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談心:「綿里藏針」是天下草包自我寬慰的借口

李鴻章談心:「綿里藏針」是天下草包自我寬慰的借口

人生在世,自當千錘百鍊,鐵杵磨針。即使不能亮劍,亦要亮「針」,否則人家如何知曉你有真功夫,「綿」里還藏著「針」,而非草包呢?倘或有「針」在手,而深藏不亮,待到銹跡斑斑,亮無可亮,「針」亦成「綿」,蹉跎一生,亦無非一造糞機器而已。


「綿里藏針」實已成為天下草包自我寬慰、自我解嘲之借口。千奴易得、一才難求,鋒芒該露須盡露,莫使刀光空對月,此乃為國而謀,亦是為己而謀……

李鴻章談心:「綿里藏針」是天下草包自我寬慰的借口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孟德的詩,是李鴻章極喜愛的。橫槊賦詩,迎風高歌,絕非感時傷懷之悲吟,實為豪氣干雲之壯曲。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大丈夫縱能頂天立地,力拔山兮氣蓋世,也不過白駒過隙,瞬間而逝。自當「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何敢虛擲光陰、自縛手足,作瞻前顧後之小兒女態?


「馬是出群休戀棧,燕辭故壘更圖新」,雖是李鴻章年少時塗鴉之作,卻信奉至今。李鴻章之一生,波瀾起伏,千迴百轉,卻從來一往無前。世人皆以為鴻章「激進」,而曾師(曾國藩)「謹守」。曾師講求「持盈保泰、韜光養晦」,乃至憂讒畏譏、戰戰兢兢,極為身苦亦心苦。而李鴻章卻素喜率性而為,有事就做、有話就說、有屁就放,痛快辦事、拚命當官、直率做人,不藏不裝,不退不讓。人或曰,「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李鴻章不敢以大英雄、真名士自居,但天若有情天亦老,該出手時就出手,豈不快哉?

李鴻章談心:「綿里藏針」是天下草包自我寬慰的借口



祁門之爭

李鴻章自入曾師幕府,蒙曾師朝夕教誨,受益匪淺。曾師為人嚴謹,作息甚為嚴格,每日聞雞而起,卯正時分(早上6點)必與眾幕友一同早餐。李鴻章貪睡,總趕不上,他偏要等李鴻章一同上桌。李鴻章無奈,亦只得勉強趕起,胡亂盥洗,朦瞳前去過卯,甚以為苦。待到習以為常,卻亦不覺其苦。及至李鴻章開府建牙、自成一派,亦能起早,才覺受益不盡,甘甜無窮。


起初,李鴻章戀床,曾師無非偶令隨從相催,豈料日後傳言既廣,卻說成曾師派差弁、巡捕絡繹來催。更有附會者說,曾師飯後告誡李鴻章:「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唯一誠字而已。」此等野叟村言,無非欲拔高曾師之嚴謹,卻顯得李鴻章冥頑懵懂、失於自律,亦顯得曾師小題大做、氣宇狹小。


曾師其實外冷內熱,極是能和屬下打成一片。一日三餐,曾師從來都與我等同桌共食,不另開小灶。飯後,即圍坐談論,證經論史,娓娓不倦,都是於學問經濟有益實用的話。吃一頓飯,勝讀一回書。他老人家極愛講笑話,說得人人大笑不止,東歪西倒,他卻兀自端坐,一點不笑,以五個指頭作耙,只管捋須。


曾師幕府之中,最能暢所欲言。曾師每辦一事,無不集思廣益,召集眾幕僚,詳告事由,命諸同人各擬一稿,擇其最善者用之,且遍告曰:某君文佳。倘皆不合,方才自擬文稿。如有勝己者,則曰:吾初意云云,今某君文勝吾,吾用之矣。即將己稿棄去。於是人人爭先,相互磨礪,日益精進。


李鴻章之張揚本性,不僅不受約束,反得鼓勵。咸豐十年(1860年),曾師率軍進駐祁門,拆城牆而改建碉堡。當時李鴻章正在軍中,竭力勸阻曾師。因祁門地形如在釜底,正是兵家之所謂絕地,易攻難守,不如及早移軍他駐,以免臨事危難,鑄成大錯。不料,曾師於此事已有定見,固執不從,再三爭諫,曾師卻說:「諸君如膽怯,可各散去。」

此時,皖南道李元度率師守徽州,曾師嚴令其守城毋戰。元度不聽,出城與長毛(太平軍)大戰,大敗而逃,徽州於是淪陷敵手。元度於亂軍之中失散,多日方回大營,卻不留營聽勘,徑自回鄉。


曾師大怒,命李鴻章草擬奏摺,彈劾元度。李鴻章以為,元度實非統兵良材,今遭大敗,非其之過,過在「將將之人」,用非所長。且元度是與曾師同患難之老人,過往功績卓著,不可因一戰之敗而責之,乃率眾幕僚為元度說情。


曾師猶自不肯,李鴻章無奈,只好說:「果必奏劾,門生不敢擬稿。」


曾師亦說:「我自屬稿。」

自此,李鴻章已是騎虎難下,只能說:「若此,則門生亦將告辭,不能留侍矣。」


曾師說:「聽君之便。」


李鴻章於是辭職而去,回江西兄長家,奉老母同住。

李鴻章談心:「綿里藏針」是天下草包自我寬慰的借口



綿里藏針


曾師為人,雖能禮賢下士、集思廣益,但主見極深,一旦定規,即不計代價一往無前,「雖萬千人吾往矣」,且向來對梗令者「誅之不貸」。李鴻章雖深知此點,但鴻章亦是一講求原則之人,不惟上、不惟師、只惟實,寧折不彎,此西人所謂「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曾師既納李鴻章於幕府,其所指望者,在於人才,而非奴才。以曾師位高權重,想用奴才,還不信手拈來,何需再添李鴻章一人、且待之如家人子侄呢?倘或李鴻章一味逢迎,順毛摸驢,於曾師何益?於鴻章亦何益?李鴻章唯有直言進諫,方能公私兼顧。


