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活57歲,但無愧聖人地位,日本人對他五體投地
作者:龔令民
寧王之亂後,王陽明已經是48歲的小老人了。1521年,混跡多年的王陽明回到故鄉,這一年他50歲。他開始拋棄政治上的紛擾而專心講學。宋明時期讀書成風,王陽明在當時的文化圈名氣很大,弟子眾多。「環先生而居者比屋,如天妃、光相諸剎,每當一室,常合食者數十人;夜無卧處,更相就席,歌聲震昏旦。南鎮、禹穴、陽明洞諸山遠近寺剎,徒足所到,無非同志游寓所在。」
雖然已遠離了政治的風口浪尖,但對王陽明的毀謗卻一日沒有停止。心學的廣泛傳播引起了其他儒者的不滿。御史程啟充,給事毛玉上疏彈劾心學為「異學」。這是一頂不小的帽子,但是面對這樣的無端指責,王陽明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過激之處,甚至當他的門生打算為他上疏申辯時,他也及時的勸止了。
「無辯止毀」是王陽明對弟子的告誡,這樣的告誡也符合他的心學思想的。當一個人為人做事已經完全秉承於內心的「良知」的時候,外界的一切對他又會有何干擾呢?
在這裡,「良知」成了本體,構成了聖賢的依據。而「致良知」則意味著這個漫長的成聖過程。但是「致良知」就像一味強心劑,它可能幫人們走出無邊的困境,也可能讓人由「良知」而走向過分的自我中心。
於是,晚年的王陽明在「舉世非之」的情況下,又開始了對自己學說的修正。不斷的非議不可能對王陽明毫無觸動,加上年事漸高,王陽明早年的銳氣開始消減,這時候的他更加嚮往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溝通、相互同情,所以此時他提出了「萬物一體」的理論,這個理論既是對「致良知」的修正也是對他晚年所傾慕的理想之境的表達。
王陽明是有能力的,國泰民安的時候,朝廷不會想起他,但是一旦出現混亂了,他總是朝廷的不二人選。1527年,廣西少數民族起事叛亂,王陽明又奉命踏上了前往廣西的征程。王陽明還是那個王陽明,策略還是那個策略,結果也還是那個結果。不戰而屈人之兵,朝廷原以為可能引發大規模流血衝突的對抗最終被王陽明的心學所瓦解。
點擊播放 GIF/87K
時人對此評價頗高「今守仁不殺一卒,不費斗米,直宣揚威德,遂使思、田頑叛,稽首來歸。雖舜格有苗,何以過此。」在中國歷史上,舜是完美人格的化身,把王陽明和舜相提並論,可見王陽明在時人心中的分量。從早年的對成聖的思索到青年時期向外界尋求成聖之路再到中年自己對成聖的探索,到現在,王陽明應該說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成聖之途。
1528年在平定思、田叛亂8個月後,王陽明炎毒日盛,卧病南寧。王陽明自知歸期不遠,於是還沒等朝廷的批覆下來就踏上了歸途,十一月二十五日,陽明越過廣東的梅嶺關到達江西地界的南安府。時任南安府推官的陽明門人周積出來相迎。
二十八日,坐船到青龍鋪,二十九日,王陽明病情加重,王陽明也自知不久於人世,對周積說「吾去矣!」周積強忍住巨大的悲痛問「先生還有何遺言?」王陽明笑了笑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不久溘然長逝。享年57歲。
王陽明的思想在明代一度遭禁,但卻對近代日本影響巨大。很多日本人,尤其是明治維新左右的日本人對他佩服得更是五體投地,最為人熟知的當數被日本人稱為「軍神」的東鄉平八郞,他身上掛了塊腰牌,腰牌上寫著七個字「一生伏首拜陽明」,其他如倒幕運動將領高杉晉作,還有後來的日本首相逼李鴻章簽《馬關條約》的伊藤博文都是老王的忠實粉絲。不知寫到這裡,諸位會作如何想?
(本人鄭重聲明,本號所有文章均系本人原創,所選圖片皆出自網路,在此致謝)
※32個日本男人、1個女人,7年孤島生活,告訴你,真實的人性有多陰暗!
※日本「自殺聖地」,今年8月由於這個原因降到0人!
※為何在沖繩很少有人當自己是日本人?看日本殘殺的26萬琉球人!
※日本人在中國租下1500畝地,5年後驚呆所有人!
※日本人最可怕的三個地方,看完後所有人都驚嘆
※每年自殺人數超過3萬人!揭秘日本人的自殺聖地
※日本4处神级「约会圣地」,一个人千万不要去!
※日本太絕望!每4人中有1人想自殺
※日本人的婚姻觀:對不起,我只愛你到60歲!
※日本在最初不叫日本,而這個名字是中國一個女人取的
※6年時間,1個日本女人和32個日本男人在一座孤島圍繞權力與慾望上演原始版「性與手槍」。
※日本第一個被判死刑的未成年人,只因他太滅絕人性!
※因為不注意,日本一年有200多人是這麼死的!
※日本人說,一個中國人兩次打敗日本陸軍,我們卻淡忘了他名字!
※日本人選結婚對象時,絕對不會選這5種人!
※19世紀末的日本人照片,日本女人後面背包原因可能如此
※日本宅男,待在家裡27年不出門,居然靠這個過活
※在日本有28萬中國漢子,究竟有多少娶了日本女人?
※在日本,讓別人妻子懷孕過的比例是百分之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