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林則徐究竟應該對第一次鴉片戰爭負什麼責任?

林則徐究竟應該對第一次鴉片戰爭負什麼責任?

林則徐究竟應該對第一次鴉片戰爭負什麼責任?



本文摘自:《同舟共進》2013年12期,作者:王龍,原題為:《林則徐為何沒能走得更遠》

林則徐為何沒能走得更遠,直到今天,很少有人從這個角度思考:作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看世界的視野,是否真如人們想像中那麼開闊高遠?他試圖改革中國的思想和手段,是否真的那麼高明而有效?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11月22日,廣東潮州普寧縣,蒼山如海,殘陽似血。


一代名臣林則徐已處於彌留之際。他遙望京師,滿目凄涼。「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神州烽煙四起,列強虎視眈眈,大清正值多事之秋,用人之際,卻不料自己會終老於這個偏遠無聞的南國小縣。多少襟懷抱負,都付與殘山剩水。壯志未酬的林則徐滿心不甘,寂然遠去。


【勿談國事只為明哲保身?】

1841年9月3日,道光以辦理禁煙不善為由,將林則徐和閩浙總督鄧廷楨交部嚴加議處,隨之革職。次年五月,盛怒之下的道光帝因為廣東戰敗,歸咎於前任,林則徐被革去四品卿銜,充軍伊犁。發配新疆之前,林則徐再度上書道光帝,力言必須禁煙和重視海防,卻被道光帝斥為一派胡言。以他和鄧廷楨為首的抵抗派飽受排擠打擊,「徒有救國之志,而無尺寸之權」。


此時形同屠殺的戰爭仍在繼續。英軍破一島則一省震動,騷擾一省則各省驚恐。天朝上下,充滿了一種末日來臨的緊張情緒。


作為「引發」這場戰爭的當事人,林則徐痛心疾首,寢食難安。


1842年,在流放伊犁的途中,他給友人信中的一段話,道出了不為人知的心聲:「敵人的大炮射程遠達十里內外,我方炮彈打不到他們,他們已經先打到我方,這是武器不如人之處;敵人放炮如放連排槍,可連續不斷,而我方則是放一炮後再裝填一發,輾轉費時,這是技術不如人處。敵方勝過我方,就是武器精良,技術精湛……因此要戰勝敵人,第一要務就是擁有他們那樣厲害的大炮。舍此而外,即使岳韓在世,也束手無策,徒喚奈何!」


奇怪的是,在給友人的這封信中,林則徐明明知道大清的長矛弓箭不是船堅炮利的英國人的對手,卻小心翼翼地千叮萬囑,請朋友務必嚴守秘密,絕不能將他這一看法透露給別人。這和那個鐵骨錚錚,苦膽憂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林則徐相比,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林則徐已飽經宦海沉浮,開始變得瞻前顧後,憂讒畏譏。他從此不再輕易表達憂國憂民的真實想法,而將自己深深裹進明哲保身的安全外殼,以免再引起保守派官僚的攻擊。連民國時期的著名史學家蔣廷黻,對此都失望地說:「難怪他後來雖又做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他總不肯公開提倡改革。他讓主持清議的士大夫睡在夢中,他讓國家日趨衰弱,而不肯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與時人奮鬥。林文忠公無疑是中國舊文化最好的產品。他尚以自己的名譽比國事重要,別人更不必說了。」

您可能感興趣

鴉片戰爭失敗是因為武器全面落後嗎?林則徐這一大錯誤應該背鍋!
如果讓林則徐領導打鴉片戰爭,結果會不一樣嗎?
為什麼有人黑林則徐,說沒有林則徐就沒有鴉片戰爭,這種說法對嗎
如果鴉片戰爭讓林則徐來指揮,大清還會一敗塗地嗎?
林則徐猝死之謎,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如果鴉片戰爭讓林則徐來指揮 大清還會敗嗎
林則徐如此做忠臣:鴉片戰爭謊報戰績致道光誤判大局
禁煙英雄林則徐——曾在鴉片戰爭之後建議種植鴉片?
鴉片戰爭之後的英國為什麼給林則徐塑像?
英軍要塞中竟然懸掛林則徐像?一問原因竟然如此驚人!
道光帝為何選林則徐禁煙?因他先在這件大事上的盡職
解密:鴉片戰爭中林則徐為何騎虎難下的真實原因
道光帝對林則徐說了什麼 竟引來同僚艷羨妒忌
鴉片戰爭的前奏,林則徐為何虎門銷煙?
道光自己也吸鴉片,最後為什麼讓林則徐禁煙呢?
林則徐是否拉開了鴉片戰爭?這個演技高超之人
道光皇帝下令林則徐禁煙的目的真是因為擔心鴉片侵蝕民眾身體嗎?
林則徐是怎麼死的?死後葬在哪裡?
如果沒有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