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中國書法第一互動媒體——書藝公社官方微信公眾平台。


中國畫藝術門戶——中國畫壇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


>>書藝公社官方微信公眾號:shufaorg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漢族,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謚「文敏」。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盪;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1] 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文集》《戲鴻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1555-1636)書法水平高,但是高到什麼程度?現在人容易把他看成晚明幾大書法家之一,其實,他是一代宗師,他的方法影響了那個時代,是晚明藝術的源頭。王文治說,顏真卿之後,董其昌是第一人。袁宏道說,只有王維和蘇軾,才能夠與董其昌相比。這是兩個古代人對董其昌的評價,他們都沒有說「幾大」,而認為董宗伯是唯一的。歷代禮部尚書有很多,但是被後世一直以「宗伯」稱之,只有董其昌一人,「董宗伯」的稱呼是有深意的。


董其昌年輕時候以「狂生」著稱,考察他的個人經歷,他居然是一個人際關係大師。在中進士之前,他就是莫如忠(莫是龍父親)的學生,而且得觀項子京藏品,還受到王世貞稱讚,這些都是他交往能力的展示。進士之後,他的交遊更加廣泛,李慧聞的《董其昌政治交遊考》指出董其昌一生,與激烈鬥爭各種政治派別都搞好關係,因此認為他是一個圓滑人物。但是政治交遊僅是董其昌交遊的一個部分,事實上,董其昌與各種領域的人物,都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不獨政治上如此。一些藝術風格與他截然相反的人物,他也能夠放下身段去結交,譬如說畫家丁雲鵬,從藝術上看,他與董其昌是兩個方向。董其昌的朋友很多,還體現在他參加的聚會多,各種題跋中提到的人物多,董其昌在很多地方跑來跑去,大都數情況有重要的朋友與之會面,而且都是當時重要人物。那麼董其昌是如何保持這些廣泛的社會關係的呢?傳世董其昌大量手札,可能是這個秘密所在,董其昌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他長期贈送給朋友的「潤」,其實就是親筆信札,他不斷的、不厭其煩的給他認識的所有人寫信、寫信、寫信,估計他一生都在寫信,就像今天在 BBS 灌水。而董其昌一生書法的主要內容,也是非常流行的主流文學題材,什麼《赤壁賦》、《天馬賦》、《樂志論》、《舞鶴賦》,都是他反覆書寫的內容,不嫌厭煩,但是他一般不去書寫那些僻文,可知這個人的頭腦是非常靈活的。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從一個窮書生變成一個大地主,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他的第一桶金是如何獲得的?仔細研究各種資料,可以發現,董其昌一定是一個書畫商人,他收藏了很多古書畫,只有購進的記錄,沒有賣出記錄,在傳世很多著名書畫後面,都有他的題跋,很多還是一再題跋,可以想像,這種題跋其實就是他經營書畫的手段之一。如果考慮到他毫無心理負擔地為一些不太出名的山水手卷,都加上了「董元」的名字,可以推論,他不是一個獃頭獃腦的書生,而是一個精明的社會化人才,這些題跋同時也是他獲得經濟、人事關係利益的一個主要手段。