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昏侯:當了27天皇帝真的幹了1127件壞事嗎?
摘要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有人對只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卻幹了1127件壞事提出質疑,但由於沒有足夠的證據,這種質疑的聲音漸漸遠去。現在不同了,埋藏兩千多年的文物出來「說話」了。
在劉賀屍骸頭部位置發現了7個精美的漆盒,這是漆盒上精美的動物紋飾
如果不是近年來漢代海昏侯墓考古取得的輝煌成果,人們對西漢廢帝劉賀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二千多年前史書的記載上。現在,就讓我們循著史書的線索,按照考古文物揭示出來的重要信息,還原一個真實的漢代海昏侯劉賀吧!
引子:兩副畫像、一張清單
史書上對劉賀還真的有個畫像。當年山陽郡太守張敞在寫給漢宣帝劉病已的「小報告」中,這樣描述已被貶為平民的劉賀:「故王年二十六七,為人青黑色,小目,鼻末銳卑,少鬚眉,身體長大,疾瘺,行步不便。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佩玉環,簪筆持牘趨謁。」還說「察故王衣服言語跪起,清狂不惠。」(見《漢書》)這個畫像除了說劉賀二十六七歲、身體長大外,其餘都是醜化。想想吧,劉賀是漢武帝與傾城傾國的美人李夫人的孫子,怎麼會是青黑色的臉上,長著小小的眼睛,尖尖的鼻頭,連鬍子都沒有,身上到處長著因為風濕病而起的疙瘩呢?還說他走路艱難,上身穿著短衣而下身穿著大絝,戴個不倫不類的惠文冠。已經是平民百姓的劉賀,身上還佩帶著高貴的玉環,文皺皺地拿著毛筆和簡牘跪見太守張敞。據此張敞得出結論:劉賀是個白痴。在這個畫像下面,還要特別註明霍光等滿朝文武給劉賀下的歷史結論:「繼位二十七日,行淫亂。」具體地說,就是「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廟,子萬民,當廢。」(見《漢書》)
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出土的眾多文物所揭示的劉賀,卻與這幅畫像截然不同。我試著根據出土文物承載的信息,為劉賀畫像如下:
身材魁梧,注重儀錶。雖然劉賀的遺體無法測量,但初步推斷其身高大約一米七五左右,在當時是大高個子,儀錶堂堂。出土兩面銅鏡,一尊銅鑒,還有成套的漆奩(化妝盒),都是劉賀的常用之物,說明劉賀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經常修飾。
圖為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銅臼和杵
揭秘海昏侯:當了27天皇帝真的幹了1127件壞事嗎?
儒家經典,熟讀於心。劉賀的老師王式是漢代有名的大儒,其弟子很多都成為朝廷的博士。在劉賀18歲前王式就讓他熟讀古詩三百零五篇。這次出土的漆器屏風上,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大幅畫像就充分證明,劉賀是尊孔崇儒的。正在清理的竹簡中,有《論語》《易經》《禮記》等儒家經典,更說明劉賀是「讀孔孟之書,行堯舜之道」的。
粗通醫術,仁者愛人。在出土的竹簡和木牘中,還有一部分是醫藥方面的書籍。而很大一部分青銅器都與製藥有關,如溫鼎和染爐(被認為是火鍋),懸壺和釜(被認為是蒸餾器或蒸煮器),以及臼和杵,成套的量器,稱重的「砝碼」,用於計時的刻漏(俗稱滴漏)等等,據此可以認為劉賀在家裡可能開了個製藥的小作坊。劉賀晚年多病,俗話說「久病成良醫」,不敢說精通,粗通應該差不多。孔子學說的核心講究的是一個「仁」字,而「仁」的最高境界是「仁者愛人」。劉賀的作坊制出的藥材除自用外,一方面運到邊遠地區去銷售,一方面也為四鄰八鄉的老百姓治病。
海昏侯墓出土的銅滴漏
琴棋書畫,愛好多樣。劉賀對音樂情有獨鍾,我覺得這可能是一種遺傳。他的舅爺是漢武帝時期最著名的樂師李延年,官至協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綬」,掌管著整個漢宮樂府。而他的奶奶是能歌善舞的李夫人。據說,李夫人在懷孕的時候每天還為漢武帝唱歌跳舞,無形中對劉賀的父親劉髆是一個「胎教」。當上昌邑王后,劉髆置辦了整套的樂器,包括琴、瑟、箏、琵琶、笛、笙,也包括當時最貴重的編鐘和編磬。劉賀從小就在這種藝術的熏陶中成長。這次出土的古琴、建鼓、錞於、鐃,特別是兩套精美的編鐘和一套鐵制的編磬,更說明劉賀精通音樂。出土的圍棋盤和圍棋子,說明劉賀經常下圍棋。出土的漆硯和毛筆以及小刮刀,說明劉賀愛好寫字畫畫。我仔細看過金餅上的蠅頭小字和孔子屏風上的大字,是標準的漢代隸書,書寫流暢、瀟洒飄逸,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如果是劉賀所寫,那他就是我們已知有名有姓的最早書寫漢隸的大書法家!
