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是誰?他和周杰倫一樣需要得到關注
穆旦是誰?
估計這是很多人,在聽了某電商CEO發表「百年後人們都還記得穆旦,而周杰倫肯定就是垃圾」言論後,最先提出的疑問。
百年後的事情我們都不知道,誰會被記住,誰又會被遺忘,這是歷史的選擇,我們也無從斷定。生時顯赫死後不聞的有,生時籍籍無名死後名聲大躁的也有。
但我們知道,每一個生命都應該被同等地尊重,沒有經歷過的人生,也不要輕易去評價,更沒有理由去否定。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最後終將回歸塵土,而否定活著的意義。
當然,這次網路罵戰中最無辜的就屬穆旦先生了。作古多年,還要因這事被拉上熱搜,甚至可能只是因為某些人的炒作,要知道穆旦先生只是「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的人。
如果你高中語文課本仔細讀過,你應該記得有一首《讚美》:
走不盡的山巒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數不盡的密密的村莊,雞鳴和狗吠,
接連在原是荒涼的亞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嘯著乾燥的風,
在低壓的暗雲下唱著單調的東流的水,
在憂鬱的森林裡有無數埋藏的年代。
……
我踟躕著為了多年恥辱的歷史仍在這廣大的山河中等待,等待著,
我們無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然而一個民族已經起來。
這首詩的作者便是穆旦。
而更多的時候,他是以大翻譯家查良錚的名號為人所知。由經他翻譯的作品,甚至被王小波認為是:最好的文字。
他有著魯迅般的孤獨與深刻,可惜一生總在創作圈外徘徊,與其才華相比,他留下的作品實在太少太少。
穆旦,本名查良錚。1918年生於天津,海寧查家之後,論輩分,是武俠大家金庸的堂哥。
11歲時,穆旦考入南開中學,在校刊上發文時,始以「穆旦」(有時也寫成慕旦)為筆名,即將「查」拆成「木」和「旦」兩部分,並易「木」為穆。
十七歲時,穆旦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半年後轉入外文系。不久抗戰全面爆發,穆旦隨校入西南聯大學習。1940年二十三歲的穆旦畢業後留校任教。
西南聯大期間,穆旦所代表的「九葉詩派」轟動文壇。聞一多編寫《現代詩鈔》時,就曾破例選入穆旦詩11首,數量之多,僅次於徐志摩,可見穆旦在那時所受到的高度推舉。
因他們大膽引入艾略特等西方大家的寫作手法,拓展了白話詩的格局。如同「穆旦」這個詩名所暗示,他給他那個時代帶來了一次更為肅穆、宏偉的詩的破曉。
亂世之中,他本可求一方寧靜。但民族的危亡,始終讓他不能安心當一避世文人,「不打日本鬼子無法消除心頭之恨」。
1942年,二十五歲的穆旦加入「中國遠征軍」,以翻譯官的身份進入緬甸戰場。「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寫下了極其悲愴的一頁,最為慘烈的便是撤退野人山,堪稱血祭。
野人山是一片熱帶雨林無人區,綿延千里,濃蔭蔽日,更是猛獸成群,毒蟲遍地,人在其中一不留心便成白骨。再加上糧葯兩缺,戰後統計時據說有3萬餘人葬身於此。
穆旦就是經歷者,在失蹤五個月之後,死裡逃生,抵達了印度集合地。
這段經歷他極少向人提起,直到1945年他為紀念戰友寫下了《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
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
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
……
靜靜的,在那被遺忘的山坡上
還下著密雨,還吹著細風,
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
留下了英靈化入樹榦而滋生。
回國後,他當過小職員,也辦過報紙。報紙被封后,又頻繁地換了工作。最後,他決定自費留學美國。
1949年,穆旦與周與良在美國結婚,生活也趨於穩定,但他始終牽掛中國。1953年,夫婦二人輾轉香港回國,任南開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不久,因為參加過遠征軍,穆旦被列為「審查對象」。在隨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身不由已。出於對尊嚴的堅守,他幾乎停止了寫詩。
右為穆旦夫婦
但詩人的詩心又豈會輕易死去。
不願停筆的穆旦,翻譯普希金、拜倫、雪萊、濟慈等人詩作,由詩人成為了一個翻譯家。「就是這樣,還是留下了黃鐘大呂似的文字。」
明知出版無望,他將譯稿交給女兒,叮囑:「妥善保管,譯稿在中國,可能要很多年後才能出版。」