他收藏過米芾的《蜀素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這樣的頂級名作,但是這些名作在他手中時間都不長,可以斷定,他把這些名作迅速轉手獲利了,他的第一桶金,一定來自古書畫買賣。雖然他極少談到錢,但是不妨礙他極其熟悉市場行情,他多次「易得名作」,也就是缺少現金的情況下,拿書畫交換書畫,這就是他熟悉書畫市場行情的主要標誌。如果我們發現他是一個手法靈活、手段多樣、重視人際關係、重視書畫利潤的商人,那麼他在政治上的八面玲瓏,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事實上,董其昌是被低估的書法家,主要是因為他的書法,貌似平和、看似隨意,但是有其內心的針對性,看起來好看的作品,不一定是真跡,那些初看古怪的,倒有可能是傑作。他的作品風格多,藏地分散,以往人們沒有可能匯聚他的各種風格作品進行綜合排比分析,更多時候是對著他的某幾件作品,進行盲人摸象,誤解在所難免。歷史上只有極少數有靈感的、有歷史眼光的收藏家、鑒定家,通過不太多的董其昌,認清其真實價值,對他表示了傾心之意。譬如我們熟悉的高士奇,在《江村消夏記》中說,董宗伯的書畫,另外單獨記錄,在《江村書畫目》這個賬本中,記載了他收藏的80多件董其昌真跡與贗品,其中贗品大約10多件,贗品的價格與真跡差不多,這說明他把贗品當真跡買進了,後來自己發現是贗品,這顯示高江村在真偽中,是摸爬滾打過的。如果想到他與康熙皇帝的特殊關係,可以想像,他一定在掌握了董其昌大量真跡之後,在康熙面前不斷吹噓,使得康熙相信董其昌是最好的書畫家,因此康熙一輩子堅持學習。否則,不太容易理解康熙為何獨愛董其昌,以康熙的字跡來看,他沒有能力對董其昌書畫下判斷。20世紀一個重要的書畫鑒賞家何惠鑒,是克里夫蘭博物館中國書畫藏品的主要建設者,他的學術生涯的最後一個重大動作,就是把當時世界最主要博物館董其昌作品,匯聚在美國堪薩斯城,舉行了一個重要的學術會議,留下了《董其昌的世紀》這兩卷本的、最好的關於董其昌的書籍,他在看盡了古代書畫之後,把目光投向了董其昌。啟功也感慨過,說我們罵董其昌,但是落筆就是董其昌的書寫方法,張嘴就說董其昌說過的話。八大山人就不要說了,直到80歲,還在向友人索看董其昌畫冊。現在我自己也有點這個感覺,20年前看博物館,希望看到石濤、王鐸,10年前看博物館,最希望看到宋元書畫,現在最希望看到董其昌的新作品。董其昌是一個深刻的傢伙,只有深通書畫者,才會轉到此中來,而且往往是最後轉到董宗伯這裡來。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從藝術上看,為什麼說董其昌難以理解?與趙子昂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看趙子昂的字,大多數單字很美,但是整體其實還是平靜的,與唐代楷書感覺差不多。看董其昌書法,則完全不同,董字大多數是起伏不定的,而且創造了很多特殊的辦法,看完董字,往往是感覺自身觀念受到了挑戰,而不是欣賞,從這個角度看,董其昌的藝術觀念非常現代。他的一些作品是直接針對藝術史上其他作品的,如果對藝術史沒有深入了解,也不可能理解董其昌。2012年6月我與浙江大學代表團到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參觀,在他們庫房,何慕文先生向我們展示了20多件頂級書畫,在滿牆宋元繪畫的背景下,掛了一件董其昌山水,其光彩奪目之意,雖宋畫不能掩也。董其昌的選擇,是針對前人的選擇,不是隨意的選擇,因此他的東西,與前人的作品是息息相關的——相反的或者是相呼應的,其出發點就不是給剛剛入門者看的。王羲之去世300年後才被唐太宗尊為書聖,董其昌可能也要到藝術史比較清晰的今天,才會被準確評價。董其昌其實就是明代書聖,也是最近350年的書畫宗師。董其昌的格調與王羲之也有點接近,就是淡而有神,大多數人一開始不會太適應,因為入門者都是喜歡重口味的,但是沉浸其中很久之後,最後一定會感覺到這種淡而有神的,才是頂級的。這與淡而無味,完全是兩回事。


