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年楊絳:在複雜的時代,怎麼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

百年楊絳:在複雜的時代,怎麼成為一個人格獨立的人?

點擊上方「三聯生活周刊」可以快速訂閱,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下期三聯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將是楊絳


我們謹以文字的形式,向先生致以敬意與追思


(封面圖待定)


自楊絳先生5月25日凌晨去世,網路上先是擠滿了各種各樣的紀念文章,之後就是大量輕率粗暴到令人羞愧的觀點碎片。


在這種極度喧囂之中,媒體應該怎麼來講述一個走過了百年中國歷史的文化名宿?這是我們決定臨時撤換雜誌封面報道,和讀者一起來深度「閱讀」楊絳先生的初衷。對於一個在近現代中國的數次巨變背景下,遠離政治和名利、以獨立的學者人格度過了一生的人,儘可能將其重要的人生經歷敘述完整,從中梳理、觀察並呈現出個體背後的複雜時代背景,也許就是最可靠的路徑。

晚年楊絳


我們的六位記者將分別通過實地探尋、人物訪談和文本閱讀,走近楊絳先生人生的各個階段:


從時間維度上,楊絳先生出生在1911年,這一生經歷了前清宣統、北洋政府、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親歷了軍閥混戰、北伐、中日戰爭、國內戰爭,以及1949年後新中國的每一次政治運動。


從文化維度上,她長在講究文化傳承的江南名門,父親楊蔭杭曾留學日本和美國,是中國最早融合中西文化的一代法律學者,所以她非常幸運,童年時期即從家學熏陶中得到了深厚的傳統教育,少年時有機會入讀中國第一流的現代小學,之後考入名校東吳大學和清華大學,領受到那個時代最先進的高等教育。她有開明的父親和母親,讓女兒接受最良好的教育,就如吳學昭在《聽楊絳談往事》書中的評價:「這樣的家庭,在舊中國並不多見。楊絳的性格形成,與家庭環境和父母親的影響很有關係。」


在清華大學任教時的楊絳

婚後,楊絳先生陪伴錢鍾書先生一起留學英國牛津大學並遊學法國巴黎,她雖沒有正式入學,卻因稟賦深厚,在西學體系中得到浸潤和訓練。1938年回國後,她很快就有了劇作家的成就,四十年代中她寫的《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遊戲人間》都被搬上舞台,風靡上海文藝界。五十年代開始翻譯巨著《唐·吉珂德》,為此從頭學習西班牙語;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小說《洗澡》和散文集《將飲茶》、《雜憶與雜寫》,流傳很廣。《洗澡》描寫舊知識分子在新中國經受第一次思想改造的故事,1988年相繼在香港三聯書店和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繁體和簡體版後,海內外好評鵲起,小說家施蟄存贊其為「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新婚的錢鍾書和楊絳搭乘郵輪赴英留學


這樣的楊絳先生,是錢鍾書先生口中「最才的女」,但她為自己設定的角色首先還是「最賢的妻」。在「五七」幹校時期,「文革」時期,直到改革開放後的八十年代至錢先生1998年去世,我們從各種文字中看到的楊絳先生,永遠是那個張開瘦弱雙臂,為家人擋住一切侵擾傷害的人。她並非普通意義上那種家庭的賢內助,而是優美地平行於錢鍾書人生坐標的一條輔線,以自己的學養,畢生助其完成煌煌巨著。


錢鍾書年輕時候在給楊絳的信中曾說他的願望,「志氣不大,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這實際成了他們一家的處世準則,遠離政治和名利,用全無功利追逐的讀書來抵擋人世的風風雨雨。1997-1998年,女兒錢媛和錢鍾書先後離世後,楊絳先生獨居在失去兩個僅有的最親近的人的痛楚里。「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她「走到人生邊上」,獨自直面死亡,一個人替「我們仨」繼續那個做做學問的願望。


楊絳先生一家

從87歲到105歲,別人安享的晚年,於她就是不停頓的讀書和工作。但也正是這18年,讓人看到了她在將自己的人生奉獻給錢鍾書先生之外,其實始終也還保留著、並不斷在完滿著屬於她自己的學問和人格。在生命的最後一程,這位百歲老人以孱弱身軀里的堅韌力量,做完了很多人一輩子也未必做到的事情:翻譯了《斐多》、編完《楊絳文集》,寫完《我們仨》《洗澡之後》等書,並逐頁整理了錢鍾書的7萬多張手稿,包括中文、英文筆記和日札,交由商務印書館掃描印行了巨冊的《錢鍾書手稿集》。


和以往我們寫作封面人物不同的是,尋求解讀人物身上的時代印記不是這組文章最主要的目的。對於楊絳先生,我們更想探究一個也許得不到現實答案的問題:


在中國翻來覆去的大時代中,她和錢鍾書先生大半輩子身處政治和社會動蕩,何以始終能夠在任何處境下都對群體意識保持最大警覺?於污濁中潔身自好,在政治壓力下從不污人清白的角度看,他們雖不是吶喊的勇者,卻用讀書為自己建了一個隔絕外面世界的「獨立自我的人格」,這個「人格」何以在最野蠻的時代也沒有被摧毀?


