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土木堡大敗真的是王振禍國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土木堡大敗真的是王振禍國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刺以削減馬價為由,舉兵犯明。明英宗朱祁鎮為了改變文宣以來,朝臣無所作為的工作作風,因此,不顧朝臣的百般阻撓,決定率領大軍親征瓦刺。他命其弟郕王朱祁鈺據守北京,然後和王振率官員100多人,帶領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護駕從征。


19日,明軍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未交鋒,鎮守太監郭敬報告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本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導致士兵疲憊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13日,狼狽逃到土木堡,不料被瓦刺大軍伏擊,大敗,五十萬大軍損失殆盡,王振被殺,英宗被俘。土木堡大敗真的是王振禍國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土木堡大敗真的是王振禍國嗎?我來告訴你真相(圖為土木堡慘敗情景)

自土木堡一役之後,許多學者都將明軍戰敗的原因歸罪到明軍改道經宣府回師的這一錯誤決定上。他們認為由於臨時起意,改變線路,導致士兵疲憊不堪,延誤了時間,被也先的騎兵追上。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明英宗臨時改變撤退路線?土木堡大敗真的是王振禍國嗎?我來告訴你真相


(圖為土木堡一役時的明軍撤退路線)


第一種說法是王振臨時起意改道。《明實錄》記載,20日開始返回,先打算從紫荊關經蔚州返回,選擇蔚州的原因是王振希望皇帝給自己在父老面前長臉,而走了一段之後,他又怕大軍踩壞莊稼,於是建議皇帝改變路線,經宣府返回。這個是目前史學界最為主流的講法,有些學者還猜測王振當時在家鄉購置了很多田地,怕踩壞了自己的莊稼,因而建議明英宗改道。按《明實錄》里的說法,總之一句話,所有的責任都是王振。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並不可靠。理由有兩點,其一,前面我們說過了,明英宗和王振準備親征,但是文官系統一直是極力反對的,而且土木堡敗後,王振被殺,英宗被俘,文官系統勢力獨大,完全控制了朝廷。所以土木堡敗後,文官系統自然把責任全部推到王振身上了,有道是死無對證。其二,土木堡一役後,文官系統的人在金鑾殿上當著監國朱祁玉的面,打死了王振的親信馬順、毛貴、王長隨三人,每次看到這裡,我總有些毛骨悚然,感覺監國朱祁玉似乎已經是個傀儡,完全被文官系統綁架了。既然文管系統控制了朝廷,那麼實錄裡面說的自然都是針對死對頭王振的壞話。因此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並不可靠。


第二種說法是明英宗和王振得到消息說宣府將領通敵,所以決定前去查探一番。曾經有學者在網上發表這個觀點,說撤退路線的臨時改變,他推測王振聽家鄉人口中得知也先的軍隊經常在宣府出入搶掠,而他和明英宗在朝中卻一直未接到任何消息。王振和明英宗心中納悶,懷疑宣府守將可能暗中通敵,和也先達成了某種默契,只要不惹大事,少許掠奪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因此明英宗和王振決定率大軍北上看個究竟,這才改變撤退線路經宣府返回。我個人不贊同這種說法,他們當時聽聞前線戰敗的消息,害怕也先大軍,這才立即撤退,即使當時他們懷疑宣府守將通敵,我想明英宗和王振都不是傻子,應該不會就一定要在這節骨眼上去查探究竟嗎?因此,我斷定明英宗下令改道,決不是為了查探宣府守將是否通敵。

關於明英宗撤退時,臨時改道經宣府回京的兩種說法都被我否決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才讓明英宗下令改道的呢?難道就成了解不開的謎題嗎?


從上面的地圖可以看出,自蔚州入紫荊關回師的這條路線,比改道後經宣府入京的線路要近的多,表面上來看,是一個不錯的撤退路線。但是,其實自蔚州入紫荊關回師的路線存在兩個致命的地方。


第一,自蔚州入紫荊關回師的這條路線利於瓦刺騎兵卻不利於明軍。因為這一帶都是空曠無際的平原,和適合瓦刺的騎兵奔襲和作戰。一旦選擇了這條線路,明軍後勤人員和輜重太多,速度緩慢,相信不出幾日,瓦刺騎兵便會追上。而且空曠無際的平原恰好適合瓦刺騎兵衝殺,一旦被瓦刺騎兵追上,五十萬大軍便會被瓦刺的數萬騎兵沖的七零八落。


第二,自蔚州入紫荊關回師的路線的防禦能力遠不如改道後經宣府回京的路線。明朝九邊地區的城堡,有七成以上都是在正統年以後才逐漸築成的。大同至蔚州城途中有聚落城、許家莊堡、廣靈城、順聖川東城、靈丘城、渾源城等城堡大多是後來修建的。在正統十四年以前,從大同至蔚州城沿途中,其實只有渾源城和廣靈城兩座城池可以防禦。所以選擇這條線路撤退猶如選擇了一個四處漏水的大篩子,毫無防禦可言。而經宣府入京的線路,沿途有很多城堡,如雷家站、鷂兒嶺、獨石、馬營、雲州等地。防禦能力要比自蔚州入紫荊關回師的路線強的多。


根據上面分析,因此,清風明月大膽推測,當時明英宗和王振在大同聽到前線兵敗的消息後,不由地害怕起瓦刺大軍,立即下令撤退,本能的第一反應,當然也可能聽了大臣的建議,選擇了逃跑路線比較近的自蔚州入紫荊關的路線回京。可是沒走多少路,估計要麼是身邊的將領提醒(畢竟親征的時候帶了很多著名將領),要麼是明英宗和王振自己醒悟過來,發現這條線路有兩個致命的地方,不如經宣府入京的線路安全,因此,下令改道,經宣府入京,卻不料,在土木堡遭遇瓦刺騎兵的埋伏,致使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王振被殺,明英宗自己也被俘。

--------------------------------------------------------------------------------------------------------------------------------------謝謝閱讀,歡迎大家收藏訂閱!本站作品都是本人的原創作品,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話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為什麼能從一個和尚成為一代帝王?我來告訴你真相
朱棣為什麼放著藩王不做,卻要起兵謀反?我來告訴你真相
朱棣為什麼不顧朝臣反對,一定要遷都北京,我來告訴你真相
皇太孫朱允炆為什麼成為明朝第二任皇帝?我來告訴你真相
建文帝到底逃去哪裡?我來告訴你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