為什麼說董其昌是明代書聖?因為他的方法影響了好幾代人。在董其昌之前,吳門書家的書寫神經過於緊張,用筆過於尖俏,取法比較單一,所以路子越走越窄,我估計明末寫字的人可能感覺到無路可走了。董其昌出來之後,筆法堅守唐宋那種複雜的傳統招數,與吳門書家簡化筆法的辦法完全不同,在姿態上取法晉唐,比較隨意放鬆,斷續之間無定規,寫出問題了也不在意,接下來補救,這個辦法使得時代書風為之一變,晚明很多書法家看了董其昌書法才有所領悟,不是字字求好,整體好就可以了,因此,晚明書家輩出,都是得到了董其昌的恩惠。董其昌一個最重大的改進,就是對書法史採取了「六經注我」的態度,他毫無心理負擔的宣稱寫米芾、顏真卿、李北海、懷素、褚遂良、徐浩,寫得像與不像,到位不到位,他都不太在意,而且隨意變化筆法,於是不斷出現新內容,而這種變化多端的書寫,五代楊凝式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董其昌書法存世特別多,大約在2000件到3000件之間,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大約相當於王鐸、黃道周、倪元璐、張瑞圖、傅山的總和,很多20世紀大畫家,譬如傅抱石、潘天壽,都沒有那麼多作品。在歷史的自然淘汰中,保存下來這麼多作品,一來說明董其昌寫得多,二來說明在自然淘汰中,董其昌的藝術存在明顯優勢。但是目前出版的董其昌真跡並不算很多,如果不算拍賣冊,大約只有300件上下,也就是整體10%多一點的樣子,這個數據無法探知變化多端的董其昌書法全貌。


初次接觸董其昌書法的人,可能感到無法捉摸,因為董其昌風格跨越太大,哪怕是蘇軾、黃庭堅、米芾這樣的大書法家,他們的風格是穩定、清晰的,但是董其昌的風格似乎是隨意變化的,而且似乎每年都在變化,有時候同一個時間段的書法,也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意味,這導致他的代表作也是不確定的,而這個特徵,有點像王羲之、顏真卿。王羲之眾多手札,風格跨越很大,很難說哪一個更好,《忠義堂帖》中的顏真卿書法,也是讓人感到難以捉摸,他們幾個人這種特徵,與歷史上其他書家有明顯差異。某一件董其昌書畫往往不是收藏家的目標,紛呈各異的董其昌書畫才是目標。


「南北宗」是董其昌在20世紀受到攻擊最多的環節,批判文章匯多得不得了,不用詳述了。根據最新的學術標準來判斷,董其昌恰恰在「南北宗」這個地方,做出了歷史性貢獻,而一些批評者,恰恰是吹毛求疵。因為面對大量的歷史遺存,董其昌提出了一個重大假說,就是「畫分南北」,而且提出了區分的標準。也許這是粗疏的、不完備的,但是任何學術的前進,都是從不完備開始的,而推進學術前進的最重大的標誌,就是新的理論的提出。在眾多吹毛求疵中,我們看不到任何新的、等量齊觀的假說,僅僅指責南北宗,這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任何理論。一定存在問題,重要的是新理論是否讓大家的思考上了一個新台階。從這一點上看,「南北宗」理論獲得了重大成功,「南北宗」是最近300年來影響最大的、處於統治地位的學說。西方人庫恩(1963)在《科學革命的路徑》中,把這個問題說的非常清晰,我們的可悲之處在於,到現在還沒有一個新理論,去取代「南北宗」,也沒有人去學習庫恩。


