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源的香火

魏源的香火

魏源的香火


劉誠龍


許是熟悉的地方果真沒有景色吧。走過了許多地方,到過了許多名城,然則身居湖湘,名勝如張家界,名城如鳳凰城,都未曾履足;蔡鍔故居距我所居之地,僅一桿之遙,也是去年才去過一次;魏源故地,曾國藩故地,都在百里方圓內,卻一直未曾朝拜。季節交接,趁小假,約二三友,奔趨隆回金潭,恭燃一柱心香,拜訪魏源先賢,也算了卻一樁夙願。

「酒賒瀟洒倚花欄,醉眼頻開仔細看。五色祥雲橫石壁,三更朗月照金潭。形排筆架呈青嶂,髻旋田螺擁翠巒。尤愛文昌高建閣,千秋勝跡壯奇觀。」魏源故居景色,算不算千秋勝跡,當仁見仁智見智,而其村野風光確實也是自成一格,青嶂合圍,圍出一疇田野,舒展開闊,坦蕩如砥,田野中間,農人披蓑衣戴斗笠,策牛耕做,吆喝之聲,四面擴散,聲音撞到山巒上,彈而回,回而應,粗糲的老漢嗓音就染了山青樹綠的韻致;再看山川形勢,形排筆架,團擁翠巒,鄉親屋居,隨山麓而建,柴門犬吠,桃巔雞鳴,更兼小溪流日夜潺潺,魏源曾美其故鄉曰桃花源,也不完全是夜郎自誇,是很有景色做底的。


魏源故居卻不在山麓之下,獨立於田疇中央,四面翠柳,交相掩映,風吹起,翠柳依依,我們走進去的時候,魏源不在,其老屋在。魏源老屋是一座四合院,很寬很闊,功能齊配,有堂屋,有神堂,有廚灶,有茶室,有澡堂有衛生間,還有幾間專供客人客居的客房,更在二樓之上,有一闊大私塾,除了少年魏源不在,其課桌課椅俱在,其黑板與板凳俱在,教師宿舍俱在,挑開細格子木窗,近看稻菽,遠眺山色,少年魏源朗朗書聲與風吹稻花之書香歲月,可堪我輩遐想。


與蔡鍔故居相比,魏源之家算得上是人間天堂了;魏家是當年望族,依靠經商而成富家,「服賈經商,財源稱意。」更是家族興旺,魏源祖父孝立公,生了10大金剛,他為每個兒子都修建了一套四合院,今之所見的魏源故居就是其祖父給建的。據說其祖父為富而仁,常常大白天穿著數條新褲出門,碰到窮人,說:哎呀,天氣好熱啊,褲穿多了,你給我幫個忙,給我穿一條;更有壯舉是,有年賺了大錢,擔了銀子往官府去,代一都百姓交了稅賦,一都比一鄉大,大致相當撤區並鄉時際的一區吧。魏源曾說:「金灘山水環繞,原隰廣平,加以前人德澤之所加,非止掇一科利一邑之榮己也,將必有忠信材德奇偉之士出乎其間,以亢宗而起家。」所謂前人德澤,指的就是其祖輩樂善好施吧。民間都有一種宗教信仰:先人做好事,後代出人才,家族若要出人,就要多行善。


忠信材德奇偉之士真的出乎其間了,在萬馬齊喑的千年變局時節,魏源奇峰突起,不僅亢宗而起了家,更是亢世而起了國,他以《聖武記》,以《海國圖志》屹立於中國思想界,喚醒沉睡中的國人,睜開眼睛去瞭望世界。梁啟超說:「魏源著《海國圖志》,倡師夷長技以制夷之說,林則徐之創譯四報,實為變法之萌芽。」對魏源開啟國人心智高贊不已,而究其實梁啟超對魏源的評價並沒過高,多有不及,日本學者論魏源,稱之曰:「建諸天地而不悖,百世以俟天挺偉人。」日本明治維新,是因「無不得《海國圖志》讀之煩焉悱焉,攘臂而起,遂成明治尊攘維新之大業,則源有以發其機也。」

