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血戰:越南被打得乖乖投降,願意歸入中華版圖
越南戰爭的起因並不複雜,源於一場其國內的一場政變。
越南政變又涉及不到明朝安危,朱棣為什麼要決定征討越南呢?主要是咽不下一口氣。
這得從朱棣登基前說起。 朱棣登基以前,安南的國王一直由當地陳氏家族世襲,世代受中國冊封,史稱「陳氏安南」。這個陳氏越南是個聽話而乖巧的屬國。
可到了朱元璋統治的洪武末期,越南國內的局勢漸漸發生了變化。
宰相黎氏家族逐漸操控了國家。就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戰爭的同時,越南的黎氏家族也發動政變,殺死國王自立。
就像朱棣控制國家政權之後不承認朱允炆的年號一樣,這個黎氏宰相也覺得需要變一變名字,於是他個人改名胡季犛(máo),自封「太上皇」,掌控大權,由他的兒子胡漢蒼任國王。
我們都知道,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他派人來到明朝說明情況,明朝又派人到越南調查,被胡氏誆騙說是舅舅死了,大家推選外甥當國王。
既然是外甥繼承王位,朱棣覺得合情合理,就冊封了他。
沒想到的是,陳氏的祖墳還冒著絲絲縷縷的青煙,並沒絕後,後代陳天平從寮國繞道來到南京求援。
人家找上門來了,也證實了胡氏在說謊。朱棣覺得這胡氏有點不地道。怎麼辦?為了一個越南國內戰爭,就興兵作戰?不值得。況且老皇上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早有心赴越作戰,出於種種考慮,這些打算都放棄了。
自己犯不上為了給陳氏撐腰就大動肝火。可也不能不表態啊。乾脆,就來個「強烈抗議」吧。
於是,朱棣派御史李琦到越南去,好好教訓了胡氏一番。
胡氏很聽話,立刻服軟,表示願意接陳氏回家。 朱棣一廂情願地認為,他的個人魅力是無敵的,於是冊封陳天平為安南王,命廣西左、右副將軍黃中、呂毅護送陳天平歸國。
如果事情就這樣圓滿解決當然再好不過了。
陳天平如願當上國王,自然會歸還這幾年越南侵佔的中國領土,還不用動一槍一炮,簡直堪稱完美。
沒料到的是,這卻是胡氏精心設計的一場騙局,此時的越南已經有點自我膨脹。
永樂四年三月,黃中等人護送陳天平進入越南境內的雞嶺關(今越南老街)時,胡氏派人前來假惺惺地犒勞,趁明軍鬆懈,突然出動十萬大軍發動突襲,先劫走了陳天平,接著毀掉了老街通往河內的道路,當著明軍的面公開處決了陳天平,並且將先前明朝的使臣也殺掉了。
明軍倉促應戰,打敗之後,倉皇歸國。
「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 ——1979年訪美期間,有記者問中越關係,鄧小平如是說
朱棣當時聽到越南竟然敢如此對待明朝軍隊,也說了類似的話:「蕞爾小丑,罪惡滔天,此賊不誅,兵則何用?」
朱棣不是軟柿子!永樂四年(1406年)七月一日,朱棣簽發《討安南檄文》,命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晟任「征夷左副將軍」,從雲南進兵。命令成國公朱能任征夷將軍,會同任「征夷右將軍」的新城侯張輔,統「十八路將軍」,從廣西進兵。
兵分兩路,務求一舉掃平越南。這次動兵,對外號稱兵馬八十萬,但實際兵力也不下三十萬。除了調動擅長濕熱氣候作戰的四川、雲南、廣西各地精兵外,更從各地藩王處調集「護衛」數萬人。
這就是朱棣的智慧,他打著征討越南的旗號,卻在無形中取得了「削藩」的實際效果。
