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為何喜歡留八字鬍?何時開始刮鬍子?和尚不是不長鬍子而是不留鬍子
是否留鬍子,在現代是個人審美觀念問題,但在中國古代,鬍子可是有很多「講究」的。秦漢人特喜歡留鬍子,以「多須髯」為美;唐宋時染鬍子大為流行,「好染髭鬚事後生」;南朝時出現刮鬍子現象,貴族子弟「無不熏衣剃面」。而出家人剃除鬚髮,不留鬍子,則為「遠離煩惱,究竟寂滅」
古人管面部鬚髮叫「鬍子」始於何時?
現代人「鬍子眉毛一把抓」,將面部鬚髮都統稱為「鬍子」,古人分得很細:嘴唇上的稱「髭」,下巴上的稱「須」,兩邊腮上的稱「髯」。故鬍子又有「鬍鬚」、「鬍髯」、「髯須」等不同稱呼。
成年男性的面部鬚髮,為什麼叫鬍子?這一問題不少學者都曾考證過。有一種觀點是,「鬍子」這一稱謂或與古代少數民族「胡人」有關。國學大師王國維即持此觀點:「中國人貌類胡人者,皆呼之曰胡,亦曰鬍子。」
胡人魏時多泛指西域人,隋唐後多指西北、北方的少數民族,男性胡人與中原人最大的不同是面部多長著大鬍子。早在秦漢時,人們已注意了胡人的體貌特徵,《漢書 西域傳》記載:「自宛以西至安息國,雖頗異言,然大同,自相曉知也。其人皆深目,多須髯。」
或許因為胡人「多須髯」這個原因,「鬍子」慢慢俗變為面部鬚髮的代名詞,但細究起來卻不盡然,先秦時已稱面部鬚髮為「胡」了。《詩經 豳風》中的《狼跋》一詩稱:「狼跋其胡,載疐其尾」、「狼疐其尾,載跋其胡」,意思是老狼往前走踩著鬍子,後退又被尾巴絆倒;後退又被尾巴絆倒,往前走踩著鬍子。
可能是受到許慎《說文解字》「牛顄垂也」釋文的影響,傳統都將詩句中的「胡」,理解為頸下垂下來的肉。實際上這是說不通的,哪有那樣的垂肉?應是從頸頜垂下來的長毛,或是頸下垂肉上長的毛髮,即所謂「鬍子」。
古人為什麼喜歡留鬍子?
關於鬍子問題,著名學者王力和沈從文曾在20世紀60年代有過一場有趣的爭論。1961年,王力在《紅旗》(第11期)雜誌上發表《邏輯和語言》一文中談了一個觀點:漢族男子在古代是留鬍子的,並不是誰喜歡鬍子才留鬍子,而是身為男子必須留鬍子。對此,沈從文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題為《從文物來談談古人的鬍子問題》的數千字長文,認為古人並不一定必須留鬍子。
針對沈從文的質疑,王力隨後發表副題為「答沈從文先生」的文章《關於鬍子問題》。
兩位大家的觀點究竟孰是孰非這裡暫且不論,但古人喜歡留鬍子是不爭的事實。古人對鬍鬚的這種特殊情結,或許與對龍的迷信和崇拜有關。
原來龍就長著「長鬍子」,當年黃帝騎龍上天,追隨者把龍的鬍鬚都拔了下來,掉到地上的龍鬚變成了黃帝遺留在人間的一把弓。此事即司馬遷《史記 封禪書》中所謂:「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 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顯然,司馬遷所記不過是一種神話,但鬍子的神性卻被他寫得活靈活現。
龍有鬍子,作為龍種的天子自然得有鬍子,鬍子因此也成了帝王相貌的「標配」,古代帝王大都有鬍子。如漢高祖劉邦,《史記 高祖本紀》稱他:「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鬍子長得越長越好嗎?
秦漢時,「多須髯」是美男子的標誌。據《續漢書》記載,東漢靈帝時鉅鹿郡太守司馬直「潔白,美須髯,容貌儼然,鄉閭奉之如神」。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的西漢權臣霍光,也因為有一把漂亮的鬍子,成為當時有名的美男子。《漢書 霍光傳》記載:霍光「長財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須髯」。
三國時期的名人更都是「大鬍子」,其中最經典的鬍子長在蜀國名將關羽的臉上,有「數尺長」。而最有故事的鬍子,是漢魏王曹操的鬍子。《三國演義》中專門寫了「曹阿瞞割須棄袍」的故事。
《三國志 魏書 崔琰列傳》記載,曹操手下的謀士崔琰鬍子極為漂亮:「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 容止》記載,當年匈奴來使,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安排崔琰替代他接見,他則「捉刀立床頭」,結果匈奴使臣說:「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到底什麼樣的鬍子才算漂亮?至少長度要過關。明謝肇淛《五雜俎 人部一》中列出了幾位古代名人鬍子的長度
晉太傅王育、十六國前趙政權開國皇帝劉淵「皆三尺」;崔琰「須長四尺」;劉淵之子、前趙昭文帝劉曜「長至五尺」。另外還有,南朝文人謝靈運「須垂至地」;明朝太子太師石亨、首輔張居正長子張敬修「髯皆過膝」。而張居正的鬍子也很長,《明史 張居正傳》稱他:「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
這些人都因鬍子長得長而留名青史。那麼鬍子長得越長越好嗎?也不盡然。相書上即稱:「須長過發,名為倒掛,必主兵厄。」
古人留這麼長的鬍子平時怎麼吃飯、搞衛生?一般有兩種辦法,一是如《三國演義》中關羽那樣保護鬍子:「多以皂紗囊裹之」;再是如編辮子一樣,把鬍子紮起來,稱為「纏須」。據《南史 崔祖思傳》,崔祖思的宗人崔文仲,曾獻給南朝齊高帝蕭道成「纏須繩一枚」。
古人愛留什麼樣的鬍子?