中國人著作的經世振國的思想大著,在中國卻是棄而不用,讓日本白揀了研究成果而去,一代思想大家在日本倍受尊崇,在中國本地卻是情形暗淡生平慘淡:「忠智之士,憂國著書,其君不用,反而資之他邦。」魏源為國設置興國路徑更有人謾罵不已,「默深病狂,由於喪心……晚節末路,人稱羞之。」士子昏聵,不足為道;朝廷昏聵呢,國人都無道了,誰還有甚活路可走?魏源本在朝里體制中,可將其大道實踐國土的,奈何只是一個從五品的地方小吏!充其量是高配為副廳的縣委書記,做得甚事?縱或是為官一地吧,魏源也造福不了一方,魏源在高郵知州任上,被人蔘劾「貽誤軍機」,朝廷下詔「魏源著即革職,以示懲儆」。


晚年魏源已是心灰意涼,他一生以入世為抱負,到了此時,絕然出世了,「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千古萬古人,消磨數聲里。」眼睛一開一閉,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開,一生過去了,魏源心中悲涼,怕也是無人體會的;魏源入世,入得專一;魏源出世,出得執著,人間俗務,已拋卻心外,縱或是老朋至友前來相訪,也懶得理睬,終日「閉目澄心,危坐如山,客至亦不納。即門生至戚,接二三語,便寂對若忘。」其心境是「掃地焚香坐,心與香俱灰,沉沉寥寂中,冥冥花雨來。」


魏源經世,何其痴心;魏源出世,何其決絕,魏源的心路歷程讓人慨嘆,何以如此?何必如此?不該如此而竟如此,讓那些憂國憂民者情何以堪?心何以寄?


魏源祖父生育10子,繁衍而成龐大家族,而魏源,創造力趕不上老祖,卻也曾生育二子,次子昌耆13歲時,攀援橘樹摘橘,墜地而亡;長子魏耆一口氣給生了5男兒,惜乎長子魏璽與晚子魏虎,未及成年而夭殤;次子魏桂娶婦兩房,均未留後;三子魏恆,生了四子,也是脈斷;四子魏繇,二男三女,二男一為16歲一為3歲,都是天不假年;三女之中,長女夭折,次女終生未婚,三女魏韜,沒進過學校,全賴二姐在家輔學,詩詞翰墨,樣樣拿手,只是佛緣深,俗緣淺,獨身60年,追隨老祖禮佛,於1992年到佛祖面前聽佛經去了。聽講解員說,魏源後代已無男傳,只有外甥女一系之血脈在延綿了。同行二三子,不勝唏噓。


站在魏源故居,瞭望蒼冥,人生玄秘,無可問天。魏源有憾嗎?有,魏源所憾者,憾當時思想不能起造當時,而其實這一點也無憾,思想的特質往往是無用於當時而常常延澤後世,魏源著作傳頌國土,傳諸海外,大傳於時,盛傳於今,其傳於千古萬古之歷史長河,那是一定的。我們有嘆嗎?有,所嘆者,以世俗觀,魏源血脈傳於一時未能源遠流長。

究竟這一點也無可嘆,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人生誰不滅?與江河一樣不廢流的,只有思想吧,創造思想體系比誕育肉身子息更為久長而永恆。跨出魏源故居,站在草長鶯飛的田疇中,看那山水處,雞鳴犬吠,牛哞人喚,子規啼血,布穀催春,世局雖有悲歡,人間依然生機勃勃;再看彎彎山路,人來人往,雖談不上絡繹,也是未絕,來者來,去者去,來者是魏源神龕朝拜人,去者是魏源思想火傳者。魏源思想之血食永是綿延而無斷。

您可能感興趣

靚了!醉了,美麗的魏源湖
魏源、曾國藩、黃興和近代中國軍事變革
魏源的邊疆史地研究述略
魏源屢試不第之謎
魏源的《海國圖志》震驚了日本人,日本掀起最後一次對中華的崇拜
啟蒙思想家魏源與洋務運動有什麼緊密聯繫?
日本明治改革成功,兩個中國人才是關鍵,不是魏源!
湖南一個縣,1947年才建縣,人口超過120萬,是魏源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