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你的科幻小說發表在《Nature》上?
在「科學聖殿」《Nature》里,Futures是一個看得見奇怪風景的角落,這是一個屬於科幻小說的後花園。而這個後花園是歡迎所有人來一起打點的,還有豐厚的報酬,事實上,這裡已經種下了兩粒中國科幻的種子。
平日里我經常搗鼓時空穿梭機,這樣我就能去未來,看看經我手發表的科幻故事有哪些成為了現實。遺憾的是,我簽署了保密協議,所以我不能透露太多信息,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大多數外星人都很友善,而且他們做菜真的很好吃。
周末的凌晨被郵件提示音叫醒,然後看到這麼一段話,你很難頭腦清醒地去思考這封郵件到底是從哪一條時間線發來的,而簽名部分的網站和logo又明確地顯示這是來自於《Nature》科幻專欄Futures負責人Colin Sullivan。
2005年《Nature》憑藉Futures專欄,獲得了歐洲科幻學會頒發的「最佳科幻出版物」獎項,欄目創始人、時任主編Henry Gee在接受採訪時就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是《Nature》負責外太空里的性、死亡和外星人的資深編輯。
科幻小說雖然與科學研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一直以來——至少在中國——很多人並不會將它們相提並論。在頂級科學雜誌《Nature》看來,一手科學一手科幻,我們就應該用這種姿勢走進未來。
嚴肅科學雜誌為什麼會刊登幻想小說?
因為在世紀之交的1999年,我們想知道科學家對未來都有什麼期待。
如果說誰能更熟練地把專業知識寫成故事,那就非科學家們莫屬了。在Futures欄目里,科學家們放下實驗儀器,化身平行宇宙的創世者,像揉面一樣,把許多讓普通人看著一頭霧水的科學理論變成一個個皮包餡足的包子,只用不超過950個詞,就給所有人講述了發生在遙遠時空或者我們身邊的故事。
Colin說,雖然Futures收到的稿件主要來自科學家,但他們寫起小說來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關於科學家,我們常常有一些刻板的印象:許多是穿著髒兮兮的白大褂在實驗室里瘋狂擺弄儀器的nerds,或者是像「謝耳朵」那樣你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你的怪人。其實科學家們只是些某一專業領域知識積累更深厚的普通人,實驗室之外,他們愛拉小提琴(愛因斯坦),愛騎自行車(居里夫人),或者以「Ofey」作藝名畫畫(費曼),自然也會熱衷於寫故事,只不過講的是一些遙遠的星球上變形蟲的故事。
Futures喜歡什麼樣的科幻小說?
提到在《Nature》里做科幻小說,Colin的回答充滿了熱情和自豪,他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有意思」。無論你寫的是寡婦與寄生蟲的閑談,還是毀滅地球這樣的經典主題,都是在解釋你眼中的未來。這就像是在集市上擺攤,什麼都可以擺出來,但最熱鬧的往往是那些有著最稀奇古怪小玩意兒的。
你想寫什麼,想怎麼寫,這都沒問題,關鍵是要讓人眼前一亮。
Futures上發表的第一篇小說出自「科幻三巨頭」之一的克拉克(Arthur C. Clarke)之手。這篇題為「Improving the Neighbourhood」的小故事,通過一個外星觀察員的平淡記錄,我們目睹了地球的滅亡。這是個被寫過太多次的話題,奇怪的是,當你和外星人站在同一個角度時,世界末日突然就變成了一幅黑白圖像,只剩下冷靜到冷酷的科學分析和思考,這樣的感受也許只有當我們作為觀察員時才能體會得到。
而中國科幻作家夏笳在Futures上發表的小說「Let』s have a talk」(《讓我們說說話》)則是講述了人類與一群萌點十足的小海豹智能玩具的「第一次接觸」。這些小海豹在密閉的集裝箱中發明了自己的語言,而主人公正是走出了人類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進入集裝箱與它們對話的語言學家。簡單的場景加上新奇有趣的設定,頓時就成了一個吸引人一口氣讀下去的故事。
夏笳為小說畫的插圖