除了長度,古人對鬍子的顏色和形狀也十分在意。當年篡漢的新朝皇帝王莽,為了顯示自己精力充沛和淡定,便把自己花白的鬍鬚染黑,同時召幸在全國選出的後宮美人。此即《漢書 王莽傳》所謂:「欲外視自安,乃染其鬚髮,進所征天下淑女 」
染鬍子在唐宋時期尤為流行。唐詩人劉禹錫《與歌者米嘉榮》詩便稱:「近來時世輕先輩,好染髭鬚事後生」;南宋詞人辛棄疾《鷓鴣天》曾感嘆:「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
古人還專門研製出了用於染鬍鬚的藥水。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引《危氏得效方》:「染髭發用蝌蚪、黑桑椹各半斤,瓶密封,懸屋東,百日化泥,取塗鬚髮,永黑如漆。」
對於鬍鬚的顏色,古人以紫、黃為貴,即所謂「紫髯」、「黃須」。三國時吳大帝孫權就是紫髯,《太平御覽》引《獻帝春秋》記載,當年孫權與曹操手下名將張遼對陣,張遼事後才知道退走的「紫髯將軍」是孫權。曹操很器重三兒子曹彰,就是因為曹彰的鬍子為黃色,認為「黃須兒,定大奇」。
對鬍子的形狀,古人也有講究。鬍子的美醜一般由嘴唇上的「髭」決定,古人為何將口上鬚髮稱為髭?東漢劉熙《釋名 釋形體》是這樣解釋的:「髭,姿也,為姿容之美也。」
古人最喜歡留「八字鬍」,左右分兩撇,尾端或上翹或下垂。八字鬍近代又叫「仁丹鬍子」,與日本人只留鼻下中間一小撮的「方塊胡」完全不同,它是中國傳統且經典的鬍子樣式,如宋太祖趙匡胤的八字鬍,便最有代表性。但在明清以後,鬍子多流行下垂式,少了須尾上翹的神氣勁兒。
古人真的從不刮鬍子嗎?
古人認為,「物成乃秀,人成而鬚生。」鬍子與頭髮一樣,都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西漢時宣揚符錄瑞應的《春秋元命苞》甚至認為,「發精散為須髯。」因為如此迷信,漢魏及以前人是不會剃鬍子的,但到了南北朝時期,時尚有變,男子悄然颳起了鬍子。
北齊教育家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篇》有這樣的說法:南朝梁全盛時期,一些無所事事的貴族子弟多無學術,「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檐車,跟高齒履 」
除了追求時尚的青年一族剃面外,古代還有一類人也是刮鬍子的,這就是出家人。為什麼出家人要剃除鬚髮?《中國佛教百科全書 儀軌卷》「剃度」條給出這樣的說法:「剃除鬚髮,當願眾生,遠離煩惱,究竟寂滅。」這意思是,與凡塵作一個了斷。
還有一個現象應該說一下,目前常見佛像都沒有鬍子,這是否與剃度有關?應該有關係,但筆者認為不是主要原因。隋唐以前有的佛像便有鬍子,在唐宋以後則十分罕見,因為此時的佛被完全女性化,生理正常的女人是不可能長鬍子的,佛像自然也要「去須化」。
※中國男人為何喜歡留八字鬍?何時開始刮鬍子
※八字命理:女人婚姻不順的原因,看看你是不是這樣的?
※八字算命中的六衝金口訣,是否真是君子不刑不發不沖不達呢
※八字臉加菲貓,萌的不行,只因家裡太多養不了女子要送人
※七年的戀情,終究是敗給了八字不合?你究竟是不愛我了,還是真的迫於父母的壓力!
※精準預算:八字看你們一生子女緣,什麼時候懷孕,是否兒女雙全
※八字純陰必寡,女孩子是不是單身的一輩子的命,風水徐老師告訴你
※為人父母的八字中哪些因素對子女不利!
※從八字命理來看,看你的貴人是六親,還是朋友,還是你的同事?
※此人見孫子面相不凡,立馬要了孫子的生辰八字,多年後孫子當皇帝
※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呢,八字可以看出來嗎
※八字無財運是不是就會一輩子窮命?
※難道和她八字不合,別逗了,這才是你的她和他
※風水師來教你,如何從八字看你是否能夠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
※郭台銘:娶我女兒不必看八字 而是要看
※八字看哪些男人是愛情騙子
※剖腹產出來的孩子,他的生辰八字和順產的八字有何不同呢,還會准嗎
※連我的生辰八字都在說著:「我喜歡你,非你不娶」!
※爺爺第一次見孫子,說:把孫子的八字給我看看,之後孫子當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