興趣廣泛,高雅博學。劉賀還特別喜愛骨董,對中華傳統的文化有廣泛的研究,出土的西周和東周的青銅器提梁卣和缶就是證明。此外,劉賀對天文、建築、貿易、金融、算術、騎術、雕塑等當時不登大雅之堂的學問,都有所涉獵,從而滋養了他貴族所獨有的高尚、文雅、博學的氣質。
循規蹈矩,絕不僭越。劉賀生性膽小怕事,無論是被貶後在山東當庶民,還是到江西當海昏侯,都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絕不敢做僭越之事。以他親自監督修建的墓地為例,整體面積和封土高度都符合列侯的身份。儘管當過27天的皇帝,但他早已把自己看作廢帝,與老百姓沒有什麼兩樣。墓中沒有黃腸題湊,沒有金縷玉衣,說明沒有按照帝王的規制下葬。至於棺槨中的玉印和九鼎,也是因為漢代早已不再講究周禮中對這兩項陪葬品的規制了。
劉賀被廢黜時,大將軍霍光等人到底給他羅列了多少條罪狀?一般都說是27天幹了1127件壞事。其實,只要仔細看《漢書》的記載,就會發現這個說法不準確。1127件壞事是指劉賀「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派出的使者來來往往),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也就是說,派出的使者有1127人次,所以只能算一條罪狀。而其餘大部分罪狀都寫在宣布廢黜皇帝的那道奏牘中。我仔細分析了這個奏牘中所開列的有事實依據的罪狀,大大小小一共是二十條。其中關於吃吃喝喝的佔四條,關於玩樂遊戲的佔三條,關於濫用賞賜的佔三條。如果合并同類項,一共是十三條。按照這個清單,根據兩幅畫像的巨大差異,我們可以對劉賀的「罪狀」重新作出一個客觀的分析判斷。
1、途中購物:「長鳴雞」與「積竹杖」
據史書記載,劉賀在接到讓他趕赴京城去主持先帝葬禮的璽書後,立即從山東昌邑動身前往陝西長安,中間路過河南,「賀到濟陽,求長鳴雞,道買積竹杖。」(見《漢書》)這個簡短的記載,便成了廢掉劉賀的一條罪狀。理由是購買長鳴雞與積竹杖,目的都是為了玩耍,表明他在國喪期間「亡(無)悲哀之心」。這件事後來被演繹為劉賀一行「奔到濟陽,見這裡有兩種土特產,一種是長鳴雞,一種是積竹仗,便命人大量採買,多多益善。幸有同來的龔遂從旁諫阻,最後只買了長鳴雞二隻,積竹杖兩條。」(見《五千年演義秦漢興替》)
我認為,不管是購買長鳴雞也好,還是購買積竹杖也好,關鍵要看劉賀幹什麼用。還沒弄清幹什麼用就扣上「亡(無)悲哀之心」的帽子,未免有些武斷。
長鳴雞,顧名思義,就是打鳴的聲音很長很長的一種公雞。古人作過考證:「長鳴雞自南詔諸蠻來,形矮而大,鳴聲圓長,一鳴半刻,(相當於現在的六分鐘左右)終日啼號不絕。蠻其貴之,一雞直(值)銀一兩。」民間說,能打鳴的雞不一定好鬥。顯然,高價購買這樣的公雞既不是為了吃掉,也不是為了鬥雞玩兒。這就與「亡(無)悲哀之心」沾不上邊兒了。
那麼,劉賀讓人購買長鳴雞到底幹什麼用呢?其實,就是讓它打鳴,當上皇帝後每天準時起床處理公務,「聞雞起舞」嘛!那時沒有現在的鐘錶計時,住在宮中只能靠打更報時。如果有一隻長鳴雞放在窗前每天清晨報曉,就免得當了帝王還睡懶覺了。至於要多多購買,也是為了拿到長安送給朝中的各位大臣們,讓他們也一起來「聞雞起舞」。
積竹杖,古人解釋為「合竹作杖也」。我感覺「合竹」可以作出兩種理解:一種是長在一起的孿生竹,完全是天然的;另一種是把兩根竹子捆綁在一起,是人工做出來的。很可能開始是純天然的積竹,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和追捧,但由於天然長成的太少了,於是便出現了人工做出來的積竹。兩者的價格會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劉賀買這種積竹杖幹什麼用呢?有人說,杖,就是拐杖的意思,拄著拐杖走路。劉賀幼年時見過他的爺爺漢武帝登泰山的時候,就柱著一根竹拐杖,他也要學習爺爺,將來登泰山時用這根積竹杖。這個極富想像力的說法,不是不可能,我也很欣賞。但劉賀那時才19歲,離拄著拐杖走路的年紀還差得很遠,況且他還沒有當上皇帝就想著年老後如何去登泰山,總覺得不太現實。
