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匠精神」在日本能延續到今天?
摘要由於日本歷史上這種「不以炫富為榮」的文化土壤,江戶時代手工業發展以後,工匠們「以完美和極致為榮」才成為了近代日本的價值觀。
今年3月,「工匠精神」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後,成為輿論的熱門話題。國內很多人把「工匠精神」看成是一種職業精神,「是一種認真精神、敬業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把工作當作賺錢養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樹立起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給客戶無可挑剔的體驗。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做出打動人心的一流產品」。其實不僅如此,「工匠精神」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和人格素質。
不以炫富為榮」是日本「工匠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
說到「工匠精神」,很容易想到「日本製造」。日本很多中小企業都有非常出色的「工匠」。有家螺絲釘工廠只有五六個人,但能做出大到宇宙飛船、小到顯微鏡上的螺絲釘。工廠雖小,世界聞名。還有一家唱片和唱針的工廠,儘管很多廠家早都不幹了,它卻一直維持至今。現在,世界各地的訂單都到這家公司,生產是超負荷。老闆說:「我喜歡這個行業,哪怕在這個行業處於低谷的時候,我只要能吃上飯,決不放棄」。日本這樣的中小企業遍布各行各業。
21世紀,「工匠精神」不僅演變為大規模生產的質量管理和服務業的殷勤周到,也體現在很多普普通通日本人的行為中。我的一位日本朋友的母親95歲,過去是一位專業主婦,喜歡做手工藝品,現在每天還是堅持做一倆個小時。95歲高齡的老人用各種材料做的蔬菜水水靈靈,做的小動物栩栩如生。老人說她只要她能動就繼續,要用手工藝品做一個植物園和動物園。在筑波大學時有一家蛋糕店的點心很好吃,很多人都從好遠的地方一大早趕來排隊,每天限量生產,來晚了就買不到。兩年前回筑波時我又去了那家店,二十幾年過去,還是老樣子沒有擴大,只是點心更好吃了,那味道真叫絕了。這樣的小小蛋糕店、拉麵店、壽司店、麵包店、理髮店隨處可見。
訪日的中國遊客從2011年的45萬增加到2015年的499萬,大家親身體驗了「工匠精神」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舒適和溫馨,給經濟帶來的巨大效益。很多人都不禁發問,在如此製造產業化,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工匠精神」為什麼在日本能延續到今天?其實這也是我長期思考的社會學問題,為什麼同樣的科學技術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果。日本的「工匠精神」是經過幾百年,幾代人的傳承,才演變為日本人的民眾素質。
「不以炫富為榮」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剛來日本時去水戶的皆樂園,日本朋友告訴我這是日本的三大名園之一,是水戶藩第9代藩主德川齊昭1833年建的庭園。我當時的第一感覺是,房子太簡陋,園子不如中國的有錢人的後花園。再看看現在日本富人集居的蘆屋市的所謂豪宅,和美國、中國的豪宅相比簡直就是寒舍。由於日本歷史上這種「不以炫富為榮」的文化土壤,江戶時代手工業發展以後,工匠們「以完美和極致為榮」才成為了近代日本的價值觀。
「榮辱、貴賤、信譽」的價值觀是「工匠精神」得以傳承的文化土壤。日本近代雖然在政治上走過歧途,有過效忠天皇的教育,但從未觸及過民眾「榮辱、貴賤、信譽」等民眾的價值觀。江戶時代「士農工商」階層中的「工」,也就是工匠們把自己的產品看成是自己人格和信譽的表現,他們不以功利、不以富貴論榮辱,對工作的堅持、對難度的挑戰逐漸演變成普通民眾崇尚的價值取向。至今,追求極致、挑戰自己的年輕人還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各種各樣的「控」。日文叫マニア,英文叫Mania。他們對自己喜愛事物的精通程度的深度、廣度讓你驚訝不已。以前有一個專業人員和「控」們比賽的電視節目,結果都是「控」勝出。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20歲左右的東京都營公共汽車的「控」。不僅對東京都營公共汽車上百條的路線、停車站、巴士到每一站的時間、巴士的車型、製造年,甚至精確到巴士內下車通知停車的鍵鈕的出廠日期都了如指掌,對哪一輛巴士維修時換了哪一廠家的鍵鈕對答如流。
長治久安的政治體制、安分守己、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有助於「工匠精神」的傳承。江戶時代天皇和幕府的二元政治,戰後根除了政權更替給經濟活動帶來的混亂。
經濟富裕以後,追求人生價值是「工匠精神」在現代社會得以傳承的民眾基礎。戰前,日本大多數民眾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想往」工匠「那樣追求極致,心有餘力不足。60年代經濟富裕以後,開始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追求極致、在自我挑戰過程中享受成功和幸福。日本很多人從小喜歡麵包師、護士、美容師、動漫設計等,他們不考大學,直接報考這些專業的職業中專或大專。家長也不強迫他們拚命去擠高考的獨木橋,大多數日本人認為工作如果只是為了賺錢,那是一種忍耐和痛苦,如果從事自己喜歡,而且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僅可以做得出色,又能掙錢又能享受人生。
再好的文化土壤都會遭遇各種內在外來的破壞。呵護「工匠精神」傳承的重要因素是公正的評價機制和法律監管。日本各行業的評價不受行政的干擾,消費者的評價絕對客觀。「短、平、快」,「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等於承認自己沒有競爭力。這樣就形成了存良去莠的評價機制。企業和商家把信譽看成是上一輩留下的財富和遺產,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不能輕易自己毀了牌子。日本也不乏不擇手段、弄虛作假、獲取名利的人,但是一旦被揭穿,不僅要承擔刑法責任,民法訴訟的索賠會讓他傾家蕩產,社會的譴責會讓其很難翻身。
日本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優秀學生,職場也沒有先進和模範。電視、電影中的聚焦點並不都是成功人士,很多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不僅如此,每個人的身邊都有,認真、勤勞、追求極致的熟悉身影。「工匠精神」深受尊重,相互影響,形成了日本民眾素質的軟實力。
任何社會,「工匠精神」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需要幾代人的文化沉積和社會系統的有效機制。只要政治能夠給個人和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空間;法律能夠發揮「揚善懲惡」的有效機制;民眾能有以勤勞敬業為榮、懶惰奢侈為恥的價值觀;社會能有長治久安、安居樂業的環境,中國的「工匠」就能重新得到應有的尊重,「工匠精神」就有可能在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中得以體現。(文/陳立行)
※日本的「貓の日」 到底是什麼鬼?
※細說號稱「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為何能延續至今?
※日本十大怪事,只有在日本才能見到
※土用丑日,日本為什麼要在這天吃鰻魚飯呢?
※沒有柴犬的日本,那還能叫日本?
※在日本打工3年:她經歷的日本真實生活到底什麼樣?
※只能帮你到这儿了!日本撩妹圣地就在此处……
※如果在日本,你的工作一年能掙多少錢?
※日本和尚為什麼能娶妻?
※春天來了,到日本看看櫻花吧
※從不喜歡日本到愛上日本,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今年夏天,日本妹子們就是靠這些早餐瘦下來的!
※日本人早餐到底吃什麼?竟然大清早就排成一條龍!
※都說日本廁所好,到底好在哪兒?
※想去日本的青春,不被「訓」怎能叫完美?
※日本「奇蹟動物園」無人問津到日本第一,究竟他們做了什麼?
※即將出發去日本,我該準備些什麼?
※日本到底有多污?
※日本天皇居然要提前退位,皇室到底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