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測繪獨樂寺,保護中國最古老木結構建築
文 │ 何玉新
「獨樂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樓閣式木結構建築之一;它與遼寧奉國寺和山西華嚴寺並列國內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觀音閣內,通體高達 16米的觀世音菩薩泥塑像是國內最大的泥塑之一;而乾隆皇帝臨摹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等大家書法作品的 28通壁碑更是世所罕見……」一本《旅遊手冊》中的這幾行文字,讓人對這座千年古剎肅然起敬。
(獨樂寺)
獨樂寺坐落於天津市北部薊縣縣城內。該寺始建於隋,重建於遼。寺內16米高的十一面觀音是國內最大的泥塑站像,山門和觀音閣是我國現存早期木結構建築的代表作。獨樂寺在近代的命運也是跌宕起伏——民國六年1917年,獨樂寺的西院改為師範學校。1924年陝軍來薊,駐紮於此,獨樂寺自此開始駐軍。1927年成為本縣保安隊駐地,開始毀壞獨樂寺的裝修。隨後孫殿英部隊又在此駐紮了一年時間,這一年的破壞最甚。1931年,全寺撥為薊縣鄉村師範學校,東西院及後部正殿皆改為校舍,學校對獨樂寺的建築非常珍惜,觀音閣山門被保存未動,獨樂寺漸漸恢復了一些面貌。
獨樂寺價值的發現,與一個人緊緊聯繫在一起,這個人就是梁思成。1931年,梁思成的好友楊廷寶偶然路過用作為公共圖書館和群眾教育展覽廳的北京鼓樓,看到在一樓巨大穹頂下的一面牆上,掛著一幅外表獨特的寺廟照片。圖片下面的說明清楚地寫著「薊縣獨樂寺「五個字。回去後,楊廷寶向梁思成提起這張照片。梁思成很興奮,立即跑去鼓樓觀看。照片中的巨大斗拱,使他想起日本考古學家常盤大定和關野貞在中國旅行後發表的照片中的類似形狀,他猜想,這也許表明獨樂寺是一幢很久以前的建築。
梁思成查閱資料了解到:薊縣漢屬漁陽郡,唐開元年間始置薊州,五代時期割讓給遼國,宋元明以來這座縣城一直是軍事重鎮,建置周全,學宮衙署,僧寺道院莫不齊備。而數百年來,獨樂寺一直是薊縣百姓宗教生活的中心所在。從北京到東面大約50英里的薊縣,每天早上6點有一班公共汽車,預定11點到達。
梁思成本想儘快趕去,他打好背包,一切準備停當,但消息傳來,說由於河堤決口道路不能通行,長途汽車停運了,行程只能延期。最後出發的日子定在1932年4月,梁思成向清華大學一位教授借來了野外考察的儀器,同行的還有梁思成的弟弟梁思達和營造學社的一位同仁。
「這是一次難忘的旅行,是我第一次離開交通幹線的經歷。」梁思成在回憶中寫道,「那部要是在美國早就當廢鐵賣掉了的T型老破車,還在定期(或不如說是不定期)開行於北京和那個小城之間。我們出了北京的東門幾英里,就到了箭桿河。在這枯水季節,河流只剩下不到30英尺寬。但是兩岸之間的沙河床卻足有一英里半寬。用渡船過河以後,汽車在軟地上一步也不能動彈了。於是我們乘客只好幫著推車,一直把這老古董推過整個河床,而引擎直衝著我們的眼鼻轟鳴。還有其他麻煩的地段,我們不得不爬上爬下汽車好幾次。50英里的行程我們用了三個多小時。但我們感到非常興奮和有趣。那時我還不知道。在此後的幾年中,我將會習慣於這種旅行而毫不以為怪。」
剛下汽車,梁思成老遠就看到了獨樂寺高大的觀音閣。他們在獨樂寺對面找了一家小旅店住下來。當天晚上樑思成給北京的林徽因打電話說:「這裡沒有土匪,住店一宿一毛五。」
他們對這座古寺的山門和觀音閣進行了測繪,登頂攀檐,記下各部位的特徵,每個斗拱的尺寸都一定要丈量準確,並繪製了外形與內部結構的全套圖紙,拍攝了大量照片,並訪問當地的老人。
獨樂寺確確實實讓研究古建築的梁思成開了眼。回京後,他在《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一文中詳細論述了獨樂寺的歷史嬗變和建築價值:「獨樂寺觀音閣及山門,在我國已發現之古木建築中,固稱最古,且其在建築史上之地位,尤為重要。觀音閣山門,其年代及形制,皆適處唐宋二式之中,實為唐宋間建築形制蛻變之關鍵,至為重要。謂為唐宋間式之過渡式樣可也。觀音閣及山門最大之特徵,則為其與敦煌壁畫中所見唐代建築之相似也。壁畫所見殿閣,或單層或重層,檐出如翼,斗栱雄大。而閣及門所呈現象,與清式建築固迥然不同,與宋式亦大異,而與唐式則極相似。」