我也有一個富有想像力的說法。在漢代,杖,不僅可以解釋為拐杖的「杖」,還可以解釋為使節杖的「杖」,出使匈奴的蘇武在蒙古草原牧羊時,手中就是拿著竹子做的使節杖,而且一拿就是十九年!使節杖象徵著國家,象徵著尊嚴,象徵著氣節,需要用最好的竹子來做。而積竹杖正好稀有而貴重,結實而耐用,做使節杖是一種最佳的選擇。因此劉賀要人購買並且「多多益善」。
2、搶掠民女:「以衣車載女子」
據史書記載,還是在去長安的路上,劉賀「過弘農(河南地名),使大奴善以衣車載女子。」而在大將軍霍光宣布要廢除劉賀的奏牘上,這件事又誇大為「使從官略(掠)女子載衣車,內所居傳舍。」(見《漢書》)這就給人以繼續誇大的遐想空間,後來竟演繹為「及抵弘農,望見途中多美婦人,不勝艷羨,暗使大奴善物色佳麗,送入驛中。大奴善奉了賀命,往探民間婦女,稍有姿色,強拉登車,用帷蔽著,驅至驛舍。賀如得異寶,順手摟住,不管她願不願意,強與為歡。煢煢弱女,怎能敵得過候補皇帝的威勢,只好吞聲飲泣,任所欲為。」(見《前漢通俗演義》)
演繹的成分太多,便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所以不必批駁。現在只需要說明「使大奴善以衣車載女子」這件事。
我們知道,劉賀一行大約有250多人、300多輛車,因為有七乘、有三乘、有二乘,當然也有一乘或合乘,後面還跟著書車、食車、衣車、雜物車。在長途跋涉過程中,人員和車輛不斷減少,但還是相當龐大。當時正值陰曆五月,天氣炎熱,晝夜兼程,每天都是大汗淋漓。我查了一下,到弘農時差不多行程過半,正好休整一下,準備到陝西進長安城。於是,雇幾個女子到河邊去集中洗洗衣服,完全在情理之中。同時還要她們趕在進京之前給每人縫製一件粗白布做成的孝服。而在這些洗衣、制衣女中,很可能會有從長安流落到河南的人,願意隨車隊返回長安,反正衣車裡也有坐人的地方。於是便有了「以衣車載女子」的事情。而在這件事情上,大奴善背了個黑鍋,劉賀吃了個掛落兒,霍光抓了個把柄,歷史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3、望城未哭:「服斬衰,亡(無)悲哀之心」
可以說,這是大將軍霍光羅列給劉賀的一條非常惡毒的罪狀,意思是讓你當先帝的喪主,穿著主喪服(一種用粗麻布製成的喪服),而你卻沒有一點點悲哀的心情!這件事情的起因是剛進長安時,劉賀沒有按照他的謀臣龔遂的意見,一看到城門馬上哭泣。
原來,劉賀一行車馬浩浩蕩蕩行進到長安附近的霸上,換乘專門出迎的輿車。劉賀端坐其上,一個叫壽成的昌邑太僕駕車,郎中令龔遂參乘。到長安城廓門時,龔遂說:「這是長安的東都門,按照禮儀,奔喪應當望見國都就趕快哭。」而劉賀卻說:「我嗓子痛,不能哭。」到了長安城門時,龔遂再次勸哭,而劉賀卻說:「城門與廓門相同。」直到未央宮門,才向「闕西面伏,哭盡哀止。」
史書上這段說得十分詳細,無非是說明劉賀「亡(無)悲哀之心」。但是如果客觀地分析這件事情,就顯現出劉賀的精明之處。經過至少十個晝夜的長途跋涉,劉賀可能確實有些勞累上火,導致嗓子痛疼。而在輿車上只有劉賀、龔遂和壽成,此時痛哭,哭給誰看?難不成只給龔遂和壽成看,有意義嗎?劉賀又不是演員,說哭就能哭出來。但如果非要表演給誰看,真不如攢足了勁兒到未央宮前去放聲痛哭。劉賀知道,這個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最後的效果!
