多餘的顧慮。是真的多餘嗎?一點都不多餘!


杞人為什麼憂天呢?因為杞國人是夏朝的後人,夏朝我們的文化天文研究得最好,所以那個時候的科學文化的資料沒有了,已經古代這個地球物理的變動,認為有大災難,這個地球物理天體的變動,隨時有大災難,所以養成了「杞人憂天」,他隨時顧慮到氣候的變化與地球物理的關係,等於現在的科學家;很多科學家擔心得比我們擔心啊!我們還只擔心明天怎麼辦、明年怎麼辦;科學家擔心北極的冰山,現在熱度增加了,融化得很厲害啊!這個地球馬上要毀滅啦,所以學科學、大科學家最後都神經病了,愁死了!他替我們愁,替人類愁。杞人也是這樣一個路線,所以叫「杞人憂天」。


那麼孔子說:我啊,研究夏朝過去的文化,研究我們文化的來源,「杞不足徵也」,他說杞國人雖然是夏朝的後人,可是所知道自己祖宗的文化太少,沒有辦法去考證,所以對夏朝一代,孔子說我還在保留、懷疑,雖然上古的文化是非常好,是自己的祖宗的文化,但是他覺得「我還是懷疑」,可是不像現在學者,一懷疑,就說這個沒有,我不相信、假的。孔子不講這個話,所謂「多聞闕疑」,就是他做學問的態度,有懷疑的地方,他就說「我在懷疑」,他一定保留態度,因為有一天證據發現了,不是這樣一回事,你很丟人哦。我們先休息。


孔子說:「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宋國是殷商的後代,我們曉得歷史上有三個時代不同:「夏尚忠」,夏朝的文化尚忠,也可以說「夏尚質」,物質那個質,很本質很樸素的,那麼注重在現在講科學的精神。殷商的時代,「殷尚鬼」,宗教性很嚴重,就是說宗教的情緒,對於鬼神之道的非常嚴重,殷尚鬼。「周尚文」,周代的文化整個是重視人文文化,這個是三代的不同。這三代就是千八百年,幾個中間的你看歷史的沿革、演變,一步一步的演變,換句話我們了解了先民,自己民族文化的成份,同我們個人思想血統裡頭、我們下意識裡頭都具備有這些東西。所以在春秋戰國的時候,杞國雖然地方很小,還保留夏朝的這個科學的精神,那麼後來所以在燕趙戰國一帶就發生了神仙煉丹之術、天文地理這些學問,所以都在燕趙、在北方發展起來。


另外我們看到一個人,比孟子早一點點,比孔子遲一點——墨子,所以我們現在手裡拿到《墨子》那一本書,覺得這個文章好彆扭!經常有人問:墨子怎麼寫得那麼彆扭呢?(其實)不然,墨子是宋國人,宋國的文字。我們「四書」所用的是孔孟、齊魯的文化。《老》《庄》是南方、楚國的文化,南方文化文學境界、哲學境界都很高,很優美!所以你看研究《墨子》,墨子裡頭,諸子百家的著作,孔孟也提到鬼神,那麼始終有個態度:「敬鬼神而遠之」,偏重於人文思想。可是在墨子裡頭因為承受殷商文化後人,喜歡談天,喜歡說鬼,所以墨子、敬子的思想相通,「兼愛」。所以韓愈說「博愛之謂仁」是「兼愛」墨子思想來,韓愈是研究墨子的專家,所以韓愈儒家的東西就是墨家的東西。墨子講「兼愛」,講「尚同」,也講「尚鬼」,很重視這個鬼,所以尤其是在政治的權力上,非常重視宗教的情操、宗教的信仰。墨子是尚鬼,宋之後。


所以孔子說我想研究殷商的文化,因為孔子本人也是宋之後、殷商之後,不過呢祖先搬到齊魯來。在現在,我說的比較在資料上可以考據得出來的是周代的文化,「吾學周禮,今用之」。他說現代時代整個周代是人文文化的社會,人文文化的天下,「吾從周」,我現在在文化思想上我絕對贊成人文文化,跟到周代的走。但是孔子拚命研究譬如《易經》這方面學問,說孔子是走夏朝的文化。因此講我們中國人過了三千年的過年,正月、陰曆的過年,穿新衣,帶新帽,這種過年叫做「夏曆」,夏曆就是我們現在過的習慣,陰曆的正月為歲首,為一年的開頭。假使是殷商的曆法呢,以陰曆十二月為歲首,周朝是十一月為歲首,殷商的曆法是十二月作為一年的開始,那麼殷尚鬼,宗教情緒,所以西方人過聖誕節還是重十二月,你這樣一研究啊,世界的人類文化差不多,那搞鬼事的都搞鬼事,搞人事的都搞人事,我們的正月過年玩龍燈這是人事;十二月過年的啊,玩聖誕節啊,同殷商所搞鬼神之事,這個人類文化一研究起來,再加上印度、埃及,是關聯的,越研究越有趣,越有趣你越到鑽牛角尖里,你要變書獃子了;趕快要爬出來,要懂得人事,孔子做學問就在書堆子里要爬出來懂人事、人文之道,所以說「吾從周」。

您可能感興趣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十四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 二十一
國學堂——南懷瑾講《中庸》十八
綠城拳館國學堂二十九期
綠城拳館國學堂二十七期
家長國學堂|經典文化|論語|八佾24
家長國學堂|古詩文化|初夏絕句
家長國學堂|對聯文化|大佛書生
令岩國學堂——心海拾貝思維邏輯
金陵國學堂公益讀經班要上江蘇電視台了
珍貴老照片!不同時期的中國學堂
國學堂丨正能量美文:《知識的力量》
國學堂又一批學員 順利結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