梁思成撰著的這篇《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最初載於《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三卷第二期「獨樂寺專號」。該文共4000餘言,分為總論、寺史、現狀、山門、觀音閣、今後之保護六部分。他得出了觀音閣始建於公元九百八十四年的結論,那是宋朝初年,薊州當時是遼國契丹人所佔。觀音閣里供奉著60英尺高、有11個頭的觀音,它通過上面兩層樓板的一個中央窟窿伸出去。在每一層樓板上都有一條廊子圍繞著,大約相當於塑像的腰部和胸部的高度。這是已知的中國現存的最大泥塑像。
從梁思成的觀點看來,觀音閣的重要性,在於它是詳細研究一所建造時間接近宋代《營造法式》一書的好機會,他運用這部著作的專門名詞來對獨樂寺進行描述。他最後肯定道:「觀音閣及山門,既為我國現存建築物中已發現之最古者,且保存較佳,實為無上國寶。」
梁思成還發現了觀音閣底層有內牆,他認為:這裡面有明代重繪的壁畫,後被人用灰蓋住了,乾隆的「梵宇久凋零,落色源流畫」的詩句可為佐證。1976年,考古工作者正是根據梁思成的觀點,在觀音閣內剝揭出包括十六羅漢和二明王在內的巨幅壁畫——專家考證,這些壁畫始繪於元代,明代重描。壁畫以佛教中十六羅漢和兩個明王為主題,間以佛教有關的神化故事和世俗題材,構成一組組各有獨立內容,又彼此相連的巨幅畫卷。在傳說的佛教故事中,糅雜了大量現實生活的素材,「郭巨埋兒」、「農夫漁婦」等故事是儒家思想的融合;喝聖水、獻經卷、摩頂等畫面,是現實生活的剪影。
(觀音閣)
上世紀60年代,為測繪和保護獨樂寺,梁思成又三次來獨樂寺,林徽因一直陪在他身邊。1964年4月,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到薊縣聯繫準備重新測繪獨樂寺。他說:當年那次測繪受技術條件限制還不夠詳細,有些疏漏,所以這次要重新測繪。隨後,他組織了清華大學建築系的15名學生,由文化部古建研究室主任祁英濤率領到獨樂寺測繪,梁思成進行具體指導。
獨樂寺觀音閣的斗拱是研究古建築的最佳標本。《林徽因講建築》一書中提到:「國內我們所知道最早的斗拱結構,則是思成前年在河北薊縣所發現的獨樂寺觀音閣,其斗拱結構的雄偉、誠實,一望而知其為有功用、有機能的組織,這個斗拱兩昂斜起,向外伸出特長,以支深遠的出檐,後尾斜削、挑承梁底,所以這斗拱上有一種應力……」林徽因在這一部分的結論是:至明清時代,斗拱作為支撐的功能已基本退化,改為美術上的功效,成為重要的裝飾。
測繪後,根據梁思成建議,文化部撥款9000元,薊縣文教局請來河北省考古隊幫助施工,在觀音閣的大脊上安裝了避雷針,門窗全部安好,在十一面觀音頭頂上罩上了鐵絲網。
※古建築設計百科:中國古建築的結構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 構件詳解
※中國偉大的傳統建築結構——榫卯
※木屋與禪院:最健康綠色環保的木屋木結構與文化景觀的最高境界的禪境
※靈嚴寺是北京地區僅存的元代木結構古建築
※玉皇閣整個建築不施梁木,結構嚴謹,富於變化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
※我的世界中國版建築玩法房屋結構搭建教程 建築玩法房屋結構怎麼搭建
※小木大作:中國古代傢具與建築的結構性關聯
※淺析園林景觀中園橋造型設計和結構設計
※英國奇特混泥土結構並非建築藝術,曾經被用於探測敵機
※木屋木結構規劃設計可以參考的我們古建元素精華
※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古代陵寢——秦始皇陵
※中山詹園建築結構簡潔而凝重,風格古樸而洒脫
※圖文詳解單檐廡殿之大木結構┅┅七架梁、老檐墊板、金桁
※紫檀宮廷藥箱:獨板榫卯結構,古代收藏玩品
※別墅小院,鋼木結構設計
※廬山千年古橋屹立不倒 榫卯結構為中國最古石拱橋之一
※小伙遊歷雲岡石窟,佛學文化延續千年,唯獨木結構雜技雕刻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