祁門之憂,未幾成真。長毛之「侍王」李世賢攻佔景德鎮,縱兵圍祁門,曾師被困,情勢危急。曾師甚至立下遺囑,預備捐軀於此。後得湘軍各部死力相救,轉危為安,遂移營長江邊之東流鎮。曾師因此數度來函,邀李鴻章回營襄助。時李鴻章髮妻周氏病重,李鴻章難以脫身。曾師乃來信相責:


「閣下久不來營,頗不可解。以公事論,業與淮揚水師各營官有堂屬之名,豈能無故棄去,起滅不測?以私情論,去冬出幕時,並無不來之約。今春祁門危難,疑君有曾子避越之情,夏間東流稍安,又疑有穆生去楚之意。鄙人遍身熱毒,內外交病,諸事廢擱,不奏事者五十日矣。如無醴酒之嫌,則請台旆速來相助為理。」


捧讀此信,李鴻章淚沾衣襟,待髮妻病勢轉好,即束裝趕赴東流大營,仍入曾師幕府,交好如初。自此,凡有軍國要務,曾師皆與李鴻章籌商,毫無芥蒂,倚重信賴,遠勝從前。不久,曾師即薦李鴻章籌建淮軍,自此開創李鴻章一生事業。追根溯源,此實「祁門之爭」之效果也。


祁門之爭,李鴻章鋒芒畢露在先,曾師包容大度在後。師生相知至深,無門戶之見、無猜忌之防,以道義相許、國事相期,方得圓滿。


世人皆謂,「綿里藏針」乃曾師風格,李鴻章身為曾師之大弟子,卻未能效仿、亦不願效仿之。李鴻章以為,曾師之「綿里藏針」,非僅其個性使然,亦是形勢使然。曾師擁兵數十萬之眾,權重震主,功高不賞,實已身處風口浪尖,亟亟乎激流勇退,為的是自去嫌疑。世人若不察此中無奈,身無尺寸之功,卻去學曾師之韜晦,豈不東施效顰、可笑之至。


其實,曾師亦曾告誡諸弟子:「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即修身齊家,亦須以明強為本。換言之,大丈夫在世,自當鋒芒畢露,勇於擔當,尤其當此天下板蕩之時,理應建功立業,一往無前。


可悲的是,如今世風日下,「綿里藏針」實已成為天下草包自我寬慰、自我解嘲之借口。即令初生牛犢,亦是老氣橫秋、暮色蒼茫,但知察言觀色、唯唯諾諾,習奴才之嘴臉,效官場之陋習。其中間或有千里馬者,亦隨大流,藏鋒鏑,庸庸碌碌,廝混於槽櫪之間,自以為韜光養晦,以待來日一呈雄姿。


殊不知,槽櫪之間最能消磨騏驥靈駿。千里馬不以千里為志,畏畏縮縮,以駑馬之樂為樂,以駑馬之憂為憂,逢迎媚俗,即使終有出頭之日,亦已將一身銳氣及才氣消磨殆盡,只剩下酒囊飯袋。龔定庵(龔自珍)詩云:「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以吾中華之大,而終究萬馬齊喑,除卻「伯樂不常有」之外,千里馬之甘於沉淪,和光同塵,亦是一大緣由。


人生在世,自當千錘百鍊,鐵杵磨針。即使不能亮劍,亦要亮「針」,否則人家如何知曉你有真功夫,「綿」里還藏著「針」,而非草包呢?


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俱文章」,而「世事人情」之「綿」,其根本亦在於手中有「針」,倘或手中無「針」,世事越洞明、人情越練達,則草包亦越大,於國無益,於民有害。倘或有「針」在手,而深藏不亮,待到銹跡斑斑,亮無可亮,「針」亦成「綿」,蹉跎一生,亦無非一造糞機器而已。


千奴易得、一才難求,此實為李鴻章寄厚望於後世英才銘記於心之宗旨。鋒芒該露須盡露,莫使刀光空對月,此乃為國而謀,亦是為己而謀。

您可能感興趣

從王陽明心學談心靈安頓,原來我是多麼的無知啊!
劉濤半夜不睡覺,和王珂枕邊談心,網友:正愁沒夜宵呢狗糧就來了
從王陽明心學談心靈安頓,原來我是多麼的無知啊
迪麗熱巴與鹿晗談心,不小心爆了自己手機號,卻被鹿晗一句話搶鏡
陸元琪談心動瞬間 爆料袁惟仁每天都…
女神說心情不是很好,要我陪她到野外談心
授銜大會前一天,周總理親自給此中將談心,彭德懷也佩服他!
姐妹情深過周末!劉濤蔣欣坐地喝酒談心
女友當初給我戴綠帽,三年後找我談心,她是幾個意思?
別只顧著玩,你倆談談心吧
早安心語:要臉別談心,自卑別談情
心情樹洞:兩人不說愛之談心
請珍惜那個:給你真心,對你關心,哄你開心,陪你談心的人
你準備好與劉亦菲談心了嗎?
楊冪阮經天拍攝現場談心擁抱,《扶搖皇后》這麼甜就不霸氣了!
謝霆鋒出席活動侃侃而談心情好,穿那麼厚不熱嗎?
自製酒鬼花生,和老公邊喝酒邊談心簡直美滋滋!
鹿晗和關曉彤戀情公開後,我們與粉絲們談了談心
陳珮騏透過直播談心境 不想再假裝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