果然,到未央宮前的東闕門後,劉賀下車伏地向西哭泣。效果怎麼樣呢?史書上只有輕描淡寫的三個字「哭如儀」,也就是按照儀式而哭。再加上前面說過的「哭盡哀止」,一共才七個字。史書就是這麼奇怪,凡是劉賀做錯的事情,都要大書特書;凡是劉賀做對的事情,只是一帶而過。就因為他是個廢帝!「哭如儀」、「哭盡哀止」這七個字,至少說明劉賀還是做對了,而且可能做得很好。我想在這裡與史書反其道而行之,還原一個「哭如儀」、「哭盡哀止」的真實場景:
劉賀進長安的車隊,排為雙縱隊,一輛車接一輛車,從頭到尾竟然有二里多地,好像一條巨龍在京城長安的大街上流動。車隊走得很慢很慢,再加上懸掛的白花黑幛,莊嚴肅穆,車上的人都穿著白色的孝服,低著頭,心情沉痛,無形中籠罩著一片悲哀的氣氛。大街小巷擠滿了人群,層層疊疊,人山人海。開始大家還是站在原地靜靜地看著車隊經過,後來人群居然跟著車隊緩緩地移動起來。當車隊抵達未央宮前,從昌邑過來的五名樂師,分別拿著陶塤、排蕭、箏、琵琶,還有類似今天的嗩吶,齊聲吹奏起《郊祀曲》,那充滿悠揚而悲傷的旋律飄散在死一樣寂靜的未央宮前。只見昌邑王劉賀穿著一身孝服,走到闕門前,伏地放聲痛哭!那哭聲,悲愴凄涼;那哭聲,感天動地;那哭聲,久久不絕!此時,與劉賀一起進京的二百多人,忽啦啦地跪在未央宮前的那條大街上,白花花的一大片,一起放聲痛哭起來,和著樂聲愈發顯得悲痛欲絕。大街小巷裡的成千上萬民眾,也跟著哭起來,就像大海里的波濤一樣,一浪高過一浪,一浪蓋過一浪!這場面,長安城百年從未見過!
