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深山,美籍華人建造了一座桃花源,震驚全日本
東晉時候,文人陶淵明寫了一篇文章:
《桃花源記》
文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
-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998年,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接到一個來自日本的項目:
在深山之中建一座美術館。
貝聿銘腦海中浮現出這樣的畫面:
一座山,一個谷
還有躲在雲霧中的建築
走過一個長長的、彎彎的小路
到達一個山間的草堂,
它隱在幽靜中,
只有瀑布聲與之相伴……
那就是桃花源記描述的情形。
貝聿銘決意在山中挖出一條隧道,
和「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相契合。
他還刻意把入口通道拉長,
在隧道的盡頭建造了一座清靈的橋樑,
讓美術館在山中忽隱忽現……
當訪客進入隧道就有前方「若有光」之感
走出隧道則「豁然開朗」,
整個造訪美術館的過程,
被設計成了尋訪「桃花源」般的詩意。
這是一個人類永恆的夢境:
西方人叫:伊甸園,
東方人叫:桃花源,
哲學家說是:烏托邦。
為此,貝聿銘甚至將建築的80%都埋藏在了地下,
他採取了先蓋房子後填土的方法,
最後種上與原始山林相適應的樹木,
整個美術館成為了山體的一部分。
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 )開幕至今。已經十多年了,
山體、森林已經逐漸與建築融為一體,
彷彿是從土地里生長出來的房子。
整個美秀美術館的參訪過程,
猶如中國山水畫的意境一般,若隱若現、似有似無;
彷彿置身在溪山行旅圖中,
那些隱沒於雲霧、樹林間的長石階步道,
忽然在山嶽的某個角落出現,
繼續向上延伸,進入高峰的雲霧之中。
當你在彎曲的隧道中漫步,
只見隧道盡頭隱約發出光芒,
卻不知道將通往何處時,
你的尋訪之旅已經充滿意義。
我喜歡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車台灣旅客在雨天來到美秀美術館,
當客人們準備下車撐傘擋雨,只見美術館的人員前來阻止,
要求大家將自己的傘留在車上,
而送來一整排赭紅色的雨傘,讓大家使用。
其用意居然是:
不希望訪客花花綠綠的雨傘,
破壞了視覺上的統一美感。
這種近乎法西斯的美感要求,
苛刻到已經令很多人感到不悅的程度。
就連坐在美術館中的咖啡廳喝下午茶,
館方也希望達到某種美學狀態,要在每張桌子旁邊放置一隻編織藤籃,
每位客人的隨身提包不能隨便擺放,
必須放在藤編里,並且由一條白布覆蓋,
以維持咖啡廳整體美感。
我以為,這算是可愛的任性。
文章來源:東方畫室
※從日本美食看日本的「匠人精神」
※一個在日本生活的中國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
※日本人眼中的《西游记》,看完我震惊了!
※日本的這座深山小村,村民全都不是人
※日本神話故事中「天照大神」和日本四島的來歷
※日本网民:日本其实是个挺大的国家
※全世界都被日本人騙了?日本七大實力排名
※日本人眼中的《西遊記》,看完我震驚了!
※日本,別在南海攪和了
※東山魁夷畫日本的秋天
※日本末日來臨?地震學家:日本將面臨大災難
※貝聿銘在日本,建了一座真實的「桃花源」
※日本的古風城市不止京都一個,日本傳統之鄉——金澤
※驚!日本怪異攝影師和一隻「死雞」環遊日本
※窺破日本的野心,戰火中的日本
※中日韓眼中的唐朝疆域,日本人離譜,棒子貽笑大方
※十年之前,這個日本人游遍全中國,感動了全日本!
※日本人在山東買地任其荒廢 五年後震驚眾人
※日本浮世繪中的日本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