楊絳在書桌前

1999年,在最難過的那些日子,她決定翻譯柏拉圖的《斐多》。這本對話錄描繪的是哲人蘇格拉底就義的當日,和他的門徒就正義和不朽的討論。在譯書出版的序言中,楊絳先生指出在西方文化中,論影響的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能與《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選擇死亡,歷史上這是第一宗。」她接下來寫道:「蘇格拉底生在動蕩的時代。伯羅奔尼撒的故事,令現存的價值觀受到了懷疑。從業石匠的蘇格拉底,在雅典的市集內牽引市民參與討論:什麼才是正確的思想和行為。……」


錢鍾書先生一生未收學生門徒,因為他堅信,「宗師之反倒,每緣門徒之禮拜」。這也是楊絳先生的處世態度。弟子墨守成規而碌碌,或挾師威欺世盜名,世間都很常見,卻是錢和楊絕不願見。楊絳先生2002年在《錢鍾書對的態度(代序)》中就說過:「錢鍾書絕對不敢以大師自居,他從不側身大師之列。他不開宗立派,不傳授弟子,他絕不號召對他作品進行研究,也不喜歡旁人為他號召。」但兩位先生並非沒有惠及後學,只不過是用了另一種他們認同的方式。錢楊在國內的著作出版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基本交由三家:三聯書店、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錢鍾書先生去世後,2001年,楊絳先生按照他們事先的商定,將錢鍾書和她2001年上半年所獲稿酬72萬元及其後他們所發表作品獲得報酬的權利,全都捐與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來資助清寒學子。


楊絳與錢鍾書


晚年楊絳先生除了少數時候接待客人來訪,每天陪伴身邊生活的只是一個保姆阿姨。有每年都去三里河南沙溝錢宅探望她的人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說起,先生後來和客人聊天,講的大都是童年故事。說其他事情,再大再小,她語氣總是沖淡的,說到童年和父親楊蔭杭,就聽得出來有格外一些感情在裡面。楊絳先生常說起八歲那年五月四日,也就是1919年五四運動那天,她和三姐姐路過遊行現場的經歷:早上坐包車到辟才胡同女師大附小上課,就看到馬路上有許多身穿竹布長衫的學生跑來跑去。等到下午放學的時候,街上大學生不讓包車在馬路上走了,她們就停在路邊坐車裡看熱鬧,看學生們舉著小旗子,喊著口號,一隊過去,又一隊過去。楊絳先生那時跟去看她的人說:五四運動在現場的,如今只剩下我一個了。


楊絳2003年歲尾攝於三里河寓所


2016年5月27日上午,楊絳先生遺體在北京火化。和18年前錢先生去後一樣,只有少數幾個親友相送,不舉行遺體告別,不開追悼會,不留骨灰。他們家中所藏的珍貴文物字畫,於生前已經全部無償捐贈中國國家博物館。其他藏書和手稿等,也得歸其所。


一位採訪對象告訴本刊,楊絳先生生前見一位名望很高的學者死後極盡哀榮,曾對身邊的人輕輕嘆了一句:何必呢。


在那本柏拉圖的《斐多》中,蘇格拉底說:「真正的追求哲學,無非是學習死,學習處於死的狀態。」 在人生的這個終極意義上,楊絳先生是真正的哲者。


(圖片來自網路)


⊙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您可能感興趣

願你成為這樣的人,擁有獨立的人格
有一個獨立,不粘人的女朋友代表了什麼?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女人!
人類發展的盡頭: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神
《獨立日2》回歸花了二十年,如今你成為了怎樣的人?
一個獨立的女人
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的女人,對愛情有百利
她是一夜成名的腦癱女詩人,忍耐了20年的婚姻,在有錢後用一套房換來自由,原來獨立才是女人最大的魅力
對不起,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一個女人真正的獨立是什麼?
怪誕的世界,獨立的人格
孩子的獨立人格是這樣養成的!
談了個獨立的女生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薦號|最成功的人,是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你做到了嗎?
蓓盈纖:在這個世界上,獨立的女人才真的漂亮
葉克飛:學女德的人,可知百年前已有這樣的獨立女性
留學歸來的一個獨立女人是怎麼被男人掰成綠茶婊的?
他們想獨立已歷百年:世界首次注意到這個民族,是暴君的大規模毒殺
男人,當一個女人堅強到什麼都能獨立時,那將是你最危險的關係!