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這些國貨嗎?現在它們捲土重來了
5月26日,主題為「國貨崛起——傳統企業新品牌運動」的商界大講堂活動,在天安數碼城集團廣州番禺節能科技園內順利進行。
所謂「國貨」,舊時通常指中國自己製造的工業品,被譯作「China-made goods」者居多。對中國人而言,這個概念標誌著工業發展的水平,其意義則遠不止於用度所需。
5月26日,主題為「國貨崛起——傳統企業新品牌運動」的商界大講堂活動,在天安數碼城集團廣州番禺節能科技園內順利進行。一撕得包裝紙箱創始人邢凱、海爾小焙CEO馬鋼,在活動上向現場企業家們分享了,在消費升級的新環境下,傳統企業要如何跳脫舊賽道,活化品牌,利用新技術、新思維,打造出適合新需求的產品。
1915年,「全國國貨展覽會」在京師農商部商品陳列所召開。這是「國貨」之名第一次出現在全國性展覽會上。
自上世紀80年代始,於改革開放的宏觀背景之下,日本進口的電子錶、音箱、電視機紛紛進入中國家庭。其中,收錄機更成為時髦的產品——「三洋」甚至一度成為收錄機的代稱。
於中國市場內部,噴薄而出的消費需求令前30年累積的工業基礎得以釋放,一批軍工企業也開始進入民用消費品的生產領域。在一個嚴重供不應求的市場上,中國製造業開始顯露生機,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逐漸走入普通中國家庭。
民營經濟的崛起,外資製造業的進入,內外市場力量的合流,令中國沿海地區的製造業得到空前發展。在全球市場,無論電子零件,還是服裝玩具,都能看見「MADE IN CHINA」的印記。憑藉「中國製造」的價格優勢,中國一躍成為「世界工廠」 「中國貨」成為一個在全球範圍內廣為人知的符號。
毫無疑問,這一時期「中國貨」的成功,正是改革開放的成功。
這波始自來料加工的海外擴展,用極高的性價比征服了世界。但在世界市場上,「中國貨」往往意味著無技術和無設計的代工生產,之後又演變為對國外品牌的仿冒,並被習慣性地冠上「低價」和「劣質」的標籤。國外一些商店為標榜自己的信譽,甚至貼出「本店沒有中國貨」的告示。「國貨」二字又是如此沉重。
進入互聯網時代,「國貨」開始被重新激活。我們看到華為、小米、大疆這樣的名字正在成為國貨新代表,走向國際市場;回力、天府可樂、永久自行車正在進行品牌活化,重返市場。
國貨正在崛起。
邢凱(一撕得包裝創始人):產品要從以功能為核心到以人為核心
今天,在傳統的世界裡很多事物都有這樣的機會。過去的時代里,我們常出現的情況就是在思考問題、做產品的時候,都不是以人為中心,而是以功能為中心。互聯網時代如果想更快地被別人認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以往的思考路徑:
傳統的包裝行業是一個比較落後的行業,大量的紙箱,它的價值觀就是包裹商品,保證在運輸過程中不出現問題。實際上這種做法在過去是對的,但在互聯網時代這樣做是不夠的,如果你還在以物為中心進行產品思考設計就已經過時了。
在互聯網時代,以流量為中心,如果你的產品能夠自帶流量,無疑是成功的。「天生爆款,自帶流量」才是互聯網時代產品應該有的天性。「以人為中心」重新定義產品,產品才有會未來。
當以人為中心時,我們還需要弄清楚用戶是什麼。2B和2C的產品用戶完全不同:大多數2C產品使用的決策者和使用者是相同的;但是2B產品方法則是複雜的,你不僅僅要考慮誰用,還要考慮由誰決策,誰會影響你。
每個角色都可能對產品的商業生命產生重要影響,拿包裝來說,我們認為有三種客戶:
1.消費者:客戶是紙箱的最終目的地
實際上電商平台是為消費者去採購紙箱的,所以首先應該讓消費者有很好的用戶體驗,而消費者的痛點就是開箱困難。
2.影響者:倉庫員工
我們曾對倉庫包裝進行過深度優化,這導致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如果同時出現十萬個「一撕得」紙箱和十萬個傳統紙箱,倉庫員工通常會先拿「一撕得」紙箱,再去拿傳統紙箱。
3.企業決策者
一般來說,電商平台通常有1%—3%的營業額是用在紙箱包裝上的,電商包裝物的金額早期看起來似乎不重要,但是如果企業做大,這部分成本一定會對你產生深度影響。如果一個企業可以通過包裝獲得更好的品牌,更低的成本,更透明的採購系統,我相信企業主一定會非常感興趣的。
建立品牌不僅僅是通過傳播,傳播只是一種認知方法,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買了你的產品後還願意持續不斷地為你消費。新老客戶都是客戶,但是讓老客戶持續為你消費,也是品牌樹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
馬鋼(海爾小焙CEO):後電商時代的中國製造——OTT思維
中國製造行業經歷過三個時代:1986~1996年是製造業的崛起,這個時期自然剛需和人口紅利是製造業崛起的動力;1996~2006年是外向經濟,中國企業享受著供給面規模效應和匯率紅利;到2006年~2016年是電商紅利期,互聯網為電商平台帶來紅利。
經歷了前三個時代,中國傳統企業對於製造成本已經諳熟於心,對於供應鏈的把控瞭若指掌,線上、線下銷售模式也輕車熟路。但是,傳統企業仍然沉浸在紅海裡面競爭,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推理都有限,傳統電商模式利潤偏低,用戶刁難……
任何產品都是有生命力,產品被售出以後,形態就確定了嗎?並非如此,「產品=生產者+用戶」。產品並非由廠家做全部定義,還有部分是由用戶來完成的。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用戶在無聲無息地演化產品,他的體驗在進行改變。用戶體驗是動態的,需要不斷地更新體驗。產品競爭力不再是硬體的較量,而是產品張力的對抗。產品真正長什麼樣子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產品在用戶心理是什麼的樣,也就是我們需要去對用戶進行「印象管理」。
品牌需要繞過所有的渠道,將產品價值、產品信息直接送達到用戶手中。這就像大炮一樣,繞過防線,穿越火線,直擊目標。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做的重構我們的產品,真正的好產品可以節省廣告費。然後需要堅實而有黏性的用戶基礎,讓用戶參與在深度交互中,參與到商品的改進中。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平台,用戶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獲取產品的價值。
※你還記得來,你來了真好
※你們還記得伏明霞嗎?她現在竟然變成這樣了
※你還記得他原來的樣子嗎?違和君你去那了,你快回來
※為什麼愛上了現在的另一半,你還記得嗎?
※還記得那個中國虎媽么?她的孩子們現在怎麼樣了
※這些搞笑老藝人明星你還記得嗎,讓我們來回憶
※還記得那些牛逼的王者嗎?他們又來了
※你還記得我嗎?我來找你了
※你還記得自己夢想是什麼來著?
※還記得那些讓人頭疼的課堂上,你們都在做什麼嗎?
※還記得《終極一家》里的寒嘛?她現在長這樣!
※現在當了媽媽的那些人們,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的圍兜嗎?
※當年那些網路上的紅人現在變成什麼樣?你還記得他們嗎?
※你還記得嗎?這些離我們遠去的「小眾」手機系統
※還記得宋一國家的三胞胎嗎?現在他們長這樣!
※這些零食你還記得嗎?
※你們還記得我嗎?
※還記得那位去迪拜撿垃圾的女孩嗎?結果,她哭著回來了!
※還記得《終極三國》里的阿香嗎?她現在變這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