贗品一說,也是攻擊董其昌的明顯題材,董其昌生前存在代筆人,這個問題是比較肯定的,寫字其實很累人,而董其昌自己也是自負高妙,對於一部分註定無法理解他書法的索字者來說,找一個代筆人也許是唯一應對之道,雖然現代人覺得這樣做有些不道德,但是對於董其昌來說,他不能為了現代道德,把他自己累死,或者把他的外圍朋友得罪光,所以,這個問題是需要考慮到董其昌的具體歷史環境的。而且,我們發現這個代筆人特別聰明,他「創造」了一種董其昌的風格,寫得還不錯,有點類似2012年倫敦奧運會入場式中,印度代表團中混入的那個紅衣人。這個人也認識到董其昌千變萬化,不可捉摸,他估計後人難以判斷董其昌是否這麼寫過,所以放手書寫。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清代也有幾個人模仿過董其昌,王文治並不是最接近的,沈筌可能更加接近一些,徐邦達在1992年《董其昌的世紀》中也討論過董字贗品的問題。但是模仿的人,都是比較接近董其昌某一兩種風格,沒有人可以臨摹董其昌的所有風格,特別是董其昌書法中最要緊的地方,《畫禪室隨筆》中說的「轉束」——也就是潘良楨先生一直強調的「收緊筆道」這個環節,沒有人可以做好。目前出版業發達,所有董其昌作品被逐漸匯聚在一起,仔細比較,贗品與真跡之間的差別依然是重大的,董其昌用筆重則姿態輕鬆,用筆靈活則姿態沉穩,絕不會出現濁重或者輕浮的狀態,貫穿其中隨意高妙的意思,更是無人可敵。


由於董其昌水平高、變化大、數據不完備,如何應對呢?這迫使我們除了盡量多搜集資料,還需要採取一個理論推進的辦法,也就是加深對董其昌思想的理解,主要辦法就是靈活學習《畫禪室隨筆》,死看這本書當然沒有用處,拿這本書與董其昌作品對照閱讀,互相印證,就會發現,董其昌的手底下確實會出現技術問題,但是董其昌的頭腦不會出現問題。他是明代書聖,所以他一定會在書法中提供新內容,如果一件書法顯得平庸了、重複了、熟悉了,那就非常可能不對了。


因此,目前鑒定中,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看風格,也不是看破綻(董其昌真跡經常出現初看一塌糊塗的情況,贗品倒是四平八穩的),而是在考慮,董其昌是否會如此嘗試書寫?是否在與書法史上某種風格對話?如果完全一個字一個字比較,那麼有時候可能會被贗品迷惑的,因為有些贗品確實接近真跡。特別是在同樣內容出現的時候,譬如說,董其昌寫過很多本《天馬賦》,寫過很多《樂志論》,也臨過很多《宋四家》,寫過好幾本《裴將軍詩》,如果一字一字死對,那就完全失誤了。你得看這些書寫是否符合董其昌自己的發展軌跡,這才是最重要的。


董其昌是在中國書畫看起來沒有道路的情況下,開闢了新道路,而且這個道路很寬廣,導致後來追隨者都可以從中獲取成就。從這一點上看,董其昌同時代的人很有眼光,很多人當時讚揚他就比較到位,後來人對這個董宗伯也是讚譽有加,董其昌是為最高層次的那些書畫探險者服務的。只是到了20世紀,董其昌有一個階段比較倒霉,被人反覆攻擊,今天看來,攻擊者首先沒有搞明白董其昌的服務對象,所以,所有的攻擊,也就是驢頭不對馬嘴了。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最中國的雅緻生活!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董其昌臨王羲之《蘭亭序》


您可能感興趣

董其昌臨《蘭亭序》
趙孟頫《臨蘭亭序》
大師臨帖|趙孟頫 臨王羲之《蘭亭序卷》(無錫博物館藏)
乾隆臨《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集》字帖
劉炳森隸書《蘭亭序》
宋仁宗、清康熙臨《蘭亭序》
台灣陳國昭精臨《蘭亭序》
董其昌臨《蘭亭序》,經典再回放
林則徐 小楷《蘭亭序》
林則徐小楷《蘭亭序》
盧中南臨歐體《蘭亭序》:演繹楷書之蘭亭!
國之瑰寶書法名帖,書聖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高清單字版
宋 陳繼善楷書欣賞《蘭亭序帖》
清代林則徐小楷《蘭亭序》拓本、臨《寒食帖》墨跡
唐伯虎書《蘭亭序》
趙孟頫臨《蘭亭序》和《聖教序》,哪個更贊?
王羲之《蘭亭序》筆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