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塔利班新任領導人誕生 進行報復?

塔利班新任領導人誕生 進行報復?

新華社喀布爾5月25日電 阿富汗塔利班25日發表聲明,確認該組織領導人曼蘇爾已經死亡,並宣布海巴圖拉·阿洪扎達為新任最高領導人。

塔利班新任領導人誕生 進行報復?

海巴圖拉·阿洪扎達。(資料圖)


聲明說,「哈卡尼網路」組織領導人西拉傑丁·哈卡尼和阿富汗塔利班前任最高領導人毛拉·穆罕默德·奧馬爾之子雅各布被任命為阿洪扎達的副手。

聲明還說,阿富汗塔利班將會對曼蘇爾的死亡進行報復。


據悉,阿洪扎達原為曼蘇爾的副手,在塔利班內部負責「宗教」與「司法審判」。


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領導人曼蘇爾21日在巴基斯坦境內靠近阿富汗邊境地區遭美軍無人機定點清除,隨後阿富汗首席執行官阿卜杜拉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先後確認其死亡。


25日早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市內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目前已造成10死4傷。目前尚無任何組織和個人宣稱製造此次襲擊。但當地分析人士表示,從襲擊手法上判斷,疑似塔利班武裝所為。

塔利班新任領導人誕生 進行報復?

據阿富汗官方25日消息,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發生一起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10人死亡。新華社發


頭目之死攪動塔利班「江湖」


美國能如願嗎?


5月21日,塔利班武裝最高領導人曼蘇爾在巴基斯坦境內靠近阿富汗的邊境地帶死於美軍空襲。美國總統奧巴馬隨後證實了曼蘇爾的死訊。去年7月才接替奧馬爾成為塔利班首領的曼蘇爾,成為了美國眼中的「擋路者」。

塔利班新任領導人誕生 進行報復?

當地媒體在周六報道了曼蘇爾已經死亡的消息。(網路圖片)

美國防長卡特明確表示,把曼蘇爾清除出戰場,也就清除掉了阿富汗和平的一個障礙。奧巴馬也說,這位塔利班領導人拒絕阿富汗政府為「認真進行和談並結束已造成無數無辜阿富汗男女和兒童死亡的暴力衝突所做出的努力。」


因為,在塔利班前任領導人奧馬爾死訊公開後,美國和阿富汗政府曾寄希望於奧馬爾的繼任者,期待他積极參与和談,然而接任後的曼蘇爾卻一再拒絕和談。


不僅如此,曼蘇爾還在正式掌權後,立即發起攻勢。有分析指出,當時的曼蘇爾急於通過頻繁襲擊證明自己是合格的領導人,證明他完全繼承了奧馬爾的「戰鬥精神」。


今年4月,塔利班再度發起一年一度的「春季攻勢」,目標多是政府機構、安全部隊和以美軍為主的外國軍隊。有報告顯示,僅2015年一年,就有3500多名平民和5500多名安全部隊人員在阿富汗國內各類衝突中喪生。


自2001年發動阿富汗戰爭,美國介入阿富汗局勢已快15年,該地安全局勢卻不容樂觀,想要順利撤軍抽身,美國又必須收拾好「爛攤子」,推動阿和談進程。《德國之聲》評論稱,對曼蘇爾的襲擊與其說是美國出於計謀與策略,不如說是因為無計可施,只能寄希望於一個新的領導人會帶來新的機遇。

阿富汗和平 路在何方?


2015年7月,阿富汗政府與塔利班剛舉行了首輪對話,阿和平進程初現曙光之際,塔利班公布奧馬爾病亡的消息。這讓阿富汗政府措手不及,和談進程也因此暫停。


分析稱,曼蘇爾死後產生的新任領導人未必能對塔利班進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曼蘇爾的繼任者無法統領塔利班內部各派別,即使他參加和談,阿富汗也難以實現真正和平。


而且,如同曼蘇爾在正式掌權後一改面目,拒絕和談,並對政府軍和美軍發起猛烈攻勢一樣,塔利班最終推選出的可能是一位更加強硬的領導人。阿安全局勢可能難以在短期內出現好轉,和談前景也難以預料。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從長期來看,曼蘇爾之死有助於讓塔利班最終回到和平進程中來。美國通過擊斃曼蘇爾已向塔利班發出信號,即塔利班必須加入和談進程。


無論誰成為曼蘇爾的繼任者,都將對美國的定點清除行動有所忌憚,這也為恢復和談提供了希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山日報 的精彩文章:

歐洲經濟馬上就要開始復甦了
廣東人癌症死亡率比全國高23%!記住5位學術頂尖院士的5句話,它能救命!
您可能感興趣

阿富汗塔利班確認曼蘇爾死亡並任命新任領導人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為父慶生 出席中央報告大會
蘇聯歷任核心領導人,最後被葉利欽篡權,解體蘇聯
任人唯親?特朗普女婿頻繁參與外交事務會晤巴以領導人
如何對要提拔的領導人才進行授權
數千人敦促西班牙和加泰羅尼亞領導人進行談判
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的政要朋友圈 深受各國領導人欽佩
普京生日,俄多地民眾舉行遊行聲援反派領導人
晒晒前任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卡扎菲的女兒生活照
盤點老卡斯特羅和中國歷任最高領導人的交往故事
荷蘭首相呂特勝選後會見其他黨派領導人 荷版「特朗普」主動握手
塔利班最高領導人之子自爆身亡
特朗普效應正在發生,郭台銘欲挑戰台灣地區領導人?
世界領導人眼中的正義
【人間系列】領導人津梁
特朗普將為朝鮮領導人設紅毯?
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親自為此報刊題詞
G7峰會舉行 領導人攜妻聆聽音樂會
車臣領導人公開喊話普京與俄羅斯就羅辛亞危機發生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