出兵之前,朱棣專門為越南戰爭制定了「六大紀律」,說:「越南也是我的好臣子,黎季犛父子首惡必誅,其他脅從者可以寬大處理。
戰爭勝利後,立陳氏子孫有賢德的人為王。所有將士需記住六條:
一、不得姑息、縱容叛亂;
二、不得消極抗敵;
三、不得毀壞房屋和墳墓;
四、不得糟蹋莊稼;
五、不得乘機搶掠財物和霸佔女子;
六、不得殺降兵。
這六條如果犯了一條,再大的功勞也不原諒。」
朱棣興起的是一支仁義之師,他不想讓越南人民遭受戰爭的塗炭。這就是朱棣仁慈的一面。在對待百姓方面,他總是極盡所能地保護。總覺得老百姓都是好百姓。連越南百姓都保護,更何況明朝百姓呢。
當然,長於軍事謀略的朱棣,自然考慮得更長遠。他為防止將帥不和,專門對朱能和沐晟反覆告誡,讓他們「不可故違,以傷和氣」。在寫給眾位將領的諭告里,還特意點出了諸如防止敵人埋伏,提防炎熱天氣和當地瘟疫,以及安撫當地百姓的策略等等。
此外,朱棣還出奇制勝,派太監馬彬調集廣東、福建兩省水師,沿海路至占城(越南南部),堵截安南逃兵。
千算萬算,不如天算。 「征夷將軍」朱能率領大軍行至廣西龍州時,他卻躺在病床上起不來了。據說當時剛剛興起蒸餾白酒。
這種稀缺資源當仁不讓地被有身份的人享用。沿途的官員都為部隊首長接風,朱能喝了滿滿一肚子酒,傷了肝臟。最終於十月初二日去世,年僅37歲。
看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好命享用好福氣,一路征戰都沒有送了命,最終卻倒在了酒桌上。酒果然是穿腸毒藥。
朱能是朱棣的家生奴僕,隨他一路從北京殺過來,和他一起拚死保衛朱棣的還有張玉。可張玉早已在戰場上陣亡,如今突然聽說朱能因病去世,朱棣好不悲傷,下令停止上朝五天,表示哀悼,並親自撰寫了祭文。
主帥突然去世,但明朝軍隊卻沒有亂了陣腳,時年31歲的張輔臨危受命,代理「征夷將軍」一職。
張輔雖然年輕,但他有個好爹。他爹是朱棣麾下的無敵將軍張玉。張玉在奉天靖難戰役中悲壯地犧牲,讓朱棣對張輔也格外眷顧。
本來這次張輔只要隨著父親的老哥們兒朱能湊個數,打個勝仗就能繼續加官進爵。可現在朱能一命嗚呼,這副擔子不挑也得挑。 張輔這個人很聰明,他自知年輕,怕難以服眾,就借故事激勵將士。
他說:「以往開平王(常遇春)也在遠征途中去世,可歧陽王代替他統帥我朝軍隊後,英勇殺敵,大破元軍。我雖然能力有限,也願意效仿前輩,和他們一樣殺敵立功」。 這樣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士兵們紛紛響應。
張輔帶領部隊進入越南境內後,穩打穩紮,連克隘留、雞鳴兩關(今越南甘塘、老街),與另一路大軍沐晟部會師,合力進攻安南北部重鎮多邦。 多邦,就是今天的越南諒山。自古有「下諒山而越王降」之說。
歷史驚人地相似。新中國成立後的「中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就是在諒山重挫越南軍隊取勝的。 諒山非常險要,只要闖過了這一關,南邊就一馬平川,適合大軍作戰,可以長驅直入。
胡氏父子當然知道這個地方的重要性,藏兵多邦(諒山),又以宣江、桃江、富良江、陀江四處天險為依託。在當地廣挖戰壕,修築防禦工事。為了保險起見,他們還惡毒地將弓箭和火器彈丸都用毒藥浸泡過,沾之即死。
張輔深知,諒山一破,胡賊將再無退路。於是精心策劃,穩住陣腳,派小股「游擊隊」不斷騷擾越軍,麻痹他們。連日的騷擾終於讓越軍放鬆了警惕。 決戰在十二月五日夜間。