巨大的哭聲飛過高牆,傳進宮中,皇太后知道是昌邑王來了,好像找到了依靠,緊繃著一個多月的心情一下子鬆弛下來,「哇」地一下哭出了聲,宮女們看到太后痛哭,也跟著掉淚。
巨大的哭聲飛過高牆,傳進宮中,正在前殿守靈的大將軍霍光知道是昌邑王來了,對著已經停放一個多月的靈柩默默地說:「先帝啊先帝,今天總算盼來了新帝!」從不輕易哭泣的霍光,眼淚朴簌簌地落下來。所有守靈的大臣們也開始痛哭流涕。
這一天,長安城沉浸在一片哭泣聲中,無人不哭,無人不泣,這裡成了一座真正的「哭城」……
4、大吃大喝:「居道上不素食」,「常私買雞豚以食」,「與從官飲啖」
在廢除劉賀當皇帝的奏牘中,短短的一千多字,竟然多處提到他吃吃喝喝,好像劉賀生來就是一個「大吃貨」,你看:
其一,「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這裡的素食本意是「平素之食」,而為了給劉賀定罪狀,被解釋為「菜食無肉」。這兩者要求的差距就大了。漢昭帝駕崩後一直未入葬,前後一共拖了七七49天。而昌邑王劉賀起程到長安奔喪,路上也有十天左右。這樣長時間只吃菜食,不見渾腥,營養跟不上,人會拖垮的。我估計霍光他們一班大臣也不見得完全做到。
其二,「始至謁見,立為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從程序上說,昌邑王劉賀進京後便拜見上官太后,尊為皇太后,相應地,皇太后認他作皇太子。然後以皇太子的身份接受皇帝印璽,並在七日後為漢昭帝送葬。我估計,就是在這七天內剛剛當上皇帝的劉賀,讓人去買雞肉、豬肉改善伙食。此時,已經距先帝去世六七42天,按照民間喪葬的禮數,應該沒有什麼禁忌了。劉賀的手下都是從昌邑帶過來的,就是按照民間的習俗,按部就班地安排皇帝的飲食。他們哪裡知道,皇家的禮數往往會高於民間。而從道理上說,不知者不為罪。
其三,「髮長安廚三太牢具祠閣中,祀已,與從官飲啖。」這條罪狀的意思是,劉賀和他的隨從們吃了祭祀用過的食品。所謂「太牢」就是祭祀大禮,「一太牢」就是一牛一羊一豬,「三太牢」就是三牛三羊三豬,漢代最高的祭祀大禮。用長安最好的廚師做的最高的祭祀禮品,祭祀以後竟被劉賀和他的隨從們吃掉了!我覺得這裡面可能會有一些風俗習慣不同而造成的誤解。中國不少地方民間祭祀活動後,祭祀品是要分給大家吃掉的,而且能夠與先人分享祭祀品是一件好事情,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至於漢代皇家怎麼處理祭祀後的物品,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不過,這只能算是新帝劉賀的一個疏忽,還不懂得皇宮裡的規矩,算不上什麼罪狀。
其四,「與從官、官奴夜飲,湛沔於酒。詔太官上乘輿食如故。食監奏未服未可御故食,復詔太官趣具,無關食監。太官不敢具,即使從官出買雞豚,詔殿門內,以為常。」這段話比較長,但講出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劉賀剛當皇帝後,心氣很高,晚上經常加班加點地找人談公事,或自己批奏牘。搞得太晚了就讓手下人弄個小菜,陪著自己喝個小酒。從昌邑帶來的二百多名隨從中,有些是專門侍候劉賀飲食的廚師,因為劉賀從小吃慣了山東的魯菜,對陝西菜的味道還不那麼習慣。這樣,漢昭帝時期的廚師就失業了,而買菜的、燒火的、洗碗的一幫夥計也下課了。這就召致了他們的不滿。劉賀的廚師需要的食材沒有人去買,自己去買人生地不熟挨坑不說,連說話都不通。你用山東話說「買肉」,他給你遞過
※海昏侯昏到了27天干下的1127件荒唐事
※2070年的幽暗歲月後,海昏侯點亮了失傳1800年的論語、1500年的易經
※直擊從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單單銅錢就有10餘噸近200萬枚!
※3年投入123億,一座「海昏侯國遺址公園」,真的有利於文物保護嗎?
※當過27天皇帝的海昏侯劉賀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海昏侯劉賀墓中,最有價值的竟是失傳千年的這5000餘枚竹簡
※第一代海昏侯系劉賀:當皇帝27天劣跡累累
※當了27皇帝被稱作海昏侯 他真的是因為昏庸嗎?
※辛德勇:解開海昏侯的三個未解之謎|光明講壇177講
※驚爆、海昏侯墓墓主人陪葬了8.6億元的貨幣!
※揭秘海昏侯劉賀稱帝27天即被廢黜的真實原因
※當過27天皇帝的海昏侯劉賀究竟是個怎樣的人?第一愛好是「飆車」
※海昏侯墓考古重大進展,失傳1800年的《齊論語》將釋讀
※行為荒唐:海昏侯劉賀為啥只當了二十七天皇帝?
※海昏侯劉賀:曾在位僅27天的西漢皇帝,其墓地卻奢華出新高度!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孔子生平屏風,數據成立的話,孔子父母年齡最多相差38歲,而非52歲
※5.18來省博可免費鑒定文物 聽海昏侯墓發掘收穫
※海昏侯劉賀身高超170cm腰掛書刀 腹中存香瓜子
※揭秘南昌海昏侯墓馬蹄金刻有「上中下」 出土金板2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