第一位在Futures上發表科幻小說的中國作者是來自清華大學的生物學碩士李恬。並不是科班出身的她在讀研期間發現《Nature》上還刊登科幻小說,就嘗試著投了稿,這篇「歷史性」的小說講也正是關於歷史。把真實發生過的事件變成歷史劇,追劇的觀眾的生活也正在被來自更遙遠未來的人所觀看。說不定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只是少有人發現罷了。
科幻小說就是在問一個個「what if」的問題。如果外星人今天就降臨地球,我們要如何應對?如果它們把一項超出人類理解範圍的科技交給了遇見的第一個人,會出現什麼狀況?要是有人想要偷走這項技術怎麼辦?而這些看似不切實際的想像也正是幾乎所有科學發現的第一步。科學和幻想小說一樣,關心的是未知和未來,要是什麼都知道了多沒意思啊。
科幻小說讓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人,唯一的麻煩是,思考出的結果很可能不是我們喜歡的。
要有多「科幻」才算「科幻小說」
與《Nature》整體的畫風不同,來自Futures的故事很少讓普通讀者產生距離感。已經刊登過的600多篇微型小說就像是一點點火花,或者是來自未來的時空碎片,有時候甚至讓人覺得寫得過於隨意,似乎是隨手記錄下的奇聞逸事。但正是在這樣輕鬆的氛圍里,我們遊覽了許多荒誕、有趣或詭異的世界,看到了未來無數的可能。
今年星雲獎提名作者之一Beth Cato曾在Futures上發表了一篇作品"The human is late to feed the cat",講述的是在世界即將毀滅的時候,一位年輕女性沒能及時給貓餵食。下班晚歸,把貓罐頭裡的食物倒出來,或者趴在廁所里嘔吐,除了末世的環境設定,這完全就是一篇日常生活記錄。我們從貓的視角去探索這個就要崩塌的世界,也許看到結尾也並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但Colin認為,這就是這篇小說的魅力:即使講的是發生在遙遠未來或異世界的事,在科學理論的骨骼之下,科幻小說畢竟有一顆人類的心。
"The human is late to feed the cat"插圖
《銀河系漫遊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曾寫道:太空很大,真的特別大。但我們也許能從中尋找到滄海一粟,在廣闊到無法想像的空間里,只關注一個人的遭遇。Colin說,選什麼主題並不重要,你大可以在天空中碼上一個外星艦隊,但真的有必要詳細描述每一艘船、每一個人的長相嗎?
相比於設定,我對故事本身更感興趣。
說了這麼多,到底要怎麼給《Nature》投稿?
首先就是來自編輯的挑戰。Colin說欄目發展到現在,每天都能收到許多稿件,這是一件很讓人激動的事,同時也意味著他不得不給90%的投稿者發出拒稿信。當然,他也會給一些稿件提出很詳細的修改意見,幫助作者改進。
但不管怎樣,面對如此豐厚的稿酬——每篇85磅,或130刀,不試試豈不是太可惜了?
科學發現需要想像力的那一躍,許多地圖上未知的區域在一瞬間就被思想的火花照亮。科幻小說大概也是如此,跟隨著深藏內心的興趣,我們能擺脫幾乎一切束縛進入廣闊的想像空間。在《Nature》的後花園,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通往神奇世界的通道,而且在這些通道門口就擺著豐厚的禮物,你還在等什麼呢?
投稿貼士:
※Nature雜誌科幻小說
※Say It Again:《科幻世界》電子版在哪裡可以找到呢?
※Louis Vuitton:科幻小說的女英雄
※Ready Player One-只有真極客才能讀懂的一本科幻小說
※【Nature雜誌科幻小說】火山冰下的秘密
※讓AR呈現詭異驚悚一面的科幻短片《Strange Beasts》
※備受矚目的《Nature雜誌科幻小說選集Ⅱ》來啦!
※Pokémon沒有告訴你——蜻蜓的童年,這麼科幻!
※科幻小說《The secret of Zoom》
※[看看]瑞典插畫師Simon Stalenhag:科幻
※莫妮卡·貝魯奇將出演科幻驚悚片《Nekromancer》
※科幻小說翻譯:The Solipsist
※科幻小說《Children of the New World》:尋求科技掩蓋下的人性
※比老外畫得好!北京科幻畫家Tianhua Xu的作品你看過沒?
※科幻畫家klaus wittmann帶你創越時空
※Keanu Reeves 科幻新作《Replicas》預告上線
※Netflix科幻新劇《先見之明》:超雷結局讓你無奈
※Peter Elson科幻插畫欣賞!
※Redgrove攝影NASA空間站的秘密,原來那麼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