夜幕是戰爭最好的保護傘,決戰打響的時候,越南軍隊剛剛進入夢鄉。 擔任第一波衝鋒的,是此前曾經蒙羞的都督黃中軍團,他率領敢死隊向越軍發起了最猛烈的攻擊。多邦的東門很快被攻破,不過黃中軍團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死傷過半。
古代的城牆看起來牢不可破,可一旦被撕開了口子,明軍就如決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入。 正在明軍大量湧入的時候,越南軍隊使出了撒手鐧,派出大象戰隊,碩大的象群憤怒地沖向明朝軍隊,踩死踩傷先頭部隊戰士無數。
早在攻城之前,張輔就偵察到了這一情報,命令部隊立刻全部後撤,用火槍、硬弩朝著象群密集掃射。一時間,利箭飛蝗一般射向象群,各種鐵丸子彈呼嘯著撲向象群。
這支龐大的無敵戰隊,成了戰士們的活靶子。一頭頭大象哀叫著倒了下去,戰場上,象群的哀鳴響徹夜空。 據今天越南史料考證,越軍在這場戰鬥里的死亡人數不下十萬。 南征大局一戰而定,此後明軍長驅直入,至永樂五年五月,明軍在富良江會戰中徹底殲滅胡季犛父子的水師,再次斬首三萬七千人,「溺死無算」。
胡氏父子敗逃後被捕獲,押送京城斬首。 永樂五年五月,這場歷時近一年的越南戰爭,徹底結束。 越南在這幾年的時間裡,不斷侵擾寮國、暹羅(泰國)、占城(南越)等國,甚至年年騷擾中國廣西、雲南邊境。
這一仗的勝利,成功地保衛了國家領土完整和友邦的安全。明朝軍隊能夠取得完勝,第一是因為張輔統籌有方,三軍上下齊心;第二是他成功地運用了攻心戰術。
自進入越南境內開始,明軍便向當地官民廣發檄文,聲稱此來是助陳氏復國,告誡越南百姓不要「助逆」。第三是嚴格的「六項紀律」發揮了作用。明軍大軍經過的地方,與民秋毫無犯,更是將沒收的胡家父子的「逆產」分發當地貧民,越南士民無不「納款以降」。
永樂五年五月,張輔將捕獲的胡家父子捆送南京,並上報說陳氏宗族已經被胡氏斬盡殺絕。 更有越南老百姓聯名上萬言書,請求將越南納入明朝版圖。
朱棣在這時也覺得越南已經沒有還手之力,就做出了一個決定,將越南納入了明朝的版圖。六月一日,朱棣降《平安南詔》,晉陞張輔為「英國公」,改安南為「交趾」,設交趾郡,以工部尚書黃福為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
※越南戰爭中,越南女戰俘為什麼寧願死去,也不願落入美國大兵手中
※中越戰爭秘聞:同樣是打越南,中國能取勝而美國為何卻深陷泥潭?
※越南總理回憶中越邊境戰爭:解放軍打得太狠了?
※中越戰爭秘聞:解放軍狠揍越南,越南「盟友」蘇聯為何不敢出兵?
※中越戰爭,越南常勝將軍回憶:與中國交戰,雖敗猶榮
※中越戰爭:越南被我軍打敗狼狽荒逃照片
※中越战争秘闻:中国军队打死不进攻越南河内真相
※在對美國和越南戰爭中,越南為什麼那麼難打?更傻更難打?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被中國俘虜的越南女戰俘是如何處理的?
※中越戰爭勝利後,為什麼中國不趁機打入越南首都河內?
※越南戰爭中,美軍為了獲得情報,竟給被俘的女兵服用催情葯
※美國和越南戰爭中,越南為什麼那麼難打?
※中越陸軍伙食對比 沒錯,越南真的贏了
※中越戰爭秘聞:中越戰爭我軍一計劃太狠未實施,否則越南已亡國
※中越戰爭:中國還是手下留情了,否則越南真的會分裂
※中越戰爭內幕:蘇聯為何幫著越南打中國?
※中越戰爭真相:越南膽敢挑釁中國的五大原因曝光
※中越戰爭,越南全民皆兵,我軍用絕招將越南老百姓趕走
※越南戰爭的時候,中國為何不用核彈打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