「假如中國現代文學尚有可取之處,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譯家身上。我們年輕時都知道,想要讀好文字就要去讀譯著,因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譯。這是我們的不傳之秘。」(王小波)
比如對奧登《戰時》組詩中一首詩的翻譯,這是詩人為一個死去的中國士兵寫的十四行詩:
他被使用在遠離文化中心的地方,
又被他的將軍和他的虱子所拋棄,
於是在一件棉襖里他閉上眼睛
而離開人世。人家不會把他提起。
當這場戰役被整理成書的時候,
沒有重要的知識在他的頭殼裡喪失。
他的玩笑是陳腐的,他沉悶如戰時,
他的名字和模樣都將永遠消逝。
他不知善,不擇善,卻教育了我們,
並且象逗點一樣加添上意義;
他在中國變為塵土,以便在他日
我們的女兒得以熱愛這人間,
不再為狗所凌辱;也為了使有山、
有水、有房屋的地方,也能有人煙。
原文:
Far from the heart of culture he was used:
Abandoned by his general and his lice,
Under a padded quilt he closed his eyes
And vanished。He will not be introduced
When this campaign is tidied into books:
No vital knowledge perished in his skull;
His jokes were stale;like wartime,he was dull;
His name is lost for ever like his looks.
He neither knew nor chose the Good,but taught us,
And added meaning like a comma,when
He turned to dust in China that our daughters
Be fit to love the earth,and not again
Disgraced before the dogs;that,where are waters,
Mountains and houses,may be also men.
譯文的準確、通暢,語感和節奏感,毫無文化上的隔閡,有的地方甚至比原詩更為開闊和深邃。「人煙」一詞,詩意盡顯。
這是一個詩人的曲折的自我實現,以翻譯的名義繼續堅守他所認同的精神價值。
再看卞之琳先生的譯文:
他用命在遠離文化中心的場所,
為他的將軍和他的虱子拋棄,
他給撩上了一條被,闔上了眼皮,
從此消失了。他不再被人提說。
儘管這一場戰爭編成了書卷:
他沒有從頭腦里丟失了緊要的知識;
他開的玩笑是陳舊的;他沉悶,象戰時;
他的名字跟他的面貌都永遠消散。
他不知也不曾自選「善」,卻教了大家,
給我們增加了意義如一個逗點:
他變泥在中國,為了叫我們的女娃
好熱愛大地而不再被委諸狗群,
無端受盡了凌辱;為了叫有山,
有水,有房子地方也可以有人。
兩種翻譯,韻味完全不一樣。一個是充滿了內心的涌動,一個則是冷靜的闡述。
1977年,穆旦因心臟病發逝世。
死前,穆旦在《冥想》一詩中,道出了自己的內心獨白:
而如今突然面對墳墓,
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四顧,
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
不過完成了普通生活。
1979年,穆旦被平反,1981年,葬於萬安公墓,在他的骨灰旁,放著終於能出版的《唐璜》。
※你是需要一個人,還是需要他?
※想要眉毛畫得好,你只需要這樣做!
※愛一個人,需要問是否值得嗎?
※聽說你想要孩子了?備孕也是需要技巧的,這些要點你需要Get到
※最近韋德需要你們的關愛,除了投票還需要你做這些!!
※得到一個霍金,只需要三步!看好了
※你總是罵你老公是狗,還天天需要他,他要是狗,那你是?
※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在哪?
※爱,就是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
※愛,就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在!
※愛情是你想要什麼樣的人,婚姻是你需要什麼樣的人
※我還需要一直等著你嗎?
※他只是剛好需要,你只是剛好在
※愛就是我需要你的時候,你都在
※如果你需要一個人陪你走到最後,我是不會拒絕的
※我們需要兩個段子手,你是嗎?
※我們都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知己?
※從很想要, 到不需要!
※我师父说:?拿得起,是需要能力的,很多人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